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焰

作品数:23 被引量:78H指数:5
供职机构:上海市肺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2篇病理
  • 9篇临床病理
  • 8篇肿瘤
  • 5篇突变
  • 5篇细胞
  • 4篇支气管
  • 4篇突变分析
  • 4篇气管
  • 4篇临床病理学
  • 4篇DNA突变
  • 4篇DNA突变分...
  • 4篇标本
  • 4篇病理学
  • 3篇胸膜
  • 3篇上皮
  • 3篇切除
  • 3篇细胞肺癌
  • 3篇免疫
  • 3篇基因
  • 3篇肺癌

机构

  • 23篇上海市肺科医...
  • 1篇复旦大学附属...
  • 1篇聊城市第二人...

作者

  • 23篇武春燕
  • 23篇黄焰
  • 19篇张莉萍
  • 19篇侯立坤
  • 13篇董正伟
  • 13篇吴伟
  • 11篇张伟
  • 9篇谢惠康
  • 2篇孔洁
  • 2篇李辉

传媒

  • 16篇中华病理学杂...
  • 2篇诊断病理学杂...
  • 2篇临床与实验病...
  • 1篇中国防痨杂志
  • 1篇同济大学学报...

年份

  • 2篇2025
  • 2篇2024
  • 4篇2023
  • 4篇2022
  • 3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6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微小肺脑膜上皮样结节36例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5
2019年
目的探讨微小肺脑膜上皮样结节(minute pulmonary meningothelial-like nodules,MPMN)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MPMN的临床影像学特点、组织形态学表现,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检测CK(AE1/AE3)、vimentin、TTF-1、CD56、Syn、CgA、ER、PR、EMA标志物的表达,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36例MPMN中男性9例,女性27例,男女比为1∶3。患者年龄40~78岁,中位年龄60岁。26例(72.2%,26/36)与肺腺癌伴发,5例(13.9%,5/36)与肺良性病变伴发,5例(13.9%,5/36)无伴发病变。30例(83.3%,30/36)见单个MPMN,6例(16.7%,6/36)见2~3个MPMN,36例合计44个MPMN。84.1%(37/44)的病灶直径0.3~3 mm,CT检查未发现微小病灶,术后病理偶然发现;15.9%(7/44)的病灶直径4~5 mm,CT表现为磨玻璃结节。显微镜下形态与上皮型脑膜瘤细胞相似,呈巢状或漩涡状排列,细胞上皮样,边界不清呈合体样。核卵圆形,核仁不明显,未见核分裂象。胞质丰富,嗜酸性。免疫表型:PR、EMA、vimentin阳性率为100%(22/22),CD56阳性率为81.8%(18/22)。结论MPMN多见于中老年女性,病灶直径0.3~5 mm,病变微小CT检查难以发现,多为术后偶然发现。细胞形态及免疫表型与上皮型脑膜瘤相似;免疫组化标记PR、EMA、CD56阳性支持诊断。
谢晓枫黄焰郭俊红张伟武春燕张莉萍
关键词:良性病变PR
早期(非黏液型附壁生长方式)肺腺癌冰冻切片病理诊断注意事项及标准化流程推广被引量:4
2022年
临床上以磨玻璃结节为影像学表现的早期肺腺癌,有赖于术中冰冻的精准诊断帮助临床进行术式选择。但由于种种原因国内各医院间术中冰冻诊断差异巨大。病理医师因担心术中冰冻诊断不足致术后升级,故倾向于术中不对原位腺癌、微浸润性腺癌进行明确诊断,或诊断偏重。早期肺腺癌的冰冻诊断除有赖于病理医师诊断标准掌握外,还涉及包括诊断医师、冰冻技术员共同参与的取材、制片、影像学参考、冰冻诊断等各个环节。本研究团队针对各环节进行优化后制定了一套标准流程在此分享,以期帮助国内同道更好地熟悉和掌握早期肺腺癌术中冰冻诊断,减少错漏风险发生。
