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常宏伟

作品数:46 被引量:138H指数:8
供职机构:六安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安徽省科技攻关计划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6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 2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1篇病毒
  • 16篇流行病
  • 16篇流行病学
  • 11篇病原学
  • 9篇肠道
  • 9篇肠道病毒
  • 7篇手足
  • 7篇手足口
  • 7篇手足口病
  • 6篇耶尔森菌
  • 6篇小肠结肠炎耶...
  • 4篇新型冠状病毒
  • 4篇致泻
  • 4篇致泻大肠埃希...
  • 4篇生物学研究
  • 4篇逆转
  • 4篇逆转录
  • 4篇转录
  • 4篇微生物学
  • 4篇流感

机构

  • 43篇六安市疾病预...
  • 13篇安徽医科大学
  • 7篇安徽省疾病预...
  • 3篇中国疾病预防...
  • 2篇中国疾病预防...
  • 2篇常州市疾病预...
  • 1篇蚌埠医学院
  • 1篇皖南医学院
  • 1篇安徽省科学技...
  • 1篇济南市疾病预...
  • 1篇铜陵市疾病预...
  • 1篇宣城市疾病预...
  • 1篇六安市中医院
  • 1篇安徽省合肥市...

作者

  • 45篇常宏伟
  • 14篇杨卫
  • 13篇高大维
  • 12篇李朝阳
  • 11篇范玉珍
  • 9篇李开春
  • 9篇张凤
  • 8篇吕勇
  • 5篇王明丽
  • 5篇秦伟
  • 4篇徐鹏鹏
  • 4篇张丽梅
  • 4篇程志刚
  • 4篇陈智超
  • 3篇曹洪娟
  • 3篇刘国生
  • 3篇张辉
  • 2篇赵俊
  • 2篇吴家兵
  • 2篇王建军

传媒

  • 7篇安徽预防医学...
  • 6篇中华疾病控制...
  • 2篇中国卫生检验...
  • 2篇安徽医科大学...
  • 2篇现代预防医学
  • 2篇中国媒介生物...
  • 2篇中国热带医学
  • 2篇临床和实验医...
  • 2篇中国人兽共患...
  • 1篇中国生物制品...
  • 1篇安徽医学
  • 1篇江苏医药
  • 1篇中国公共卫生
  • 1篇中国艾滋病性...
  • 1篇中国国境卫生...
  • 1篇热带病与寄生...
  • 1篇国际病毒学杂...
  • 1篇国际生物制品...
  • 1篇华东地区第十...

