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斌冰

作品数:42 被引量:257H指数:9
供职机构:安徽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肝炎防治基金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9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4篇接种
  • 13篇疫苗
  • 10篇预防接种
  • 10篇流行病
  • 10篇流行病学
  • 9篇流行性
  • 8篇流行性脑脊髓...
  • 8篇脑脊髓膜炎
  • 7篇儿童
  • 7篇病毒
  • 6篇脑膜
  • 6篇脑膜炎
  • 6篇脊髓灰质炎
  • 4篇球菌
  • 4篇免疫
  • 4篇奈瑟球菌
  • 3篇乙型
  • 3篇预防接种异常...
  • 3篇水痘
  • 3篇流行病学分析

机构

  • 41篇安徽省疾病预...
  • 4篇阜阳市疾病预...
  • 3篇安徽医科大学
  • 3篇江苏省疾病预...
  • 3篇上海市疾病预...
  • 3篇浙江省疾病预...
  • 3篇合肥市疾病预...
  • 3篇马鞍山市疾病...
  • 3篇宣城市疾病预...
  • 2篇中国医科大学
  • 2篇蚌埠市疾病预...
  • 2篇六安市疾病预...
  • 2篇宿州市疾病预...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复旦大学
  • 1篇安庆市疾病预...
  • 1篇中国疾病预防...
  • 1篇芜湖市疾病预...
  • 1篇淮南市疾病预...
  • 1篇安徽省结核病...

作者

  • 41篇王斌冰
  • 20篇罗献伟
  • 13篇陈霞
  • 13篇唐继海
  • 13篇苏颖
  • 12篇刘丹青
  • 10篇周淑洁
  • 9篇沈永刚
  • 8篇陆志坚
  • 8篇张宁
  • 7篇柴瑜
  • 6篇孟凡亚
  • 5篇戴振威
  • 5篇赵月萍
  • 4篇徐海洋
  • 4篇晏开力
  • 4篇陆美娟
  • 3篇陈晓琴
  • 3篇王建军
  • 2篇吕华坤

传媒

  • 9篇中国疫苗和免...
  • 5篇中华疾病控制...
  • 4篇安徽预防医学...
  • 3篇现代预防医学
  • 3篇国际生物制品...
  • 2篇中国计划免疫
  • 2篇中国预防医学...
  • 1篇中国健康教育
  • 1篇疾病监测
  • 1篇中国生物制品...
  • 1篇中华预防医学...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学校卫生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预防医学情报...
  • 1篇中国公共卫生
  • 1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中华全科医学
  • 1篇第三届全国中...

