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柴瑜

作品数:17 被引量:51H指数:5
供职机构:安徽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1篇病毒
  • 5篇肝炎
  • 4篇毒性肝炎
  • 4篇乙型
  • 4篇病毒性
  • 4篇病毒性肝炎
  • 3篇乙型病毒
  • 3篇乙型病毒性肝...
  • 3篇免疫
  • 3篇基因
  • 3篇基因特征
  • 3篇基因型
  • 3篇风疹
  • 3篇风疹病毒
  • 2篇球菌
  • 2篇流行病
  • 2篇流行病学
  • 2篇奈瑟球菌
  • 2篇脑膜
  • 2篇脑膜炎

机构

  • 17篇安徽省疾病预...
  • 3篇中国疾病预防...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阜阳市疾病预...
  • 1篇蚌埠市疾病预...
  • 1篇马鞍山市疾病...
  • 1篇仙桃市疾病预...
  • 1篇淮南市疾病预...
  • 1篇宿州市疾病预...
  • 1篇宣城市疾病预...

作者

  • 17篇柴瑜
  • 9篇唐继海
  • 9篇苏颖
  • 8篇周淑洁
  • 7篇王斌冰
  • 6篇陈霞
  • 6篇罗献伟
  • 4篇张宁
  • 3篇刘丹青
  • 3篇沈永刚
  • 2篇朱贞
  • 1篇何维宽
  • 1篇徐海洋
  • 1篇陆志坚
  • 1篇陈晓琴
  • 1篇徐庆华
  • 1篇晏开力
  • 1篇秦义组
  • 1篇陈海琴
  • 1篇叶恒平

传媒

  • 6篇中国疫苗和免...
  • 3篇国际生物制品...
  • 2篇现代预防医学
  • 2篇安徽预防医学...
  • 1篇疾病监测
  • 1篇安徽医学
  • 1篇病毒学报
  • 1篇中华全科医学

