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2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病毒
  • 7篇接种
  • 6篇疫苗
  • 5篇麻疹
  • 4篇预防接种
  • 4篇流行病
  • 4篇流行病学
  • 4篇抗体
  • 4篇肝炎
  • 3篇毒性肝炎
  • 3篇乙型
  • 3篇球菌
  • 3篇奈瑟球菌
  • 3篇脑膜
  • 3篇脑膜炎
  • 3篇抗体水平
  • 3篇脊髓灰质炎
  • 3篇病毒性
  • 3篇病毒性肝炎
  • 2篇乙型病毒

机构

  • 23篇安徽省疾病预...
  • 2篇安徽医科大学
  • 2篇中国疾病预防...
  • 2篇合肥市疾病预...
  • 2篇马鞍山市疾病...
  • 2篇宣城市疾病预...
  • 1篇安庆市疾病预...
  • 1篇阜阳市疾病预...
  • 1篇蚌埠市疾病预...
  • 1篇淮南市疾病预...
  • 1篇宿州市疾病预...
  • 1篇安徽省结核病...

作者

  • 23篇苏颖
  • 13篇王斌冰
  • 10篇周淑洁
  • 9篇罗献伟
  • 9篇唐继海
  • 9篇柴瑜
  • 7篇陈霞
  • 6篇张宁
  • 4篇陆志坚
  • 4篇刘丹青
  • 4篇孟凡亚
  • 3篇沈永刚
  • 2篇任军
  • 1篇何维宽
  • 1篇张敏
  • 1篇潘贵霞
  • 1篇徐海洋
  • 1篇朱贞
  • 1篇苏斌
  • 1篇徐庆华

传媒

  • 7篇中国疫苗和免...
  • 4篇现代预防医学
  • 3篇国际生物制品...
  • 2篇中华疾病控制...
  • 1篇疾病监测
  • 1篇中国学校卫生
  • 1篇中国农村卫生...
  • 1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中国预防医学...
  • 1篇中国热带医学
  • 1篇安徽预防医学...