年份

  • 9篇2025
  • 8篇2024
  • 3篇2023
  • 7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18
  • 4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6
  • 1篇2005
4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安徽省2020—2023年脊髓灰质炎疫苗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分析
2024年
目的 分析安徽省2020—2023年脊髓灰质炎(简称脊灰)疫苗(poliomyelitis vaccine,PV)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dverse events following immunization,AEFI)。方法 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AEFI监测模块(中国AEFI监测系统)收集安徽省2020—2023年二价脊灰减毒活疫苗(bivalent oral poliovirus vaccine,b OPV)、sabin株脊灰灭活疫苗(inactivated poliomyelitis vaccine made from Sabin strains,s IPV)、脊灰灭活疫苗(salk strain inactivated poliovirus vaccine,IPV)和吸附无细胞百白破灭活脊髓灰质炎和b型流感嗜血杆菌(结合)联合疫苗(diphtheria,tetanus,acellular pertussis,inactivated poliovirus and Haemophilus influenza type b combined vaccine,DTa P-IPV-Hib)的AEFI个案数据,通过安徽省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收集疫苗接种剂次数,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AEFI报告发生率和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安徽省2020—2023年共报告PV的AEFI个案3 036例,总报告发生率为38.37/10万剂,其中b OPV、IPV-sabin、IPV-salk、DTa P-IPV-Hib报告发生率分别为17.47/10万剂、47.86/10万剂、33.29/10万剂和82.11/10万剂。一般反应、异常反应分别占94.57%和4.97%。男女性别比为1.31∶1。一般反应中高热(腋温≥38.6℃)、局部红肿(直径>2.5 cm)和局部硬结(直径>2.5cm)报告发生率分别为8.67/10万剂、7.22/10万剂和4.41/10万剂,异常反应中过敏性皮疹、其他疾病报告发生率分别为1.43/10万剂、0.48/10万剂。结论 安徽省2020—2023年PV AEFI多为一般反应,异常反应罕见。
胡文怡孟凡亚王斌冰孙永薛文庆
关键词:脊髓灰质炎疫苗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安全性
2021—2023年安徽省脑膜炎奈瑟菌对抗菌药物的体外敏感性
2025年
目的评估2021—2023年安徽省不同血清群的脑膜炎奈瑟菌(Neisseria meningitidis,Nm)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为临床治疗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提供合理依据。方法收集2021—2023年从安徽省的流脑病例、密切接触者和健康人群中分离培养的35株Nm,并采用E试验检测其对12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结果35株Nm对青霉素和头孢噻肟的敏感率均为97.14%,对氨苄西林、头孢曲松、美罗培南、米诺环素、阿奇霉素、氯霉素及利福平的敏感率均为100.00%,对环丙沙星的敏感率仅为5.71%,对左氧氟沙星和复方新诺明的敏感率均为0.00%。其中,2022年从密切接触者中分离的1株B群Nm对青霉素不敏感,2023年从健康人群中分离的1株血清不可分群Nm对头孢噻肟不敏感。结论安徽省2021—2023年分离的35株Nm对青霉素、氨苄西林、头孢噻肟、头孢曲松、美罗培南、米诺环素、阿奇霉素、氯霉素和利福平表现为普遍敏感,对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表现为部分耐药,对复方新诺明完全耐药。随着安徽省Nm耐药情况的日益复杂,应对Nm开展长期的耐药性监测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程鹏博宋菲扬汪馨何佳丽周淑洁程晓东苏颖王斌冰柴瑜罗献伟陈霞
关键词:奈瑟球菌脑膜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药物敏感性E试验
基于互联网地图实现预防接种单位在线地图建立与查询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探索利用互联网地图建立预防接种单位电子地图的方法。方法利用百度地图的"拾取坐标系统"工具采集预防接种单位坐标,按百度地图格式录入并导入百度地图后台数据库。结果建立了预防接种单位基本信息数据库和预防接种单位分布电子地图,并实现在线地图查询服务。结论在互联网+时代,依托互联网地图公司提供的在线地图服务,让受种对象或其监护人查询周边预防接种单位位置及相关信息,给受种单位或其监护人提供便利。
