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开春
- 作品数:54 被引量:298H指数:10
- 供职机构:六安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政治法律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 2004至2011年六安市城市生活饮用水卫生监测结果分析被引量:8
- 2014年
- 目的对2004至2011年六安市城市生活饮用水检测结果进行分析,了解六安市城市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状况,促进饮用水质量的改善。方法按照国家标准对六安市生活饮用水进厂水、出厂水、末梢水和二次供水进行采集、检测和评价。结果共检测1 038份水样,其中进厂水24份、出厂水60份、末梢水890份、二次供水64份,总合格率为81.6%(847/1 038),进厂水、出厂水、末梢水和二次供水的合格率分别为91.7%(22/24)、63.3%(38/60)、83.9%(747/890)、62.5%(40/64)。进厂水水质检测中不合格项目主要是硝酸盐氮;出厂水水质检测中不合格项目主要是浑浊度、铁、余氯、硝酸盐氮;末梢水水质检测中不合格项目主要是浑浊度、总大肠菌群、细菌总数、余氯、铁、锰;二次供水水质检测中不合格项目主要是浑浊度、总大肠菌群、细菌总数、余氯、铁。结论六安市应加强生活饮用水的卫生监督及技术指导,管网和二次供水系统的管理及饮用水的消毒工作,并加大饮用水卫生安全知识宣传力度。
- 李向华陈岩岩李开春操基玉车震刘颖吴敬东
- 关键词:生活饮用水水质监测二次供水
- 六安市城乡社区老年人抑郁症状及其与慢性病的关联性研究被引量:18
- 2018年
- 目的了解社区老年人抑郁症状与常见慢性病患病情况,分析两者的关联性。方法选取安徽省六安市城乡2个社区共1 051名老年人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和体检。结果六安市社区老年人中抑郁症状的发生率为28.5%,女性高于男性(分别为32.1%和24.2%,χ2=8.00,P=0.005)、农村高于城镇(分别为39.3%和14.2%,χ2=79.80,P<0.001)。社区老年人慢性病的检出率为77.3%,仅患1种慢性病、共患2种慢性病和共患3种慢性病及以上的检出率分别为50.0%、17.2%和8.6%。单因素分析显示是否抑郁症状与脑卒中、慢性病共患数量的关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调整性别、年龄、地区、文化程度、职业、婚姻、宗教信仰后,糖尿病、脑卒中与老年人抑郁症状的关联有统计学差异,其OR值依次为1.715(95%CI:1.129~2.606)和3.07(95%CI:1.731~5.445);与健康老年人相比,共患2种、3种慢性病以上老年人抑郁症状发生率高,其OR值分依次为1.682(95%CI:1.075~2.630)和4.228(95%CI:2.104~8.497)。结论社区老年人抑郁症状和慢性病患病率高,脑卒中、糖尿病以及共患2种以上慢性病的老年人是并发抑郁症状的高危人群。
- 冯强伟王取南杨林胜刘开永曹洪娟解少煜李开春马立国陈贵梅陶芳标
- 关键词:社区老年人抑郁症状慢性病
- 2010年六安市肠道病毒71型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被引量:4
- 2011年
- 目的:探讨六安市手足口病患者中EV71的流行趋势及其基因特征,为手足口病的进一步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六安市疾控中心从手足口病患儿中采集咽拭子标本进行肠道病毒核酸检测,选取其中8份EV71核酸阳性标本进一步进行VP1全基因序列测定,结果使用Bioedit和DNA Star软件与世界各地EV71各型参考株及我国大陆的EV71流行株序列进行对比分析,构建种系进化树。结果:8株病毒核酸VP1基因全长均为891个核苷酸,编码297个氨基酸,与我国大陆分离的C4a基因型最为相近,核苷酸同源性在96.7%~99.4%之间,氨基酸同源性在97.0%~100%之间;而与A、B基因型参考株差异较大,核苷酸同源性分别为82.6%~83.2%、83.1%~85.0%;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6.6%~97.0%、96.0%~97.7%;说明本文的8株病毒均属于EV71 C4a基因型。结论:六安市2010年EV71流行株在种系进化上与我国大陆近几年分离的毒株具有较高的同源性,同属于C4a基因型,目前C4a亚型病毒在我国大陆可能有较广泛的分布和传播。本研究对于肠道病毒的基础研究和防范EV71在中国的大规模暴发与流行具有重要意义.
