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胡莉莉

作品数:7 被引量:46H指数:5
供职机构:宁海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宁波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病毒
  • 2篇手足
  • 2篇手足口
  • 2篇手足口病
  • 1篇疑似
  • 1篇疑似预防接种...
  • 1篇疑似预防接种...
  • 1篇乙肝
  • 1篇乙肝疫苗
  • 1篇乙型
  • 1篇乙型肝炎
  • 1篇乙型肝炎疫苗
  • 1篇疫苗
  • 1篇预防接种
  • 1篇预防接种异常...
  • 1篇诺如病毒
  • 1篇流行病
  • 1篇流行病学
  • 1篇门诊
  • 1篇免疫

机构

  • 5篇宁海县疾病预...
  • 2篇宁波市疾病预...

作者

  • 5篇王帆
  • 5篇胡莉莉
  • 4篇章海斌
  • 3篇刘世科
  • 3篇葛宝湘
  • 3篇陈伟
  • 2篇张丹
  • 2篇孔志芳
  • 1篇倪红霞
  • 1篇黄美林
  • 1篇谢蕾
  • 1篇洪因之
  • 1篇胡丹标
  • 1篇张峰
  • 1篇叶莉霞

传媒

  • 2篇现代预防医学
  • 1篇疾病监测
  • 1篇中国医院统计
  • 1篇预防医学

年份

  • 1篇2021
  • 2篇2019
  • 1篇2016
  • 1篇2014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新生儿基础免疫接种不同剂型乙型肝炎疫苗不同时间免疫水平比较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探讨新生儿分别接种10μg与5μg乙型肝炎(乙肝)疫苗免疫后不同时间免疫水平,为调整新生儿乙肝疫苗免疫程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观察新生儿接种不同剂量乙肝疫苗后不同时间段人群抗体水平变化,采用化学放光法检测血清抗体水平。结果两队列新生儿在全程接种乙肝疫苗后1个月、6个月、12个月,低无应答率接种10μg组均低于接种5μg乙肝疫苗组,乙肝表面抗体滴度接种10μg组均高于接种5μg乙肝疫苗组,免疫后12个月内两组乙肝表面抗体滴度均呈下降趋势,免疫后12个月10μg乙肝疫苗组的乙肝表面抗体阳性率高于接种5μg乙肝疫苗组。结论新生儿接种10μg乙肝疫苗的免疫效果优于5μg乙肝疫苗。
刘世科黄美林葛宝湘王帆胡莉莉胡丹标洪因之
关键词:基础免疫乙肝疫苗免疫效果
儿童预防接种门诊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主动干预模式效果评价被引量:6
2021年
目的探讨儿童预防接种门诊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EFI)监测工作主动干预措施干预效果,为制定提高AEFI监测质量工作模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浙江省宁海县所有18家儿童预防接种门诊,在干预期(2016年9月至2018年8月)和非干预期(2018年9月至2019年8月)报告的肠道病毒71型(EV71)灭活疫苗(EV71灭活疫苗)引起的AEFI为研究对象。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在干预期AEFI监测过程中对干预组实施定期培训、业务指导、质量评价、质量考核、工作奖惩及对家长主动告知的主动干预措施。比较干预组及对照组在干预期和非干预期EV71灭活疫苗AEFI监测报告率差异,评价主动干预措施对EV71灭活疫苗AEFI监测工作报告率的影响效果,采用χ~2检验或χ~2连续校正进行统计学检验。结果干预期,干预组共主动观察EV71灭活疫苗1 753剂次,报告AEFI病例51例,报告率2 909.30/10万(51/1 753);对照组共主动观察1 126剂次,报告AEFI病例13例,报告率1 154.53/10万(13/1 126),主动监测AEFI报告率干预组高于对照组(χ~2=9.713,P=0.020)。干预组被动监测2 189剂次,报告AEFI病例12例,报告率548.20/10万(12/2 189);对照组被动监测1 485剂次,报告AEFI病例1例,报告率67.34/10万(1/1 485),被动监测AEFI报告率干预组高于对照组(χ~2=4.519,P=0.034)。干预期与非干预期被动监测结果比较,干预期AEFI被动监测共3 674剂次,报告AEFI病例数13例,AEFI报告率为353.84/10万(13/3 674);非干预期AEFI被动监测共观察11 287剂,报告AEFI病例数4例,AEFI报告率35.44/10万(4/11 287),被动监测AEFI报告率干预期高于非干预期(χ~2=22.032,P <0.001)。结论采取的主动干预工作模式可有效提高AEFI主动监测和被动监测报告的敏感性,提示对AEFI主动监测和被动监测工作实施主动干预措施十分必要。