唐继海陆志坚刘丹青王斌冰沈永刚
2020—2021年度长三角地区医务人员流感疫苗接种意愿及其关联因素分析被引量:9
2022年
目的分析2020—2021年度长三角地区医务人员流感疫苗接种意愿及关联因素。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于2020年7月至2021年3月在苏浙皖沪三省一市76家医院,根据医院等级、工作岗位选择医务人员,开展流感疫苗接种意愿的问卷调查,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接种意愿的关联因素。结果共1332名医务人员接受调查,男女性别比为1∶3.2,工作年限为(15.07±9.75)年,2019年接种过流感疫苗614名,接种率为46.09%,63.21%(842/1332)的医务人员愿意接种流感疫苗。logistic回归模型显示,一级医院的医务人员接种意愿高于二级医院(OR=0.573)和三级医院(OR=0.357);2019年度接种过流感疫苗的医务人员接种意愿高于未接种过流感疫苗(OR=0.226)和接种史不详(OR=0.228)的医务人员;防保科、保健科、感染科的医务人员的接种意愿比预检处、内外科门急诊、儿科、呼吸科等科室高(OR=1.670)。结论长三角地区医务人员流感疫苗接种意愿较高,但接种率较发达国家还有差距,应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医务人员流感免疫水平。
严睿李智孙翔王斌冰何寒青朱瑶吕华坤陈直平
关键词:流感疫苗影响因素
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安徽省预防接种门诊工作现况被引量:7
2022年
目的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疫情应急防控期间,安徽省预防接种门诊的工作现况及新冠肺炎疫情对预防接种工作的影响。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调查安徽省所有承担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的预防接种门诊,了解预防接种工作开展情况。结果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应急防控期间,安徽省有59.94%(1025/1710)的预防接种门诊提供接种服务,在开诊的接种门诊中,有83.80%(859/1025)的接种门诊每周开诊时间≥3 d。40.06%(685/1710)的接种门诊暂停预防接种服务,平均停诊32.53 d。在疫情防控期间开展接种工作,与城市地区的门诊相比,农村地区的预防接种门诊更多地限制了接种疫苗种类(χ^(2)=5.280,P=0.022),每周开诊时间较短(χ^(2)=14.506,P<0.001),预约接种的比例更低(χ^(2)=9.520,P=0.002)。结论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安徽省有一半以上的预防接种门诊提供了预防接种服务,但是疫情仍对预防接种工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毛雷婧罗献伟王斌冰
关键词:预防接种门诊预防接种
安徽省2017-2023年出生队列儿童13价肺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接种现况及空间聚集性分析
2025年
目的分析安徽省2017—2023年出生儿童13价肺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PCV13)接种现况和空间聚集性。方法通过安徽省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收集所有2017—2023年出生儿童的PCV13接种信息,分析接种率及特征,并对覆盖率进行空间自相关分析。结果安徽省2017—2023年出生队列儿童PCV13累计覆盖率、累计基础免疫率和累计全程免疫率分别为17.19%、12.12%、9.09%。覆盖率从2017年出生队列的1.14%上升到2022年出生队列的41.59%。首剂接种年龄<3月龄、3~6月龄、7~11月龄、12~23月龄和≥24月龄的比例分别为45.35%、29.84%、5.52%、10.75%和8.53%,不同年度出生队列和不同品种疫苗首剂接种年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安徽省不同地区的儿童比较,PCV13累计覆盖率、累计基础免疫率、累计全程免疫率和首剂接种年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2018—2023年出生队列PCV13覆盖率呈明显的空间正相关。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显示,“高-高”聚集区集中在安徽中部地区。结论安徽省PCV13接种率较低,地区间差异较大。
毛雷婧任明雪林玲董燕谢逸石罗献伟王斌冰
关键词:预防接种接种率儿童出生队列
2004-2017年安徽省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特征及菌群变迁分析被引量:9
2018年
