吕勇 作品数:36 被引量:226 H指数:8 供职机构: 六安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2009-2014年安徽省六安市手足口病流行病学及病原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14 2016年 目的分析六安市手足口病流行学及病原学分布特征,为掌握疫情动态和采取针对性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收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报告的2009—2014年六安市手足口病数据,采用描述流行病学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六安市手足口病年均发病率、病死率和重症率分别为111.42/10万、0.04%和0.60%。手足口病发病高峰为4-5月,高发地区为霍邱县和寿县,高发年龄为1.3岁。农村地区发病率和重症率均高于城市地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室确诊的785病例中以EV71为主要病毒株,占61.91%;病原类型在不同年份、不同年龄组和不同病例类型问分布有统计学差异(P〈0.05)。EV71病毒VP1区核苷酸和氨基酸均与C4a亚型同源性最高,分别为94.5%~99.4%和98.3%-100.0%。结论手足口病流行有明显的高发时间、高发地区和高发人群,优势病原类型为EV71,优势毒株为C4a亚型,手足口病防控重点在3岁以下农村散居儿童。 秦伟 常宏伟 曹洪娟 李开春 解少煜 吕勇 李承铖 李雲凤 苏虹关键词:手足口病 流行病学特征 肠道病毒71型 VP1基因 六安市2010-2022年水痘流行特征和水痘疫苗保护效果 被引量:18 2023年 目的分析六安市水痘流行特征和水痘减毒活疫苗(Varicella attenuated live vaccine,VarV)的保护效果(Vaccine effectiveness,VE)。方法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和安徽省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收集2010-2022年六安市水痘病例和2010-2021年出生儿童VarV接种数据,描述性分析水痘流行特征,采用筛查法分析VarV的接种率和VE。结果2010-2022年六安市水痘年均报告发病率为45.85/10万(26466例),各年发病率在2010年的15.43/10万至2019年的90.96/10万之间。0岁、1-4岁、5-9岁、10-14岁、≥15岁年均发病率分别为96.69/10万、95.94/10万、168.18/10万、244.79/10万、18.65/10万。2010-2021年出生儿童1剂次VarV接种率为75.81%,总VE为83.49%(95%CI:80.01%-86.21%),其中2010年、2021年出生儿童分别为60.20%、96.83%;2010-2018年出生儿童2剂次VarV接种率为18.31%,总VE为97.44%(95%CI:92.63%-98.81%),其中2010年、2018年出生儿童分别为98.09%、96.98%。结论2010-2022年六安市水痘发病总体呈上升趋势,以5-14岁儿童为主;儿童2剂次VarV的VE优于1剂次。需加强适龄儿童2剂次VarV常规免疫。 张夏晴 吕勇 吕勇 潘璠 陈亚飞 张欢 杨慧 邵淼慧 程凯 程凯关键词:水痘 水痘减毒活疫苗 六安市1951~2018年法定传染病流行情况分析 被引量:5 2020年 目的通过对六安市1951~2018年法定传染病疫情特征进行分析,了解传染病流行强度和流行特点。方法根据六安市1951~2018年法定传染病监测资料,采用Microsoft Excel 2013、R Studio和Joinpoint软件分析传染病发病与死亡水平变化情况,不同时期传染病发病特点。结果六安市1951~2018年法定传染病发病率、死亡率均呈下降趋势,发病率由1951~1960年的年均1539.08/10万降至2011~2018年的年均447.53/10万,下降了70.92%;死亡率由1951~1960年的年均11.71/10万降至2011~2018年的年均0.28/10万,下降了97.61%。1951~1980年六安市法定传染病发病居前5位的均为疟疾、麻疹、流行性感冒、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和百日咳,以呼吸道传染病为主。2000年后肠道传染病中手足口病、其他感染性腹泻病与呼吸道传染病中的肺结核、流行性腮腺炎成为新的主要流行病种。结论六安市传染病防控效果显著,发病和死亡水平均明显下降。 孙婕 徐鹏鹏 龚天麒 胡颉颖 解少煜 李开春 吕勇关键词:传染病 发病率 死亡率 六安市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布尼亚病毒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量:9 2015年 目的调查六安市健康人群和宿主动物SFTSV的感染率,探讨六安市存在自然疫源地的可能性,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六安市病例较多的3个县,按照1∶1配比的方法确定4个病例村和4个对照村,调查测健康人群和宿主动物SFTSV血清流行病学情况,并比较不同地区间感染率有无差异,同时调查蜱等吸血媒介的种类和带毒率。