谢惠康张莉萍董正伟侯立坤黄焰武春燕
关键词:冰冻切片肺腺癌病理诊断
吸烟相关性肺间质纤维化1例被引量:1
2022年
吸烟相关性肺间质纤维化是吸烟引起的间质性肺疾病,相关病例报道较少。现报道1例发生于62岁男性的吸烟相关性肺间质纤维化。CT显示胸膜下呈过度充气改变,可见薄壁囊肿。病灶镜下可见肺泡间隔明显增宽,增宽的肺泡间隔由致密透明样变的胶原组成,其内相对无细胞成分。病变主要分布于胸膜下肺实质内,深部肺实质中病变具有小叶中心性分布的特点。
梁琳武春燕张莉萍侯立坤董正伟黄焰谢惠康
关键词:肺泡间隔间质性肺疾病肺间质纤维化肺实质吸烟胸膜
肺泡性腺瘤三例并文献复习被引量:1
2021年
肺泡性腺瘤是一种罕见的肺部良性肿瘤,常见于中老年患者,无特异性临床症状,多为体检发现。现报道3例肺泡性腺瘤,总结临床病理特征,探讨鉴别诊断要点。3例患者均为女性,年龄66、61、33岁,体检影像学发现肺部结节,予手术切除,组织学呈多囊性结构,囊壁衬覆Ⅱ型肺泡上皮细胞,间质为增生的纤维细胞,均形态温和。肺泡性腺瘤的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及组织学形态,手术切除后预后良好。
王冉月武春燕侯立坤黄焰吴伟张伟张莉萍
关键词:组织学形态肺部良性肿瘤中老年患者预后良好肺部结节
肺原发涎腺型透明细胞癌临床病理学及分子遗传学特征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探讨肺原发涎腺型透明细胞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鉴别诊断、分子遗传学特征及预后。方法收集2017年3月至2020年1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和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确诊的8例肺原发涎腺型透明细胞癌的临床病理资料,对标本进行免疫组织化学、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和基于二代测序技术的RNA-seq融合基因检测,随访患者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8例患者年龄43~64岁,平均58岁。男女比为3∶5。8例患者均行根治性肺叶切除加淋巴结清扫,1例发生淋巴结转移,术后随访6~45个月均无复发。组织病理学主要由排列呈小梁状、带状、巢状的嗜酸性细胞及透明细胞组成,细胞巢周围间质中常有玻璃样变物包绕。免疫表型:8例肿瘤细胞上皮细胞膜抗原(EMA)、细胞角蛋白(CK)7均呈阳性表达,5例p63、p40呈阳性表达,4例SOX10呈阳性表达,S-100蛋白、平滑肌肌动蛋白(SMA)、Calponin均呈阴性表达。8例FISH均检测出EWSR1融合基因。6例进行了基于二代测序技术的RNA-seq融合基因检测,5例检测到EWSR1-ATF1融合基因(其中1例同时有ATF1-SPTLC2融合基因),5例EWSR1-ATF1基因融合均显示EWSR1外显子12/13与ATF1外显子3融合。1例为EWSR1-CREM基因融合。结论肺原发涎腺型透明细胞癌是一种罕见的起源于支气管黏膜的原发肺肿瘤,该肿瘤诊断和鉴别诊断依赖于特征性形态学表现,特别是EWSR1融合基因检测辅助诊断,治疗以手术完整切除为主,可以发生淋巴结转移,但总体预后较好。
薛倩倩黄焰左淑英郑强季刚周晓燕武春燕李媛
关键词:基因融合
细支气管腺瘤术中冷冻切片病理诊断特征分析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探讨细支气管腺瘤(bronchiolar adenoma,BA)术中冷冻切片病理形态特征及所面临的陷阱和挑战。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2年3月上海市肺科医院诊断的174例BA患者的临床病理学资料,统计并分析BA冷冻和石蜡切片诊断一致性及不一致的原因。结果174例BA患者中,男性67例(38.5%),女性107例(61.5%),平均年龄57.0岁(范围28~88岁)。