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福秀
- 作品数:6 被引量:11H指数:2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食管静脉曲张硬化治疗术中聚桂醇联合组织胶注射的效果观察与医护配合被引量:2
- 2023年
- 目的:探讨采用内镜下聚桂醇注射液注射联合组织胶注射治疗食管静脉曲张出血(EVB)的临床效果,并总结该手术的医护高效配合方法。方法:分别选取2018年1月—2022年8月和2013年1月—2017年12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四医学中心消化内科初次行食管静脉曲张硬化术治疗的EVB患者各30例作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胃镜下聚桂醇注射液注射,观察组采用胃镜下聚桂醇注射液联合组织胶注射。观察两组患者拔针后注射点出血的发生率、术后72 h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手术2周后食管静脉曲张严重程度变化,并总结胃镜下聚桂醇注射液联合组织胶注射治疗的医护配合方法。结果:观察组患者拔针后注射点出血率(16.67%)低于对照组(76.67%,P<0.05)。两组术后72 h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2周曲张静脉治疗总有效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镜下采用聚桂醇注射液联合组织胶注射可以有效减少注射点的出血发生率,方法安全,值得推广;医护连贯迅速的配合可保证治疗顺利进行。
- 刘玉莹黄福秀张宁宁汪涛徐衍殷健
- 关键词:食管静脉曲张聚桂醇组织胶医护配合
- 蓝激光成像技术微放大分型对慢性胃炎萎缩性病灶的诊断价值被引量:5
- 2022年
- 目的评估蓝激光成像技术(BLI)微放大分型对慢性胃炎萎缩性病灶的诊断价值。方法2017年12月-2019年6月随机对解放军总医院第四医学中心420例慢性胃炎患者使用BLI微放大检查(放大40~60倍),计算其诊断慢性胃炎萎缩性病灶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评估其诊断价值。结果共发现慢性萎缩性胃炎231例,非萎缩性胃炎189例。共活检822处病灶。其中,萎缩性病灶376处,非萎缩性病灶446处;根据团队以往经验,将慢性胃炎BLI微放大分为四型:菊花绒毛型(共106处)、结节绒毛型(共203处)、鱼鳞型(共20处)和规则型(共493处)。106处菊花绒毛型病灶中,萎缩性病灶88处,非萎缩性病灶18处,诊断萎缩性病灶的阳性预测值为83.0%(88/106);203处结节绒毛型病灶中,萎缩性病灶170处,非萎缩性病灶33处,诊断萎缩性病灶的阳性预测值为83.7%(170/203);20处鱼鳞型病灶中,萎缩性病灶18处,非萎缩性病灶2处,诊断萎缩性病灶的阳性预测值为90.0%(18/20);493处规则型病灶中,萎缩性病灶100处,非萎缩性病灶393处,诊断非萎缩性病灶的阳性预测值为79.7%(393/493)。菊花绒毛型、结节绒毛型和鱼鳞型三型联合诊断萎缩性病灶的敏感度为73.4%,特异度为88.1%,阳性预测值为83.9%,阴性预测值为79.7%,准确度为81.4%,诊断中重度萎缩性病灶的敏感度可提升至85.7%。结论BLI微放大分型有助于提高慢性胃炎萎缩性病灶的内镜识别度及诊断率,尤其是中重度萎缩性病灶。
- 陈超汪涛刘文祥张宁宁黄福秀梁志民徐衍赵慧殷健
- 关键词:慢性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内镜检查
- 蓝激光成像技术微放大分型内镜培训提高内镜医师萎缩性胃炎内镜检出率及其与病理符合度的研究
- 2025年
- 目的验证蓝激光成像技术微放大分型内镜培训对不同年资内镜医师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检出率及准确度的影响。方法将内镜医师分为两组:对照组为未接受蓝激光内镜培训的医师,使用普通白光内镜检查;培训组为接受蓝激光成像技术微放大分型内镜培训的医师,使用蓝激光内镜检查。根据内镜操作总数分为低年资内镜医师和高年资内镜医师。选取2017年12月至2018年5月998例慢性胃炎患者由对照组医师使用普通白光内镜检查;2018年4月至2019年8月261例慢性胃炎患者由培训组医师使用蓝激光成像内镜微放大检查(放大倍数20~40倍)。两组医师在内镜检查完成后即刻对受检查患者萎缩与否行内镜预判并留存结果。