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鹏鹏

作品数:17 被引量:93H指数:6
供职机构:六安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血小板
  • 7篇血小板减少
  • 7篇血小板减少综...
  • 7篇综合征
  • 7篇发热
  • 7篇发热伴血小板...
  • 7篇发热伴血小板...
  • 4篇流行病
  • 4篇流行病学
  • 3篇耶尔森菌
  • 3篇小肠结肠炎耶...
  • 3篇传染
  • 3篇传染病
  • 2篇漏报
  • 2篇发热伴血小板...
  • 2篇腹泻病人
  • 2篇感染率
  • 2篇病毒
  • 2篇病原学
  • 2篇布尼亚病毒

机构

  • 14篇六安市疾病预...
  • 5篇安徽医科大学
  • 5篇安徽省疾病预...
  • 2篇安庆市疾病预...
  • 2篇中国疾病预防...
  • 2篇滁州市疾病预...
  • 1篇安徽理工大学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济南市疾病预...
  • 1篇合肥市疾病预...
  • 1篇马鞍山市疾病...
  • 1篇宣城市疾病预...
  • 1篇中国疾病预防...

作者

  • 14篇徐鹏鹏
  • 7篇吕勇
  • 7篇李开春
  • 5篇秦伟
  • 4篇吴家兵
  • 4篇常宏伟
  • 4篇张凤
  • 4篇孙婕
  • 3篇张丽梅
  • 3篇高大维
  • 2篇龚磊
  • 2篇丁凡
  • 2篇杨卫
  • 2篇汪金生
  • 1篇耿兴义
  • 1篇孙永
  • 1篇段然
  • 1篇刘一梅
  • 1篇刘旭祥
  • 1篇张永根

传媒

  • 4篇安徽预防医学...
  • 2篇中国公共卫生
  • 2篇中国热带医学
  • 1篇中国卫生检验...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现代预防医学
  • 1篇热带医学杂志
  • 1篇中国人兽共患...
  • 1篇中华疾病控制...