刘世科王帆章海斌胡莉莉陈伟叶莉霞
关键词: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
2009—2018年浙江省宁海县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及病原学分析被引量:5
2019年
目的 了解宁海县手足口病的流行特征,为今后手足口病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从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获取2009—2018年宁海县手足口病资料,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对咽拭子和粪便标本采用RT-PCR检测核酸。结果 2009—2018年宁海县累计报告手足口病病例31 093例,其中重症8例,死亡2例,年均发病率为483.25/10万,病死率为0.006%;每年有两个发病高峰,主高峰在4—7月,次高峰在10—12月;各乡镇街道间发病差异较大,城区及接合部是高发区;<5岁儿童占报告病例的88.70%,散居儿童占58.55%,男性多于女性;不同年份优势毒株呈现不同流行趋势。结论 宁海县手足口病呈发病率高、重症率低、病死率低,发病呈隔年高发态势,高发年由新转换优势流行株引起,低发年与上年优势流行株基本相同;<5岁儿童是主要防控人群;肠道病毒71型(EV71)每隔2~3年流行一次,柯萨奇病毒A16型(CVAl6)每隔3年左右流行一次,其他肠道病毒 (PE)有增加趋势。
孔志芳杨斌章海斌胡莉莉张丹陈伟王帆葛宝湘
关键词:手足口病发病趋势病原学
一起学校诺如病毒腹泻暴发调查被引量:12
2016年
目的 调查一起学校诺如病毒腹泻暴发疫情的原因,为诺如病毒腹泻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疫情的流行特征;应用病例对照研究发病的危险因素;采集学校自来水和配餐公司留样食品,采用生化鉴定和传统培养方法检测志贺菌等致病菌;采集患者、密切接触者和配餐公司工作人员的粪便、呕吐物、肛拭子标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诺如病毒核酸。结果 本次疫情共发病46例,罹患率4.69%(46/948)。临床表现主要以恶心(89.13%)、呕吐(84.78%)、腹痛(47.83%)、腹泻(34.78%)及发热(19.57%)为主,6份患者粪便检测出诺如病毒GⅡ.17型阳性,检出率为54.55%。首发病例于1月3日21时出现症状,发病高峰为1月8日,末例病例出现于1月13日9时10分。单因素分析显示与病例接触(OR=3.667,95%CI:1.688-7.963)是发病的危险因素,餐前便后洗手行为是发病的保护因素(OR=0.401,95%CI:0.194-0.827)。结论 该起学校肠道传染病暴发是由诺如病毒GⅡ.17型引起,空气传播与密切接触传播为主要传播途径。经常开窗通风及勤洗手可有效预防和控制学校诺如病毒引起的传染病疫情。
刘世科章海斌张峰王帆胡莉莉尤玲霞
关键词:诺如病毒腹泻
2018年浙江省宁海县柯萨奇病毒A组6型手足口病临床特征及分子流行病学被引量:12
2019年
目的了解浙江省宁海县柯萨奇病毒A组6型(Cox A6)手足口病的临床特征,探讨其防控策略和措施。方法从国家疾病监测信息系统获取2018年宁海县手足口病资料,采集宁海县第一医院手足口病门诊、住院患者粪便和(或)咽拭子标本,用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方法检测肠道病毒通用型及核酸分型,对Cox A6阳性标本进一步用RT-PCR方法进行VP1全长基因扩增、测序和系统进化分析。结果肠道病毒核酸阳性635例,阳性率为75.42%,其中Cox A6、非Cox A6阳性分别为412例(64.88%)和223(35.12%);对Cox A6与非Cox A6病例组的临床表现进行比较,年龄、发热及热程、皮疹分布范围、出现疱疹及大疱疹比例、皮肤疼痛和痒感、脱皮及色素沉着、随访16周脱甲率等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序列分析显示,2018年宁海县流行的Cox A6均为D3基因亚群,D3.2分枝。结论 2018年宁海县Cox A6 D3基因亚群病毒广泛流行,临床上表现为皮肤黏膜剧烈反应,皮疹分布较非Cox A6广泛,脱甲为Cox A6病毒对指(趾)甲的直接侵害。
孔志芳倪红霞杨斌谢蕾张丹王晓英章海斌胡莉莉葛宝湘陈伟王帆
关键词:手足口病分子流行病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