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脑损伤
  • 4篇颅脑
  • 4篇颅脑损伤
  • 3篇手术
  • 3篇重型
  • 3篇重型颅脑
  • 3篇重型颅脑损伤
  • 3篇疗效
  • 2篇亚低温
  • 2篇亚低温治疗
  • 2篇预后
  • 2篇手术治疗
  • 2篇中枢性
  • 2篇外科
  • 2篇临床疗效
  • 2篇免疫
  • 2篇出血
  • 1篇低钠
  • 1篇低钠血症
  • 1篇凋亡

机构

  • 8篇武警湖北总队...
  • 3篇武警湖北省总...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武汉大学
  • 1篇枝江市人民医...

作者

  • 11篇石浩
  • 9篇樊启涛
  • 4篇万跃明
  • 3篇袁俊峰
  • 2篇袁俊峰
  • 1篇庞军
  • 1篇陈浩涛
  • 1篇夏春明
  • 1篇江普查
  • 1篇蒋从斌
  • 1篇徐明
  • 1篇张长云
  • 1篇李绪雄
  • 1篇袁先厚
  • 1篇文志华
  • 1篇何振华
  • 1篇余鹏
  • 1篇林洪
  • 1篇陈刚

传媒

  • 4篇中国临床神经...
  • 2篇中国基层医药
  • 2篇武警医学
  • 1篇山东医药
  • 1篇现代预防医学
  • 1篇现代肿瘤医学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5
  • 4篇2011
  • 1篇2007
  • 2篇2004
  • 1篇2003
  • 1篇2002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16
2007年
目的探讨亚低温疗法在颅脑损伤治疗中的作用。方法73例颅脑损伤患者分为①亚低温组:31例,均于伤后24h内接受亚低温治疗,直肠温度控制在32~34℃,维持3~7d;②常规治疗组:42例,其他治疗同亚低温组,根据GOS预后评估系统评估两组患者疗效。结果与常规治疗组相比,亚低温组患者伤后早期颅内压显著下降(P<0.05);生命体征、血气及电解质无显著性差异(P<0.05);无严重并发症,死亡率降低,恢复良好,预后显著改善。结论亚低温疗法能减轻颅脑损伤后脑水肿,降低颅内压,伤后24h内接受亚低温治疗,疗效确切,可降低颅脑损伤患者的死亡率,提高其生存质量。
万跃明石浩樊启涛
关键词:亚低温治疗颅脑损伤预后
亚低温治疗弥漫性轴索损伤的临床疗效被引量:3
2003年
目的 研究亚低温对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jury,DAI)的治疗作用及临床效果。方法 53例DAI患者随机分为亚低温治疗组和对照组。亚低温治疗组26例,均于伤后24h内行亚低温治疗,直肠温度(RT)控制在32~33℃,持续1~7d,同时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颅内压(ICP)、血糖、血气、电解质。对照组27例,其他治疗同亚低温组。两组患者均于伤后3个月根据GOS评估法判定疗效。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亚低温治疗组患者伤后早期的高ICP显著下降(P<0.05);生命体征、血气及电解质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无严重并发症,病死率降低,恢复良好率提高,预后显著改善。结论 亚低温具有显著的脑保护作用,临床上用于治疗DAI患者,安全有效。
石浩万跃明林力樊启涛
关键词:弥漫性轴索损伤亚低温预后临床疗效脑损伤
颅脑火器伤32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
2004年
颅脑火器伤是十分严重的开放性颅脑损伤,在各部位伤中其死亡率最高,是救治的难点.笔者回顾性总结了我院自1989年6月至2002年8月救治的32例颅脑火器伤患者的情况.现报告如下.
石浩万跃明樊启涛
关键词:颅脑损伤火器伤外科手术
舍曲林联合阿立哌唑治疗难治性抑郁症效果分析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评价舍曲林联合阿立哌唑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70例难治性抑郁症患者利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研究组(36例,使用舍曲林联合阿立哌唑治疗)和对照组(34例,使用舍曲林单药治疗)进行为期8周的治疗,使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及焦虑量表(HAMA)评定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使用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8周后,研究组 HAMD(33.97±5.85)分,低于对照组 HAMD 的(38.15±6.78)分(t =5.224,P =0.006);研究组 HAMA 评分(32.78±2.90)分,低于对照组的(36.82±4.90)分(t =4.125,P =0.01);研究组 TESS 评分[(6.18±1.59)分]与对照组[(6.16±1.80)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1.12,P =0.1)。结论舍曲林联合阿立哌唑治疗难治性抑郁症安全、有效,且疗效优于舍曲林。
林力彭小祥刘建林石浩
关键词:抑郁症舍曲林阿立哌唑
重型颅脑损伤并发中枢性尿崩症55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1
