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高晶晶

作品数:11 被引量:24H指数:3
供职机构:射阳县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孕期
  • 2篇子宫
  • 1篇电刺激
  • 1篇新生儿
  • 1篇新生儿出生体...
  • 1篇阳性
  • 1篇乙型
  • 1篇乙型肝炎
  • 1篇孕妇
  • 1篇造影
  • 1篇治法
  • 1篇乳腺
  • 1篇乳腺炎
  • 1篇输卵管
  • 1篇输卵管造影
  • 1篇体重
  • 1篇体重变化
  • 1篇体重增加
  • 1篇贴敷
  • 1篇女性

机构

  • 6篇射阳县人民医...
  • 2篇无锡市妇幼保...

作者

  • 6篇高晶晶
  • 3篇徐俊
  • 2篇周小平
  • 1篇许学云
  • 1篇印群
  • 1篇李健
  • 1篇陆海云
  • 1篇王蔚

传媒

  • 1篇江苏科技信息
  • 1篇现代医学
  • 1篇湖南师范大学...
  • 1篇中外医学研究
  • 1篇中医临床研究
  • 1篇临床医学研究...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1
  • 1篇2019
  • 1篇2015
  • 1篇2013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3.0 T MR子宫输卵管造影在女性不孕症中的诊断价值探讨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探究分析在女性不孕症诊断中采取3.0 T MR子宫输卵管造影的效果。方法:从2018年11月至2020年11月射阳县人民医院收治的女性不孕症患者中抽选12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患者采取3.0 T MR子宫输卵管造影诊断和常规X线子宫输卵管造影,分析诊断结果。结果:本次研究所选的12例女性不孕症患者中,输卵管正常但子宫发育不良或子宫发育畸形的患者有1例,占8.33%;存在输卵管问题的患者11例,占91.67%,其中单侧输卵管堵塞7例,占63.64%,双侧输卵管堵塞4例,占36.36%。3.0 T MR子宫输卵管造影检查准确例数12例,诊断准确率100%;常规X线子宫输卵管造影检查诊断准确例数8例,占66.67%,3.0 T MR子宫输卵管造影检查准确率明显高于常规X线子宫输卵管造影检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800,P<0.05)。结论:在女性不孕症诊断中采取3.0 T MR子宫输卵管造影准确率比较高,能够很好地诊断女性不孕症,临床诊断价值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印群高晶晶周官玉
关键词:女性不孕症
孕期维生素D摄入剂量与不良妊娠结局的关系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探讨孕期维生素D(VD)摄入剂量与不良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8月至2019年8月在射阳县人民医院产科门诊产检的1000例孕早期VD缺乏孕妇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0例。对照组孕妇每日摄入400 IU维生素D滴剂,观察组孕妇每2周摄入50000 IU维生素D滴剂,直至分娩。比较两组孕妇的25(OH)D3水平及妊娠结局;比较两组的新生儿结局;比较两组孕妇的用药安全性。结果入院时,两组的血清25(OH)D3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娩时,观察组的血清25(OH)D3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妊娠期糖尿病、子痫前期、早产、流产、剖宫产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的体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儿1、5 min Apagr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胎儿窘迫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新生儿血钙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孕妇用药期间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每2周摄入50000 IU VD能够减少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应用。
高晶晶徐俊王蔚翟金亚王金梅
关键词:维生素D
