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文婷 作品数:19 被引量:88 H指数:6 供职机构: 陕西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更多>> 发文基金: 陕西省社会发展科技攻关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理学 轻工技术与工程 环境科学与工程 更多>>
2020年陕西省主产农作物中总铬含量调查及评价 被引量:4 2021年 目的了解陕西境内主产农作物的总铬含量并评价其相关健康风险。方法根据2020年陕西省食品污染物和有害因素风险监测方案进行样品采集和检测,以食品安全国家标准(GB 2762-2017)规定的限量为标准对谷物和新鲜蔬菜中的总铬含量进行评价,且评估居民经食用途径所致铬的暴露量,同时应用美国环保局推荐的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对其引起的健康风险进行评估。结果采集蔬菜、水果、谷物三类农产品,共计840份样品,并对其总铬含量进行测定,其中谷物的检出率最高,为96.8%(242/250),尤以101份小麦的含量最高,平均值为0.648 mg/kg,超标率为13.86%(14/101);从行政区域方面看,渭南与西安地区所产农作物的总铬含量明显高于其他地区,导致两地居民的总铬暴露量明显偏高,高于容许摄入量Cr(Ⅵ)3μg/kg bw/day;文中以总铬含量代替Cr(Ⅵ)进行健康风险评估,得到的风险值高于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ICRP)推荐可接受风险值的5.0×10^(-5)a^(-1),亦高于美国环保局(EPA)推荐的可接受终生癌症风险(lifetime cancer risk,LCR)值的1.0×10^(-4)a^(-1)。结论本文以总铬含量代替Cr(Ⅵ)参与健康风险评估,所得的风险值属于高估。陕西境内主产农作物中小麦的总铬含量较高,存在超标情况,作为居民日常膳食的主要消费食品,有必要进一步对其铬形态展开调查。 王彩霞 刘宇 袁文婷 程国霞 梁晓聪关键词:铬 农作物 小麦 健康风险评估 2013—2015年陕西省居民膳食铝暴露评估 被引量:11 2018年 目的了解陕西省市售食品中铝的污染状况,评估陕西省居民膳食铝摄入水平及其潜在的健康风险。方法 2013—2015年在陕西省10个地市随机采集食品1331份,按照食品中铝测定的标准操作程序进行检测,结合2007年第四次中国总膳食研究中陕西省居民各类食物消费量数据,对陕西省不同性别-年龄组人群膳食铝摄入水平进行评估。结果陕西居民全人群每日每公斤铝平均摄入量为0.358 mg,占铝暂定每周允许摄入量(PTWI)的125%。不同性别-年龄组人群中2~7岁儿童、8~12岁儿童和13~19岁男性每日每公斤铝摄入量较高。对不同性别-年龄组人群膳食铝摄入贡献率最高的食物均是谷类及其制品,其次是薯类及其制品。结论陕西居民全人群膳食铝平均摄入量已超过最新的健康指导值,2~7岁儿童、8~12岁儿童和13~19岁男性是暴露量较高的人群,谷类及其制品、薯类及制品是陕西居民膳食铝摄入的主要来源,规范、合理使用含铝添加剂是控制居民膳食铝摄入的主要措施。 聂晓玲 王敏娟 刘宇 郭荣 袁文婷 李天来关键词:食品 铝 空气中磷酸测定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对《GBZ/T160.30-2004工作场所空气中磷酸的钼酸铵分光光度法》的实验条件进行改进,从而提高方法的准确性和灵敏度。方法用孔径为0.4μm的超细玻璃纤维滤膜采集工作场所空气中的磷酸,应用改进后的方法进行检测,并采用检出限、精密度和加标回收率等指标对方法的准确性进行验证。结果改进后的方法在1.00~100.0μg范围内呈线性关系,相关系数0.999 8~0.999 9,检出限为0.078μg/mL,最低检出浓度为0.001 0 mg/m3(以采样75L计),精密度为1.58%~7.91%。加标回收率为91.50%~95.37%。结论改进后的钼酸铵分光光度法,具有操作简便、响应值大、灵敏度高、准确度好等特点,与国标方法比较有明显优势。 聂晓玲 王敏娟 刘宇 郭蓉 袁文婷关键词:磷酸 分光光度法 陕西主要食品中砷污染及居民膳食暴露风险评估 被引量:11 2021年 目的掌握陕西主要食品中砷污染状况,对居民膳食砷暴露量及其潜在健康风险进行评估。方法利用2010—2018年陕西主要食品中总砷含量数据,结合陕西省居民的食物消费量,采用无机砷的暂定每周可耐受摄入量(PTWI)和暴露边距(MOE)两种方式,评估陕西居民主要膳食中砷暴露情况。结果 6 072份食品样品中,总砷检出率为41.65%。