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游兴勇

作品数:66 被引量:392H指数:12
供职机构:江西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江西省科技计划项目江西省科技厅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轻工技术与工程交通运输工程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5篇期刊文章
  • 19篇专利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5篇医药卫生
  • 5篇轻工技术与工...
  • 3篇机械工程
  • 3篇交通运输工程
  • 2篇金属学及工艺
  • 2篇文化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化学工程
  • 1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7篇食品
  • 12篇食源
  • 12篇食源性
  • 11篇中毒
  • 10篇污染
  • 9篇沙门菌
  • 9篇食物
  • 9篇食物中毒
  • 8篇源性疾病
  • 8篇食源性疾病
  • 8篇微生物
  • 8篇耐药
  • 7篇市售
  • 6篇微生物检测
  • 6篇耐药性
  • 5篇婴幼
  • 5篇婴幼儿
  • 5篇中毒事件
  • 5篇流行病
  • 5篇流行病学

机构

  • 66篇江西省疾病预...
  • 7篇南昌大学
  • 1篇江西省科学院
  • 1篇南昌市东湖区...
  • 1篇九江市妇幼保...
  • 1篇无锡中德伯尔...
  • 1篇江西省食品检...

作者

  • 66篇游兴勇
  • 49篇刘成伟
  • 38篇刘洋
  • 33篇周厚德
  • 26篇刘道峰
  • 16篇王艳敏
  • 7篇周鸿
  • 7篇姜茗
  • 7篇张强
  • 6篇熊丽
  • 5篇孙吉昌
  • 5篇朱应飞
  • 4篇王亚林
  • 3篇夏芝璐
  • 3篇李娟
  • 2篇魏华
  • 2篇谭洪涛
  • 2篇卢凌
  • 1篇宋迎春
  • 1篇熊勇华

传媒

  • 18篇中国食品卫生...
  • 10篇现代预防医学
  • 7篇实验与检验医...
  • 5篇中国消毒学杂...
  • 1篇卫生研究
  • 1篇环境与健康杂...
  • 1篇食品工业科技
  • 1篇食品科学
  • 1篇中国卫生工程...
  • 1篇纪念中国微生...

