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君
- 作品数:14 被引量:59H指数:5
- 供职机构: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不同机制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高分辨率磁共振特征
- 目的:明确缺血性卒中的病因诊断,研究不同机制大动脉粥样硬化型卒中患者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特征。方法:连续收录诊断明确的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Intracranial Atherosclerotic Diseas...
- 李文君刘俊艳
- 关键词:卒中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 高分辨率磁共振管壁成像对缺血性卒中病因的精准诊断价值被引量:4
- 2021年
- 目的探讨HR-MRI管壁成像对于缺血性卒中病因精准化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2019年5月发病2周内入院且住院期间完善了责任血管或责任血管载体动脉HR-MRI扫描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依据CISS分型标准,于HR-MRI扫描前后对入组患者分别进行病因分型,以探讨HR-MRI对于缺血性卒中病因精准化诊断的价值。结果共入组139例患者。HR-MRI扫描前的CISS分型为:大动脉粥样硬化(large artery atherosclerosis,LAA)89例,穿支动脉疾病(penetrating artery disease,PAD)45例,其他病因(other etiology,OE)3例,病因不确定(undetermined etiology,UE)2例。经HR-MRI扫描后CISS分型为:LAA型108例,PAD型27例,OE型4例。PAD型18例及OE型1例经HR-MRI扫描证实为LAA型,UE型2例经HR-MRI扫描明确病因为OE型,共修正21例(15.11%)患者的病因诊断。结论HR-MRI可显示正性重构、微小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等颅内动脉管壁特征,可协助明确卒中病因,实现临床医师对卒中患者的精准化诊治。
- 李文君刘翠翠刘俊艳
- 关键词:缺血性卒中病因诊断
- 卒中后出血转化的影像学评估被引量:4
- 2019年
- 出血转化是缺血性卒中患者静脉溶栓及血管内治疗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对于缺血性卒中患者,在考虑卒中急性期血流再灌注、避免血管再闭塞的同时,关注出血转化高风险人群的筛查是提高卒中治疗质量的关键之一.颅脑CT、CTA、MRI、DWI、SWI及灌注成像等多种神经影像学诊断技术可快速获取有关卒中性质、核心梗死灶体积、病灶及周围血流灌注状态、血管病变程度及病变血管管壁通透性等相关信息,以预测患者的出血转化风险,指导临床医师治疗措施的选择,从而改善患者预后.
- 李文君刘俊艳
- 关键词:缺血性卒中出血转化神经影像学技术
- 高分辨率核磁共振管壁成像与缺血性卒中病因的精准诊断
- 目的 探讨HR MRI管壁成像对于缺血性卒中病因精准化诊断的价值.方法 依据TOAST分型标准,入组大动脉粥样硬化型卒中患者89例;小血管病变型卒中患者45例(穿支动脉供血区梗死且传统血管影像学检查未发现载体动脉狭窄者)...
- 李文君刘翠翠刘俊艳
- 关键词:缺血性卒中病因分型
- 老年人群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与脑白质高信号体积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2
- 2024年
- 目的探讨老年人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aCAS)与脑白质高信号(white matter hyperintensity,WMH)体积和分布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22年9月至2023年9月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老年WMH患者188例,根据颈动脉狭窄程度分为无或轻度aCAS组137例(狭窄度≤49%)、中度aCAS组25例(狭窄度50%~69%)和重度aCAS组26例(狭窄度≥70%)。所有入选者行头颅磁共振成像扫描,评估总WMH、室周WMH(PVWMH)、深部WMH(DWMH)和近皮质WMH体积。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广义线性模型分析。结果中度aCAS组和重度aCAS组年龄、冠心病、吸烟比例、WMH总体积、PVWMH体积、近皮质WMH体积高于无或轻度aCAS组;重度aCAS组DWMH体积高于无或轻度aCAS组(P<0.05)。多因素广义线性模型显示,中度aCAS和重度aCAS均是WMH总体积(OR=325.629,95%CI:24.255~4371.608;OR=51.088,95%CI:4.135~631.128)、PVWMH体积(OR=27.655,95%CI:5.168~147.976;OR=8.988,95%CI:1.754~46.051)、DWMH体积(OR=3.641,95%CI:1.511~8.774;OR=2.589,95%CI:1.105~6.064)和近皮质WMH体积(OR=3.005,95%CI:1.831~4.933;OR=2.199,95%CI:1.36~3.566)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P<0.01)。结论aCAS是老年人群WMH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中狭窄度>50%与WMH体积的相关性较大。
