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海晨

作品数:5 被引量:9H指数:2
供职机构:淮安市第二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氧合
  • 3篇体外膜肺氧合
  • 3篇外膜
  • 3篇膜肺
  • 3篇肺氧合
  • 1篇地平
  • 1篇心肺
  • 1篇心肺复苏
  • 1篇心肺复苏患者
  • 1篇心力衰竭
  • 1篇心脏
  • 1篇心脏骤
  • 1篇心脏骤停
  • 1篇血小板
  • 1篇血小板体积
  • 1篇致死剂量
  • 1篇中毒
  • 1篇衰竭
  • 1篇体外
  • 1篇体外膜肺

机构

  • 5篇淮安市第二人...
  • 1篇江苏省人民医...

作者

  • 5篇杨海晨
  • 4篇石岩
  • 4篇付婧
  • 2篇杜叶平
  • 2篇葛文汉
  • 1篇张劲松
  • 1篇李侠
  • 1篇张亚娟
  • 1篇郭燕
  • 1篇朱翔宇

传媒

  • 2篇中国急救复苏...
  • 1篇药物不良反应...
  • 1篇中国临床保健...
  • 1篇国际检验医学...

年份

  • 2篇2025
  • 2篇2022
  • 1篇2012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平均血小板体积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的变异系数预测脓毒症患者治疗30 d全因死亡的价值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分析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的变异系数预测脓毒症患者治疗30 d全因死亡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3月该院收治的确诊脓毒症患者共112例,根据治疗30 d生存结局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首先采用单因素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和生化指标,然后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患者治疗30 d全因死亡的危险因素,最后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MPV-CV和NEU%-CV预测患者治疗30 d全因死亡的效能。结果存活组80例,死亡组32例。与存活组相比,死亡组患者入院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Ⅱ(APACHEⅡ)评分和序贯器官衰竭(SOFA)评分升高,机械通气率增加,MPV-CV和NEU%-CV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PACHEⅡ评分≥18分、SOFA评分≥8分、MPV-CV≥25%、NEU%-CV≥38%和机械通气是脓毒症患者治疗30 d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MPV-CV%和NEU%-CV预测脓毒症患者治疗30 d全因死亡的AUC分别为0.821和0.839(P<0.05)。结论MPV-CV和NEU%-CV升高与脓毒症患者治疗30 d全因死亡有关,有较好的预测效能,可作为临床评估短期生存预后的重要生物标志物。
李丹石岩杨海晨付婧葛文汉
关键词:平均血小板体积脓毒症全因死亡
Toll样受体2和4在老年慢性左心力衰竭中的表达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探讨Toll样受体2(TLR2)和T0ll样受体4(TLR4)在老年慢性左心力衰竭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表面的表达。方法根据NYHA心功能分级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将健康对照者和慢性左心力衰竭患者分成对照组、心功能I级、Ⅱ级、Ⅲ级和Ⅳ级组。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单核细胞表面TLR2和TLR4的表达。结果左心力衰竭患者不同心功能组中TLR2和TLR4的表达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且随着心功能分级的升高而明显上升。LVEF随着心功能分级的升高而逐渐下降,且与对照组比较,均P<0.05。结论 TLR2和TLR4可能作为一种危险因素参与老年慢性左心力衰竭的发生发展。
郭燕李侠杨海晨
关键词:TOLL样受体2TOLL样受体4
V-A ECMO成功救治致死剂量非洛地平中毒1例
2025年
1例36岁男性服用约2050 mg非洛地平后出现意识不清,呼之不应(具体时间不详)。家属发现2 h后患者被送往急诊科就诊并入院。体温35.1℃,脉搏148次/min,呼吸32次/min,血压65/34 mmHg(1 mmHg=0.133 kPa)。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实验室检查、心脏超声、胸腹部CT等检查结果,诊断为急性药物中毒、急性中毒性心肌病、急性中毒性休克、急性Ⅱ型呼吸衰竭、急性中毒性脑病和急性肾衰竭。予气管插管接呼吸机有创辅助通气、升压、液体复苏,同时予以反复洗胃、灌肠清除毒物,间断多次予以血液灌流、持续肾脏替代疗法等治疗。入院2 h患者血液非洛地平血药浓度为1298μg/L。入院4 h患者出现心搏骤停。立即予以静脉到动脉体外膜肺氧合(V-A ECMO)救治。ECMO上机48 h后停用镇静药物,4 h后患者意识转清。上机第5天,患者心率72次/min,血压127/65 mmHg,非洛地平血药浓度降至2μg/L。患者生命体征明显较前好转,撤除ECMO支持治疗。入院治疗26 d后患者痊愈出院。
朱翔宇孙明月刘媛赵志坤姜萍潘薇薇王子钰张亚娟付婧杨海晨杜叶平张劲松石岩
关键词:非洛地平中毒体外膜肺氧合
体外膜肺氧合治疗严重创伤性肺损伤4例报道
2025年
目的探讨体外膜肺氧合(ECMO)在创伤性肺损伤及创伤后重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中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并总结相关经验。方法选择2019年2月—2022年10月于淮安市第二人民医院急诊科接受ECMO治疗的4例严重创伤性肺损伤患者,回顾性分析ECMO实施的时机、流程、致死三因素的纠正、撤机、并发症、患者预后等,总结相关经验。结果4例患者均为重度ARDS,中位年龄为39.5岁,平均创伤严重程度评分(ISS)为(38.75±13.57)分,均给予了全身性肝素抗凝,维持活化凝血时间(ACT)目标值为160~180 s。4例均成功脱离ECMO。其中3名幸存者的启动时间在2~3 d,对其随访了至少18个月,均获得了完全的神经功能恢复。1例撤除脱机成功但后期因感染性休克伴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结论ECMO在精心挑选的创伤患者群体中安全且有效。创伤性肺损伤及创伤后重度ARDS患者(对常规治疗无效)可在伤后2~5 d内行静脉-静脉体外膜肺氧合(VV-ECMO)治疗,ECMO运行期间给予抗凝的出血风险是可以接受的,但创伤出血应在ECMO开始之前或与之同时用损伤控制手术(DCS)进行控制。
石岩刘玥辜冲杨海晨葛文汉赵志坤张萌冯路坤张先进张劲松付婧
关键词:创伤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体外膜肺氧合出血
体外膜肺氧合辅助体外心肺复苏患者复苏失败因素分析被引量:6
2022年
目的分析体外膜肺氧合辅助体外心肺复苏(ECPR)患者复苏失败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4月—2021年6月淮安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41例心脏骤停并实施体ECPR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复苏失败发生情况,并依据是否复苏成功分为成功组和失败组。对比成功组和失败组患者临床资料。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影响心脏搏停ECPR患者复苏失败的相关因素。结果ECPR患者复苏失败的发生率为43.90%。失败组院外心脏骤停占比、心脏停搏持续时间、常规复苏至体外膜肺氧合创建完成时间、体外膜肺氧运行时间、序贯器官衰竭估计(SOFA)评分均高于成功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院外心脏骤停、心脏停博持续时间及常规复苏至体外膜肺氧合创建完成时间均为影响体ECPR患者复苏失败的危险因素(OR=2.7352、3.323、2.78,P<0.05)。结论院外心脏骤停、心脏停搏持续时间及常规复苏至体外膜肺氧合创建完成时间均为影响ECPR患者复苏失败的危险因素。
付婧石岩杨海晨赵志坤杜叶平
关键词:心脏骤停体外膜肺氧合心肺复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