以病理结果为金指标,计算两组不同年资内镜医师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检出率及内镜预判与病理诊断的符合度。结果(1)对照组慢性萎缩性胃炎检出率为29.4%,低年资、高年资内镜医师检出率分别为25.3%、3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培训组慢性萎缩性胃炎检出率为50.2%,低年资、高年资内镜医师检出率分别为45.9%、54.8%。(2)对照组内镜预判萎缩性胃炎与病理诊断的符合度为53.8%,低年资、高年资内镜医师与病理诊断的符合度分别为50.5%、59.7%;培训组内镜预判萎缩性胃炎与病理诊断的符合度为68.0%,低年资、高年资内镜医师与病理诊断的符合度分别为64.8%、70.7%。(3)对照组萎缩性胃炎内镜漏诊率为62.3%,低年资、高年资内镜医师内镜漏诊率分别为66.7%、53.2%;培训组萎缩性胃炎内镜漏诊率为19.4%,低年资、高年资内镜医师内镜漏诊率分别为25.8%、13.4%。结论不同年资内镜医师普通白光内镜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漏诊率均较高,与病理诊断的符合度均较低,尤其是低年资内镜医师更为明显。蓝激光成像技术微放大分型内镜培训对不同年资内镜医师均能显著减少慢性萎缩�
- 陈超李晨阳汪涛张宁宁黄福秀梁志民徐衍赵慧徐忠瑞李淑玲殷健
- 关键词:慢性萎缩性胃炎内镜检查
- OMOM胶囊内镜对小肠疾病的诊断价值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探讨胶囊内镜(capsule endoscope,CE)在小肠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96例行CE检查患者的临床资料,按不同症状归类,分析CE对各类症状组检出疾病的阳性率。结果 195例完成检查,胶囊内镜回盲瓣通过率为86.6%(169/195),123例发现小肠病变(63.0%),消化道出血组小肠病因检出率80.9%(68/84),明显高于其他各组(P均<0.01)。其他各组小肠疾病检出率为腹泻组64.7%,腹痛组51.7%,消瘦组50%和腹胀组38.4%。结论国产OMOM胶囊内镜安全,顺应性好,可用于小肠疾病,尤其是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诊断。
- 殷健吴志强侯鹏亢媛黄福秀姚咏明
- 关键词:胶囊内镜小肠疾病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
- 品管圈活动提高内镜诊疗预约护理质量效果观察被引量:3
- 2016年
-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提高内镜诊疗预约护理质量的效果。方法:组建品管圈,确定主题,通过分析现状,针对重点缺陷制定相应措施,从简化签署知情同意书步骤、调整预约登记区布局、提高护患沟通能力、合理改善工作流程等方面进行改善,观察品管圈开展效果。结果:品管圈实施前后缺陷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圈员的责任心、解决问题能力及患者满意度等8项无形成果指标均有提高。结论:品管圈活动可提高内镜诊疗预约护理质量。
- 亢媛黄福秀亢君
- 关键词:品管圈护理质量
- 胶囊内镜在小肠疾病中的临床诊断价值
- 2013年
- 目的:探讨胶囊内镜在小肠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2009年9月-2012年5月114例行胶囊内镜检查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13例患者完成检查.胶囊内镜回盲瓣通过率为90.3%(102/113例);胃内运行时间3~187 min,平均(55.6±26.0)min;小肠内运行时间为24~640 min,平均(303±106) min;胶囊平均排出体外的时间为9~96 h,平均(29±10)h.63例发现小肠病变(55.7%),病变分别为非特异性炎症24例,血管畸形13例,小肠克罗恩病12例,小肠息肉7例,小肠肿瘤3例,小肠钩虫2例,小肠憩室1例.消化道出血患者小肠病因检出率最高,为80.8%(42/52例),其次是腹痛45.2%(14/31例),消瘦33.3%(1/3例),腹泻20.0%(1/5例),腹胀14.3%(1/7例).结论:胶囊内镜对小肠疾病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 殷健侯鹏吴志强亢媛黄福秀
- 关键词:胶囊内镜小肠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