年份

  • 4篇2025
  • 3篇2024
  • 1篇2023
  • 5篇2022
  • 3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6
  • 3篇2013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2021—2023年安徽省脑膜炎奈瑟菌对抗菌药物的体外敏感性
2025年
目的评估2021—2023年安徽省不同血清群的脑膜炎奈瑟菌(Neisseria meningitidis,Nm)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为临床治疗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提供合理依据。方法收集2021—2023年从安徽省的流脑病例、密切接触者和健康人群中分离培养的35株Nm,并采用E试验检测其对12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结果35株Nm对青霉素和头孢噻肟的敏感率均为97.14%,对氨苄西林、头孢曲松、美罗培南、米诺环素、阿奇霉素、氯霉素及利福平的敏感率均为100.00%,对环丙沙星的敏感率仅为5.71%,对左氧氟沙星和复方新诺明的敏感率均为0.00%。其中,2022年从密切接触者中分离的1株B群Nm对青霉素不敏感,2023年从健康人群中分离的1株血清不可分群Nm对头孢噻肟不敏感。结论安徽省2021—2023年分离的35株Nm对青霉素、氨苄西林、头孢噻肟、头孢曲松、美罗培南、米诺环素、阿奇霉素、氯霉素和利福平表现为普遍敏感,对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表现为部分耐药,对复方新诺明完全耐药。随着安徽省Nm耐药情况的日益复杂,应对Nm开展长期的耐药性监测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程鹏博宋菲扬汪馨何佳丽周淑洁程晓东苏颖王斌冰柴瑜罗献伟陈霞
关键词:奈瑟球菌脑膜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药物敏感性E试验
安徽省1~6岁儿童部分非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现状被引量:11
2023年
目的 分析安徽省1~6岁儿童11种非免疫规划疫苗接种情况,为提升非免疫规划疫苗覆盖率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从安徽省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中收集1~6岁儿童(2015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出生)非免疫规划疫苗接种数据,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共收集1~6岁儿童预防接种个案4 166 212例,11种非免疫规划疫苗中,接种总剂次数为17 752 675,人均接种4.26剂次。目标儿童中接种水痘减毒活疫苗、b型流感嗜血杆菌联合疫苗、肠道病毒71型灭活疫苗、23价肺炎球菌多糖疫苗、口服轮状病毒减毒活疫苗、ACYW135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甲肝灭活疫苗、无细胞百白破-b型流感嗜血杆菌联合疫苗、13价肺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无细胞百白破-灭活脊髓灰质炎-b型流感嗜血杆菌联合疫苗、乙脑灭活疫苗的比例分别为68.62%、 53.53%、 53.53%、 44.24%、 34.03%、 12.08%、 10.25%、8.95%、4.22%、3.26%、0.64%。1~<2岁、2~<3岁、3~<4岁、4~<5岁、5~<6岁、6岁儿童接种过11种疫苗中任意一种的比例分别为28.21%、 30.28%、 30.89%、 28.25%、 24.16%、 19.84%。结论 安徽省1~6岁儿童非免疫规划疫苗人均接种剂次数不高,应采取加强健康教育等措施,进一步提升非免疫规划疫苗接种人数。
罗献伟毛雷婧王斌冰任明雪孟凡亚张宁苏颖
关键词:儿童预防接种
2014年安徽省1-29岁人群乙型病毒性肝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被引量:9
2017年
目的为进一步加强乙肝防控工作,详细掌握全省现阶段人群乙肝流行状况,评价乙肝疫苗引入以来乙肝防控效果。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从全省设立的6个乙肝监测点按照城市和农村分层选取1 587名年龄1-29岁的人群样本,采集静脉血,并采用国产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试剂进行检测。结果本次调查1 587名对象,男女比例1∶1.01。人群HBV感染率10.78%。15岁以下年龄组HBsAg均为阴性,HBsAb阳性率1岁组最高,9-10岁组最低,25岁以上人群HBV感染率及HBsAg、HBcAb阳性率均较高。城市人群HBcAb阳性率、HBV感染率高于农村(P<0.001);HBsAg阳性率、HBcAb阳性率和HBV感染率在医护人群、服务人群和其他人群中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HBsAg阳性率、HBsAb阳性率、HBcAb阳性率和HBV感染率与免疫史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本次调查结果与2006年相比,人群乙肝感染率有较大幅度下降。结论安徽省将乙肝疫苗纳入免疫规划以来,不断提高适龄人群乙肝疫苗接种率和及时率,目标人群乙肝防控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苏颖唐继海柴瑜
关键词:乙型病毒性肝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安徽省2012—2024年免疫规划疫苗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补偿情况分析