年份

  • 2篇2025
  • 1篇2023
  • 2篇2020
  • 1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2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六安市2012~2013年医疗机构传染病报告管理现状调查分析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了解六安市各级医疗机构传染病报告质量情况,为制定传染病管理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取分阶段分层抽样的方法在全市范围内抽取62家医疗机构开展调查,对传染病报告管理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结果共调查传染病17种692例,报告595例,漏报97例,漏报率为14.02%,其中乙类、丙类和其他法定管理以及重点监测传染病漏报率依次为10.87%、14.74%和27.59%。不同病种传染病漏报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不同类别医疗机构传染病漏报率及报告准确率、完整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六安市各级医疗机构传染病漏报率较高,均存在门诊日志登记不规范、院内管理不到位等现象,应进一步加强传染病报告管理工作,提高传染病报告质量。
吕勇胡颉颖徐鹏鹏解少煜李开春
关键词:传染病报告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高发地区人群血清抗体流行状况及感染危险因素
2025年
目的 了解安徽省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 SFTS)高发地区自然人群血清免疫球蛋白G(immunoglobulin G, IgG)抗体的流行状况及感染的影响因素,为SFTS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21年SFTS高发地区自然人群血清样本及流行病学资料,根据抗体检测结果分为IgG抗体阴性组和阳性组,分析两组在一般人口资料、既往健康状况、环境暴露情况、媒介暴露情况的差异,采用χ^(2)/Z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针对两组资料在单因素分析基础上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安徽省SFTS高发地区自然人群1 255例,其中IgG抗体阳性组174例(13.86%)。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人群在一般人口资料(村类别和年龄)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既往健康状况方面,两组人群在曾经是否诊断为SFTS方面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3.678,P<0.05);在环境暴露情况方面,两组人群在从事农业生产、被蜱虫叮咬过、住宅周围环境有杂草生长、住宅周围见过蜱虫、经常野外工作等方面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媒介暴露情况方面,两组人群在是否在鼠洞附近坐卧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576,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监测村(OR=2.093, 95%CI:1.489~2.941)、高年龄(OR=1.028, 95%CI:1.013~1.043)、曾诊断为SFTS(OR=3.089, 95%CI:1.021~9.346)、从事农业生产(OR=1.728, 95%CI:1.090~2.741)、曾被蜱虫叮咬过(OR=1.990, 95%CI:1.366~2.898)均是IgG抗体阳性的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 本研究发现安徽省高发地区自然人群中SFTS特异性IgG抗体阳性率较高,应加强对高发地区人群的健康干预,降低人群感染风险。
龚磊陈晴晴汪金生徐鹏鹏程东林刘旭祥杨锟孙永储娜吴家兵
关键词: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抗体新发传染病
2020-2022年六安市二级以上医疗机构水痘漏报及直接医疗费用的影响因素调查
2025年
目的分析六安市二级以上医疗机构水痘漏报及直接医疗费用,为完善水痘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随机抽取调查医院管理信息系统(HIS)2020-2022年登记的水痘病例,分析其直接医疗费用,并将该数据与同时期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传染病报告管理系统上报的水痘数据进行比对,评估水痘漏报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共调查水痘病例2650例,其中门诊病例2446例,住院病例204例,年龄中位数为13.28岁(范围:1 d~82.32岁)。共发现漏报109例,总漏报率为4.1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二级综合医院发生漏报风险是三级甲等医院2.42倍(OR=2.42,95%CI:1.38~4.23);30岁以上就诊病例发生漏报风险是30岁以下2.30倍(OR=2.30,95%CI:1.33~3.98);水痘住院病例发生漏报风险是门诊病例1.79倍(OR=1.79,95%CI:1.02~3.15)。2020-2022年六安市二级以上医疗机构2650例水痘病例总直接医疗费用为124.40(62.90~211.52)元,门诊病例和住院病例费用分别为114.05(61.03~187.57)元和1584.12(1196.97~2256.84)元,住院病例费用显著高于门诊病例费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3.554,P<0.001)。偏相关分析发现,病例年龄与直接医疗费用成正相关(r=0.195,P<0.001),年龄越大直接医疗费用越高。结论2020-2022年六安市二级以上医疗机构水痘病例存在一定漏报情况,二级综合医院、病例超过30岁和住院病例漏报率较高。水痘住院病例直接医疗费用高于门诊病例,直接医疗费用与病例年龄成正相关。
邵灵秦伟秦伟徐鹏鹏陈亚飞王瑶潘璠张欢吴学忠
关键词:水痘漏报直接医疗费用经济负担
六安市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检测及其分子生物学研究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调查本地腹泻病人和家畜家禽、昆虫苍蝇中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的感染及携带情况;通过对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的病原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来探讨动物带菌与人群之间的相互关系;为制定相应的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中国CDC编制《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实验室的病原学分离鉴定手册》第二、三版规定的程序进行病原学和分子生物学试验、研究。结果近年来自1 521份腹泻病人、家畜家禽等标本中分离出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109株,其阳性检出率分别为4.11%和11.04%;所有菌株均经生物梅里埃API 20E生化试验鉴定确认;不同标本中均检出致病性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其毒力基因分布为ail+、ystA+、yadA+、virF+、rfbC+、ystB-,而非致病性菌株上述毒力因子均为阴性;致病性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PFGE分子分型检测证实腹泻病人,家畜家禽标本中的菌株带型类聚图高度一致。结论本地腹泻病人、家畜家禽和苍蝇标本均检出致病性和非致病性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不同标本中分离的致病性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菌株毒力基因分布相同,均携带毒力质粒,PFGE分子分型检测基因组带型类聚图高度一致,从而可以认为猪是本地人群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病的重要传染源之一,牛、犬等在本病传播中的地位尚不能确定,有待进一步的调查与探讨。
高大维丁业荣张凤杨卫常宏伟李朝阳徐鹏鹏段然梁俊容王建军
关键词: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腹泻病人家畜家禽分子生物学