年份

  • 1篇2025
  • 1篇2024
  • 1篇2023
  • 2篇2022
  • 4篇2021
  • 1篇2020
  • 3篇2019
  • 3篇2018
  • 2篇2017
  • 3篇2016
  • 3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11
  • 3篇2010
  • 7篇2009
  • 3篇2007
  • 1篇2006
4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六安市某中学腹泻暴发疫情调查结果分析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调查某中学2014年4月发生的1起学生腹泻暴发疫情,探讨发病危险因素,为今后此类疫情的防控工作提供经验。方法制定病例定义进行病例搜索,对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疫情特征进行描述;运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腹泻的发病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该校共有学生3 788人,腹泻病例122例,罹患率为3.2%,教职员工无病例。病例对照分析发现,学生在校外就餐是发病的危险因素,且在校外就餐的频率越多,发病的可能性越大(χ趋势2=34.03,P<0.001);在校外吃凉拌菜(OR=3.9,95%CI=1.7-8.9)和吃凉皮(OR=4.4,95%CI=2.1-9.1)是发病的危险因素。结论本次疫情为一起可能由校外生冷食品引起的腹泻暴发。
谢少煜秦伟常宏伟吴家兵黄永
关键词:腹泻病例对照
安徽省六安市家禽家畜粪便中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的病原学研究被引量:7
2019年
目的通过对安徽省六安市家禽家畜粪便中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的病原学研究及流行病学分析,了解六安市家禽家畜感染的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的病原学特性和分布规律,为在六安市开展该菌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5—2018年采集猪、狗、鸭、鹅等动物的粪便663份,进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分离培养,对分离得到的菌株进行生化鉴定、血清型分型以及毒力基因等检测。结果本项研究监测的663份家禽家畜粪便中,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总检出率为12.22%,其中猪粪的检出率最高,为23.49%,其他家禽家畜粪便中均有该菌的检出;猪粪的检出率与总检出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各种粪便在各年度之间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致病性菌株中猪粪检出株占总致病性菌株的95.83%;致病性血清型主要为O:3型;致病性菌株毒力基因分布主要为基因Ⅲ型,基因Ⅲ型占总致病性基因型菌株的91.67%。结论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在六安市家禽家畜粪便中普遍存在,该菌在家猪粪便的检出率最高,且致病性菌株携带率最高,致病性血清型为O:3型和O:9型。
陈智超张凤高大维常宏伟孙婕景怀琦
关键词: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家禽家畜血清型毒力基因
致泻大肠埃希菌在水源水中的分布与腹泻病关系的研究
丁业荣时全李朝阳范玉珍吴德祥赵本海常宏伟张辉黄新民汪军陶琼杨杰刘国生李春王传霞
该项目开展了致泻大肠埃希菌的流行病学和微生物学研究,提示了致泻大肠埃希菌在水源水中特殊的分布规律;致泻大肠埃希菌感染性腹泻在肠道门诊腹泻病人中居首位。开展了水源水中致泻大肠埃希菌的分布与腹泻病关系的研究,水源株致泻大肠希...
关键词:
关键词:大肠埃希菌腹泻水源水
2009-2014年安徽省六安市手足口病流行病学及病原学特征分析被引量:14
2016年
目的分析六安市手足口病流行学及病原学分布特征,为掌握疫情动态和采取针对性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收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报告的2009—2014年六安市手足口病数据,采用描述流行病学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六安市手足口病年均发病率、病死率和重症率分别为111.42/10万、0.04%和0.60%。手足口病发病高峰为4-5月,高发地区为霍邱县和寿县,高发年龄为1.3岁。农村地区发病率和重症率均高于城市地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室确诊的785病例中以EV71为主要病毒株,占61.91%;病原类型在不同年份、不同年龄组和不同病例类型问分布有统计学差异(P〈0.05)。EV71病毒VP1区核苷酸和氨基酸均与C4a亚型同源性最高,分别为94.5%~99.4%和98.3%-100.0%。结论手足口病流行有明显的高发时间、高发地区和高发人群,优势病原类型为EV71,优势毒株为C4a亚型,手足口病防控重点在3岁以下农村散居儿童。
秦伟常宏伟曹洪娟李开春解少煜吕勇李承铖李雲凤苏虹
关键词: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肠道病毒71型VP1基因
17株产H_2S致泻大肠埃希菌的微生物学研究被引量:6
2009年
目的对水源水和腹泻病人标本中检测到的17株产H2S致泻大肠埃希菌进行一系列微生物学实验研究,为进一步了解该菌的流行病学特点以及临床诊断提供实验依据。方法自1999年10月~2005年8月,从腹泻病人标本和水源水中分离的产H2S致泻大肠埃希菌,经形态学、培养特性、生化学、血清学等微生物学鉴定,并且对菌株进一步进行了药敏试验和噬菌体裂解试验。结果在腹泻、食物中毒病人标本和水源水中分离到17株产H2S致泻大肠埃希菌,经血清学分型后,其中4株是EPEC O128:K67,ETEC O25:K19和ETEC O16:K15分别为3株,占58.8%。结论产H2S致泻大肠埃希菌与大肠埃希菌有密切的亲缘关系,是变异的致泻大肠埃希菌,在致泻大肠埃菌中占有较高的比例。致泻大肠埃希菌产H2S生化变异提示我们在注意生化反应典型的致病菌分离与鉴定时,还应注意生化变异菌株的检测和鉴定,防止该菌造成新的腹泻病的传播和蔓延。