结果共采集血清标本371份,SFTSV总抗体阳性111份,阳性率为29.92%,其中健康人群166份标本,检出阳性14份,阳性率8.43%;宿主动物205份标本,检出阳性97份,阳性率47.37%。不同县间、病例村和对照村间阳性率以及不同家畜的宿主动物SFTSV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六安市部分地区的健康人群和宿主动物均有较高的SFTSV的感染率,属SFTS的流行区域,因而需加强监测报告、诊断识别和临床救治等能力。 徐鹏鹏 吕勇 耿兴义 张丽梅 秦伟 胡颉颖 张凤 解少煜 李开春 常宏伟 吴家兵 李荣民关键词: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布尼亚病毒 自然疫源地 感染率 流行病学 安徽省六安市学校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现场含腮腺炎成分疫苗保护效果评估 被引量:17 2018年 目的评估含腮腺炎成分疫苗(MuCV)的保护效果,为流行性腮腺炎免疫策略调整提供数据支持。方法利用2015–2016年在六安市发生的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现场,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评估MuCV的保护效果。结果接种2剂MuCV的保护效果要好于仅接种1剂次,其中接种1剂、2剂和3剂MuC V的保护效果分别为49.35%(95%CI:36.03%~59.89%)、66.04%(95%CI:45.54%~78.83%)和85.96%(95%CI:1.80%~97.99%)。接种第2剂与第1剂的时间间隔为3~4年时的保护效果最高,为78.68%(95%CI:34.30%~93.08%)。MuCV随接种后时间间隔的增加其疫苗保护效果呈现下降趋势,接种1剂后4年内的保护效果最好为72.78%(95%CI:39.29%~87.29%),4~6年降至52.73%(95%CI:38.31%~63.79%),超过10年后仅为27.67%(95%CI:–24.15%~57.86%)。接种1剂麻腮风、麻腮或单价流行性腮腺炎疫苗4年内能均能提供较好保护,但麻腮风疫苗感染流行性腮腺炎的累积风险随接种后时间推移高于其他两组。结论 MuCV保护效果随接种后时间增加而衰减,4年内疫苗保护效果最好。2剂MuCV的保护效果要好于1剂,接种第2剂与第1剂时间间隔3~4年保护效果最好,应尽快建立2剂免疫策略。 秦伟 刘艳 刘艳 杨涛 杨涛 许小康 孟祥梅 赵昌军 黎少毅 解少煜 李开春 李开春关键词:流行性腮腺炎 安徽省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例的流行病学与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16 2019年 目的分析安徽省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例的流行病学与临床特征。方法运用统一的调查问卷对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例进行个案调查,采用描述性、分析流行病学的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514例安徽省SFTS病例发病集中于5-10月,年龄中位数64岁,40岁以上占90.4%;职业以农民为主,占85.2%。85.7%的病例在发病前一个月居住在丘陵或山区,户外活动包括种地(55.0%)、采茶(22.3%)和割草(18.7%);16.0%的病例报告发病前有蜱虫叮咬史;5.4%的病例发病前接触过类似病人;44.4%的病例家中饲养动物。病例首发症状与体征包括发热(98.0%)、乏力(83.9%)、畏寒(60.8%)、血小板减少(100%)和白细胞降低(100%);发病至初次就诊时间间隔平均3.1 d,发病至初次住院时间间隔平均5.8 d。结论居住于丘陵或山区的年龄>40岁农民是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主要罹患人群,需要对此类人群加强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防控,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龚磊 朱敬蕊 张勇 汪金生 吕勇 张磊 宋丹丹 吴家兵 苏斌关键词: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流行病学 新发传染病 六安市2012~2013年医疗机构传染病报告管理现状调查分析 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了解六安市各级医疗机构传染病报告质量情况,为制定传染病管理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取分阶段分层抽样的方法在全市范围内抽取62家医疗机构开展调查,对传染病报告管理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结果共调查传染病17种692例,报告595例,漏报97例,漏报率为14.02%,其中乙类、丙类和其他法定管理以及重点监测传染病漏报率依次为10.87%、14.74%和27.59%。