MSM人群艾滋病相关高危行为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了解MSM人群艾滋病相关高危行为及影响因素,为制定干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滚雪球"方法,对六安市城区MSM进行匿名问卷调查,使用EpiData3.1软件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18.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近半年内,63.3%的调查对象有多性伴行为,年龄、职业、性取向、寻找性伴的场所是影响因素;43.9%的调查对象有无保护肛交行为,文化程度、性取向、是否接受过干预服务及艾滋病知识是否知晓是影响因素;10.5%有过商业性性行为,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在本地的居住时间、性取向以及艾滋病知识知晓是影响因素;23.6%与女性发生过性行为,无保护率为73.2%,文化程度、以及是否接受过干预服务是影响因素。结论六安市MSM人群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及干预服务覆盖率均较高,干预服务促进性行为安全套使用,但对该人群男性多性伴行为、商业性行为均无明显影响,亟待在该人群中开展有针对性的行为干预。
马功燕李开春陈海燕陈进徐鹏鹏
关键词:艾滋病MSM高危行为影响因素
六安市1951~2018年法定传染病流行情况分析被引量:5
2020年
目的通过对六安市1951~2018年法定传染病疫情特征进行分析,了解传染病流行强度和流行特点。方法根据六安市1951~2018年法定传染病监测资料,采用Microsoft Excel 2013、R Studio和Joinpoint软件分析传染病发病与死亡水平变化情况,不同时期传染病发病特点。结果六安市1951~2018年法定传染病发病率、死亡率均呈下降趋势,发病率由1951~1960年的年均1539.08/10万降至2011~2018年的年均447.53/10万,下降了70.92%;死亡率由1951~1960年的年均11.71/10万降至2011~2018年的年均0.28/10万,下降了97.61%。1951~1980年六安市法定传染病发病居前5位的均为疟疾、麻疹、流行性感冒、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和百日咳,以呼吸道传染病为主。2000年后肠道传染病中手足口病、其他感染性腹泻病与呼吸道传染病中的肺结核、流行性腮腺炎成为新的主要流行病种。结论六安市传染病防控效果显著,发病和死亡水平均明显下降。
孙婕徐鹏鹏龚天麒胡颉颖解少煜李开春吕勇
关键词:传染病发病率死亡率
斑点热与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临床流行特征的对比研究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探讨斑点热(spotted fever,SF)与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SFTS)患者流行病学特征与临床特征的差异,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22年1月六安市二级及以上医院经实验室确诊86例SF和113例SFTS患者。回顾性对比分析SF和SFTS病例的基本资料、流行病史、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测结果。结果86例SF组中男性28例(占32.56%),113例SFTS组中男性61例(占53.98%),两组男性占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067,P<0.01)。SF与SFTS患者发病年龄均以50~<70岁居多和发病人群均以农民为主,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8.739,1.891,P>0.05)。SF组和SFTS组腹痛、腹泻分别为3例(占3.49%)和24例(占21.24%)、6例(占6.98%)和53例(占46.90%),SF组的腹痛、腹泻均低于SFTS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3.121,37.322,P<0.01)。SF组有皮疹、焦痂分别为82例(占95.35%)和18例(占20.93%),均高于SFTS组的2例(占1.77%)和1例(占0.8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75.311,22.721,P<0.01)。SF组白细胞、血小板、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高于SFTS组,转氨酶、D-二聚体水平明显低于SFTS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F患者有皮疹、炎症反应比较明显,而SFTS患者肝功能、心肌功能、凝血功能受损明显。
杨慧孙婕徐鹏鹏秦伟张夏晴胡颉颖吕勇
关键词: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斑点热
腹泻病人标本分离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及其病原学研究被引量:10
2015年
目的调查本地腹泻病人中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的感染现状,开展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的病原学研究,为制定相应的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参照中国CDC编《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的分离与鉴定手册》制定的检验程序,开展腹泻病人标本病原检测和微生物学研究。结果 2 193份腹泻病人标本中检出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40株。毒力基因检测其中O3型菌株的基因分布为ail+、yst A+、yad A+、vir F+、yst B-;PFGE分子分型显示腹泻病人和宿主动物的O3型菌株相似度为96.0%~100.0%。结论本地腹泻病人标本中检出了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冬春季该菌的阳性检出率显著升高;O3型菌株均携带有上述毒力基因,具有典型的致病性特征;PFGE分子分型检测表明腹泻病人O3型菌株感染与宿主动物之间有密切的内在联系。
张凤丁业荣高大维徐鹏鹏张丽梅范玉珍
关键词:腹泻病人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血清型基因检测
皖西地区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人传人疫情调查被引量:25
2014年
目的了解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传播因素和病毒扩散方式,探讨该病人-人传播机制。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探讨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重点分析可能的传播因素因果关联。结果疫情涉及3例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例,系父子关系;首发病例由蜱虫叮咬感染,2名续发病例感染源于接触首发病例的血液、分泌物或排泄物。结论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感染途径除与蜱虫叮咬有关外,也与接触病例血液、分泌物或排泄物相关。
吕勇吴家兵徐鹏鹏解少煜李开春胡颉颖丁凡
关键词: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流行病学
冷冻冷藏食品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病原学检测被引量:9
2017年
目的调查安徽省六安市区冷冻冷藏食品中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污染状况。方法 2009—2014年,每年5—10月在六安市区几家大型商场、超市食品专柜分批采集冷冻冷藏食品标本共计523份,进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病原学检测和分子生物学研究。结果不同冷冻冷藏食品中阳性检出率19.89%(104/523)。其中生食阳性检出率30.75%(99/322),熟食阳性检出率2.49%(5/2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03 P<0.01);标本中以O:8型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菌株为主(34/104),6种生化反应模式,生物分型为1A型;4株致病性O:3型菌株均含有毒力基因ail、ystA、yadA、virF;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子分型鉴定O:3型致病性菌株均为K6GNIIC30021,与本地腹泻病人和宿主动物菌株均在同一聚类分支,为国内常见毒株型。结论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是本地冷冻冷藏食品主要污染源之一。
杨卫丁业荣常宏伟高大维徐鹏鹏王静
关键词:冷冻冷藏食品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微生物学食品安全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