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血性
  • 3篇缺血
  • 3篇卒中
  • 3篇急性
  • 3篇急性缺血
  • 3篇急性缺血性
  • 2篇动脉
  • 2篇毒性
  • 2篇血症
  • 2篇症状
  • 2篇酸血症
  • 2篇头痛
  • 2篇尿酸
  • 2篇尿酸血症
  • 2篇偏头痛
  • 2篇脑卒中
  • 2篇颈动脉
  • 2篇急性缺血性脑...
  • 2篇高尿酸
  • 2篇高尿酸血症

机构

  • 8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作者

  • 9篇王锦阳
  • 6篇刘俊艳
  • 3篇杨玲
  • 2篇任慧玲
  • 2篇李文君
  • 1篇步玮
  • 1篇董玉娟
  • 1篇康慧

传媒

  • 1篇脑与神经疾病...
  • 1篇河北医药
  • 1篇临床和实验医...
  • 1篇国际神经病学...
  • 1篇国际脑血管病...
  • 1篇现代药物与临...
  • 1篇徐州医科大学...

年份

  • 3篇2025
  • 1篇2024
  • 1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3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以肉眼血尿为首发症状的病毒性脑炎一例被引量:2
2013年
患者男性,47岁,主因无痛性肉眼血尿8d、意识障碍3d由血液科转入神经内科。患者8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无痛性肉眼血尿,尿红细胞计数8000.00/uL(正常参考值0~25/uL),血常规、泌尿系统超声及腹部平片未见异常,以血尿原因待查入住我院泌尿外科。
王锦阳刘俊艳
关键词:无痛性肉眼血尿病毒性脑炎首发症状正常参考值腹部平片
急性缺血性卒中脑血管CO2反应性及丁苯酞的干预疗效
目的探讨丁苯酞对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患者脑血管CO反应性(Carbon Dioxide Reactivity,COR)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筛选大动脉粥样硬化型(large...
康慧王锦阳刘俊艳
关键词:丁苯酞干预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CO2
文献传递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急性期血尿酸水平及与短期预后的相关性
目的:尿酸(uric acid,UA)是人体内源性和外源性嘌呤在黄嘌呤氧化酶作用下的代谢终产物,作为机体内代谢紊乱的标志物与多种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密切相关。在正常情况下,人体内每天尿酸的产生和排泄基本上保持动态平衡。当机体...
王锦阳
关键词:血清尿酸高尿酸血症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短期预后
超声分子成像技术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研究中的应用被引量:6
2014年
超声分子成像技术是在常规超声检测技术基础上结合靶向超声对比剂的定位作用,以检测活体状态下靶区组织分子水平变化的一种新型技术。文章对超声分子成像技术的原理和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早期炎症反应、新生血管形成和易损斑块评估方面的应用进行了综述。
王锦阳徐玉珠刘俊艳
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颈动脉疾病超声检查分子成像
元胡止痛胶囊联合洛美利嗪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研究
2025年
目的 探讨元胡止痛胶囊联合盐酸洛美利嗪胶囊治疗偏头痛的疗效。方法 选取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在2022年9月—2024年9月收治的偏头痛患者共计1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口服盐酸洛美利嗪胶囊,2次/d,1粒/次。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元胡止痛胶囊,3次/d,2粒/次。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1个月。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偏头痛症状、生活质量、脑部血流动力学、血清指标。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81.67%,组间差异显著(P<0.05)。两组治疗后的发作频次、持续时间、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治疗组治疗后发作频次、持续时间、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偏头痛生活质量问卷(MSQ)评分显著减小(P<0.05),且治疗组的MSQ评分小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的脑中动脉收缩期峰值速度(Vs)、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均降低(P<0.05),且治疗组的脑中动脉Vs、RI、PI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的血清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环氧合酶-2(COX-2)、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均降低(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清CGRP、COX-2、MMP-9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元胡止痛胶囊联合盐酸洛美利嗪胶囊可提高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明显减轻偏头痛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脑部血流动力学水平,减轻炎症反应。
杨玲薛红莲李文君王锦阳李艳刘俊艳
关键词:元胡止痛胶囊偏头痛收缩期峰值速度
高尿酸血症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双重影响被引量:6
2014年
高尿酸血症作为新的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可能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风险增加、不良预后及死亡有关。除此之外,血尿酸作为抗氧化剂尚具有清除自由基、抗氧化作用。卒中急性期血尿酸水平的增高可能发挥了其神经元保护作用,改善了卒中预后、减少卒中复发。
王锦阳刘俊艳
关键词:高尿酸血症脑卒中神经毒性作用
颈动脉狭窄与脑小血管病影像学标志物的关系
2025年