- 张桂松步玮贾亚南杨玲李文君任慧玲
- 关键词:颈动脉狭窄广义线性模型
- 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患者血管内治疗适应证筛查现状及预后分析被引量:6
- 2020年
- 目的评估真实世界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Symptomatic Intracranial Atherosclerotic Disease,s ICAD)患者血管内治疗术前多模式神经影像学筛选现状及其预后。方法回顾性纳入2016年1月-2019年5月就诊于我院的sICAD患者。入组标准满足责任血管为前循环大动脉近端病变、动脉狭窄率≥70%、基线NIHSS评分≤20分、病后2 w内接受标准药物治疗或病后3 m内接受血管内成形术治疗。研究真实世界血管内治疗术前多模式神经影像学技术的使用情况,分析血管内治疗适应证筛查现状与指南间的差距;评估头部DWI联合传统血管影像学筛查的分水岭梗死患者血管内治疗的临床预后;随访入组患者的临床终点事件与安全性结局,并与标准药物治疗患者进行对比。结果本研究所有入组患者均接受了NCCT/DWI/FLAIR等结构影像学及TCD/MRA等血管影像学检查;38例血管内治疗患者中仅5.3%术前接受了ASL/CTP等灌注成像检查。与标准药物治疗组患者相比,血管内治疗组患者6 m与1 y的卒中复发率均明显降低(P=0.045;P=0.011),且两组间颅内出血及全因死亡率无显著差异(P>0.05)。经头部DWI筛选的分水岭区梗死患者中,血管内治疗组1 y卒中复发率较标准药物治疗组明显降低(P=0.035);而非分水岭梗死患者接受两种治疗方法的复发率相似(P>0.05)。结论血管内治疗患者术前脑灌注状态的评估尚不完善;经由头部DWI联合传统血管影像学检查可明确分水岭梗死及局部脑灌注状态,可替代灌注成像作为血管内治疗适应证筛查方法。
- 薛红莲李文君张品元刘俊艳
- 关键词:血管内治疗
- 脑小血管病患者步态障碍及认知障碍与神经影像学特征的相关性
- 2025年
- 目的分析脑小血管病(CSVD)患者步态障碍及认知障碍与其神经影像学特征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神经内科自2023年4月至11月经神经影像学检查确诊为CSVD的患者140例,评估CSVD各影像学标志物并计算出CSVD总负荷得分。根据CSVD总负荷将入选患者分为轻度CSVD总负荷组(0~1分,61例)和重度CSVD总负荷组(2~4分,79例),根据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得分将患者分为认知障碍组(0~25分,105例)和认知正常组(26~30分,35例)。采用单因素分析(t检验和χ^(2)检验)比较不同组别患者临床和影像学资料的差异,应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研究CSVD总负荷与步态及认知障碍之间的关系,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确定认知障碍的独立影响因素,同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筛选出的独立影响因素对认知障碍的预测效能。结果与轻度CSVD总负荷组比较,重度CSVD总负荷组步速[(0.34±0.12)m/s vs(0.47±0.11)m/s]、步长[(0.39±0.13)m vs(0.45±0.10)m]、Tinetti步态与平衡功能量表(POMA)评分[(20.90±4.42)分vs(23.95±2.44)分]、MoCA评分[(20.46±5.07)分vs(24.43±4.04)分]均较低,步宽[(0.16±0.06)m vs(0.13±0.06)m]、起立行走计时(TUG)测试[(17.84±9.10)s vs(12.69±4.06)s]较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6.166,P<0.001;t=3.054,P=0.003;t=4.849,P<0.001;t=5.013,P<0.001;t=-2.950,P=0.004;t=-4.115,P<0.001]。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调整了年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高血压病后,CSVD总负荷与步速、步长、Tinetti POMA、MoCA呈负相关,CSVD总负荷与步宽、TUG呈正相关(P<0.05)。与认知正常组比较,认知障碍组患者的年龄[(67.00±8.83)岁vs(63.34±8.38)岁]、同型半胱氨酸水平[(18.02±10.52)μmol/L vs(14.13±6.45)μmol/L]、中重度脑白质高信号比例(67.6%vs 28.6%)、微出血比例(44.8%vs 14.3%)、CSVD总负荷分数[(2.21±1.17)分vs(1.23±1.09)分]较高,步速[(0.37±0.13)m/s vs(0.48±0.10)m/s]较
- 刘万虎步玮董玉娟李文君贾亚南刘翠翠任慧玲
- 关键词:步态障碍
- 元胡止痛胶囊联合洛美利嗪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研究
- 2025年
