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朝仁
- 作品数:58 被引量:85H指数:6
- 供职机构:沈阳军区总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异丙酚对大鼠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时Bcl-2蛋白表达和细胞凋亡的影响被引量:6
- 2003年
- 目的 探讨异丙酚对大鼠离体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及与Bcl-2蛋白表达的关系。方法 Wistar大鼠36只,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和异丙酚处理组(P组)。每组再分为缺血前、缺血30 min和再灌注30 min 3个亚组。分别用DNA原位末端缺口标记技术(TUNEL法)测定凋亡细胞和用免疫组化法测定Bcl-2蛋白的表达。结果 与缺血前相比,缺血30 min及再灌注30min亚组的凋亡指数(AI)显著增加(P<0.01),Bcl-2蛋白的光密度值显著减少(P<0.01);与C组相比,P酚组缺血30 min及再灌注30 min亚组的AI显著降低(P<0.01),Bcl-2蛋白的光密度值显著增加(P<0.01)。结论 异丙酚通过调控Bcl-2表达而减少心肌缺血再灌注时心肌细胞凋亡的发生。
- 周锦张铁铮王凤学刘晓江王朝仁姚婧王春丽
- 关键词:异丙酚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蛋白细胞凋亡
- 单心室矫治术的麻醉处理被引量:1
- 1998年
- 我院于1981年10月~1993年5月在气管内插管静吸复合全麻下为56例单心室病人实行矫治术,现将麻醉处理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40例,女16例,年龄2.5~34岁,体重13~72kg。术前均有发绀,10例合并心衰,Hb125~248g/L,Hct...
- 王凤学陈万清张铁铮卢玉平王朝仁孙承函
- 关键词:复合麻醉麻醉处理
- 革兰氏阴性杆菌脓毒症的单克隆抗体疗法
- 1996年
- 革兰氏阴性杆菌脓毒症的病死率高于50%,因此寻找更有效的治疗措施已成为临床医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就单克隆抗体治疗革兰氏阴性杆菌脓毒症的机理、疗效、副作用以及影响疗效的因素进行综述。
- 王朝仁
- 关键词:脓毒症革兰氏阴性杆菌单克隆抗体
- 小儿法乐四联症根治术中SpO_2监测被引量:11
- 1994年
- 王凤学金伟杨宏伟张铁铮王朝仁
- 关键词:儿童法乐氏四联症外科手术SPO2
- 小儿法乐四联症术前口服氯胺酮的麻醉效果被引量:1
- 1997年
- 30例3岁~7岁法乐四联症小儿,术前口服氯胺酮10mg/kg后均达到镇静效果,平均起效时间9.21分钟±1.02分钟。20分钟后静脉穿刺,24例能耐受。服药30分钟后SPO2由78.83%±6.60%逐渐升高至87.27%±5.25%。呼吸与循环均无抑制。服药后分泌物增多3例,呕吐2例,眼震1例。
- 王凤学孙承函杨宏伟张铁铮王朝仁
- 关键词:法乐四联症术前口服氯胺酮麻醉效果小儿分泌物增多
- 定量脑电图监测全麻状态下意识的变化
- 2000年
- 目的 :判断定量脑电图在全麻下监测意识的价值。方法 :无神经系统损伤的健康志愿者 ,按 0、0 2、0 3、0 4MAC递增呼末异氟醚浓度 ,观察 qEEG及指令反应变化 ,通过事后调查麻醉中的外显及内隐记忆。结果 :按全麻下意识水平的 1~ 4个阶段 ,第 2与第 1阶段相比 ,qEEGF7、F8、A1 导联θ波相对功率明显降低 (P <0 0 5) ;第 3与第 2阶段相比 ,O1 、及O2 导联的α波相对功率明显降低 (P <0 0 5) ,O2 导联δ波功率明显升高 (P <0 0 5)。余 qEEG参数包括SEF、MPF及δ比率均无明显变化 (P >0 0 5)。所有qEEG参数变异较大 ,不能定出界值。结论 :qEEG在判断按意识分级的麻醉深度上只能作为一种趋势的预示 。
- 孙永海岳云王凤学刘晓江王朝仁唐胜平朱滢
- 关键词:定量脑电图全身麻醉
- 异丙酚、羟丁酸钠及咪达唑仑对大鼠离体心脏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被引量:2
- 2004年
-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是围术期经常遇到的一种病理生理变化,对其处理效果如何可直接影响病人预后,但迄今尚未找到理想的防治方法.本研究旨在观察羟丁酸钠(γ-OH)、咪唑安定(MD)及异丙酚(PP)对大鼠离体心脏MIRI的影响,从细胞凋亡角度探讨三种麻醉药对MIRI的保护作用.