目的 探讨颈动脉狭窄(CAS)与脑小血管病(CSVD)影像学标志物的关系及其预测CSVD总负荷的潜在价值。方法 选取2022年9月—2023年12月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CSVD患者310例。根据CAS程度将CSVD患者分为2组:无或轻度CAS组(狭窄程度<50%)、中重度CAS组(狭窄程度≥50%)。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和影像学数据,评估CSVD总负荷。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CAS与CSVD影像学标志物及CSVD总负荷的关系。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中重度CAS对CSVD总负荷的预测效能。结果 与无或轻度CAS组相比,中重度CAS组年龄较大,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更高,男性占比、糖尿病史、吸烟史、饮酒史、腔隙性脑梗死(LI)比例、中重度血管周围间隙扩大(EPVS)比例、脑微出血(CMB)比例、中重度脑白质高信号(WMH)比例、中重度CSVD总负荷比例更高(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中重度CAS是LI、CMB、中重度WMH和中重度CSVD总负荷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中重度CAS、年龄、吸烟史、高血压是中重度CSVD总负荷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显示,年龄、中重度CAS、年龄联合中重度CAS预测中重度CSVD总负荷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10(95%CI:0.653~0.767,P<0.001)、0.606(95%CI:0.544~0.668,P=0.001)、0.748(95%CI:0.694~0.802,P<0.001)。结论 中重度CAS会加重CSVD总负荷,并可能是预测中重度CSVD总负荷的潜在指标。
张桂松任慧玲贾亚南刘翠翠王锦阳董玉娟
关键词:颈动脉狭窄磁共振成像
Nrf2 /ARE 信号通路对快速老化小鼠认知功能和神经炎症的影响
2024年
目的探讨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抗氧化反应元件(ARE)信号通路对快速老化小鼠(SAMP8)认知功能和神经炎症的影响。方法选用4个月大的雄性抗快速老化系小鼠1(SAMR1)及SAMP8小鼠,颅脑海马区域注射慢病毒介导的Nrf2-ShRNA或对照的GFP,靶向性下调目的基因Nrf2在小鼠体内的表达。小鼠随机分为4组:R1+GFP组、R1+Nrf2 ShRNA组、P8+GFP组、P8+Nrf2 ShRNA组,每组10只。新异物体识别实验、水迷宫实验和避暗实验等检测小鼠的认知能力,免疫组织荧光染色法检测微管结合蛋白2(MAP2)和目的基因Nrf2在小鼠海马区的表达水平,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4组小鼠海马组织中Nrf2、白介素-6(IL-6)以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新异物体识别实验中,9个月龄快速老化SAMP8实验小鼠与同月龄的SAMR1小鼠相比,在分辨新物体的能力方面表现较差(P<0.05),而2组SAMP8小鼠相比,在瞬时的1 h测试时,2组小鼠对新物体的认知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然而在进行延迟记忆的24 h的时间测试时,P8+Nrf2 ShRNA组小鼠的认知指数出现明显下降(P<0.05)。在Morris水迷宫测试中,SAMP8组小鼠与同一年龄段的SAMR1组小鼠相比,逃避潜伏期延长(P<0.05),而2组SAMR1小鼠在逃避潜伏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老化的SAMP8小鼠在空间探索实验中的穿越平台次数较SAMR1组明显降低,其中,P8+Nrf2 ShRNA组的小鼠穿越平台次数下降更为严重(P<0.05),而2组SAMR1组的小鼠相比,其穿越平台次数并无显著变化(P>0.05)。在避暗实验中,9月龄的SAMP8组小鼠比同月龄的SAMR1组小鼠电击次数增加,P8+Nrf2 ShRNA组小鼠的电击次数比P8+GFP组增加更明显,且此组小鼠的逃避潜伏时呈中等程度下降趋势(P<0.05)。在免疫组织荧光染色中,SAMP8小鼠的海马区MAP2阳性面积比SAMR1小鼠显著降低(P<0.05),相比于对照的P8+GFP组小鼠,试验组的P8+Nrf2 ShRNA小鼠在海马CA3区的MAP2表达强度和阳
徐玉珠步玮杨玲王锦阳任慧玲
关键词:阿尔茨海默病炎性因子
辅酶Q10辅助治疗对偏头痛患者头痛症状、氧化应激水平及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2025年
目的观察辅酶Q10辅助治疗对偏头痛患者头痛症状、氧化应激水平及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2022年8月至2024年8月期间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偏头痛患者1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应用氟桂利嗪进行治疗,观察组于其基础上加用辅酶Q10辅助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6个月后的头痛症状(发作频次、持续时间及疼痛程度)、氧化应激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对氧磷酶1(PON-1)、丙二醛、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脑血流动力学(基底动脉、大脑中动脉、大脑后动脉、大脑前动脉与椎动脉血流速率)、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6个月后,两组的头痛症状发作频次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持续时间均较治疗前缩短,且观察组头痛症状发作频次、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两组SOD、PON-1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丙二醛、ox-LDL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SOD、PON-1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丙二醛、ox-LDL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两组各动脉血流速率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的大脑中动脉、大脑后动脉、大脑前动脉及椎动脉血流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的双侧基底动脉血流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两组IL-6、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IL-6、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辅酶Q10辅助治疗偏头痛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头痛症状及脑血流动力学,降低机体氧化应激及炎症因子水平,且应用安全。
杨玲薛红莲李文君王锦阳李艳刘俊艳
关键词:偏头痛辅酶Q10氧化应激脑血流动力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