2011年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并发中枢性尿崩症(CDI)的发病原因及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55例重型颅脑损伤并发CDI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颅底骨折35例,脑挫裂伤及颅内血肿48例,弥漫性轴索损伤5例,蛛网膜下腔出血18例,特重型颅脑损伤10例;24 h尿量平均7 300 ml,尿比重平均1.003,尿渗透压平均138mmol/L;MRI显示,9例垂体后叶T1像高信号消失,15例垂体信号强度均匀减低,5例垂体柄增粗,3例信号不均匀。除积极治疗脑损伤外,早期补足与尿量相当的液体,合理补充钾、钠、钙等,维持水及电解质的平衡。6例早期轻症者,在嘱其饮水同时口服氢氯噻嗪片或卡马西平;42例口服无效或持续性CDI者,皮下或肌注垂体后叶素;7例永久性CDI者,口服1-脱氨-8-右旋—精氨酸加压素(DDAVP)。随访1 a,47例治愈;2例未愈,须口服DDAVP维持;6例死亡。结论颅底骨折是重型颅脑损伤并发CDI的主要原因;应结合尿量、尿比重、尿渗透压及影像学检查进行综合诊断;在积极处理脑损伤、补液的同时,根据不同情况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
袁俊峰樊启涛石浩
关键词:颅脑损伤颅底骨折中枢性尿崩症尿量尿比重尿渗透压
脑胶质瘤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型受体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型受体(IGF-IR)在正常脑组织和脑胶质瘤中的分布和表达,及其与核增殖指标MIB-1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55例胶质瘤组织和10例正常脑组织中IGF-IR、MIB-1表达情况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脑胶质瘤组织中IGF-IR阳性率明显高于正常脑组织(P<0.05),并且随病理分级(WHO分级)的增高而增高,Ⅰ-Ⅱ级与Ⅲ-Ⅳ级的表达差异有显著性(P<0.05);胶质瘤组织中IGF-IR的表达与MIB-1的表达密切相关(P<0.01,rs=0.735)。结论:IGF-IR在脑胶质瘤的发生发展起重要作用,能促进肿瘤细胞的增殖,有可能成为临床病理诊断脑胶质瘤和判断预后的一个重要指标。
袁俊峰樊启涛石浩袁先厚江普查文志华
关键词:神经胶质瘤MIB-1免疫组织化学
大耳白兔蛛网膜下腔出血神经元细胞凋亡的研究被引量:1
2004年
目的证实大耳白兔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神经细胞凋亡现象,初步探讨其发生机制。方法电镜观察神经细胞的超微结构变化,TUNEL原位标记凋亡的神经细胞,免疫组化技术和图像分析技术检测神经元细胞内Bcl-2/Bax蛋白表达。结果 蛛网膜下腔出血组电镜观察出现典型凋亡超微结构特征,TUNEL染色可见不同程度的神经细胞凋亡阳性反应,Bcl-2/Bax表达在各组中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蛛网膜下腔出血出现迟发性神经元死亡(Delayedneuron death,DND),凋亡是DND形式之一,Bcl-2/Bax基因发生重要调控作用。
万跃明徐明蒋从斌夏春明何振华樊启涛张长云石浩余鹏陈刚
关键词:大耳白兔蛛网膜下腔出血神经元细胞凋亡神经细胞免疫组化
小骨窗侧裂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的临床体会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 探讨小骨窗侧裂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8年3月至2014年4月采用小骨窗侧裂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86例。结果 术后12 h复查头颅CT,34例血肿完全清除,28例残余血肿量〈10 m1,22例残余血肿量为10~20 ml。7例术后再出血;死亡6例,病死率为6.98%。80例生存患者术后随访3~6个月,按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分级评估预后:Ⅰ级14例,Ⅱ级19例,Ⅲ级29例,Ⅳ级12例,V级6例。结论 小骨窗侧裂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可以提高患者的治愈率,降低病死率。
石浩林力樊启涛袁俊峰
关键词:基底节侧裂入路小骨窗显微手术
伽玛刀治疗脑膜瘤疗效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探讨伽玛刀放射外科治疗脑膜瘤的效果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我院伽玛刀中心2007年3月~2009年3月期间85例接受伽玛刀治疗的脑膜瘤患者。根据治疗前后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资料进行评估。[结果]随访时间3~24个月,肿瘤消失14例(16.5%),缩小53例(62.3%),无变化10例(11.8%),增大8例(9.4%),肿瘤控制率为90.6%。肿瘤的病理类型、部位与体积对肿瘤控制率的高低有显著影响,而年龄、性别、手术史和边缘剂量等对肿瘤控制率影响不大。[结论]伽玛刀是一种治疗脑膜瘤安全有效的方法,是外科手术的有益补充。尤其是颅底深部、难以手术全切除,或术后残留、复发,或年老体弱不宜手术者,首选伽玛刀可以获得理想的疗效。
袁俊峰樊启涛石浩陈浩涛庞军
关键词:伽玛刀立体定向神经外科脑膜瘤
脊髓髓内血吸虫病1例被引量:3
2002年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43岁.因会阴部麻木,大小便功能障碍2月,双下肢乏力,麻木2周人院.患者既往有血吸虫疫水接触史.查体:L1以下痛温触觉减退,右下肢肌力Ⅱ级,左下肢肌力Ⅲ级,提睾反射消失,肛门反射减弱,双侧膝腱反射活跃,双侧巴彬斯基征及夏道克征阳性.
林洪石浩李绪雄
关键词:血吸虫病脊髓手术治疗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