年份

  • 3篇2025
  • 13篇2024
  • 11篇2023
  • 4篇2022
  • 3篇2021
  • 7篇2020
  • 4篇2019
  • 7篇2018
  • 4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4篇2012
6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江西省2016—2020年毒蕈中毒的空间自相关分析被引量:6
2022年
目的 对江西省2016—2020年毒蕈中毒进行空间自相关分析,探究其空间分布特征。方法 收集江西省2016—2020年毒蕈中毒监测数据并对其进行整理和描述性分析;利用ArcGIS 10.2软件制作江西省县域矢量地图和累计病例分布图;同时运用geoda 1.12软件将病例数据与地理属性数据合并,进行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和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结果 全省累计报告毒蕈中毒病例938例,年均发病率为0.402 2/10万;全局自相关分析发现,江西省2016—2020年毒蕈中毒病例数存在空间聚集性(Moran’s I=0.107 0,P=0.032<0.05)。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结果显示,鄱阳县、峡江县、余干县为高-高区域;德安县、靖安县、上栗县、龙南市为低-低区域;新建区、樟树市、彭泽县、湖口县为低-高区域;南康区、东湖区为高-低区域。结论 2016—2020年江西省毒蕈中毒病例数具有空间聚集性,局部地区为重点区域,相关部门应加强建立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并精准开展科普宣传教育。
梁新民陈丽敏游兴勇周厚德张强刘洋刘成伟
关键词:毒蕈中毒空间自相关食源性疾病
2012—2020年江西省家庭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分析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分析江西省家庭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为预防和有效控制家庭食源性疾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江西省2012—2020年食源性疾病暴发监测系统中报告的家庭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2012—2020年江西省共报告家庭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715起,累计发病2608人,死亡35人,病死率为1.3%(35/2608)。9年间暴发事件数整体呈上升趋势,事件集中发生在5~10月份。从致病因素和原因食品分析,野生蘑菇引起的事件数、发病人数和死亡人数最多,分别占总数的45.0%(322/715)、39.5%(1029/2608)和94.2%(33/35),其次是微生物致病因素。从区域分析,家庭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主要发生在农村,报告的事件数、发病人数和死亡人数分别占总数的73.1%(527/715)、75.4%(1966/2608)和100.0%(35/35)。结论江西省食源性疾病高发季节,应重点针对广大农村家庭开展食用野生蘑菇的危害性宣传,普及微生物性食源性疾病知识,减少家庭食源性疾病的发生,降低死亡率。
曾立爱刘成伟游兴勇童微夏芝璐刘洋
关键词:食源性疾病食物中毒家庭流行病学特征
一种过滤装置
本实用新型涉及食品检验过滤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过滤装置,第二箱体的内部固接有过滤板,且第二箱体的底部固定连通有出料口,紧固板上安装有震荡机构,震荡机构包括第二电机、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第二电机固接在紧固板的底部,且第二电...
王艳敏游兴勇
江西省2011—2020年学校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分析被引量:4
2023年
目的 了解江西省2011—2020年学校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流行特征,为制订食源性疾病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江西省2011—2020年食源性疾病暴发监测系统报告的学校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江西省2011—2020年报告学校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72起,涉及暴露人数19 858人,累计发病人数882人,住院297人,死亡1人;9月是江西省学校食源性疾病的高峰期;吉安市、上饶市、南昌市的学校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数居前三;中、小学校是食源性疾病事件高发场所。除原因不明事件外,致病微生物及毒素是学校食源性疾病暴发的主要致病因素,主要引起学校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致病菌是金黄色葡萄球菌;交叉污染是学校食源性疾病暴发的主要引发环节。结论 江西省学校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主要由致病微生物引起,提示夏秋季应继续加强学校食堂食品安全风险排查,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因食品交叉污染和存储不当而导致的细菌性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
陈丽敏刘成伟梁新民周厚德周厚德刘道峰游兴勇姜茗
关键词:食源性疾病疾病暴发流行公共卫生
江西省婴幼儿谷类辅食中14种元素污染状况调查被引量:4
