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陶颖彦

作品数:7 被引量:15H指数:3
供职机构:江阴职业技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江苏省高等教育教改立项研究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文化科学
  • 3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4篇服装
  • 3篇高职
  • 2篇院校
  • 2篇校服
  • 2篇教学
  • 2篇高职院校
  • 2篇服饰
  • 2篇服装专业
  • 1篇新人
  • 1篇学生装
  • 1篇艺术染整
  • 1篇云纹
  • 1篇职教
  • 1篇智能化
  • 1篇生产力
  • 1篇数字化
  • 1篇同桌
  • 1篇培养创新人才
  • 1篇染整
  • 1篇文化

机构

  • 7篇江阴职业技术...

作者

  • 7篇陶颖彦
  • 2篇王银明
  • 2篇潘红梅
  • 1篇陈英
  • 1篇朱文艺

传媒

  • 3篇轻纺工业与技...
  • 2篇纺织科技进展
  • 1篇中国教育技术...
  • 1篇教育教学论坛

年份

  • 1篇2025
  • 1篇2024
  • 2篇2021
  • 1篇2019
  • 1篇2017
  • 1篇2015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高职院校服装专业数智化教学实现路径被引量:2
2024年
随着数字技术、智能手段的飞速发展和新工科背景下的教育改革,高等职业教育正面临新的挑战与机遇,特别是在服装领域,传统的教学模式已难以满足行业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因此,探索高职服装专业数智化教学的实现路径,对于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从高职服装专业教育出发,分析数智化教学的现状及其必要性,并从数字化教学平台、数字化课程与教材、师资力量换代升级等方面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改进方向。
陶颖彦周凤瑶
关键词:高职教育服装专业数字化智能化
论近代汉服研究的现实意义与价值被引量:1
2021年
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助力中华民族复兴梦的角度,阐述近代汉服研究的现实意义与价值,分别从借鉴、传承和溯源三个方面论述研究的现实意义,从文化兴盛、应用需求两方面阐述研究的时代价值,并举例说明如何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潘红梅陶颖彦
关键词:传统服饰创新性发展
产教深度融合背景下高职服装专业“二维互动、学赛一体”教学体系建构与实施综述被引量:3
2021年
在服装产业加速转型升级、日益全球化的大环境下,由于服装企业所形成的产业结构不同,对人才的需求方式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随着职业工种日趋细分,知识结构更为系统,高职院校的"大锅饭"式教育已经不能满足新时期的企业用人需求,成为制约高职服装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瓶颈问题。因此,在教改体系中必须解决人才知识结构与市场对接的问题,即在产教深度融合的大背景下深化服装专业教学体系改革,探索服装专业"二维互动、学赛一体"教学体系建构与实施途径,通过研究,制定出适应高职生学情与企业岗位素质要求的教学体系。
王银明潘红梅陶颖彦
关键词:高职服装教学体系
丰富文化内涵的校服设计研究被引量:3
2015年
校服设计应满足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的要求,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成为中国形象的名片。因此,如何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校服文化是一个值得探讨和研究的课题。
陶颖彦
关键词:校服设计校园文化民族文化
吉祥云纹在现代服饰设计中的应用探讨被引量:2
2019年
吉祥云纹作为中国典型的传统装饰性纹样之一,具有丰富的文化意蕴,在中式家具、服饰、古代建筑、器具及工艺品等领域广泛被使用,成为人们文化生活的一部分。现从祥云的艺术美学出发,探讨纹样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应用技巧,从而为现代服装设计提供新的设计思路。
王银明陶颖彦
关键词:服装设计艺术染整
校企共建工作室培养创新人才的探索与实践——以“同桌的你”学生装研发中心为例被引量:3
2017年
校企合作教学已成为高职教育课程体系深入改革的主导思路,校企共建工作室人才培养模式是实现产学一体化、培养创新人才的有效途径。文章介绍了江阴职业技术学院服装专业以"同桌的你"学生装研发中心为平台,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使校企合作真正落到实处,实现企业、高校以及学生共赢的局面。
陶颖彦李影
新质生产力与高职院校服装智造人才培养模式新探被引量:2
2025年
围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及发展趋势,分析全球服装智造行业的概况及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探讨新质生产力对高职院校服装智造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影响与意义,总结现阶段我国高职院校在服装智造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新质生产力发展下服装智造人才培养的新变化、新要求,并探讨相应的改革策略。结合长三角地区高职院校服装智造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案例,深入分析新质生产力背景下的产业需求,强调高职院校服装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构建高职院校服装智造人才培养模式的框架,以适应服装产业的技术变革和市场需求,为相关领域的教育实践和政策制定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朱文艺陶颖彦陈英
关键词:高职院校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