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头痛
  • 4篇偏头痛
  • 2篇评分
  • 2篇胶囊
  • 1篇单发
  • 1篇蛋白
  • 1篇蛋白激酶
  • 1篇调节蛋白
  • 1篇动脉
  • 1篇动脉供血
  • 1篇动脉供血区
  • 1篇动脉狭窄
  • 1篇血管
  • 1篇血管病
  • 1篇血流
  • 1篇血流动力学
  • 1篇血性
  • 1篇言语
  • 1篇言语不利
  • 1篇炎性

机构

  • 7篇河北医科大学...
  • 2篇中南大学
  • 1篇中南大学湘雅...

作者

  • 8篇杨玲
  • 4篇任慧玲
  • 4篇步玮
  • 3篇王锦阳
  • 3篇李文君
  • 2篇杨晓苏
  • 2篇刘俊艳
  • 1篇李芳
  • 1篇邓惠慧
  • 1篇刘卫平

传媒

  • 1篇脑与神经疾病...
  • 1篇河北医药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华老年心脑...
  • 1篇临床和实验医...
  • 1篇国际神经病学...
  • 1篇现代药物与临...

年份

  • 2篇2025
  • 4篇2024
  • 1篇2015
  • 1篇2013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CSVD总负荷与大脑中动脉供血区单发皮质下小梗死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探讨脑小血管病(CSVD)的磁共振成像(MRI)总负荷与大脑中动脉供血区单发皮质下小梗死(SSSI)患者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2020年1月-2021年12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神经内科经脑MRI证实为大脑中动脉供血区SSSI患者133例。独立评估了脑MRI中的假定血管源性腔隙、脑微出血、脑白质高信号(WMH)和血管周围间隙扩大的存在,整合各CSVD影像特征,进而确定CSVD总负荷。END定义为入院后72h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增加≥2分或是肌力单项评分增加≥1分。根据患者入院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进展情况,将患者分为END组和非END组。比较两组的基线资料、单一CSVD影像学标志物和CSVD总负荷。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SSSI患者中CSVD总负荷与发生END的关系。根据梗死部位对SSSI患者进行亚组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CSVD总负荷在不同梗死部位的SSSI患者中与发生END的关系。结果133例SSSI患者,其中30例(22.6%)被诊断为END。END组出现假定血管源性腔隙、脑微出血的比例、脑室周围WMH及CSVD总负荷评分显著高于非END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SVD总负荷是SSSI患者卒中后发生END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亚组分析结果显示远端SSSI患者的CSVD总负荷与END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CSVD总负荷是大脑中动脉供血区SSSI患者卒中后发生END的独立危险因素,在远端梗死上相关性更显著。
任慧玲罗伟刚杨玲步玮
关键词:早期神经功能恶化大脑中动脉
Nrf2 /ARE 信号通路对快速老化小鼠认知功能和神经炎症的影响
2024年
目的探讨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抗氧化反应元件(ARE)信号通路对快速老化小鼠(SAMP8)认知功能和神经炎症的影响。方法选用4个月大的雄性抗快速老化系小鼠1(SAMR1)及SAMP8小鼠,颅脑海马区域注射慢病毒介导的Nrf2-ShRNA或对照的GFP,靶向性下调目的基因Nrf2在小鼠体内的表达。小鼠随机分为4组:R1+GFP组、R1+Nrf2 ShRNA组、P8+GFP组、P8+Nrf2 ShRNA组,每组10只。新异物体识别实验、水迷宫实验和避暗实验等检测小鼠的认知能力,免疫组织荧光染色法检测微管结合蛋白2(MAP2)和目的基因Nrf2在小鼠海马区的表达水平,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4组小鼠海马组织中Nrf2、白介素-6(IL-6)以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新异物体识别实验中,9个月龄快速老化SAMP8实验小鼠与同月龄的SAMR1小鼠相比,在分辨新物体的能力方面表现较差(P<0.05),而2组SAMP8小鼠相比,在瞬时的1 h测试时,2组小鼠对新物体的认知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然而在进行延迟记忆的24 h的时间测试时,P8+Nrf2 ShRNA组小鼠的认知指数出现明显下降(P<0.05)。在Morris水迷宫测试中,SAMP8组小鼠与同一年龄段的SAMR1组小鼠相比,逃避潜伏期延长(P<0.05),而2组SAMR1小鼠在逃避潜伏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老化的SAMP8小鼠在空间探索实验中的穿越平台次数较SAMR1组明显降低,其中,P8+Nrf2 ShRNA组的小鼠穿越平台次数下降更为严重(P<0.05),而2组SAMR1组的小鼠相比,其穿越平台次数并无显著变化(P>0.05)。在避暗实验中,9月龄的SAMP8组小鼠比同月龄的SAMR1组小鼠电击次数增加,P8+Nrf2 ShRNA组小鼠的电击次数比P8+GFP组增加更明显,且此组小鼠的逃避潜伏时呈中等程度下降趋势(P<0.05)。在免疫组织荧光染色中,SAMP8小鼠的海马区MAP2阳性面积比SAMR1小鼠显著降低(P<0.05),相比于对照的P8+GFP组小鼠,试验组的P8+Nrf2 ShRNA小鼠在海马CA3区的MAP2表达强度和阳
徐玉珠步玮杨玲王锦阳任慧玲
关键词:阿尔茨海默病炎性因子
偏头痛并发脑出血一例被引量:1
2013年
患者男,21岁,因反复头痛14年,再发4d,加重伴言语不利1d人院.患者14年前反复出现前额部及枕部跳痛,程度不剧烈,偶伴恶心、畏声,活动会加重,休息可缓解,有时发作前可出现头昏,1~2个月发作一次,从未去医院诊治.2011年12月14日患者无明显诱因再次出现前额部疼痛,性质与以往相同,持续数分钟后转为左侧额部胀痛,较之前疼痛稍剧烈,无呕吐、抽搐、四肢无力、意识模糊等不适,当时未予重视;3d后被家人发现其言语不利,打电话时交流困难,遂于2011年12月17日来湘雅医院诊治.