年份

  • 3篇2025
  • 1篇2024
  • 1篇2023
  • 3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3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核酸检测技术在SARS-CoV-2检测中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21年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ARS-CoV-2)给人类健康带来严重威胁,由此引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席卷全球,因此快速、准确地检测技术是早期发现疫情的关键手段,对有效控制疫情的蔓延起到重要作用。核酸检测因检测速度快、准确性好、灵敏度高,已经成为目前疾病检测和筛查最常用的方法。本文将综述荧光定量PCR、恒温核酸扩增、数字PCR和测序等方法的原理以及在新冠病毒检测中的应用进展,希望能为SARS-CoV-2检测和科研工作提供参考。
柴瑜唐继海
关键词:核酸检测
2021—2023年安徽省脑膜炎奈瑟菌对抗菌药物的体外敏感性
2025年
目的评估2021—2023年安徽省不同血清群的脑膜炎奈瑟菌(Neisseria meningitidis,Nm)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为临床治疗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提供合理依据。方法收集2021—2023年从安徽省的流脑病例、密切接触者和健康人群中分离培养的35株Nm,并采用E试验检测其对12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结果35株Nm对青霉素和头孢噻肟的敏感率均为97.14%,对氨苄西林、头孢曲松、美罗培南、米诺环素、阿奇霉素、氯霉素及利福平的敏感率均为100.00%,对环丙沙星的敏感率仅为5.71%,对左氧氟沙星和复方新诺明的敏感率均为0.00%。其中,2022年从密切接触者中分离的1株B群Nm对青霉素不敏感,2023年从健康人群中分离的1株血清不可分群Nm对头孢噻肟不敏感。结论安徽省2021—2023年分离的35株Nm对青霉素、氨苄西林、头孢噻肟、头孢曲松、美罗培南、米诺环素、阿奇霉素、氯霉素和利福平表现为普遍敏感,对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表现为部分耐药,对复方新诺明完全耐药。随着安徽省Nm耐药情况的日益复杂,应对Nm开展长期的耐药性监测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程鹏博宋菲扬汪馨何佳丽周淑洁程晓东苏颖王斌冰柴瑜罗献伟陈霞
关键词:奈瑟球菌脑膜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药物敏感性E试验
安徽省2011年0~6岁儿童乙型病毒性肝炎免疫水平调查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了解安徽省0~6岁儿童乙肝病毒表面抗体(HBsAb)和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率。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在安徽省16个县(市、区)的0~6岁儿童中抽取1783人,开展问卷调查并采集静脉血标本1~2ml,采用酶联免疫吸试验(ELISA)对标本进行HBsAb、HBsAg检测。结果安徽省2011年0~6岁儿童HBsAb阳性率为64.27%,HBsAg阳性率为0.07%。乙肝疫苗(Hepatitis B Vaccine,Hep B)调查接种率为100.00%,首针Hep B及时接种率为91.98%。结论安徽省0~岁组儿童HBsAb水平保持较高水平,而1~6岁儿童HBsAb水平随年龄增长呈下降趋势。
罗献伟刘丹青柴瑜唐继海沈永刚
关键词:乙型病毒性肝炎免疫水平乙肝病毒表面抗原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乙型肝炎核心抗体IgM中的cutoff值优化
2022年
目的优化ELISA检测乙型肝炎核心抗体IgM的cutoff值。方法372份血清样本分别使用ELISA和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两种方法进行检测,检测结果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确定优化的cutoff值,再统计分析优化前后的检测结果。结果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结果:阳性129份,阴性243份;cutoff值为0.105时ELISA检测结果:阳性230份,阴性142份。K_(appa)检验显示两方法的结果一致性仅为中度(K_(appa)=0.49,P<0.001)。对ROC曲线进行分析,得到最佳的cutoff值0.296,此时特异度、正确指数和符合率均优于cutoff值设为0.105时各项指标,灵敏度稍有降低,K_(appa)检验显示两方法的结果一致性升为高度(K_(appa)=0.85,P<0.001)。结论将cutoff值设为0.296时,ELISA的检测结果和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结果一致性更好。