- 常宏伟张文艳范玉珍李开春李朝阳俞海洋何军丁业荣杨卫高大维
- 关键词:肠道病毒71型VP1基因分子流行病学进化树
- 艾滋病相关知识及危险行为干预研究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研究建筑工地农民工艾滋病知识行为干预效果,为制定有效的干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六安市城区建筑工地15~24岁工人进行艾滋病知识、行为干预,并在干预前后评价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前后调查对象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分别为71.7%,83.0%;商业性性行为发生率分别为38.7%、40%,临时性伴性行为发生率分别为15%、19.9%,商业性性行为安全套使用率分别为49.3%、61.4%。结论建筑工地农民工存在不安全性行为等艾滋病高危行为,通过综合干预,能够改善他们艾滋病防治知识行为水平。
- 李开春马功燕陈海燕
- 关键词: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青少年
- 六安市尘肺病患者随访与回顾性调查研究被引量:5
- 2021年
- 目的分析六安市尘肺病发病特点、变化趋势和规律,了解尘肺病患者社会保障落实情况。方法以截至2019年诊断报告的六安市所有尘肺病患者为调查对象,开展随访与回顾性调查。通过居民死因监测系统、尘肺病网络报告系统、户籍查询系统,以及职业病诊断机构、职业病报告业务管理单位和尘肺病患者所在的居委会或村委会获取相关资料,并对尘肺病患者进行电话或上门随访。结果共调查516例尘肺病患者,存活460例、死亡50例、失访6例,分别占患者总数的89.15%、9.69%、1.16%,不同期别患者的存活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叁期最低,女性2例。壹期、贰期、叁期患者接尘工龄分别是(7.75±4.30)年、(9.24±5.31)年、(8.80±4.09)年,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尘肺病种类以矽肺为主(495例,占95.93%);随访调查病例数前3位的县区分别是裕安区(408例,占79.07%)、霍邱县(83例,占16.09%)、金安区(7例,占1.36%)。存活患者以接尘工龄少于15年的为主(443例,96.30%);行业分布以其他采矿业(290例,63.04%)和有色金属矿采选业(77例,16.74%)居多。享受工伤保险保障20人(占4.35%),用人单位赔付82人(占17.83%),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444人(占96.52%),大病保险373人(占81.09%),其他(医疗救助、扶贫救助等)357人(占77.61%),无保障3人(占0.65%)。结论六安市尘肺病防治重点为矽肺,要加强对粉尘危害严重的行业和县区的监管,提高工伤保险保障落实率。
- 刘磊李雲凤吴晓林苏孟云姜苗王翠钱春生丁俊飞方义忠赵广晋杜来宏卫东黄守伦程婷婷唐昆李鹏飞姜正好李开春
- 关键词:尘肺病职业病流行病学研究随访
- 六安市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布尼亚病毒血清流行病学调查被引量:9
- 2015年
- 目的调查六安市健康人群和宿主动物SFTSV的感染率,探讨六安市存在自然疫源地的可能性,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六安市病例较多的3个县,按照1∶1配比的方法确定4个病例村和4个对照村,调查测健康人群和宿主动物SFTSV血清流行病学情况,并比较不同地区间感染率有无差异,同时调查蜱等吸血媒介的种类和带毒率。结果共采集血清标本371份,SFTSV总抗体阳性111份,阳性率为29.92%,其中健康人群166份标本,检出阳性14份,阳性率8.43%;宿主动物205份标本,检出阳性97份,阳性率47.37%。不同县间、病例村和对照村间阳性率以及不同家畜的宿主动物SFTSV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六安市部分地区的健康人群和宿主动物均有较高的SFTSV的感染率,属SFTS的流行区域,因而需加强监测报告、诊断识别和临床救治等能力。
- 徐鹏鹏吕勇耿兴义张丽梅秦伟胡颉颖张凤解少煜李开春常宏伟吴家兵李荣民
- 关键词: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布尼亚病毒自然疫源地感染率流行病学
- 2010—2011年六安市医疗机构消毒效果结果分析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了解六安市医疗机构的消毒工作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为提高消毒质量,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0—2011年对六安市24家医疗机构的环境空气、工作台面、使用中消毒液、医务人员手、活检钳、镜腔等清毒效果进行采样监测。结果共检测423份样品,合格率92.4%,2010年检测231份,合格率89.6%,2011年检测192份,合格率95.8%,呈上升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51,P=0.026)。不同监测对象消毒合格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075,P<0.001),其中环境空气的合格率最低,为75%。医疗机构内不同科室、不同地区、级别、医疗机构类型、医疗机构性质的消毒合格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六安市医疗机构消毒总体合格率较高,不同检测对象消毒合格率不同,不同地区医疗机构消毒合格率不均衡,应进一步提高消毒质量,以便更有效地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
