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慧
- 作品数:6 被引量:19H指数:4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蓝激光成像技术微放大分型内镜培训提高内镜医师萎缩性胃炎内镜检出率及其与病理符合度的研究
- 2025年
- 目的验证蓝激光成像技术微放大分型内镜培训对不同年资内镜医师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检出率及准确度的影响。方法将内镜医师分为两组:对照组为未接受蓝激光内镜培训的医师,使用普通白光内镜检查;培训组为接受蓝激光成像技术微放大分型内镜培训的医师,使用蓝激光内镜检查。根据内镜操作总数分为低年资内镜医师和高年资内镜医师。选取2017年12月至2018年5月998例慢性胃炎患者由对照组医师使用普通白光内镜检查;2018年4月至2019年8月261例慢性胃炎患者由培训组医师使用蓝激光成像内镜微放大检查(放大倍数20~40倍)。两组医师在内镜检查完成后即刻对受检查患者萎缩与否行内镜预判并留存结果。以病理结果为金指标,计算两组不同年资内镜医师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检出率及内镜预判与病理诊断的符合度。结果(1)对照组慢性萎缩性胃炎检出率为29.4%,低年资、高年资内镜医师检出率分别为25.3%、3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培训组慢性萎缩性胃炎检出率为50.2%,低年资、高年资内镜医师检出率分别为45.9%、54.8%。(2)对照组内镜预判萎缩性胃炎与病理诊断的符合度为53.8%,低年资、高年资内镜医师与病理诊断的符合度分别为50.5%、59.7%;培训组内镜预判萎缩性胃炎与病理诊断的符合度为68.0%,低年资、高年资内镜医师与病理诊断的符合度分别为64.8%、70.7%。(3)对照组萎缩性胃炎内镜漏诊率为62.3%,低年资、高年资内镜医师内镜漏诊率分别为66.7%、53.2%;培训组萎缩性胃炎内镜漏诊率为19.4%,低年资、高年资内镜医师内镜漏诊率分别为25.8%、13.4%。结论不同年资内镜医师普通白光内镜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漏诊率均较高,与病理诊断的符合度均较低,尤其是低年资内镜医师更为明显。蓝激光成像技术微放大分型内镜培训对不同年资内镜医师均能显著减少慢性萎缩�
- 陈超李晨阳汪涛张宁宁黄福秀梁志民徐衍赵慧徐忠瑞李淑玲殷健
- 关键词:慢性萎缩性胃炎内镜检查
- 前瞻性护理对PICC置管后静脉炎发生的影响被引量:5
- 2011年
-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较深静脉穿刺简便、安全,穿刺成功率高,置管并发症少,适于中长期输液患者尤其是肿瘤患者.但PICC在使用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其中静脉炎最为常见.对此我们给予PICC 置管患者前瞻性护理,即于PICC置管当天给予热敷及喜疗妥涂擦治疗,观察静脉炎发生情况,以评价其对于静脉炎的预防作用,报告如下.