不同病种传染病漏报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不同类别医疗机构传染病漏报率及报告准确率、完整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六安市各级医疗机构传染病漏报率较高,均存在门诊日志登记不规范、院内管理不到位等现象,应进一步加强传染病报告管理工作,提高传染病报告质量。 吕勇 胡颉颖 徐鹏鹏 解少煜 李开春关键词:传染病报告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与流感病毒肺炎临床特征对比研究 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与流感病毒肺炎(IVP)病例临床表现、实验室指标和影像学特征之间的差异。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日~2月22日六安市人民医院确诊的COVID-19患者62例纳入COVID-19组,选取排除COVID-19且确诊为IVP患者31例纳入IVP组,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血常规、生化指标、炎症指标,以及肺部CT影像学病灶的性状、分布、累及的肺段数量等资料的差异。结果COVID-19组患者中咳痰比例11.29%(7例),低于IVP组38.71%(12例);COVID-19组患者β-2微球蛋白>3.0 pg/mL比例为48.39%(30例),高于IVP组25.81%(8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COVID-19组患者肺部CT影像病灶形态表现为磨玻璃影比例91.94%(57例),高于IVP组29.03%(9例),呈现片絮影比例1.61%(1例),低于IVP组74.19%(23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OVID-19组病灶分布多位于肺野外侧带、胸膜下,高于IVP组[56.45%(35例)比9.68%(3例)],病灶散在分布表现高于IVP组[40.32%(25例)比9.68%(3例)];病灶呈双侧肺野分布比例82.26%(51例),高于IVP组35.48%(11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COVID-19组病灶累及肺段数目≥10个比例为32.26%(20例),高于IVP组3.22%(1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VP表现咳痰较COVID-19多;COVID-19患者β-2微球蛋白升高更多;肺部CT影像多表现斑片磨玻璃影,病灶多呈双肺散在分布,多位于肺野外侧带(胸膜下),累及肺段较多,而IVP多表现密度稍高的片絮影,病灶多沿细支气管纹理分布,累及肺段相对较少。 沈勇 邵敏 翁云龙 肖齐俊 卫红 张元元 吕勇关键词:新型冠状病毒 肺炎 流感病毒 症状 影像学 新型冠状病毒采样车及其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新型冠状病毒采样车及其应用,包括车厢,车厢相远离的两个外厢壁上均转动安装有上翻舱门,车厢上固定安装有两个电子显示屏,车厢的两个外壁上均固定安装有两个爆闪灯,车厢的一侧设有警灯,车厢的一个外壁上固定安装有空调外... 解少煜 常宏伟 范玉珍 吕勇 程志刚 汪军 陈蓓蕾 马立国六安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流行病学及病原学分析 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了解六安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流行病学特征和基因组变异情况,为疫情防控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六安市69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病例流行病学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运用全基因组靶向捕获技术和纳米孔单分子测序技术对其中的58份临床样本进行全基因组测序,通过MEGA 4.0软件中的MUSCLE方法进行序列比对和分析,将全基因组序列上传至国家基因组科学数据中心鉴定变异位点。结果69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病例中,男性44例,女性25例,男女性比为1.79:1;年龄范围从10月龄~78岁;重症9例,45岁以上占6例,无死亡病例;输入性病例28例(40.58%);69例确诊病例中城区(含县城)22例(31.88%),农村47例(68.12%);其中58份样本经三代测序得到37个完整的全基因组序列,经全球共享流感数据倡议组织(GISAID)网站分析,4株为S型,28株为L型,其余5株为其他型。与参考株(GenBank Acession:NC_045512.2)比对,24个基因组中共有36个核苷酸位点发生了变异,引起氨基酸变异的有21个。结论六安市重症病例以中老年为主;疫情由输入性向本地续发过渡,输入性病例多属早期病例;新冠病毒主要为L型,与武汉地区基本一致。 杨卫 解少煜 高大维 陈智超 范玉珍 吕勇 龚天麒 常宏伟关键词:新型冠状病毒 流行病学 全基因组序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