- 李卫操基玉陈岩岩李开春车震刘颖
- 皖西农村地区留守村民心脑血管疾病影响因素探究被引量:8
- 2015年
- 目的 探究影响皖西农村地区留守村民心脑血管疾病患病的可能因素,为该地区制定心脑血管疾病防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随机整群抽样安徽六安市的3个乡镇共18个行政村的40~70岁留守居民。现场调查分为问卷和体格检查两个部分,问卷内容包括一般人口学特征、疾病史和生活习惯等内容;体格检查包括血压,血糖,身高和体重等内容;数据录入使用软件Epi Data 3.1,数据处理分析使用软件EXCEL 2007和SPSS 16.0,单因素分析采用X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结果 共调查居民4 040人,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年龄、肥胖、高血压、高血脂、饮酒史、醉酒史、饮食偏咸和常吃腌制食品对该人群心脑血管疾病的患病情况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高血压、高血脂、饮食偏咸、饮食不规律和常吃腌制食品是该人群心脑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患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随着危险因素个数的增多而增加。结论 心脑血管疾病发病一般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未来的研究需要重视对其他可能危险因素的探究。
- 李开春童贵显柴静王德斌
- 关键词:农村疾病流行病学方法
- 六安市城乡社区老年人高血压服药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7
- 2017年
- 目的了解城乡社区老年人高血压服药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安徽省六安市城乡两个社区共1 080名老年人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和体检。结果 1 080名老年中共分析了1 029例血压测量完整资料,其中高血压患者669例,高血压服药率为43.6%(292/669),知晓率为68.9%(461/669),知晓中的服药率为63.3%(292/461)。城市高血压患者的服药率高于农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16.267,P<0.001);男女高血压患者服药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χ~2=0.122,P=0.727);高血压患者服药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升高,差别无统计学意义(χ~2=5.581,P=0.061)。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城市患者服药的可能性是农村患者的8.290倍(95%CI:4.809~14.290,P<0.001),国企和专业技术人员、商业和服务人员患者服药的可能性分别是农林人员的1.959倍(95%CI:1.067~3.597,P=0.030)和2.906倍(95%CI:1.297~6.513,P=0.010),有高血压家族史患者服药的可能性是无高血压家族史患者的1.571倍(95%CI:1.053~2.343,P=0.027)。结论城乡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服药率偏低,特别是无高血压家族史和农村的老年患者。应重点干预他们进而提高其服药率。
- 赵佳宁杨林胜张冬梅鲍远松曹洪娟李开春解少煜陶芳标刘安诺王取南刘开永马颖
- 关键词:高血压流行病学方法
- 安徽省六安市学校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现场含腮腺炎成分疫苗保护效果评估被引量:17
- 2018年
- 目的评估含腮腺炎成分疫苗(MuCV)的保护效果,为流行性腮腺炎免疫策略调整提供数据支持。方法利用2015–2016年在六安市发生的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现场,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评估MuCV的保护效果。结果接种2剂MuCV的保护效果要好于仅接种1剂次,其中接种1剂、2剂和3剂MuC V的保护效果分别为49.35%(95%CI:36.03%~59.89%)、66.04%(95%CI:45.54%~78.83%)和85.96%(95%CI:1.80%~97.99%)。接种第2剂与第1剂的时间间隔为3~4年时的保护效果最高,为78.68%(95%CI:34.30%~93.08%)。MuCV随接种后时间间隔的增加其疫苗保护效果呈现下降趋势,接种1剂后4年内的保护效果最好为72.78%(95%CI:39.29%~87.29%),4~6年降至52.73%(95%CI:38.31%~63.79%),超过10年后仅为27.67%(95%CI:–24.15%~57.86%)。接种1剂麻腮风、麻腮或单价流行性腮腺炎疫苗4年内能均能提供较好保护,但麻腮风疫苗感染流行性腮腺炎的累积风险随接种后时间推移高于其他两组。结论 MuCV保护效果随接种后时间增加而衰减,4年内疫苗保护效果最好。2剂MuCV的保护效果要好于1剂,接种第2剂与第1剂时间间隔3~4年保护效果最好,应尽快建立2剂免疫策略。
- 秦伟刘艳刘艳杨涛杨涛许小康孟祥梅赵昌军黎少毅解少煜李开春李开春
- 关键词:流行性腮腺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