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羟丁酸钠复合麻醉用于冠状动脉旁路手术时血液动力学和氧代谢的变化被引量:1
- 2004年
- 羟丁酸钠作为静脉麻醉药用于临床以来,因其对血液动力学影响较小而广泛用于心血管手术麻醉[1].本研究旨在观察羟丁酸钠复合麻醉用于冠状动脉旁路手术(CABG)时血液动力学和氧代谢的变化.
- 张铁铮李林卢玉平孙承函陈万清任敦吉王辉山
- 关键词:羟丁酸钠血液动力学冠状动脉旁路手术氧代谢复合麻醉心血管手术
- 单心室矫治术的麻醉处理被引量:1
- 1998年
- 我院于1981年10月~1993年5月在气管内插管静吸复合全麻下为56例单心室病人实行矫治术,现将麻醉处理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40例,女16例,年龄2.5~34岁,体重13~72kg。术前均有发绀,10例合并心衰,Hb125~248g/L,Hct...
- 王凤学陈万清张铁铮卢玉平王朝仁孙承函
- 关键词:复合麻醉麻醉处理
- 肝移植术后患者非体外循环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麻醉处理被引量:1
- 2010年
- 宋丹丹张铁铮周锦孙莹杰孙承函刘晓江
- 关键词: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肝移植非体外循环
-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对右心室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被引量:1
- 2005年
- 目的应用连续心排血量测定的方法,观察在进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中右心功能的变化. 方法冠状动脉粥硬化性心脏病178例,均为2~3支血管病变需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术前心功能Ⅱ级72例,Ⅲ级84例,Ⅳ级22例.左心室射血分数0.35~0.82,平均搭桥数3.3根.所有病人均行Swan-Ganz漂浮导管,用连续心输出量监测仪连续监测血流动力学指标,包括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平均肺动脉压(MPAP),右房压(RAP),肺毛细血管楔压(PCWP),心输出量(CO),心脏指数(CI),每搏容量指数(SVI),体循环阻力指数(SVRI),肺循环阻力指数(PVRI),混合静脉血饱和度(SvO2),右室射血分数(RVEF),右室收缩末容量(RVESV),右室舒张末容量(RVEDV),右室收缩末容量指数(RVESVI),右室舒张末容量指数(RVEDVI).设定时间点观察血流动力学指标:麻醉诱导后血流动力学稳定后,准备搬动心脏前(T1),吻合前降支前(T2),吻合回旋支或对角支前(T3),吻合右冠状动脉或后降支前(T4),心脏回位后,关胸前(T5).结果 4例死亡,其中2例为术前急性心肌梗死急诊手术,术后3天死于严重低心排血量综合征,1例术后7天死于严重呼吸衰竭,1例于术后4天死于急性肺栓塞.与T1相比,T2时,MPAP,PCWP,RAP和PVRI明显增加而SvO2明显降低;T3时,血流动力学变化明显,MPAP,PCWP,RAP和PVRI明显增加,SvO2明显降低,CI,SVI,RVEF明显下降,SVRI明显增加;T4时,HR,RAP明显增加而SvO2明显降低;T5时未恢复正常水平. 结论在进行纯缘支吻合时,右心功能有所下降,主要是CI及RVEF有明显的变化,而在前降支及右冠状动脉的吻合时,对右心血流动力学影响不大,因此,在OPCABG中监护右心功能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对右心功能受到损害的患者.
- 王辉山汪曾炜朱洪玉姜辉陶登顺王镇龙孙承函张铁铮
- 关键词:非体外循环右心室血流动力学
- A型肉毒毒素治疗面肌痉挛的初步观察
- 目的:评价A型肉毒毒素治疗面肌痉挛的临床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本组54例均为神经内科门诊诊断,并自愿接受BTX-A注射治疗的患者(双侧面肌痉挛不在总结之内)。男25例,女29例;年龄30-75岁;病程5-30年不等。使用...