2025年
目的分析安徽省2012—2024年免疫规划(National Immunization Program,NIP)疫苗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补偿情况。方法收集整理安徽省2012—2024年NIP疫苗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补偿个案资料,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2012—2024年安徽省NIP疫苗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补偿个案共80例,最低补偿金额1.32万元,最高补偿金额154.10万元,补偿总金额3549.03万元,平均每例补偿44.36万元(1.32万元~154.10万元)。<1岁补偿例数和补偿金额均最高,分别为64例(80.00%)和2529.06万元(71.26%)。疫苗分布中卡介苗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补偿例数和补偿金额均最高,分别为共33例(41.25%)和1051.98万元(29.64%)。临床诊断分布中神经系统疾病的例数和补偿总金额均最高,分别为33例(41.25%)和2032.06万元(57.26%)。损害程度分级中四级的补偿例数最多,共20例(25.00%),二级乙等补偿总金额最高,金额为748.57万元(21.09%)。在作出调查诊断或鉴定结论至补偿款支付的时间间隔为252.28 d。结论安徽省NIP疫苗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补偿工作总体实施情况良好,需进一步完善补偿程序和机制。
孟凡亚胡文怡史四九薛文庆苏颖王斌冰
关键词:免疫规划疫苗预防接种异常反应
安徽省380例8~11月龄麻疹病例含麻疹成分疫苗及时接种情况分析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通过麻疹监测系统(Measles Surveillance System,MSS)和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Childhood Immunization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CIIMS)中,含麻疹成分疫苗(Measles-containing Vaccine,MCV)预防接种的信息研究,分析病例的及时接种率,为消除麻疹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MCV预防接种信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80例8~11月龄麻疹病例MCV及时接种率<5%,11月龄累计预防接种率为32.37%,接种后1、2周内发病最多(10%),发病后有免疫史的占35.26%,MSS和CIIMS的预防接种信息的免疫史记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及时接种MCV尤为重要,应区分预防接种后的一般反应,落实问诊制度,减少发病后的预防接种,提高MSS和CIIMS的基本信息和预防接种信息采集准确性。
陆志坚丁旭唐继海苏颖沈永刚
关键词:及时接种
安徽省1999~2011年风疹病毒分子流行病学研究被引量:10
2013年
目的了解安徽省1999~2011年流行的风疹病毒基因型别和特征,为预防和控制风疹提供分子流行病学基线数据。方法使用非洲绿猴肾细胞(VeroCell)或Vero/淋巴信号激活因子转染的非洲绿猴肾细胞[Vero Cell Transfected to Express the Human Singaling Lymphacyte Actiration Molecule(SLAM)],从1999~2011年疑似风疹病例采集的咽拭子标本中分离风疹病毒,使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对分离到的风疹病毒进行E1基因的1107个核苷酸片段扩增,并对其PCR产物进行序列测定和分析。结果从采集的145份疑似风疹病例咽拭子标本中,共分离到72株风疹病毒(分布在10个设区的市),基于世界卫生组织分子流行病学研究的靶基因序列(739个核苷酸片段)的基因亲缘性关系分析显示,72株风疹病毒分属三个基因型:1E(62株)、1F(8株)和2B(2株)。lF基因型风疹病毒分离于1999年和2000年,2B基因型风疹病毒仅在2000年分离到,之后未再检测到这两个基因型风疹病毒。1E基因型风疹病毒于2001年在安徽省首次检测到,随后陆续在7个市监测到,安徽省2001~2011年流行的IE基因型风疹病毒,在基因亲缘性关系树上存在多个不同的分支。72株风疹病毒大部分核苷酸的突变为无义突变,氨基酸序列高度保守,除8株在个别重要位点发生变异外,其余毒株的重要位点均未发生改变。结论安徽省在2001/2002年发生了风疹病毒1E与1F的基因型更替,近年风疹的流行是由IE基因型风疹病毒的多个传播链引起的,且不同传播链的1E基因型风疹病毒在各市持续传播。
周淑洁朱贞陈霞何维宽余文周唐继海苏颖柴瑜刘丹青沈永刚许文波任军
关键词:风疹病毒基因型分子流行病学
安徽省3~18岁健康儿童青少年脑膜炎奈瑟菌带菌状况
2024年
目的 监测安徽省3~18岁健康儿童青少年脑膜炎奈瑟菌带菌情况,为开展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以下简称“流脑”)防控工作提供支持。方法 于2021年和2022年每年9—10月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共选取安徽省长江以北地区(亳州、阜阳、蚌埠、淮南、滁州、合肥)和长江以南地区(芜湖、马鞍山、铜陵、安庆、池州、宣城)4 033名3~18岁健康儿童青少年,采集儿童青少年悬雍垂后上方咽后壁上的分泌物,采用细菌培养和核酸检测两种方法同时进行菌株鉴定。采用McNemar检验和Kappa一致性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和χ^(2)趋势检验。结果 细菌培养和核酸检测的脑膜炎奈瑟菌带菌率分别为0.47%和1.07%,核酸检测敏感性更高。检出菌群中,B群占比最大,为76.74%;其后依次为C群(4.65%)、Y群(4.65%)、W 135群(2.33%)和X群(2.33%)。男生带菌率高于女生(χ^(2)=11.44);随着年龄升高,儿童青少年带菌率呈增高趋势(χ趋势2=42.69);长江以北地区儿童青少年带菌率高于长江以南地区儿童青少年(χ^(2)=23.19);无免疫史的儿童青少年带菌率高于有免疫史的儿童青少年(χ^(2)=11.02)(P值均<0.01)。结论 B群脑膜炎奈瑟菌已成为安徽省流行菌株,高年龄段儿童青少年成为流脑防控的重点人群。应继续做好流脑疾病监测,重点关注B群流脑病例,防范学校聚集性疫情的发生。