刘卫平杨玲杨晓苏
关键词:脑出血偏头痛并发反复头痛言语不利前额部四肢无力
老年人群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与脑白质高信号体积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2
2024年
目的探讨老年人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aCAS)与脑白质高信号(white matter hyperintensity,WMH)体积和分布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22年9月至2023年9月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老年WMH患者188例,根据颈动脉狭窄程度分为无或轻度aCAS组137例(狭窄度≤49%)、中度aCAS组25例(狭窄度50%~69%)和重度aCAS组26例(狭窄度≥70%)。所有入选者行头颅磁共振成像扫描,评估总WMH、室周WMH(PVWMH)、深部WMH(DWMH)和近皮质WMH体积。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广义线性模型分析。结果中度aCAS组和重度aCAS组年龄、冠心病、吸烟比例、WMH总体积、PVWMH体积、近皮质WMH体积高于无或轻度aCAS组;重度aCAS组DWMH体积高于无或轻度aCAS组(P<0.05)。多因素广义线性模型显示,中度aCAS和重度aCAS均是WMH总体积(OR=325.629,95%CI:24.255~4371.608;OR=51.088,95%CI:4.135~631.128)、PVWMH体积(OR=27.655,95%CI:5.168~147.976;OR=8.988,95%CI:1.754~46.051)、DWMH体积(OR=3.641,95%CI:1.511~8.774;OR=2.589,95%CI:1.105~6.064)和近皮质WMH体积(OR=3.005,95%CI:1.831~4.933;OR=2.199,95%CI:1.36~3.566)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P<0.01)。结论aCAS是老年人群WMH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中狭窄度>50%与WMH体积的相关性较大。
张桂松步玮贾亚南杨玲李文君任慧玲
关键词:颈动脉狭窄广义线性模型
元胡止痛胶囊联合洛美利嗪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研究
2025年
目的 探讨元胡止痛胶囊联合盐酸洛美利嗪胶囊治疗偏头痛的疗效。方法 选取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在2022年9月—2024年9月收治的偏头痛患者共计1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口服盐酸洛美利嗪胶囊,2次/d,1粒/次。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元胡止痛胶囊,3次/d,2粒/次。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1个月。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偏头痛症状、生活质量、脑部血流动力学、血清指标。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81.67%,组间差异显著(P<0.05)。两组治疗后的发作频次、持续时间、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治疗组治疗后发作频次、持续时间、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偏头痛生活质量问卷(MSQ)评分显著减小(P<0.05),且治疗组的MSQ评分小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的脑中动脉收缩期峰值速度(Vs)、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均降低(P<0.05),且治疗组的脑中动脉Vs、RI、PI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的血清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环氧合酶-2(COX-2)、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均降低(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清CGRP、COX-2、MMP-9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元胡止痛胶囊联合盐酸洛美利嗪胶囊可提高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明显减轻偏头痛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脑部血流动力学水平,减轻炎症反应。
杨玲薛红莲李文君王锦阳李艳刘俊艳
关键词:元胡止痛胶囊偏头痛收缩期峰值速度
脑小血管病MRI总负荷评分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发生的关系
2024年
目的探讨脑小血管病磁共振成像(MRI)总负荷评分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发生的关系。方法选择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23例,患者均进行头部MRI检查,根据腔隙灶、脑白质高信号、血管周围间隙扩大和脑微出血情况进行脑小血管病MRI总负荷评分。采用洼田饮水试验评估患者的吞咽功能,以是否发生吞咽障碍将患者分为发生吞咽障碍者及未发生吞咽障碍者。比较发生与未发生吞咽障碍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卒中后吞咽障碍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分析脑小血管病MRI总负荷评分对卒中后吞咽障碍的预测价值。结果223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有51例发生吞咽障碍,172例未发生吞咽障碍,吞咽障碍发生率为22.87%。