柴瑜苏颖王斌冰罗献伟程晓东周淑洁唐继海
关键词:化学发光免疫分析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1~12岁儿童接种一款国产水痘减毒活疫苗的免疫原性和安全性观察
2025年
目的评价1~12岁儿童接种一款国产水痘减毒活疫苗(Varicella attenuated live vaccine,VarV)的免疫原性和安全性。方法在安徽省2个县招募1~12岁受试者,对1~3岁无接种史、4~12岁无接种史和4~12岁1剂次接种史受试者分别接种1剂次、2剂次和1剂次VarV,采集接种前和接种后42 d血清标本,采用膜抗原荧光抗体法检测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 zoster virus,VZV)抗体,分析接种后抗体阳转率和几何平均滴度(Geometric mean titer,GMT)。观察接种后42 d内不良反应,分析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三个接种组分别纳入受试者63例、20例、251例进行免疫原性分析,69例、44例、284例进行安全性分析。VarV接种后VZV抗体阳转率(95%CI)分别为95.24%(86.71%~99.01%)、90.00%(68.30%~98.77%)、88.84%(84.28%~92.46%);接种后GMT(95%CI)(1∶)分别为34.94(26.86~45.47)、35.51(21.85~57.70)、41.83(36.81~47.53),分别是接种前GMT的11.76倍、6.27倍、6.61倍。受试者VarV接种后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81%(8/441),其中1~3岁、4~6岁、7~12岁分别为5.80%(4/69)、1.07%(2/187)和1.08%(2/185);不良反应均为1~2级。结论本研究显示1~12岁儿童接种VarV具有较好的免疫原性和安全性。
宋菲扬周淑洁玄坤李涛王斌冰柴瑜程鹏博何佳丽汪馨唐继海
关键词:水痘减毒活疫苗疫苗接种免疫原性安全性
安徽省2018-2022年风疹病毒流行株基因特征
2023年
目的分析安徽省风疹病毒(Rubella virus,RV)流行株基因特征。方法对安徽省2018-2022年RV阳性咽拭子标本开展RV分离、靶基因序列扩增和序列测定分析,构建与1E和2B基因亚型参考株之间的基因亲缘性关系树,鉴定RV基因亚型,分析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同源性。结果2018-2021年共分离获得83株RV毒株,其中1E-L2基因亚型81株,来自2018-2020年13个地市;2B-L2c基因亚型2株,来自2019年和2021年2个地市;2022年未获得RV毒株。与其他省份同期的相应RV代表株相比,1E-L2基因亚型流行株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9.32%-100%和98.78%-100%,2B-L2c基因亚型流行株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9.59%-99.86%和100%。结论安徽省2018-2021年RV流行株为输入性的1E-L2和2B-L2c基因亚型,其中1E-L2基因亚型RV为2018-2020年优势流行株。2022年流行RV基因型别不详,需加强风疹病原学监测。
程晓东周淑洁张宁王斌冰罗献伟陈霞何佳丽柴瑜
关键词:风疹风疹病毒基因型基因亚型基因特征
2023年6-12月安徽省宿州市萧县环境污水脊髓灰质炎病毒和非脊髓灰质炎肠道病毒监测
2025年
目的监测安徽省宿州市萧县在发现疫苗衍生脊髓灰质炎(脊灰)病毒(Vaccine-derived poliovirus,VDPV)携带者后环境污水脊灰病毒(Poliovirus,PV)和非脊灰肠道病毒(Non-polio enterovirus,NPEV)。方法2023年6-12月采集萧县生活污水标本,分离培养PV和NPEV。对PV分离株进行型内鉴定和核苷酸序列变异分析,对NPEV分离株进行基因分型和亲缘性分析。结果共采集污水标本11份,分离到1株PV和36株NPEV。该PV分离株为Ⅰ型PV疫苗相似株,与Ⅰ型Sabin疫苗株相比出现1个(0.1%)核苷酸变异(A2747 T),氨基酸序列中异亮氨酸替代了亮氨酸。所有NPEV分离株均为埃可病毒3型(Echovirus 3,E3),均属于C6基因亚型,核苷酸同源性为94.88%~100%,与E3原型株的核苷酸同源性为78.78%~81.73%。结论萧县在发现VDPV携带者后环境污水监测显示VDPV循环风险较低,E3为优势流行的NPEV基因型。
汪馨罗静苏颖王志军何佳丽张传明王珊珊董燕王斌冰柴瑜程晓东
关键词:脊髓灰质炎病毒非脊髓灰质炎肠道病毒生活污水环境监测
安徽省1999~2011年风疹病毒分子流行病学研究被引量:10
2013年