- 目的 探讨元胡止痛胶囊联合盐酸洛美利嗪胶囊治疗偏头痛的疗效。方法 选取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在2022年9月—2024年9月收治的偏头痛患者共计1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口服盐酸洛美利嗪胶囊,2次/d,1粒/次。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元胡止痛胶囊,3次/d,2粒/次。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1个月。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偏头痛症状、生活质量、脑部血流动力学、血清指标。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81.67%,组间差异显著(P<0.05)。两组治疗后的发作频次、持续时间、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治疗组治疗后发作频次、持续时间、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偏头痛生活质量问卷(MSQ)评分显著减小(P<0.05),且治疗组的MSQ评分小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的脑中动脉收缩期峰值速度(Vs)、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均降低(P<0.05),且治疗组的脑中动脉Vs、RI、PI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的血清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环氧合酶-2(COX-2)、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均降低(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清CGRP、COX-2、MMP-9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元胡止痛胶囊联合盐酸洛美利嗪胶囊可提高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明显减轻偏头痛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脑部血流动力学水平,减轻炎症反应。
- 杨玲薛红莲李文君王锦阳李艳刘俊艳
- 关键词:元胡止痛胶囊偏头痛收缩期峰值速度
- 改善循环治疗加重帕金森病患者体位性低血压1例
- 2022年
- 目的提醒临床医生加强对于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患者非运动症状的关注。方法追踪报道1例帕金森病合并高血压患者,接受调整抗PD药物、降压及改善循环治疗的效果。结果该患者治疗过程中出现了严重的体位性低血压、晕厥。结论临床医生应重视PD患者的体位性低血压等非运动症状。
- 李文君张策刘俊艳
- 关键词:帕金森病体位性低血压
- 不同病因分型的穿支动脉供血区梗死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研究被引量:10
- 2018年
- 目的利用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诊断穿支动脉疾病及载体动脉斑块堵塞穿支动脉的大动脉粥样硬化型卒中,比较不同病因穿支动脉供血区梗死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收录豆纹动脉及脑桥旁正中动脉供血区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中国缺血性卒中分型诊断(Chinese Ischemic Stroke Subclassification,CISS)分型标准排除心源性、其他病因及原因未明性卒中,对所有入组患者的载体动脉行高分辨率磁共振管壁成像(high-resolutio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HR-MRI)检查,将载体动脉存在粥样硬化斑块患者定义为载体动脉斑块堵塞穿支动脉(parent artery plaque occluding penetrating artery,POPA)组,载体动脉无异常者定义为穿支动脉疾病(penetration artery disease,PAD)组,比较不同病因卒中患者的危险因素及临床特征。结果本研究共连续纳入64例穿支动脉供血区急性脑梗死患者,其中48例(75%)为POPA患者,且其中21例患者常规血管影像学检查难以发现载体动脉管壁病变,经HR-MRI明确诊断。比较两组不同病因卒中患者的一般资料,POPA组中吸烟患者比例显著高于PA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8)。POPA组中26例为基底节区或侧脑室旁梗死,22例为脑桥梗死。POPA组患者影像学表现特点为病灶相对较大、呈多灶或簇状分布,脑桥梗死患者病灶多累及脑桥基底部呈脑桥旁正中梗死,且POPA组患者运动功能缺损易进展;而PAD患者病变部位多位于脑桥深部近背侧,小灶性改变。结论本研究穿支动脉供血区梗死患者中75%属于POPA,HR-MRI提高了卒中病因分型的准确性。POPA型卒中患者的病因、病灶体积、形态及预后不同于单纯穿支病变患者。
- 刘翠翠李文君刘俊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