发生吞咽障碍患者年龄、卒中史比例、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脑小血管病MRI总负荷评分均高于未发生吞咽障碍患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于未发生吞咽障碍患者(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入院时NIHSS评分、高脑小血管病MRI总负荷评分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生吞咽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脑小血管病MRI总负荷评分预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发生的AUC为0.748(95%CI为0.667~0.829,P<0.001)。结论高脑小血管病MRI总负荷评分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生吞咽障碍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的发生具有一定预测价值。
贾亚南罗伟刚徐玉珠杨玲步玮任慧玲
关键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吞咽障碍
头痛宁胶囊对偏头痛大鼠BDNF/TrkB信号通路表达的影响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观察头痛宁胶囊对偏头痛大鼠模型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及其信号通路上酪氨酸激酶(TrkB)受体、下游信号分子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磷酸化cAMP反应结合蛋白(p-CREB)表达的影响。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头痛宁干预组,依照Tassorelli法建立硝酸甘油实验性偏头痛SD大鼠模型,观察各组大鼠的行为学变化,第五次建模后用ELISA法检测血清BDNF水平及免疫组化法检测三叉神经组织中BDNF、TrkB受体、下游信号分子ERK和p-CREB的蛋白表达变化及其定位。结果行为学观察结果显示:模型组及干预组大鼠造模后出现挠头增多、双耳发红、爬笼活动频繁,但干预组大鼠的持续时间及挠头爬笼次数较模型组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未出现上述行为学改变。ELISA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发作期及间歇期血清BDNF水平高于干预组发作期及间歇期和对照组(P<0.05),无性别差异(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发作期三叉神经节细胞内BDNF、TrkB、p-ERK、p-CREB的蛋白水平高于干预组发作期及间歇期和对照组(P<0.05),无性别差异(P>0.05)。结论头痛宁胶囊可能通过下调BDNF、TrkB、p-ERK、p-CREB蛋白的表达水平来达到防治偏头痛的作用。
邓惠慧郭久晴杨晓苏李芳杨玲彭暮云
关键词:偏头痛头痛宁胶囊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
辅酶Q10辅助治疗对偏头痛患者头痛症状、氧化应激水平及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2025年
目的观察辅酶Q10辅助治疗对偏头痛患者头痛症状、氧化应激水平及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2022年8月至2024年8月期间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偏头痛患者1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应用氟桂利嗪进行治疗,观察组于其基础上加用辅酶Q10辅助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6个月后的头痛症状(发作频次、持续时间及疼痛程度)、氧化应激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对氧磷酶1(PON-1)、丙二醛、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脑血流动力学(基底动脉、大脑中动脉、大脑后动脉、大脑前动脉与椎动脉血流速率)、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6个月后,两组的头痛症状发作频次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持续时间均较治疗前缩短,且观察组头痛症状发作频次、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两组SOD、PON-1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丙二醛、ox-LDL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SOD、PON-1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丙二醛、ox-LDL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两组各动脉血流速率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的大脑中动脉、大脑后动脉、大脑前动脉及椎动脉血流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的双侧基底动脉血流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两组IL-6、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IL-6、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辅酶Q10辅助治疗偏头痛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头痛症状及脑血流动力学,降低机体氧化应激及炎症因子水平,且应用安全。
杨玲薛红莲李文君王锦阳李艳刘俊艳
关键词:偏头痛辅酶Q10氧化应激脑血流动力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