病变平均最大径9.0 mm(范围3~35 mm)。近端型BA和远端型BA分别为24例(13.8%)和150例(86.2%),冷冻和石蜡切片诊断不符合率分别为16.7%(4/24)和24.0%(36/150);其中,90.0%(36/40)的不符合病例为远端型BA,3例(3/174,1.7%)BA因冷冻切片性质难定或误诊为恶性肿瘤行扩大切除术。56例误诊及性质难定病例的冷冻切片中,能识别双层结构或纤毛结构5例(8.9%),细胞成分多样11例(19.6%),病变的中央区域与周围区域结构及细胞一致性高者20例(35.7%),细胞具有轻度异型性30例(53.6%)。结论远端型BA冷冻切片易误诊,除双层结构,细胞成分多样及细胞异型性小等特征外,还具有病变中央区域与外周区域的组织结构和细胞形态一致性高的特点。冷冻切片性质难定病例,与胸外科医师良好沟通后,可作描述性诊断。
李少玲侯立坤张莉萍黄焰张伟武春燕
关键词:支气管腺瘤冷冻切片扩大切除术石蜡切片诊断病理诊断
不同取材方法对非小细胞肺癌新辅助治疗后肿瘤最大径大于3 cm切除标本病理缓解程度评估的影响
2025年
目的探讨不同取材方法对非小细胞肺癌新辅助治疗后肿瘤最大径>3 cm手术切除标本病理缓解程度评估的影响。方法收集2020年6月至2023年7月上海市肺科医院手术切除经病理科确诊的非小细胞肺癌新辅助治疗后肿瘤最大径>3 cm病例。按照国内外专家共识推荐的新辅助治疗后肿瘤最大径>3 cm切除标本的取材方法取材(推荐法),在推荐法的基础上把剩余瘤床病灶全部取材即全取法。比较推荐法和全取法2种取材方式对评估病理缓解程度的影响。结果共入组90例,包括39例鳞状细胞癌(简称鳞癌)和51例腺癌。患者年龄(62.7±17.9)岁,其中男性62例,女性28例。新辅助治疗方案包括化疗22例(24.4%)、靶向治疗14例(15.6%)、免疫联合化疗54例(60.0%)。切除标本肿块平均最大径4.3 cm(范围3.1~8.0 cm)。推荐法取材,平均每例8个蜡块(范围5~16块);全取法取材,平均每例15个蜡块(范围8~36块)。按照明显病理缓解(major pathologic response,MPR)是残留存活肿瘤细胞(residual viable tumor,RVT)占比≤10%为标准,推荐法中34例(34/90,37.8%)达到MPR,全取法中30例(30/90,33.3%)达到MPR;4例(1例鳞癌和3例腺癌)病理缓解程度不一致标本中,推荐法评估RVT分别为7%、7%、5%和9%(MPR),而全取法评估RVT分别为15%、15%、15%和20%(非MPR);2种取材方法评估MPR总体一致性Kappa值为0.893;其中,鳞癌一致性Kappa值为0.906,腺癌一致性Kappa值为0.751;肺腺癌按照MPR截断值≤65%为参考值,推荐法中24例(24/51,47.1%)达到MPR;全取法中20例(20/51,39.2%)达到MPR。4例RVT不一致标本中,推荐法评估RVT百分比,3例为60%和1例为65%(MPR);而全取法评估RVT百分比3例为70%和1例为75%(非MPR);2种取材方法评估MPR(≤65%)的Kappa值为0.741。结论2种取材方法评估非小细胞肺癌新辅助治疗后肿块最大径>3 cm切除标本的病理缓解程度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对于RVT接近MPR时,需要对标本再检查必要时全部取材,以�
刘慧芳黄焰郭俊红李少玲林洁璐赵胜男谢晓枫王冉月孔洁李建军侯立坤武春燕
关键词:肿瘤辅助疗法标本制备
肺NUT癌3例临床病理观察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探讨肺NUT癌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分析3例肺NUT癌的临床资料、组织学形态和免疫表型,并结合文献讨论。结果患者中2例男性,1例女性,年龄分别为54岁、19岁及62岁,症状为咳嗽、咳痰等。CT示肿瘤最大径分别为9 cm、11 cm及7.5 cm。1例为手术切除标本,2例为肺穿刺活检组织。镜下肿瘤细胞巢团状或片状分布,伴较多坏死。大部分为未分化的肿瘤细胞,细胞小~中等,卵圆形或多边形,核异型性大,核仁明显,核分裂象多见。局部见突然的鳞状细胞分化。免疫表型示NUT、p63、p40弥漫(+),AE1/AE3、CK5/6局灶或弥漫(+);2例vimentin(+),1例CD56、CD34(+)。3名患者在诊断后2~5个月死亡。结论肺NUT癌是高度侵袭性肿瘤,其病理形态及免疫表型具有一定特征,免疫组化在诊断中有重要作用。
