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董正伟

作品数:25 被引量:100H指数:5
供职机构:上海市肺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市级医院适宜技术联合开发推广应用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8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0篇细胞
  • 7篇肺癌
  • 7篇病理
  • 5篇肿瘤
  • 5篇免疫
  • 5篇结核
  • 4篇突变
  • 4篇临床病理
  • 4篇标本
  • 3篇胸膜
  • 3篇组织化学
  • 3篇细胞肺癌
  • 3篇纤维化
  • 3篇免疫组织
  • 3篇免疫组织化学
  • 3篇病理学
  • 2篇弹力
  • 2篇弹力纤维
  • 2篇弹力纤维染色
  • 2篇支气管

机构

  • 25篇上海市肺科医...
  • 2篇同济大学附属...

作者

  • 25篇董正伟
  • 22篇武春燕
  • 18篇张莉萍
  • 16篇侯立坤
  • 13篇黄焰
  • 11篇谢惠康
  • 10篇吴伟
  • 7篇张伟
  • 5篇李辉
  • 3篇史景云
  • 3篇陈岗
  • 3篇尹洪云
  • 3篇孔洁
  • 2篇沙巍
  • 2篇贾小力
  • 2篇周俊
  • 1篇余辉
  • 1篇王彦丽
  • 1篇季琳
  • 1篇袁媛