- 叶明赵慧
- 关键词:前瞻性护理静脉炎置管后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深静脉穿刺穿刺成功率
- 蓝激光成像技术微放大分型对慢性胃炎萎缩性病灶的诊断价值被引量:5
- 2022年
- 目的评估蓝激光成像技术(BLI)微放大分型对慢性胃炎萎缩性病灶的诊断价值。方法2017年12月-2019年6月随机对解放军总医院第四医学中心420例慢性胃炎患者使用BLI微放大检查(放大40~60倍),计算其诊断慢性胃炎萎缩性病灶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评估其诊断价值。结果共发现慢性萎缩性胃炎231例,非萎缩性胃炎189例。共活检822处病灶。其中,萎缩性病灶376处,非萎缩性病灶446处;根据团队以往经验,将慢性胃炎BLI微放大分为四型:菊花绒毛型(共106处)、结节绒毛型(共203处)、鱼鳞型(共20处)和规则型(共493处)。106处菊花绒毛型病灶中,萎缩性病灶88处,非萎缩性病灶18处,诊断萎缩性病灶的阳性预测值为83.0%(88/106);203处结节绒毛型病灶中,萎缩性病灶170处,非萎缩性病灶33处,诊断萎缩性病灶的阳性预测值为83.7%(170/203);20处鱼鳞型病灶中,萎缩性病灶18处,非萎缩性病灶2处,诊断萎缩性病灶的阳性预测值为90.0%(18/20);493处规则型病灶中,萎缩性病灶100处,非萎缩性病灶393处,诊断非萎缩性病灶的阳性预测值为79.7%(393/493)。菊花绒毛型、结节绒毛型和鱼鳞型三型联合诊断萎缩性病灶的敏感度为73.4%,特异度为88.1%,阳性预测值为83.9%,阴性预测值为79.7%,准确度为81.4%,诊断中重度萎缩性病灶的敏感度可提升至85.7%。结论BLI微放大分型有助于提高慢性胃炎萎缩性病灶的内镜识别度及诊断率,尤其是中重度萎缩性病灶。
- 陈超汪涛刘文祥张宁宁黄福秀梁志民徐衍赵慧殷健
- 关键词:慢性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内镜检查
- 肠系膜下动静脉瘘1例报告
- 2018年
- 肠系膜动静脉瘘是肠系膜动脉和静脉之间存在的异常通道,临床少见。肠系膜下动静脉瘘更为罕见,可表现为腹痛、腹泻、便血等,因容易误诊为结肠炎、缺血性肠病和胃肠功能紊乱等疾病而延误治疗。我院收治1例腹部手术后肠系膜下动静脉瘘患者,报告如下。
- 赵慧侯鹏梁志民曹晓鹏
- 关键词:肠系膜动脉动静脉瘘胃肠功能紊乱缺血性肠病腹部手术后
- 胃恶性肿瘤肠系膜上静脉癌栓合并血栓介入溶栓治疗1例被引量:4
- 2023年
- 目的:报道1例较为少见的隐匿发病的晚期胃癌合并肠系膜上静脉血栓病例,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67岁男性患者,2019年底确诊为胃底贲门进展期腺癌,累及食管,合并腹腔淋巴结及肝内转移。予以3个疗程新辅助化疗,2020年5月25日行腹腔镜下全胃切除、空肠代胃术。术后反复出现全腹痛,腹部增强CT和腹部CT血管成像检查提示肠系膜上静脉癌栓合并血栓。7月17日行经肠系膜上动脉间接溶栓术治疗,因导管无法直接到达肠系膜上静脉,遂将导管超选插入肠系膜上动脉,利用肠系膜动静脉联合导管溶栓技术,灌注尿激酶。保留导管,次日经股动脉置管交替泵入尿激酶及罂粟碱,同时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抗凝血治疗3 d,拔除股动脉置管后改为口服华法林及静脉滴注罂粟碱治疗。结果:患者介入治疗后症状快速减轻,观察10 d后出院,后腹部增强CT检查示存在门静脉及肠系膜上静脉癌栓,经介入超导局部精准溶栓,疗效理想。结论:有疾病史及发病高危风险的患者在出现可疑症状后,应及时考虑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和(或)癌栓的可能,CT血管成像或B超检查即可提供准确诊断。本病采用介入治疗创伤小,安全性高,疗效确切,同时可以减少外科手术给患者带来的损伤及风险。
- 梁志民徐忠瑞邢新博陈超曹晓鹏李淑玲李晨阳赵慧周旋
- 关键词:肠系膜静脉血栓肠系膜缺血溶栓
- 消化道穿孔为主要表现的过敏性紫癜1例被引量:5
- 2019年
- 过敏性紫癜是一种血管变态性出血性疾病,主要累及皮肤、肾脏、关节滑膜、消化道黏膜和浆膜等部位,累及肾脏可出现紫癜性肾炎,出现不同程度的肾功能损害,严重者甚至造成肾衰竭[1],累及消化道的过敏性紫癜常表现为腹痛、黑便、便血等,过敏性紫癜常见于儿童和青少年,但成年人并不罕见[2],随着生活方式、环境、饮食等的变化,成人过敏性紫癜的发生率越来越高[3]。
- 赵慧殷健
- 关键词:消化道穿孔过敏性紫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