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锦

作品数:7 被引量:47H指数:3
供职机构:北京机电工程研究所更多>>
相关领域:航空宇航科学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6篇航空宇航科学...

主题

  • 4篇高超声速
  • 4篇超声速
  • 3篇进气道
  • 2篇进气
  • 2篇飞行
  • 2篇飞行器
  • 1篇底阻
  • 1篇垫块
  • 1篇对称面
  • 1篇一体化
  • 1篇优化设计
  • 1篇升力
  • 1篇升力面
  • 1篇膨胀波
  • 1篇偏角
  • 1篇气动
  • 1篇气动性能
  • 1篇轴对称进气道
  • 1篇总压
  • 1篇总压恢复

机构

  • 7篇北京机电工程...
  • 4篇北京空天技术...

作者

  • 7篇徐锦
  • 2篇何海波
  • 1篇马林静
  • 1篇郑泽

传媒

  • 2篇战术导弹技术
  • 1篇空气动力学学...
  • 1篇航空学报
  • 1篇推进技术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19
  • 1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高超声速飞行器机体/推进一体化设计的启示被引量:34
2015年
机体/推进一体化设计是吸气式高超声速飞行器的关键技术。飞行器的前体和后体既是主要的气动型面,又是发动机进气道的外压缩型面和尾喷管的膨胀型面,一体化设计直接影响飞行器的气动与发动机性能。本文阐述了吸气式高超声速飞行器的主要特点,梳理了飞行器的推阻匹配、升阻比特性、操稳匹配等主要气动设计问题。通过对国外典型高超声速飞行器机体/推进一体化设计技术的综合分析,总结了前体/进气道、后体/尾喷管、边界层强制转捩装置等关键部件的气动设计方法,获得了有意义的启示,可为后续吸气式高超声速技术研究提供重要参考。
罗金玲李超徐锦
关键词:高超声速飞行器
高超声速进气道发展研究被引量:5
2016年
论述了国内外高超声速进气道的最新研究动态,概括阐述了轴对称进气道、二维进气道、三维侧压式进气道和三维内收缩进气道的典型特点与性能,重点展开分析了三维内收缩进气道的设计原理与种类,包括基于流线追踪的内乘波进气道、几何变截面过渡的进气道和气动变截面过渡的进气道,介绍了该类进气道的优缺点与应用前景,最后对高超声速进气道研究应用方向进行了展望,指出三维内收缩进气道是目前新型高超声速飞行器研究与应用的热点,但其与机体一体化设计带来的内外流强耦合问题,值得深入研究。
徐锦罗金玲戴梧叶
关键词:高超声速轴对称进气道二维进气道侧压式进气道
火箭助推器尾喷流对底阻干扰特性的数值模拟被引量:3
2016年
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高度H=0-35 km,Ma=0-4范围的助推器尾喷流对底部阻力的影响作用,获得了有、无尾喷流情况下底部阻力数据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的高度、来流马赫数下,尾喷流对底阻的影响程度不同。与无喷状态的底阻相比,在低空、亚声速状态,尾喷流的抽吸引射效应较强,导致底部压力降低,底阻系数增大;在高空、超声速状态,外界大气压降低,尾喷流的膨胀角增大,导致底部压力增大,底阻系数降低;随着飞行高度进一步增大,外界大气压进一步降低,尾喷流充分膨胀,助推器尾喷流和外表面绕流干涉形成斜激波,助推器底部压力进一步增大,甚至形成附加推力。
徐锦何承军郑泽
关键词:分离涡剪切层膨胀波
三维内收缩前体/进气道设计参数影响规律研究被引量:5
2014年
采用有旋特征线理论求解壁面压力分布可控的内收缩基准流场,再结合流线追踪,设计了五种不同位置的矩形捕获型线的三维内收缩前体/进气道。通过数值模拟,研究了进气道捕获型线的不同径向与周向位置对进气道性能与飞行器前体纵、航向气动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三维内收缩前体/进气道产生了较大的力与力矩,对飞行器纵、航向操稳特性均有影响;捕获型线径向位置远离中心体时,有利于改善前体/进气道的纵、航向静稳定性;捕获型线沿周向位置变化时,对纵向静稳定性影响较小,捕获型线纵向面对称时,溢流口朝下,能显著提高有攻角时进气道的流量系数,但会产生较大抬头力矩,航向静稳定性也变差。
徐锦罗金玲戴梧叶李超
关键词:流线追踪气动性能
一种风洞模型舵面偏角检测方法
本发明提供一种风洞模型舵面偏角检测方法,该检测方法包括:步骤一、在舵面一侧设置一块形状规则的垫块,对垫块的AB面进行处理以使处理后的AB面与舵的对称面相平行,AB面是与垫块和舵对称面一侧相连接的面相背设置的面;步骤二、将...
周嘉明张坤徐锦何海波
三维内转进气道设计参数对前体/进气道性能影响规律研究
三维内转进气道具有捕获流量大、压缩效率高等优点,其一体化布局也直接影响飞行器操稳特性的设计,故前体/进气道的一体化设计是关键。基于内收缩基准流场,设计了不同宽高比和捕获面积的矩形入口三维内转进气道以及相应的前体/进气道一...
徐锦何海波张坤马林静
关键词:总压恢复系数俯仰力矩操稳特性升力面纵向静稳定性
文献传递
壁面压力可控的基准流场设计参数影响研究与优化设计
2017年
根据有旋特征线理论,设计了沿程壁面压力分布可控的轴对称基准流场,分析了Ma=6.5状态基准流场的设计参数(包括壁面前缘压缩角、中心体半径和壁面压升规律等)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前缘压缩角的增大会使基准流场的增压比增加、总压恢复降低;较小的中心体半径有利于减小内收缩比,提高流场起动性能;壁面压力梯度递增的基准流场的压缩效率高。最后,针对基准流场,建立了多项式响应面模型并利用多目标遗传算法进行优化,根据优化获得的Pareto最优前沿选取两个流场进行比较。和选定的流场长度、出口总压恢复系数基本不变的其中一流场相比较,另一流场的收缩比增加了9.5%,增压比提高了14%,喉道马赫数降低了约3.2%,说明优化结果可为选取性能优良的基准流场提供参考。
徐锦罗金玲戴梧叶
关键词:高超声速优化设计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