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彩霞

作品数:45 被引量:390H指数:13
供职机构:陕西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陕西省社会发展科技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轻工技术与工程理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5篇医药卫生
  • 8篇轻工技术与工...
  • 7篇理学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18篇食品
  • 16篇污染
  • 8篇健康风险评估
  • 7篇市售
  • 7篇风险评估
  • 6篇蔬菜
  • 6篇重金
  • 6篇重金属
  • 5篇电感耦合
  • 5篇电感耦合等离...
  • 5篇质谱
  • 5篇质谱法
  • 5篇食品污染
  • 5篇污染状况
  • 5篇离子
  • 5篇
  • 4篇毒素
  • 4篇饮用
  • 4篇饮用水
  • 4篇饮用水中

机构

  • 43篇陕西省疾病预...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咸阳市卫生局
  • 1篇光明乳业股份...
  • 1篇怀仁县人民医...

作者

  • 43篇王彩霞
  • 32篇程国霞
  • 25篇刘宇
  • 20篇田丽
  • 19篇郭蓉
  • 18篇胡佳薇
  • 13篇袁文婷
  • 10篇聂晓玲
  • 10篇王敏娟
  • 9篇李天来
  • 8篇梁晓聪
  • 7篇郭蓉
  • 6篇乔海鸥
  • 5篇王玮
  • 3篇王辛
  • 2篇唐丽
  • 1篇杜可军
  • 1篇曹磊
  • 1篇张同军
  • 1篇李俊龙

传媒

  • 14篇卫生研究
  • 11篇现代预防医学
  • 9篇中国卫生检验...
  • 3篇中国食品卫生...
  • 1篇理化检验(化...
  • 1篇营养学报
  • 1篇公共卫生与预...
  • 1篇中国无机分析...
  • 1篇生态毒理学报
  • 1篇食品安全质量...