常宏伟赵俊丁业荣王明丽
关键词:腹泻大肠杆菌微生物学
六安市1997~2003年流行性出血热病例分析
2006年
目的研究1997年8月-2003年5月六安市21例流行性出血热病例,探讨流行性出血热的流行规律,为流行性出血热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流行性出血热病人个案调查表中的发病季节、年龄、性别、传播途径和职业特点等进行分析。结果本地区流行性出血热在春夏间和秋冬间均有发病,分别占发病人数的61.9%和38.1%。年龄以30~49岁所占比例最大,为85.7%。涉及的人群主要是男性青壮年农民,也有极少数为经商和机关工作人员。结论家鼠型和野鼠型出血热在本地区均有病例发生,病例以青壮年男性为主,接触传播为流行性出血热的主要传播途径。
常宏伟刘国生张辉
关键词:流行性出血热
17株产H2S致泻大肠埃希菌的微生物学研究
常宏伟
六安市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病原学研究被引量:5
2018年
目的通过对六安地区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的病原学研究及流行病学分析,为做好该菌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集腹泻患者、动物粪便、冷冻冷藏食品、苍蝇等样本,进行分离培养、生化鉴定以及分子生物学检测。结果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的总检出率为7. 35%,腹泻患者粪便检出率最低,仅为0. 81%,动物粪便检出率由高到低依次为猪、鸭、鹅、狗、鸡,但只有猪粪标本和鸭粪标本检出致病菌株。冷冻冷藏食品检出率为16. 05%。致病菌株O∶3型毒力基因分布为ail+ystA+ystB-yadA+virF+RFBC+。结论该菌在本地区腹泻患者和动物粪便、食品、苍蝇中普遍存在。主要致病型为O∶3型,动物宿主主要是家猪。
张凤高大维常宏伟马功燕廖仙梅景怀琦
关键词: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血清型毒力基因
2010-2018年六安市手足口病病原学特征分析被引量:8
2021年
目的分析2010―2018年六安市手足口病病原学特征,为手足口病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0―2018年六安市各县区手足口病临床诊断病例咽拭子样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进行肠道病毒核酸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在采集的2360份手足口病临床诊断病例咽拭子样本中,肠道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的有1085份(45.97%),其中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 71,EV71)382份(35.21%),柯萨奇病毒A16型(Coxsackievirus A16,COXA16)334份(30.78%),柯萨奇病毒A6型(Coxsackievirus A6,COXA6)169份(15.58%),柯萨奇病毒A10型(Coxsackievirus A10,COXA10)15份(1.38%),其他肠道病毒185份(17.05%)。2010―2014年及2016年EV71为优势流行株(X^(2)=188.555,P<0.001),2015年和2017年以COXA6成为优势流行株(X^(2)=258.732,P<0.001)。从检测结果看,不同县区阳性率存在统计学差异(X^(2)=68.879,P<0.001),以叶集区最高(81.25%,52/64),霍邱县最低(30.41%,52/171)。1~3岁年龄组患病人数居高,占各年龄组总阳性数的68.11%(739/1085)。1085例阳性病例中男性705例,女性380例,但是阳性检出率无性别差异(X^(2)=1.354,P=0.245)。结论六安市手足口病病原为多型别共存,每年的优势毒株均发生变化,年龄、地域和性别等因素均可影响手足口病的流行,加强手足口病的监测,有利于该病的防控。
杨卫李修德常宏伟
关键词:手足口病肠道病毒病原学
2010年六安市肠道病毒71型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探讨六安市手足口病患者中EV71的流行趋势及其基因特征,为手足口病的进一步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六安市疾控中心从手足口病患儿中采集咽拭子标本进行肠道病毒核酸检测,选取其中8份EV71核酸阳性标本进一步进行VP1全基因序列测定,结果使用Bioedit和DNA Star软件与世界各地EV71各型参考株及我国大陆的EV71流行株序列进行对比分析,构建种系进化树。结果:8株病毒核酸VP1基因全长均为891个核苷酸,编码297个氨基酸,与我国大陆分离的C4a基因型最为相近,核苷酸同源性在96.7%~99.4%之间,氨基酸同源性在97.0%~100%之间;而与A、B基因型参考株差异较大,核苷酸同源性分别为82.6%~83.2%、83.1%~85.0%;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6.6%~97.0%、96.0%~97.7%;说明本文的8株病毒均属于EV71 C4a基因型。结论:六安市2010年EV71流行株在种系进化上与我国大陆近几年分离的毒株具有较高的同源性,同属于C4a基因型,目前C4a亚型病毒在我国大陆可能有较广泛的分布和传播。本研究对于肠道病毒的基础研究和防范EV71在中国的大规模暴发与流行具有重要意义.
常宏伟张文艳范玉珍李开春李朝阳俞海洋何军丁业荣杨卫高大维
关键词:肠道病毒71型VP1基因分子流行病学进化树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