2021年
目的了解江西省市售婴幼儿谷类辅食中14种元素的污染状况,为食品相关部门的监管提供参考。方法主要采集本地产婴幼儿食品,采用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法进行测定;按照《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婴幼儿谷类辅助食品》(GB 10769-2010)和《关于发布婴幼儿米粉食品中镉的临时限量值的公告》对检测结果进行卫生学评价。结果共监测122份样品,铅和砷合格率为100%,镉合格率为99.2%。14种元素均有检出,其中砷、铜、硒、镍、锰和钡的检出率均为100%,锂元素的检出率最低。各元素的含量范围为0.0015~14.1 mg/kg,其中锰的平均含量最高(5.85 mg/kg),其次为铝和铜,其他元素含量均较低。结论江西省市售婴幼儿谷类辅食中元素污染总体水平较低,但目前限量指标较少,有必要进一步完善相关标准,确保婴幼儿食品安全。
王艳敏周鸿熊丽游兴勇
关键词:婴幼儿污染
2012—2014年江西省市售婴幼儿配方食品中蜡样芽胞杆菌调查及呕吐毒素基因分析被引量:11
2015年
目的了解2012—2014年江西省市售婴幼儿配方食品中蜡样芽胞杆菌的污染情况并对呕吐毒素基因进行分析。方法在全省市县中选取13个采样点,包括超市、百货商场、便利店、农贸市场、网店、批发市场,随机抽取婴幼儿配方食品397份,对蜡样芽胞杆菌进行检测和鉴定,同时应用叠氮溴化丙锭内参多重PCR方法检测分离株的呕吐毒素基因。结果 397份食品中蜡样芽胞杆菌阳性率为13.10%(52/397),其中2013年阳性率最高。不同采样点的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产地、不同流通环节和不同年龄段的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2份阳性食品中检出呕吐型蜡样芽胞杆菌2份,呕吐毒素阳性率为3.85%。结论江西省市售婴幼儿配方食品中存在蜡样芽胞杆菌及呕吐型蜡样芽胞杆菌的污染,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相关监管部门应继续加强监管,预防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游兴勇卢凌周厚德刘洋刘成伟
关键词:婴幼儿配方食品蜡样芽胞杆菌呕吐毒素基因
纳米银抗菌凝胶中银含量检测方法的探讨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建立一种简便、快速的纳米银抗菌凝胶前处理方法,并对银含量的检测方法进行对比研究。方法分别采用超声波溶解和硝酸消解的方式对抗菌凝胶进行处理,优化前处理方法,并对检测银含量的石墨炉原子吸收法(GFAAS)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抗菌凝胶用超声波溶解效果好,简单、快速,可代替传统硝酸消解。通过方法学验证和方法比对试验,GFAAS法可代替ICP-MS法检测抗菌凝胶中银含量。结论纳米银抗菌凝胶用超声波溶解处理、GFAAS法检测银含量,具有准确、便捷、经济等优点,可为相关国家标准的修订提供参考。
王艳敏周鸿游兴勇
关键词:纳米银抗菌凝胶
2015年江西省631位餐饮从业人员带菌状况调查与分子分型研究被引量:12
2017年
目的了解江西省餐饮从业人员的带菌状况并开展分子分型研究。方法对江西省2个监测点79家餐馆和60所学校食堂共631位餐饮从业人员进行了粪便采样。参照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提供的方法分别对沙门氏菌、志贺氏菌、致泻性大肠埃希氏菌和诺如病毒进行了检测与分析。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方法、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和荧光定量PCR方法分别对致泻性大肠埃希氏菌、沙门氏菌和诺如病毒进行分子分型。结果 631份粪便样本中致泻性大肠埃希氏菌检出率为7.61%,沙门氏菌检出率为2.22%,1份样品中检出诺如病毒,志贺氏菌未检出。致泻性大肠埃希氏菌检出3种不同的血清型,分别为肠聚集性大肠埃希氏菌(EAEC)33株,肠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EPEC)11株,肠产毒性大肠埃希氏菌(ETEC)4株,检出率分别为5.23%,1.74%,0.06%;14株沙门氏菌的PFGE指纹图谱分为10个型别(相似值100%的为同一PFGE型别);诺如病毒为GI型。结论江西省餐饮从业人员存在携带致病菌的状况,可能引发食源性疾病的暴发,食品监管部门应加强新《食品安全法》的普及,提高从业人员的食品安全卫生意识,降低风险,保证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游兴勇张子华乐银辉刘洋周厚德刘成伟
关键词:餐饮从业人员带菌状况分子分型
基于不同靶基因的荧光定量PCR快速检测蜡样芽孢杆菌的研究被引量:4
2013年
为了建立一种基于不同靶基因的快速灵敏检测食品中产与不产呕吐毒素蜡样芽孢杆菌的荧光定量PCR方法,本研究采用煮沸法提取基因组DNA,用普通PCR方法验证引物的特异性,通过在米饭中添加不同浓度的产呕吐毒素蜡样芽孢杆菌模拟受污染的食品,采用本研究构建的荧光定量PCR方法对米饭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基于不同靶基因设计的两对引物具有特异性强和扩增效率高等优点,荧光定量PCR方法能对污染米饭中蜡样芽孢杆菌准确定量,检测限能达到101CFU/g。建立的荧光定量PCR方法特异、灵敏和准确,适用于食品中蜡样芽孢杆菌的快速定量检测。
张志鸿甘蓓谭强来王力均刘成伟游兴勇许恒毅魏华
关键词:蜡样芽孢杆菌CESBGYRB
一种可刮料的微生物检测装置
本实用新型涉及微生物检测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可刮料的微生物检测装置,第一箱体上安装有搅拌机构,搅拌机构包括安装架和传动轴,安装架上固接有第一伺服电机,第一固定块的内部螺纹贯穿有螺纹杆,第二固定块的内部活动贯穿有导向杆,两...
游兴勇刘成伟刘洋周厚德张强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