HBsAg阳性产妇HBV宫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探究HBsAg阳性产妇HBV宫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7年12月期间首次来我院建档的2406名孕妇进行问卷调查,收回有效问卷1978份,并检测其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HBsAg)。根据检测结果,选择HBsAg阳性的177名产妇作为随访对象,收集其分娩时的胎盘组织及脐带血,对其脐带血进行HBsAg和HBV DNA检测及胎盘组织HBsAg的表达情况。根据其是否发生HBV宫内感染,将其分为观察组(21例)和对照组(156例),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HBsAg阳性产妇HBV宫内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本次研究的1978名孕妇中,HBsAg阳性孕妇共177名,占比8.95%,对177名HBsAg阳性孕妇的脐血进行检测发现,发生HBV宫内感染的孕妇21例。177例HBsAg阳性孕妇分娩的新生儿中,HBV宫内感染率为6.21%(11/177)。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孕妇在血清HBeAg、血清HBV DNA、胎盘HBsAg、前S1蛋白、孕前和孕期有无吸烟、有无饮酒、有无使用化妆品、孕前3个月或孕期有无感冒以及孕前BMI指数方面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进一步进行危险因素分析显示,血清HBeAg阳性[OR=5.145(95%CI:1.413~18.843)]、血清HBV DNA>106[OR=4.786(95%CI:1.518~15.474)]、胎盘HBsAg阳性[OR=4.207(95%CI:1.285~16.966)]、前S1蛋白阳性[OR=6.077(95%CI:1.369~18.415)]以及孕前BMI指数>24Kg/m2[OR=3.385(95%CI:1.219~9.185)]是HBsAg阳性产妇HBV宫内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对于血清HBeAg阳性、血清HBV DNA阳性、胎盘HBsAg阳性、前S1蛋白阳性和孕前BMI指数>24kg/m2的孕妇,其新生儿发生HBV宫内感染的风险较高,因此,应采取合理的防护措施。
高晶晶王金梅周小平翟金亚
关键词:乙型肝炎HBV
不同孕期孕妇的体重变化与新生儿出生体重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探讨孕早、中、晚期孕妇体重的增加与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关系。方法:观察记录440例孕妇年龄、孕次、产次及孕前、孕12周、孕28周、分娩前的体重,以及新生儿出生体重、性别及胎龄。采用Pearson's相关分析了解不同孕期孕妇体重增加与新生儿出生体重的相关性,采用Logistic回归法分析孕妇特征与巨大儿发生的关系。结果:早孕期孕妇体重增长速度最慢,为0.01 g.周-1;中孕期孕妇体重增长速度最快,达0.51 g.周-1。各孕期孕妇体重增长速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巨大儿的发生率随着孕周增加而增加。孕妇孕前体重、总体重增加值以及中孕期体重增加的速度与新生儿出生体重显著性相关。结论:中孕期间孕妇体重增加的速度比早孕期和晚孕期快,对新生儿出生体重影响最大。
高晶晶董启秀翟金亚许学云徐俊周小平
关键词:孕妇体重增加新生儿出生体重
电刺激加中药贴敷等外治法治疗早期淤积性乳腺炎的体会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为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减少因乳汁淤积引发乳腺炎对母乳喂养的影响。方法:将100例淤积性乳腺炎早期患者作为实验组,使用PHENIX USB4进行电刺激加中药贴敷及电动吸奶器吸奶治疗,继续母乳喂养;同时随机抽取同期在外科使用抗生素加挤奶及普通理疗的同样类型的患者100例作为对照组,暂停母乳喂养。结果:实验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使用电刺激加中药贴敷治疗早期淤积性乳腺炎疗程短,效果可靠,值得推广。
夏咸梅翟金亚高晶晶李健陆海云
关键词:乳腺炎电刺激中药贴敷
超声下聚桂醇化学消融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价值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探讨超声下聚桂醇化学消融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22年4月—2023年4月射阳县人民医院接收的80例子宫肌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予以米非司酮治疗,观察组予以超声下聚桂醇化学消融联合米非司酮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肌瘤体积、肌瘤直径、卵巢功能[雌二醇(E_(2))、促卵泡激素(FSH)、黄体生成激素(LH)]。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肌瘤体积、肌瘤直径、卵巢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肌瘤体积小于对照组,肌瘤直径短于对照组,E_(2)、FSH、LH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单独使用米非司酮治疗,超声下聚桂醇化学消融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在提高治疗有效率、减小肌瘤体积、缩短肌瘤直径及改善卵巢功能方面效果更显著。
高晶晶徐俊陈立萍
关键词:米非司酮子宫肌瘤卵巢功能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