水产类食品中总砷含量最高,平均含量为0.0798 mg/kg;其次为豆类,平均含量为0.0474 mg/kg。陕西居民膳食中砷主要来源是谷类和蔬菜类,两者贡献率之和为69.86%。将总砷代替无机砷来进行评价,全人群砷的平均暴露量为0.70μg/kg BW,占原PTWI值的32.67%,其MOE值大于1。各性别-年龄组居民平均膳食砷暴露量为0.63~1.19μg/kg BW,MOE值均大于1。结论陕西居民膳食中砷暴露风险较低。 袁文婷 刘宇 程国霞 王彩霞 赵迪关键词:砷 风险评估 陕西省不同产地茶叶中16种稀土元素的区域分布及组成特征 被引量:4 2021年 随机采集陕西省不同产地的绿茶、红茶、青茶、茯砖茶样品,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对其中16种稀土元素(REE)进行测定,以了解陕西省陕南茶区(商洛、安康和汉中)和咸阳茶区茶叶中16种REE含量的区域分布及组成特征。结果表明:茶叶样品中16种REE均有检出,总轻稀土元素(LREE)质量分数(∑w_(LREE))占总REE质量分数(∑w_(REE))的72.2%,其中铈、镧、钕合量占∑w_(REE)的比例为63.8%,∑w_(LREE)与总重稀土元素(HREE)质量分数(∑w_(HREE))的比值为2.59,表现为LREE分馏富集,HREE分馏贫化;咸阳的茯砖茶中∑w_(REE)高于陕南茶区的,陕南茶区中商洛的∑w_(REE)高于安康市面上的和汉中市的,陕南茶区不同产地∑w_(REE)略有差别,各产地茶叶中铈、钕、钆、镝、铒、镱含量显著高于两侧元素含量(按原子序数排列),可作为茶叶的特征REE;茯砖茶的∑w_(REE)较高,其次是红茶、绿茶、青茶;HREE之间的相关性较好,优于LREE之间的、LREE和HREE之间的。 刘宇 程国霞 赵迪 袁文婷 王彩霞 聂晓玲关键词: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稀土元素 茶叶 陕西省市售食品中铝含量调查与健康风险评估 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了解陕西省市售食品中铝污染状况,评估陕西省居民膳食铝摄入水平及其潜在的健康风险。方法在陕西省10个地市随机采集食品1 311份,按照食品中铝测定的标准操作程序进行检测,结合陕西省居民各类食物消费量数据,采用化学非致癌物的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对陕西省居民膳食铝暴露量及存在的健康风险进行评估。结果薯类及其制品、水产及其制品和谷类及其制品中铝平均含量较高,油炸食品中铝超标率最高。陕西居民每日每公斤体重铝平均摄入量为0.477 1mg/kg,占每日耐受摄入量(TDI)的167%,贡献率前三的食品分别是谷类及其制品、薯类及制品和水产及其制品。采用化学非致癌物的健康风险评价模型,所得不同水平的铝摄入个人年风险值均大于国际相关机构推荐的化学污染物最大可接受风险水平(1.0×10^(-6)/a)。结论陕西居民膳食铝摄入存在一定的健康风险,谷类及其制品、薯类及制品和水产及其制品是摄入的主要来源,应当及时采取适当的风险管理措施。 聂晓玲 王敏娟 郭荣 刘宇 袁文婷 李天来关键词:铝 风险评估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测定不同加工精度小麦粉中矿物质元素含量 2025年 目的了解不同加工精度下小麦粉中矿物质含量的差异,指导小麦粉加工行业的生产和居民日常膳食结构的调整。方法采集陕西省13个种植区的代表性小麦品种,委托加工为全麦粉、特一粉和麦芯粉,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OES)法对其中的矿物质含量进行测定,采用营养质量指数(INQ)法对矿物质元素进行营养评价,同时对不同精度小麦粉中的9种矿物质进行方差分析和相关性研究。结果3类小麦粉中9种矿物质均呈现不同程度的下降趋势,其中下降幅度最大的3个元素是锰、镁、锌,矿物质总量下降趋势为959、341、300 mg/100 g,方差分析表明,全麦粉中矿物质含量与后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特一粉与麦芯粉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NQ法评价结果显示,随着加工精度的变化,相应元素INQ值均降低,部分元素的INQ值<1,但麦芯粉中的锰、铜的INQ值仍>1;通过相关性分析表明各元素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其中加工精度与9种矿物质之间呈显著的负相关(相关系数:-0.615~-0.884),9种元素间呈不同程度的正相关,其中部分元素间相关系数>0.9,说明矿物质含量的变化性趋同。