年份

  • 1篇2025
  • 2篇2024
  • 1篇2022
  • 5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9
  • 3篇2018
  • 10篇2017
  • 15篇2016
  • 3篇2015
4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陕西省市售水产品中重金属污染状况及安全评价被引量:23
2016年
目的了解陕西省市售水产品的重金属污染状况及摄入风险。方法简单随机采集水产品331份并测定镉、砷、铬、铅、汞、镍的含量,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Pi)、重金属污染指数(MPI)、每日可耐受摄入量(TDI)及致癌与非致癌年风险(Rcig,Rnig,R总)指标分别评价污染程度、食用安全性和健康风险。结果重金属含量均值水平为总铬>镍>总砷>铅>镉>总汞,铅、镉、总铬的超标率分别为2.11%、0.30%和0%。不同水产品中重金属污染状况不同。Pi评价结果鱼类中镉、砷为轻度污染,其余均为正常背景值。MPI评价重金属污染总体程度为甲壳类>软体动物>鱼类。Dig(平均)占TDI百分比最高为镉、总铬,分别为27.84%和17.58%。结论陕西省市售水产品有一定程度的重金属污染,食用安全性在可接受范围内,摄入水产品健康风险较低。
程国霞郭蓉王彩霞胡佳薇田丽刘宇
关键词:水产品重金属安全评价
2020年陕西省主产农作物中总铬含量调查及评价被引量:4
2021年
目的了解陕西境内主产农作物的总铬含量并评价其相关健康风险。方法根据2020年陕西省食品污染物和有害因素风险监测方案进行样品采集和检测,以食品安全国家标准(GB 2762-2017)规定的限量为标准对谷物和新鲜蔬菜中的总铬含量进行评价,且评估居民经食用途径所致铬的暴露量,同时应用美国环保局推荐的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对其引起的健康风险进行评估。结果采集蔬菜、水果、谷物三类农产品,共计840份样品,并对其总铬含量进行测定,其中谷物的检出率最高,为96.8%(242/250),尤以101份小麦的含量最高,平均值为0.648 mg/kg,超标率为13.86%(14/101);从行政区域方面看,渭南与西安地区所产农作物的总铬含量明显高于其他地区,导致两地居民的总铬暴露量明显偏高,高于容许摄入量Cr(Ⅵ)3μg/kg bw/day;文中以总铬含量代替Cr(Ⅵ)进行健康风险评估,得到的风险值高于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ICRP)推荐可接受风险值的5.0×10^(-5)a^(-1),亦高于美国环保局(EPA)推荐的可接受终生癌症风险(lifetime cancer risk,LCR)值的1.0×10^(-4)a^(-1)。结论本文以总铬含量代替Cr(Ⅵ)参与健康风险评估,所得的风险值属于高估。陕西境内主产农作物中小麦的总铬含量较高,存在超标情况,作为居民日常膳食的主要消费食品,有必要进一步对其铬形态展开调查。
王彩霞刘宇袁文婷程国霞梁晓聪
关键词:农作物小麦健康风险评估
陕西省食品和饮用水中铅污染状况及风险评估被引量:18
2016年
目的了解陕西省食品中铅污染状况,并进行膳食暴露量及健康风险评估。方法测定11大类4612份食品和58份生活饮用水中的铅含量,采用国标限量值、原每周可耐受摄入量(PTWI)、暴露边界比(MOE)和个人年风险(R_(ig)~n)分别评价污染程度、膳食暴露量及健康风险。结果食品中铅含量均值为0.0461 mg/kg,超标率为2.18%,生活饮用水中铅含量均值为0.0005 mg/L,无超标样品。陕西省居民平均每周经食品摄入铅的量为4.45μg/(kg·BW),占原PTWI的比例为17.80%,摄入铅的平均MOE为1.89。膳食中铅主要来源为谷物、蔬菜、调味品(占88.32%)。铅的平均个人年风险为6.49×10^(-5)/年,大于国际辐射防护委员会(ICRP)的最大可接受值5×10^(-5)/年。结论陕西省食品存在一定程度的铅污染,居民经食品途径铅暴露量基本处于安全水平,但存在健康风险,应进一步降低食品中铅含量。
程国霞李俊龙王彩霞郭蓉田丽胡佳薇
关键词:食品风险评估饮用水
陕西省食品中镍含量调查分析与健康风险评估被引量:10
2016年
目的了解陕西省食品中镍含量状况,对居民膳食镍暴露量及其引起的健康风险进行评估。方法对陕西省1872份食品中的镍含量进行统计分析,结合2002年陕西省居民膳食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的调查数据,了解居民日常膳食镍暴露量,以镍每日可耐受摄入量(TDI)为标准进行评估,同时应用美国环保局(USEPA)的暴露剂量-反应外推模型对镍暴露量进行健康风险评价。结果陕西省7类食品中镍的平均含量为0.0586~0.210 mg/kg,其中谷物中镍含量最高,最高值为3.30 mg/kg;陕西居民镍的平均暴露量为2.17μg/(kg·d),占TDI百分比为18%,偏高暴露量为11.2μg/(kg·d),占TDI百分比为94%,说明日常膳食镍有可能对高暴露人群的健康造成危害;应用USEPA模型评价的结果表明,镍若是非致癌元素,其引起的健康风险远小于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ICRP)推荐的标准5.0×10^(-5)/年,若是致癌元素,则其健康风险值已接近该值,并且高暴露人群的健康风险值已大于该值,说明膳食镍存在较大健康风险。结论陕西省居民日常膳食镍对高暴露人群存在较大的健康风险。
王彩霞胡佳薇程国霞刘宇李天来
关键词:食品健康风险评估
陕西省面制食品中铝污染监测及膳食暴露量评估被引量:10
2016年
目的了解陕西省面制食品中铝的污染现状,为监管部门制定控制污染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08年-2012年在陕西省10个地市随机采集587份样品,按照GB/T 5009.182—2003检测。按照GB 2760—2011和单因子污染指数对结果进行评价。结合食物消费数据对铝的摄入量进行初步的膳食暴露评估。结果陕西省面制食品5年铝的含量均值为48.6 mg/kg,平均超标率为12.4%,平均污染指数为0.49。不同种类面制食品铝污染状况不同,油饼、油条污染最严重。总体污染趋势从2008年-2011年逐年上升,2012年有所下降。陕西省每人每周从面制食品中摄入铝的平均量为1.86 mg/(kg·bw),与PTWI的比值为0.93。结论陕西省面制食品中铝的含量符合标准,可以安全食用;人群铝暴露量接近甚至超过PTWI值,具有较高健康风险,建议相关部门加强监管。