传媒

  • 11篇中华病理学杂...
  • 2篇临床与实验病...
  • 1篇诊断病理学杂...
  • 1篇中国防痨杂志
  • 1篇癌变.畸变....
  • 1篇同济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25
  • 2篇2024
  • 1篇2023
  • 5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18
  • 3篇2017
  • 5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3
  • 1篇2011
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quality control criterion of ARMS-PCR directly using tumor cells in the remaining liquid based cytology
吴伟曹紫阳侯立坤张莉萍董正伟李辉武春燕
吸烟相关性肺间质纤维化1例被引量:1
2022年
吸烟相关性肺间质纤维化是吸烟引起的间质性肺疾病,相关病例报道较少。现报道1例发生于62岁男性的吸烟相关性肺间质纤维化。CT显示胸膜下呈过度充气改变,可见薄壁囊肿。病灶镜下可见肺泡间隔明显增宽,增宽的肺泡间隔由致密透明样变的胶原组成,其内相对无细胞成分。病变主要分布于胸膜下肺实质内,深部肺实质中病变具有小叶中心性分布的特点。
梁琳武春燕张莉萍侯立坤董正伟黄焰谢惠康
关键词:肺泡间隔间质性肺疾病肺间质纤维化肺实质吸烟胸膜
肺部细针穿刺细胞学病例讨论
董正伟张莉萍李辉武春燕
p63、p40、CK5/6在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被引量:15
2015年
目的探讨三种鳞癌标志物(v63、040、CK5/6)及神经内分泌标志物[嗜铬粒素A(CgA)、突触素、CD56]、甲状腺转录因子(TTF)-1在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其在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283例小细胞肺癌的免疫组织化学结果,分析p63、p40、CK5/6、CgA、突触素、CD56及TTF-1等7种抗体的表达情况。结果小细胞肺癌中p63、p40、CK5/6的阳性率分别为20.7%(54/261)、7.9%(5/63)、0.5%(1/221),三者的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1.05,P〈0.01)。神经内分泌标志物CgA、突触素、CD56的阳性率分别为61.8%(170/275)、85.5%(242/283)、89.2%(248/278),三者的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3.50,P〈0.01)。TTF-1的阳性率为77.2%(217/281)。结论p63、p40在部分小细胞肺癌病例表达,CK5/6的表达率很低。神经内分泌标志物突触素、CD56在小细胞肺癌中敏感性高于CgA。CK5/6、突触素、CD56在小细胞肺癌与低分化鳞癌的鉴别诊断中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张莉萍侯立坤谢惠康董正伟吴伟孔洁陈岗武春燕
关键词:小细胞肺癌免疫组织化学
早期(非黏液型附壁生长方式)肺腺癌冰冻切片病理诊断注意事项及标准化流程推广被引量:4
2022年
临床上以磨玻璃结节为影像学表现的早期肺腺癌,有赖于术中冰冻的精准诊断帮助临床进行术式选择。但由于种种原因国内各医院间术中冰冻诊断差异巨大。病理医师因担心术中冰冻诊断不足致术后升级,故倾向于术中不对原位腺癌、微浸润性腺癌进行明确诊断,或诊断偏重。早期肺腺癌的冰冻诊断除有赖于病理医师诊断标准掌握外,还涉及包括诊断医师、冰冻技术员共同参与的取材、制片、影像学参考、冰冻诊断等各个环节。本研究团队针对各环节进行优化后制定了一套标准流程在此分享,以期帮助国内同道更好地熟悉和掌握早期肺腺癌术中冰冻诊断,减少错漏风险发生。
谢惠康张莉萍董正伟侯立坤黄焰武春燕
关键词:冰冻切片肺腺癌病理诊断
肺癌病人的PD-L1蛋白在细胞块包埋及手术切除标本中的表达差异性研究
董正伟李辉侯立坤武春燕
比较HE染色、单蜡块及双蜡块免疫组化联合弹力纤维染色评估早期肺癌胸膜侵犯的差异性研究被引量:2
2023年
肺癌是全球癌症死亡的重要因素,脏层胸膜侵犯(visceral pleural invasion,VPI)作为影响肿瘤TNM分期系统的重要因素,影响患者预后^([1])。随着病理技术的发展,弹力纤维染色或免疫组化联合弹力纤维双重染色的出现可以提高胸膜侵犯评估的准确性,实现VPI快速、准确地评估^([2-4])。临床工作中,蜡块择样误差可导致VPI漏诊,本研究通过比较分析HE染色法、单蜡块法和双蜡块法双重染色评估Ⅰ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rcinoma,NSCLC)患者VPI的阳性率、误诊率和漏诊率,探讨双蜡块法在早期肺癌VPI判读中的应用价值。
李少玲武春燕张莉萍董正伟黄焰侯立坤
关键词:免疫组化弹力纤维双重染色
免疫组化及分子标志物在弥漫性胸膜间皮瘤中的诊断价值
2025年