结论深度加工会使小麦粉中矿物质流失,研制更安全健康、好吃好存的全麦粉是全谷物产业发展的方向。 王彩霞 刘宇 袁文婷关键词:矿物质 小麦粉 营养评价 ICP-OES 陕西生鲜肉类中重金属污染状况调查及健康风险评估研究 被引量:13 2018年 目的了解陕西省肉类食品中重金属的污染状况及评价其健康风险。方法根据陕西省食品污染物和有害因素风险监测方案进行样品采集和检测,以食品安全国家标准(GB2762-2012)规定的限量为标准对其重金属含量进行评价,并评估居民经食用肉类所致重金属暴露量,应用美国环保局推荐的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对其引起的健康风险进行评估。结果对770份样品的重金属含量进行测定,其中有6份Cd含量超标、1份Cr含量超标、15份Pb含量超标、1份As含量超标、3份Hg含量超标(镍没有国家限量标准,不做判断);比较5种肉类食品中6种重金属含量,畜禽肾脏中的镉含量较高,为0.148 mg/kg,肝脏中铅含量偏高,为0.079 6mg/kg,水产品中的砷、汞含量明显高于其他类别,甲壳类中铬和镍含量明显较其他类偏高;居民经食用肉类所致重金属的摄入量镉最高,亦在安全级别;铬的平均和偏高健康危害年风险值均大于国际辐射防护委员会(ICRP)推荐的最大可接受值5.0×10-5/年。结论陕西省少数肉类样品存在超标情况,其余均可安全食用,但对于含重金属较高的甲壳类应避免长期大量食用。铬的个人年风险值高于ICRP推荐的最大可接受值,有必要开展食品中铬形态监测工作。 王彩霞 刘宇 郭蓉 袁文婷 程国霞 王秀梅关键词:重金属 暴露量 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同时测定小麦中35种元素 被引量:6 2020年 目的建立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nductivelycoupledplasma-massspectrometry,ICP-MS)同时测定小麦中35种元素(Li、Be、V、Cr、Mn、Co、Ni、Cu、As、Se、Y、Mo、Ag、Cd、Sb、Ba、La、Ce、Pr、Nd、Sm、Eu、Gd、Tb、Dy、Ho、Er、Tm、Yb、Lu、Hg、Tl、Pb、Th、U)的分析方法。方法经微波消解处理后,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对样品进行测定,以Sc、Rh、In、Bi为内标元素校正基体效应和信号漂移。结果各元素均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在0.9996~1.0000之间。小麦中35种元素检测方法的检出限为0.0001~0.0030mg/kg,加标回收率在89.0%~115.5%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 RSD)在0.36%~4.90%之间。分别采用一级标准物质河南小麦(GBW 10046)和四川大米(GBW10044)来验证方法的精密度和准确度,结果均在标准值范围内。对60份小麦样品进行测定,所得结果满意。结论该方法用于小麦中多元素的测定,操作简便、分析速度快、灵敏度高,为小麦的质量控制和营养评价提供依据。 袁文婷 程国霞 赵迪 王彩霞 聂晓玲 刘宇关键词:微波消解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小麦 陕西产小麦不同加工程度的营养成分分析及评价 被引量:6 2021年 目的对陕西省种植的11种小麦采用不同方式加工后进行营养成分含量分析,同时对其营养价值进行评价。方法采用国标法测定小麦中的宏量营养素、水分、灰分、维生素等几项营养成分,采用营养质量指数法对小麦中的不同营养素进行评价,采用模糊隶属函数法对小麦的综合营养价值进行评价。结果小麦全麦粉中水分和碳水化合物含量低于特一粉和麦芯粉,灰分、脂肪、蛋白质、总膳食纤维、维生素含量高于特一粉和麦芯粉,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全麦粉的综合营养价值整体高于特一粉和麦芯粉,晋麦54的综合营养价值最高。结论小麦中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等多种营养元素,去皮会使小麦粉中的维生素B和维生素E大量流失,全麦粉的综合营养价值高于特一粉和麦芯粉。 王敏娟 尹丹阳 胡佳薇 田丽 袁文婷 乔海鸥关键词:小麦 营养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