目的了解安徽省1999~2011年流行的风疹病毒基因型别和特征,为预防和控制风疹提供分子流行病学基线数据。方法使用非洲绿猴肾细胞(VeroCell)或Vero/淋巴信号激活因子转染的非洲绿猴肾细胞[Vero Cell Transfected to Express the Human Singaling Lymphacyte Actiration Molecule(SLAM)],从1999~2011年疑似风疹病例采集的咽拭子标本中分离风疹病毒,使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对分离到的风疹病毒进行E1基因的1107个核苷酸片段扩增,并对其PCR产物进行序列测定和分析。结果从采集的145份疑似风疹病例咽拭子标本中,共分离到72株风疹病毒(分布在10个设区的市),基于世界卫生组织分子流行病学研究的靶基因序列(739个核苷酸片段)的基因亲缘性关系分析显示,72株风疹病毒分属三个基因型:1E(62株)、1F(8株)和2B(2株)。lF基因型风疹病毒分离于1999年和2000年,2B基因型风疹病毒仅在2000年分离到,之后未再检测到这两个基因型风疹病毒。1E基因型风疹病毒于2001年在安徽省首次检测到,随后陆续在7个市监测到,安徽省2001~2011年流行的IE基因型风疹病毒,在基因亲缘性关系树上存在多个不同的分支。72株风疹病毒大部分核苷酸的突变为无义突变,氨基酸序列高度保守,除8株在个别重要位点发生变异外,其余毒株的重要位点均未发生改变。结论安徽省在2001/2002年发生了风疹病毒1E与1F的基因型更替,近年风疹的流行是由IE基因型风疹病毒的多个传播链引起的,且不同传播链的1E基因型风疹病毒在各市持续传播。
周淑洁朱贞陈霞何维宽余文周唐继海苏颖柴瑜刘丹青沈永刚许文波任军
关键词:风疹病毒基因型分子流行病学
安徽省2011年0~6岁儿童脊髓灰质炎抗体水平分析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了解安徽省学龄前儿童脊髓灰质炎(脊灰)抗体水平,评估脊灰疫苗免疫策略效果。方法采用系统抽样方法,调查安徽省16个县(市、区)的0~7岁年龄组的1 754名儿童,进行脊灰中和抗体水平检测。结果所有调查对象均有脊灰疫苗免疫史,96.41%的调查对象接种3~5次;调查对象脊灰中和抗体Ⅰ、Ⅱ、Ⅲ型阳性率分别为99.43%、99.20%、98.86%;抗体几何平均滴度(geometric mean titers,GMT)分别为1∶193.40、1∶117.26、1∶85.03;98.29%的调查对象3种型别抗体均为阳性。各型间抗体阳性率和GMT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年龄组的Ⅰ、Ⅱ、Ⅲ型抗体阳性率均〉97%,随年龄增长抗体GMT逐渐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皖北、皖中、皖南地域脊灰抗体阳性率均〉98%,不同地域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抗体GM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除F_Ⅱ之外,P〈0.05);多元分析发现年龄、地域和3种型别均阳性对抗体GMT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安徽省学龄前儿童脊灰抗体阳性率和几何平均滴度均保持在较高水平,通过脊灰疫苗接种,已建立牢固的脊灰免疫屏障。
王斌冰张秀军陈晓琴柴瑜沈永刚刘丹青赵月萍晏开力
关键词:脊髓灰质炎中和抗体阳性率几何平均滴度
安徽省A、C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纳入免疫规划11年适龄儿童抗A、C、W135、Y群IgG抗体水平调查
2024年
目的了解安徽省将A、C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纳入免疫规划11年后适龄儿童抗脑膜炎奈瑟菌(Neisseria meningitidis, Nm)IgG抗体水平, 为进一步完善疫苗免疫策略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 在安徽省6个市抽取0~11岁健康儿童开展问卷调查并采集血液标本, 采用ELISA定量检测抗A、C、W135、Y群IgG抗体水平, 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调查1 002名儿童, 抗Nm A、C、W135、Y群IgG抗体浓度达到保护性水平的儿童所占比例(阳性率)分别为89.82%、92.12%、31.04%、66.87%;中位抗体浓度分别为9.93、10.55、4.63、7.75 μg/ml。不同年龄组人群抗4个血清群IgG抗体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χ^(2)值分别为27.75、17.70、132.00、122.55, P均<0.05。采用A、C、Y、W135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进行加强免疫的儿童, 其抗W135群和Y群Nm IgG抗体阳性率显著高于接种AC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的儿童(χ^(2)值分别为10.30和38.25, P均<0.05)。结论安徽省0~11岁儿童抗A、C群Nm IgG抗体水平较高, A、C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纳入免疫规划11年后Nm防控效果成效显著。但该人群抗W135、Y群IgG抗体水平仍较低, 应加强宣教工作, 提升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多价疫苗的接种率。
罗献伟董燕陈霞周淑洁苏颖程鹏博宋菲扬汪馨何佳丽程晓东林玲任明雪毛雷婧张宁徐庆华柴瑜王斌冰夏志才龚李敏孙辉徐海洋陈海琴张以法
关键词:奈瑟球菌脑膜炎IGG抗体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