目的了解2004–2017年安徽省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流行特征以及菌群变迁情况,为预防控制策略和措施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中安徽省流脑数据资料和实验室检测结果数据进行分析;利用病原学和分子生物学技术对病例进行实验室诊断及密切接触者带菌情况调查。结果共报告病例1 467例,年均发病率为0.17/10万。病例主要集中在15~19岁年龄组(28.43%);职业以学生居多;冬春季为高发季节。合肥市病例数和年均发病率均为全省第一。聚集性病例主要发生在学校,占总病例数的65.63%。病例和密切接触者标本分离株血清型均以C群为主,分别占86.14%和70.08%。B群和W135群检出比例升高。结论 2004–2017年安徽省流脑发病由高发水平逐渐降低,维持在散发状态,流脑防控工作取得成效。流脑病例及密切接触者标本流行菌群已由A群变为C群。W135群病例的出现及W135群、B群病例构成比上升,提示可能出现新的流行菌群变迁。流脑防控工作面临新挑战。
毛雷婧罗献伟陈霞王斌冰唐继海
关键词: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病学特征菌群变迁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乙型肝炎核心抗体IgM中的cutoff值优化
2022年
目的优化ELISA检测乙型肝炎核心抗体IgM的cutoff值。方法372份血清样本分别使用ELISA和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两种方法进行检测,检测结果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确定优化的cutoff值,再统计分析优化前后的检测结果。结果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结果:阳性129份,阴性243份;cutoff值为0.105时ELISA检测结果:阳性230份,阴性142份。K_(appa)检验显示两方法的结果一致性仅为中度(K_(appa)=0.49,P<0.001)。对ROC曲线进行分析,得到最佳的cutoff值0.296,此时特异度、正确指数和符合率均优于cutoff值设为0.105时各项指标,灵敏度稍有降低,K_(appa)检验显示两方法的结果一致性升为高度(K_(appa)=0.85,P<0.001)。结论将cutoff值设为0.296时,ELISA的检测结果和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结果一致性更好。
柴瑜苏颖王斌冰罗献伟程晓东周淑洁唐继海
关键词:化学发光免疫分析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安徽省部分地区1-12岁健康儿童水痘减毒活疫苗接种不良反应观察被引量:3
2024年
目的评价适龄儿童一款水痘减毒活疫苗(Varicella attenuated live vaccine,VarV)接种不良反应发生率。方法在安徽省5个地市预防接种门诊招募1-12岁健康儿童,观察接种1剂次VarV后0-30 d不良反应,分析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本研究共纳入9169例受试者,接种VarV后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09%(100例),其中局部反应、全身反应发生率分别为0.69%(63例)、0.46%(42例),各以接种部位疼痛(0.40%)和发热(0.26%)发生率最高,未发生3级/4级或严重不良反应和特殊关注不良事件。1-3岁、4-12岁受试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47%(64/4347)、0.75%(36/4822)(χ^(2)=11.16,P<0.001)。结论1-12岁健康儿童接种1剂次VarV后不良反应轻微,发生率在预期范围内。
王斌冰李涛孟凡亚唐继海罗献伟徐海洋程育慧秦伟吴晗晗葛轲徐庆华
关键词:水痘减毒活疫苗预防接种
1~12岁儿童接种一款国产水痘减毒活疫苗的免疫原性和安全性观察
2025年
目的评价1~12岁儿童接种一款国产水痘减毒活疫苗(Varicella attenuated live vaccine,VarV)的免疫原性和安全性。方法在安徽省2个县招募1~12岁受试者,对1~3岁无接种史、4~12岁无接种史和4~12岁1剂次接种史受试者分别接种1剂次、2剂次和1剂次VarV,采集接种前和接种后42 d血清标本,采用膜抗原荧光抗体法检测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 zoster virus,VZV)抗体,分析接种后抗体阳转率和几何平均滴度(Geometric mean titer,GMT)。观察接种后42 d内不良反应,分析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三个接种组分别纳入受试者63例、20例、251例进行免疫原性分析,69例、44例、284例进行安全性分析。VarV接种后VZV抗体阳转率(95%CI)分别为95.24%(86.71%~99.01%)、90.00%(68.30%~98.77%)、88.84%(84.28%~92.46%);接种后GMT(95%CI)(1∶)分别为34.94(26.86~45.47)、35.51(21.85~57.70)、41.83(36.81~47.53),分别是接种前GMT的11.76倍、6.27倍、6.61倍。受试者VarV接种后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81%(8/441),其中1~3岁、4~6岁、7~12岁分别为5.80%(4/69)、1.07%(2/187)和1.08%(2/185);不良反应均为1~2级。结论本研究显示1~12岁儿童接种VarV具有较好的免疫原性和安全性。
宋菲扬周淑洁玄坤李涛王斌冰柴瑜程鹏博何佳丽汪馨唐继海
关键词:水痘减毒活疫苗疫苗接种免疫原性安全性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