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俊 作品数:8 被引量:19 H指数:3 供职机构: 射阳县人民医院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效果对比观察 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对比观察实施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异位妊娠患者10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腹腔镜组和开腹组各54例,腹腔镜组在了解患者有无生育要求及其同意的情况下,实施气管插管全身麻醉,采用腹腔镜实施输卵管开窗术、输卵管切除术、切开取胚术等手术方式,开腹组实施持续硬膜外麻醉,在下腹部行横行或纵行切口之后进入腹腔操作。结果 2组异位妊娠患者全部顺利完成手术,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小于开腹组,手术时间、术后排气、下床、住院时间均短于开腹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术后6 h、24 h、48 h VAS评分均低于开腹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术后并发症的总发生率为3.70%,低于开腹组的18.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的开腹手术相比,腹腔镜手术治疗异位妊娠创伤小、耗时短、腹腔脏器损害小,术后康复快,不会在腹部留下较大瘢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徐俊关键词:腹腔镜手术 开腹手术 异位妊娠 不同孕期孕妇的体重变化与新生儿出生体重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探讨孕早、中、晚期孕妇体重的增加与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关系。方法:观察记录440例孕妇年龄、孕次、产次及孕前、孕12周、孕28周、分娩前的体重,以及新生儿出生体重、性别及胎龄。采用Pearson's相关分析了解不同孕期孕妇体重增加与新生儿出生体重的相关性,采用Logistic回归法分析孕妇特征与巨大儿发生的关系。结果:早孕期孕妇体重增长速度最慢,为0.01 g.周-1;中孕期孕妇体重增长速度最快,达0.51 g.周-1。各孕期孕妇体重增长速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巨大儿的发生率随着孕周增加而增加。孕妇孕前体重、总体重增加值以及中孕期体重增加的速度与新生儿出生体重显著性相关。结论:中孕期间孕妇体重增加的速度比早孕期和晚孕期快,对新生儿出生体重影响最大。 高晶晶 董启秀 翟金亚 许学云 徐俊 周小平关键词:孕妇 体重增加 新生儿 出生体重 阴道镜联合宫颈环形电切术应用于子宫颈癌前病变的治疗效果分析 被引量:1 2025年 目的探讨阴道镜联合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治疗子宫颈癌前病变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及安全性,为临床治疗该疾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2021年10月至2023年10月射阳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10例子宫颈癌前病变患者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55例)采用宫颈冷刀锥切术(CKC)治疗,观察组(55例)采用阴道镜联合LEEP治疗。两组患者术后均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手术相关指标,术前和术后7d炎症因子水平,以及术前和术后6个月生活质量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与对照组比,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创口愈合时间、阴道出血时间、阴道排液时间、住院时间、病变切除宽度、病变切除长度均更短,出血量更少;与术前比,术后7d两组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17(IL-17)水平均降低,观察组均较对照组更低;与术前比,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评分均升高,观察组均较对照组更高(均P<0.05)。结论采用阴道镜联合LEEP治疗子宫颈癌前病变患者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的优势,治疗效果较好,术后炎症反应程度更低,且可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张思虎 徐俊关键词:子宫颈癌前病变 宫颈冷刀锥切术 宫颈环形电切术 生活质量 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实施阴道分娩的结局观察 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比较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与初产妇阴道分娩的结局的差异,探讨再次妊娠阴道分娩可行性。方法选取我院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实施阴道试产孕产妇45例作为观察组;按照1∶1比例,选择同期阴道分娩的初产妇45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产妇分娩过程中相关指标上的差异。结果观察组阴道分娩成功率88.89%,无子宫破裂,观察组术中平均出血量(163.67±33.34)ml、新生儿窒息2.50%、新生儿Apgar评分(9.23±0.32)、产妇产褥病5.00%、产后出血2.50%、住院时间(5.89±1.08)天;对照组分别为(159.27±40.22)ml、2.22%、(9.30±0.29)、2.22%、0.00%、(6.04±0.98)天,两组数据比较,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掌握好产妇阴道试产指征的前提下,做好各应对措施的准备工作,实施阴道试产是可行及安全的。 徐俊关键词:剖宫产术后 再次妊娠 阴道分娩 孕期维生素D摄入剂量与不良妊娠结局的关系 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探讨孕期维生素D(VD)摄入剂量与不良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8月至2019年8月在射阳县人民医院产科门诊产检的1000例孕早期VD缺乏孕妇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0例。对照组孕妇每日摄入400 IU维生素D滴剂,观察组孕妇每2周摄入50000 IU维生素D滴剂,直至分娩。比较两组孕妇的25(OH)D3水平及妊娠结局;比较两组的新生儿结局;比较两组孕妇的用药安全性。结果入院时,两组的血清25(OH)D3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娩时,观察组的血清25(OH)D3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妊娠期糖尿病、子痫前期、早产、流产、剖宫产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的体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儿1、5 min Apagr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胎儿窘迫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新生儿血钙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孕妇用药期间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每2周摄入50000 IU VD能够减少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应用。 高晶晶 徐俊 王蔚 翟金亚 王金梅关键词:维生素D 超声下聚桂醇化学消融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探讨超声下聚桂醇化学消融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22年4月—2023年4月射阳县人民医院接收的80例子宫肌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予以米非司酮治疗,观察组予以超声下聚桂醇化学消融联合米非司酮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肌瘤体积、肌瘤直径、卵巢功能[雌二醇(E_(2))、促卵泡激素(FSH)、黄体生成激素(LH)]。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肌瘤体积、肌瘤直径、卵巢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肌瘤体积小于对照组,肌瘤直径短于对照组,E_(2)、FSH、LH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单独使用米非司酮治疗,超声下聚桂醇化学消融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在提高治疗有效率、减小肌瘤体积、缩短肌瘤直径及改善卵巢功能方面效果更显著。 高晶晶 徐俊 陈立萍关键词:米非司酮 子宫肌瘤 卵巢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