- 周锦张铁铮王凤学刘晓江王朝仁姚婧王春丽王承利孙文利王世贤阎灵
- 关键词: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羟丁酸钠MIBI异丙酚离体心脏咪达唑仑
- 安全麻醉处理老年颅内动脉瘤直接手术26例报告
- 1998年
- 我院自1984年3月至1998年3月,在全麻下行老年颅内动脉瘤直接手术26例,无麻醉死亡。现将麻醉处理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男6例,女20例,年龄65~74岁。动脉瘤位于前交通动脉3例,后交通动脉15例,大脑中动脉3例,颈内动脉颅内段4例及眼动脉1例。...
- 谭宏宇王凤学金伟张铁铮刘晓江张毅男王朝仁
- 关键词:麻醉老年颅内动脉瘤直接手术全麻
- 三种复合镇痛药物用于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效果的比较被引量:9
- 2005年
- 目的:比较罗哌卡因伍用哌替啶、吗啡或曲马朵用于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的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美国标准协会(ASA)Ⅰ~Ⅱ级、年龄为18~60岁、择期行下腹部或下肢手术的患者90例,随机分为罗哌卡因复合哌替啶(A组)、复合吗啡(B组)和复合曲马朵(C组)三组各30例,分别于用药后4、8、16、24和48 h观察血压、心率、脉搏血氧(SpO2)、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Ramsay镇静评分及不良反应. 结果:A组的镇痛效果明显优于B组和C组(P<0.05),而B组与C组相比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C组Ramsay镇静评分明显大于A组和B组(P<0.05).三组患者均无明显的呼吸抑制, B组有2例发生瘙痒,C组50%的患者出现多汗;三组患者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分别是6.7%和10.0%,50.0%和56.6%,53.3%和56.6%. 结论:罗哌卡因复合哌替啶用于术后PCEA的效果优于罗哌卡因复合吗啡或曲马朵,而且其不良反应少,是一种能获得平衡镇痛的较好方法.
- 孙莹杰张铁铮宋丹丹罗静刘晓江王朝仁
- 关键词:硬膜外镇痛哌替啶曲马朵
- 异丙酚和硫喷妥钠对心肌细胞毒性作用的对比研究
- 1999年
- 目的 对比研究异丙酚和硫喷妥钠对心肌细胞的毒性作用.方法 将经原代培养成活4d后的大鼠心肌细胞分为5组,分别为对照组、小剂量异丙酚组(PL,3×10^(-5) mol·L^(-1))、大剂量异丙酚组(PH,3×10^(-4)mol·L^(-1))、小剂量硫喷妥钠组(TL,1×10^(-5) mol·L^(-1))和大剂量硫喷妥钠组(TH,1×10^(-4)mol·L^(-1)).各组均于实验开始后8h终止反应,评定心肌细胞搏动功能、观察细胞形态学改变、测定心肌细胞酶及电解质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PH及TL组搏动频率明显减慢(P<0.05和P<0.01),TH组可见心肌细胞呈部分搏动或无搏动,三组细胞形态学亦有相应变化;LDH、AST与CK释放量增加(P<0.05和P<0.01),ALP活性下降.而PL组的上述指标无明显变化.各组间电解质变化未见显著差异.结论 低浓度的硫喷妥钠及高浓度的异丙酚均有直接的心肌抑制作用,高浓度的硫喷妥钠尤为明显.而低浓度异丙酚未见心肌细咆毒性作用.
- 张铁铮王凤学刘晓江王朝仁
- 关键词:异丙酚硫喷妥钠心肌细胞毒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