- 王朝仁卢玉平孙承函刘晓江张铁铮
- 关键词:面肌痉挛肉毒毒素BTX
- 文献传递
- 马凡氏综合征行Bentall手术的麻醉处理
- 1997年
- 马凡氏综合征病情复杂,手术难度大。对此征行Bentall手术时除应按一般心血管手术的麻醉处理外,还应注意①诱导期避免血压剧烈波动以防止呛咳及血压急剧升高引起动脉瘤破裂,又要防止低血压而致心肌急性缺血;②转流前适当降低后负荷,维持心肌氧供/需平衡;③转流后维持心功能稳定,给予正性肌力药,防治心律失常;④积极纠治凝血功能障碍,备足够新鲜血及纤维蛋白原。
- 王朝仁卢玉平成凤勤孙承函王凤学郑斯聚
- 关键词:马凡氏综合征BENTALL手术麻醉心律失常凝血功能障碍
- 右心室双出口纠治术的麻醉处理
- 1998年
- 我院自1977年3月~1997年12月在低温体外循环下对169例右室双出口病人行心内修复术,无麻醉死亡。现将麻醉处理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110例,女59例,年龄15个月~35岁,体重5~54(27.34±14.69)kg。伴肺动脉狭窄147例,其中单纯肺动脉狭窄37例,房间隔缺损及肺动脉狭窄59例,完全房室管畸形及肺动脉狭窄6例,右室流出道狭窄及肺动脉狭窄17例,卵圆孔未闭及肺动脉狭窄28例;不伴肺动脉狭窄者22例,合并左上腔静脉3例,房间隔缺损14例(其中2例伴动脉导管未闭),多发性室间隔缺损5例。
- 王凤学西志梦刘晓江孙承函张铁铮任敦吉
- 关键词:心脏外科手术右心室双出口纠治术麻醉
- A型肉毒毒素治疗面肌痉挛的初步观察
- 本文研究目的:评价A型肉毒毒素治疗面肌痉挛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
研究方法:54例病人应用A型肉毒毒素进行多点注射,每点注射剂量为0.1-0.2ml(含毒素2.5-5.OU),并对疗效予以评估.
研究结果:54...
- 王朝仁卢玉平孙承函刘晓江张铁铮
- 关键词:面肌痉挛肉毒毒素局部注射
- 文献传递
- 舒芬太尼和芬太尼用于非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自控镇痛的对比观察
- 2007年
- 目的:探讨等效剂量的舒芬太尼和芬太尼用于非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后病人自控静脉镇痛(PCIA)的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60例择期行OPCAB病人,分为舒芬太尼组(S组)和芬太尼组(F组)各30例,S组为舒芬太尼(1μg/mL)+氟哌利多(0.05μg/mL);F组为芬太尼(8μg/mL)+氟哌利多(0.05μg/mL)。PCIA设定为输注速率为2mL/h,单次自控量2mL,锁定时间15min。给药开始后,分别记录6、12、24、36和48h5个时点的视觉模拟评分(VAS)、Ramsay评分及血压、心率、呼吸幅度与频率等指标,并观察恶心、呕吐、低血压(低于基础值20%)和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结果:S组各时点VAS普遍低于F组,仅术后24h和48h差异有显著性(P<0.05)。各时段Ramsay镇静评分S组普遍高于F组,仅术后24h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均低,S组恶心的例数较F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舒芬太尼复合氟哌利多与芬太尼复合氟哌利多均可安全有效地用于OPCAB后PCIA,舒芬太尼镇痛效果优于芬太尼。
- 周锦张铁铮张毅男罗静孙承函刘晓江王凤学
- 关键词:镇痛病人控制舒芬太尼芬太尼
- 心胸手术11002例无麻醉死亡
- 1999年
- 我院于1964年8月~1998年7月在气管内全麻下实施心胸手术11002例。本组手术早期死亡率4%,无麻醉死亡,现将麻醉处理的经验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11002例心胸手术中,男6011例,女4991例,年龄生后17d~78岁,≤2岁391例,≥65岁...
- 王凤学王朝仁刘晓江张铁铮卢玉平金伟西志梦孙承函郑斯聚
- 关键词:心胸手术麻醉心血管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