苏颖陈霞王斌冰罗献伟程鹏博周淑洁
关键词:奈瑟球菌脑膜炎核酸扩增技术儿童青少年
安徽省A、C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纳入免疫规划11年适龄儿童抗A、C、W135、Y群IgG抗体水平调查
2024年
目的了解安徽省将A、C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纳入免疫规划11年后适龄儿童抗脑膜炎奈瑟菌(Neisseria meningitidis, Nm)IgG抗体水平, 为进一步完善疫苗免疫策略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 在安徽省6个市抽取0~11岁健康儿童开展问卷调查并采集血液标本, 采用ELISA定量检测抗A、C、W135、Y群IgG抗体水平, 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调查1 002名儿童, 抗Nm A、C、W135、Y群IgG抗体浓度达到保护性水平的儿童所占比例(阳性率)分别为89.82%、92.12%、31.04%、66.87%;中位抗体浓度分别为9.93、10.55、4.63、7.75 μg/ml。不同年龄组人群抗4个血清群IgG抗体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χ^(2)值分别为27.75、17.70、132.00、122.55, P均<0.05。采用A、C、Y、W135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进行加强免疫的儿童, 其抗W135群和Y群Nm IgG抗体阳性率显著高于接种AC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的儿童(χ^(2)值分别为10.30和38.25, P均<0.05)。结论安徽省0~11岁儿童抗A、C群Nm IgG抗体水平较高, A、C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纳入免疫规划11年后Nm防控效果成效显著。但该人群抗W135、Y群IgG抗体水平仍较低, 应加强宣教工作, 提升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多价疫苗的接种率。
罗献伟董燕陈霞周淑洁苏颖程鹏博宋菲扬汪馨何佳丽程晓东林玲任明雪毛雷婧张宁徐庆华柴瑜王斌冰夏志才龚李敏孙辉徐海洋陈海琴张以法
关键词:奈瑟球菌脑膜炎IGG抗体
安徽省2023年Ⅰ型疫苗衍生脊髓灰质炎病毒鉴定及其传播风险评估被引量:2
2024年
目的 分析2023年安徽省从1例非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中分离到的2株Ⅰ型疫苗衍生脊髓灰质炎病毒(VDPV)的基因型别及特征,探讨其对安徽省维持无脊髓灰质炎状态的影响。方法 从2023年安徽省报告的1例非AFP病例双份粪便标本中分离脊髓灰质炎病毒(PV),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对其进行型内鉴定,通过中和实验获得单型毒株,提取病毒RNA,进行RT-PCR扩增,对VP1区进行核苷酸序列测定和分析。结果 从1例非AFP病例粪便标本中分离出2株Ⅰ+Ⅲ混合型PV,其中Ⅰ型(2023MYKJH 01-1和2023MYKJH 01-2)分别有13和12个核苷酸变异,变异率分别为1.4%和1.3%,鉴定为Ⅰ型VDPV,与近年来我国其他省份监测到的Ⅰ型VDPV处于不同分支,Ⅲ型为疫苗相似株。后续采集的粪便标本未分离到Ⅰ型VDPV。结论 2023年安徽省检出两株Ⅰ型VDPV的非AFP病例未持续排毒,发生Ⅰ型VDPV循环的风险较低。
何佳丽王斌冰汪馨苏颖程鹏博董燕宋菲扬程晓东
关键词:疫苗衍生脊髓灰质炎病毒
安徽省2011―2020年麻疹流行特征及消除麻疹策略探讨被引量:13
2022年
目的分析2011―2020年安徽省麻疹流行特征,探讨消除麻疹策略。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2011―2020年安徽省麻疹流行特征。结果安徽省2011―2020年共报告麻疹病例8892例,年均发病率为1.48/10万,整体呈现下降趋势(χ^(2)=1794.80,P<0.001)。病例主要集中在2―6月,低发病年份无明显季节聚集性。皖北、皖中和皖南地区年平均发病率分别为1.82/10万、1.12/10万和1.24/10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95,P<0.001)。病例主要集中在不足2岁和15岁以上人群,占总发病数的90.25%。56.94%的病例无明确含麻疹成分疫苗(measles containing vaccine,MCV)接种史,30.40%的病例接种史不详。758例麻疹病例有基因型鉴定结果,其中737例均为本土H1基因型,16例为疫苗株A基因型,B3基因型2例,D8基因型3例。共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5起,暴发疫情76起。结论2011―2020年安徽省麻疹发病呈现下降趋势,近年来保持低发病水平。应继续提高适龄儿童MCV的及时、全程接种率,必要时对重点人群开展补充免疫,同时加强流行病学监测和病原学监测,进一步阻断麻疹病毒传播。
张宁周淑洁程晓东苏颖王斌冰
关键词:麻疹流行病学消除麻疹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