目的探讨免疫组化及分子标志物在弥漫性胸膜间皮瘤(diffuse pleural mesothelioma,DPM)中的诊断价值。方法统计分析114例DPM的临床影像表现、组织学分型和分级,以及Calretinin、WT-1、CK5/6、MC、D2-40、UPK3B和GATA3在DPM中的阳性率和BAP-1、MTAP的缺失率,计算MTAP免疫组化与p16基因FISH检测状态的一致性及MTAP免疫组化检测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114例DPM中,男性66例(57.9%),女性48例(42.1%),平均年龄58.1岁(范围16~85岁)。影像学主要表现为胸腔积液、胸膜多发占位(55.3%,63/114)。上皮样型、肉瘤样型和双相型DPM分别为88例(77.2%)、17例(14.9%)和9例(7.9%)。上皮样型DPM中,低级别和高级别者分别为69例(78.4%)和19例(21.6%)。上皮样型DPM中阳性率较高的间皮标志物分别为Calretinin(92.4%,81/88)、D2-40(90.0%,79/88)和WT-1(90.0%,79/88);肉瘤样型DPM中阳性率较高的标志物分别为D2-40(76.5%,13/17)、WT-1(64.7%,11/17)和Calretinin(29.4%,5/17);UPK3B在上皮样型和双相型DPM中的阳性率分别为59.1%(39/66)和66.7%(4/6),在肉瘤样型DPM中不表达(0/12)。在114例DPM中,BAP1和MTAP免疫组化缺失率分别为47.3%(53/112)和19.2%(20/104),p16基因FISH检测缺失率为31.5%(34/108),MTAP免疫组化与p16基因FISH检测状态一致性为81.0%(81/100),对p16基因FISH检测状态,MTAP免疫组化的特异度为95.5%(64/67),敏感度为51.5%(17/33)。此外,GATA3在肉瘤样型DPM中高表达(76.5%,13/17)。UPK3B在上皮样型DPM胸腔镜获得样本和经皮肺穿刺活检样本中的阳性率分别为59.2%(32/54)和36.7%(11/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T-1在肉瘤样型DPM胸腔镜获得样本中的阳性率高于经皮肺穿刺活检样本(90.0%vs 28.6%,P=0.009)。结论Calretinin、D2-40和WT-1是DPM中阳性率较高的间皮标志物,可作为DPM诊断的一线标志物;UPK3B在上皮样型DPM中具有诊断意义;GATA3可作为肉瘤样型DPM诊断的补充标志物,MTAP免疫组化可作为p16基因FISH检测的补充替代标志�
李少玲武春燕张莉萍侯立坤董正伟谢惠康吴伟张伟黄焰
关键词:弥漫性胸膜间皮瘤CALRETININD2-40FISH
成人肺部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25例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探讨成人肺部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inflammatory myofibroblastic tumor,IM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收集25例成人肺部IMT手术切除标本,分析其临床病理学特征及影像学表现,采用免疫组化法对25成人肺部IMT进行检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25例肺部IMT中男性11例,女性14例,年龄19~62岁,平均41岁。肿瘤最大径0.8~6.0 cm,平均2.8 cm。CT表现为境界清楚的实性结节,周围型占84%(21/25),中央型占16%(4/25)。镜下表现为呈束状排列的梭形细胞,细胞较丰富,异型性不明显或轻度异型,1例部分细胞明显异型,可见核深染、泡状核及核仁,4例见核分裂(4/25),数量1~4个/10 HPF,间质散在分布浆细胞及淋巴细胞,可见杜顿样多核巨细胞,免疫表型:肿瘤细胞vimentin(25/25)、ALK-D5F3(22/25)、SMA(18/25)、desmin(5/25)、S-100(4/25)、CD34(2/25)和BCL-2(4/25)阳性,CK均阴性,Ki-67增殖指数为0~1%。患者术后随访1~124个月,均无复发或死亡。结论肺部IMT是一种少见的间叶源性肿瘤,预后良好,镜下肿瘤细胞病理特征及ALK-D5F3、SMA等免疫组化标记在诊断中有重要价值。
王冉月武春燕侯立坤谢惠康董正伟张伟张莉萍
关键词:肺肿瘤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免疫组织化学
支气管涎腺乳头状瘤4例临床病理及基因特征分析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探讨支气管涎腺乳头状瘤(bronchial sialadenoma papilliferum,BSP)的临床及组织病理学特征、免疫组织化学表型及基因特征。方法通过回顾性阅片筛选,收集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2018年5月至2021年6月诊断的4例BSP,观察其临床及组织病理学、免疫组织化学及分子病理特点,随访患者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4例BSP均见于男性,年龄55~75岁(平均62岁),肿瘤直径6~21 mm(平均13.5 mm),分别发生于左下叶(2例)、右下叶(1例)及气管(1例)。在病理形态上4例BSP均由外生的覆盖有非角化鳞状化生上皮、柱状上皮的乳头成分及内生的双层导管成分构成。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细胞角蛋白(CK)7、上皮细胞膜抗原(EMA)在导管上皮中为强阳性,p63、p40、CK5/6在导管及乳头底层细胞中均呈阳性,SOX10在导管上皮和底层细胞中均呈阳性,S-100蛋白在底层细胞中均为阳性,2例导管上皮亦为阳性。运用二代测序技术检测4例BSP中2例携带BRAF V600E突变。结论BSP是一种起源于气管黏膜下涎腺的罕见良性肿瘤,切除后可获得根治。通过其特征性的形态学及免疫组织化学表现可与其他肿瘤相鉴别,分子检测发现其可发生BRAF V600E基因突变。
梁琳武春燕张莉萍侯立坤董正伟吴伟林洁璐黄焰谢惠康
关键词:支气管肿瘤乳头状瘤涎腺肿瘤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