黄焰吴伟侯立坤谢惠康张伟武春燕张莉萍
关键词:免疫组织化学
比较HE染色、单蜡块及双蜡块免疫组化联合弹力纤维染色评估早期肺癌胸膜侵犯的差异性研究被引量:2
2023年
肺癌是全球癌症死亡的重要因素,脏层胸膜侵犯(visceral pleural invasion,VPI)作为影响肿瘤TNM分期系统的重要因素,影响患者预后^([1])。随着病理技术的发展,弹力纤维染色或免疫组化联合弹力纤维双重染色的出现可以提高胸膜侵犯评估的准确性,实现VPI快速、准确地评估^([2-4])。临床工作中,蜡块择样误差可导致VPI漏诊,本研究通过比较分析HE染色法、单蜡块法和双蜡块法双重染色评估Ⅰ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rcinoma,NSCLC)患者VPI的阳性率、误诊率和漏诊率,探讨双蜡块法在早期肺癌VPI判读中的应用价值。
李少玲武春燕张莉萍董正伟黄焰侯立坤
关键词:免疫组化弹力纤维双重染色
免疫组化及分子标志物在弥漫性胸膜间皮瘤中的诊断价值
2025年
目的探讨免疫组化及分子标志物在弥漫性胸膜间皮瘤(diffuse pleural mesothelioma,DPM)中的诊断价值。方法统计分析114例DPM的临床影像表现、组织学分型和分级,以及Calretinin、WT-1、CK5/6、MC、D2-40、UPK3B和GATA3在DPM中的阳性率和BAP-1、MTAP的缺失率,计算MTAP免疫组化与p16基因FISH检测状态的一致性及MTAP免疫组化检测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114例DPM中,男性66例(57.9%),女性48例(42.1%),平均年龄58.1岁(范围16~85岁)。影像学主要表现为胸腔积液、胸膜多发占位(55.3%,63/114)。上皮样型、肉瘤样型和双相型DPM分别为88例(77.2%)、17例(14.9%)和9例(7.9%)。上皮样型DPM中,低级别和高级别者分别为69例(78.4%)和19例(21.6%)。上皮样型DPM中阳性率较高的间皮标志物分别为Calretinin(92.4%,81/88)、D2-40(90.0%,79/88)和WT-1(90.0%,79/88);肉瘤样型DPM中阳性率较高的标志物分别为D2-40(76.5%,13/17)、WT-1(64.7%,11/17)和Calretinin(29.4%,5/17);UPK3B在上皮样型和双相型DPM中的阳性率分别为59.1%(39/66)和66.7%(4/6),在肉瘤样型DPM中不表达(0/12)。在114例DPM中,BAP1和MTAP免疫组化缺失率分别为47.3%(53/112)和19.2%(20/104),p16基因FISH检测缺失率为31.5%(34/108),MTAP免疫组化与p16基因FISH检测状态一致性为81.0%(81/100),对p16基因FISH检测状态,MTAP免疫组化的特异度为95.5%(64/67),敏感度为51.5%(17/33)。此外,GATA3在肉瘤样型DPM中高表达(76.5%,13/17)。UPK3B在上皮样型DPM胸腔镜获得样本和经皮肺穿刺活检样本中的阳性率分别为59.2%(32/54)和36.7%(11/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T-1在肉瘤样型DPM胸腔镜获得样本中的阳性率高于经皮肺穿刺活检样本(90.0%vs 28.6%,P=0.009)。结论Calretinin、D2-40和WT-1是DPM中阳性率较高的间皮标志物,可作为DPM诊断的一线标志物;UPK3B在上皮样型DPM中具有诊断意义;GATA3可作为肉瘤样型DPM诊断的补充标志物,MTAP免疫组化可作为p16基因FISH检测的补充替代标志�
李少玲武春燕张莉萍侯立坤董正伟谢惠康吴伟张伟黄焰
关键词:弥漫性胸膜间皮瘤CALRETININD2-40FISH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