程国霞王彩霞聂晓玲刘宇郭蓉
关键词:污染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测定不同加工精度小麦粉中矿物质元素含量
2025年
目的了解不同加工精度下小麦粉中矿物质含量的差异,指导小麦粉加工行业的生产和居民日常膳食结构的调整。方法采集陕西省13个种植区的代表性小麦品种,委托加工为全麦粉、特一粉和麦芯粉,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OES)法对其中的矿物质含量进行测定,采用营养质量指数(INQ)法对矿物质元素进行营养评价,同时对不同精度小麦粉中的9种矿物质进行方差分析和相关性研究。结果3类小麦粉中9种矿物质均呈现不同程度的下降趋势,其中下降幅度最大的3个元素是锰、镁、锌,矿物质总量下降趋势为959、341、300 mg/100 g,方差分析表明,全麦粉中矿物质含量与后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特一粉与麦芯粉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NQ法评价结果显示,随着加工精度的变化,相应元素INQ值均降低,部分元素的INQ值<1,但麦芯粉中的锰、铜的INQ值仍>1;通过相关性分析表明各元素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其中加工精度与9种矿物质之间呈显著的负相关(相关系数:-0.615~-0.884),9种元素间呈不同程度的正相关,其中部分元素间相关系数>0.9,说明矿物质含量的变化性趋同。结论深度加工会使小麦粉中矿物质流失,研制更安全健康、好吃好存的全麦粉是全谷物产业发展的方向。
王彩霞刘宇袁文婷
关键词:矿物质小麦粉营养评价ICP-OES
陕西汉中3种特种稻米营养成分分析与评价被引量:14
2016年
黑米、香米、红米是陕西汉中3种特种稻米,种植历史达数千年。黑米外表墨黑,营养丰富,有"黑珍珠"和"世界米中之王"的美誉;香米,白如玉,半透明,米粒稍扁,大小中等,米质优良;红米属于长粒形米,外表黑红,质地细密,米粒特长,有香气。现代医学证实,这3种米有滋阴补肾,健脾暖肝、明目活血等疗效[1],同时还具抗氧化、抗疲劳的作用[2-3]。清《洋县志》载:黑米、香米、薏米、桂花米(红香米)乃贡米也。
程国霞聂晓玲郭蓉王彩霞王敏娟刘宇
关键词:黑米香米红米营养成分
陕西生鲜肉类中重金属污染状况调查及健康风险评估研究被引量:13
2018年
目的了解陕西省肉类食品中重金属的污染状况及评价其健康风险。方法根据陕西省食品污染物和有害因素风险监测方案进行样品采集和检测,以食品安全国家标准(GB2762-2012)规定的限量为标准对其重金属含量进行评价,并评估居民经食用肉类所致重金属暴露量,应用美国环保局推荐的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对其引起的健康风险进行评估。结果对770份样品的重金属含量进行测定,其中有6份Cd含量超标、1份Cr含量超标、15份Pb含量超标、1份As含量超标、3份Hg含量超标(镍没有国家限量标准,不做判断);比较5种肉类食品中6种重金属含量,畜禽肾脏中的镉含量较高,为0.148 mg/kg,肝脏中铅含量偏高,为0.079 6mg/kg,水产品中的砷、汞含量明显高于其他类别,甲壳类中铬和镍含量明显较其他类偏高;居民经食用肉类所致重金属的摄入量镉最高,亦在安全级别;铬的平均和偏高健康危害年风险值均大于国际辐射防护委员会(ICRP)推荐的最大可接受值5.0×10-5/年。结论陕西省少数肉类样品存在超标情况,其余均可安全食用,但对于含重金属较高的甲壳类应避免长期大量食用。铬的个人年风险值高于ICRP推荐的最大可接受值,有必要开展食品中铬形态监测工作。
王彩霞刘宇郭蓉袁文婷程国霞王秀梅
关键词:重金属暴露量
2013—2016年陕西省市售食品中玉米赤霉烯酮的污染状况及暴露评估被引量:14
2017年
目的了解陕西省市售食品中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ZEN)的污染状况,评估居民通过玉米相关食品摄入的玉米赤霉烯酮的膳食暴露量,对陕西居民的人体健康风险进行评估。方法 2013—2016年,在陕西省10个地市随机采集市售食品,包括谷物及其制品(小麦及小麦制品、玉米及玉米制品、大米、小米)、玉米油、啤酒、婴幼儿辅助食品和焙烤食品(面包、饼干),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对玉米赤霉烯酮进行检测,结合玉米相关食品的膳食消费量,对陕西省居民膳食暴露玉米赤霉烯酮进行点评估。结果玉米赤霉烯酮总检出率为17.27%(206/1193),平均值为13.5μg/kg。玉米油的检出率和平均值均最高,分别为79.37%和149μg/kg,谷物制品中有12份样品超标,超标率为1.64%,均为玉米及其制品。小麦粉及其制品、大米、小米、啤酒和焙烤食品受玉米赤霉烯酮的污染较少。婴幼儿辅助食品的检出率为20.83%(5/24)。结论陕西省市售食品中玉米赤霉烯酮在不同制品中检出率差别较大。经风险分析,居民经膳食摄入的玉米赤霉烯酮对人体的健康危害较低,总体安全性好,但玉米相关食品含量较高。
胡佳薇王彩霞田丽王敏娟郭蓉乔海鸥
关键词:玉米赤霉烯酮玉米制品食品污染
2013—2015年陕西蔬菜中砷和汞污染状况调查与其暴露量评估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了解陕西地区蔬菜中砷和汞的污染状况及评价其暴露量。方法根据陕西省污染物监测计划,对近3年来采集的蔬菜样品进行测定,对测定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并对陕西10个地区居民通过食用蔬菜途径所致砷和汞的暴露量进行计算评估。结果 2013—2015年,共采集蔬菜样品1 175份,汞的平均含量为0.002 54 mg/kg,砷的平均含量为0.0271 mg/kg,陕西居民经食用蔬菜所致砷和汞的暴露量分别为10.7和0.999[×10-5mg/(kg·d)],占每日可耐受摄入量(TDI)比例分别为5.0%、1.8%,均低于世界卫生组织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制定的暂定TDI。结论陕西地区蔬菜不存在明显的砷、汞污染情况,居民通过食用蔬菜途径所致砷和汞的暴露量在安全范围内。
王彩霞田丽程国霞胡佳薇刘宇郭蓉
关键词:蔬菜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