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胆囊
  • 2篇胆囊壁
  • 2篇胆囊壁厚度
  • 2篇胆囊炎
  • 2篇电针
  • 2篇血清
  • 2篇阳陵泉
  • 2篇阳陵泉穴
  • 2篇阴陵泉
  • 2篇急性胆囊炎
  • 1篇蛋白
  • 1篇性关节炎
  • 1篇虚证
  • 1篇血清铁
  • 1篇血清铁蛋白
  • 1篇血虚
  • 1篇血虚证
  • 1篇鼠血清
  • 1篇提插补泻
  • 1篇铁蛋白

机构

  • 4篇北京中医药大...
  • 1篇北京中医药大...

作者

  • 4篇周明亮
  • 2篇睢明河
  • 2篇郭丽红
  • 1篇王培
  • 1篇马文珠
  • 1篇刘长信
  • 1篇张瑞
  • 1篇任丽娜
  • 1篇殷媛
  • 1篇刘冰云
  • 1篇王心怡
  • 1篇田贵花

传媒

  • 2篇针刺研究
  • 1篇针灸临床杂志

年份

  • 4篇2015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针刺提插补泻法对血虚证模型家兔血清铁蛋白、总铁结合力的影响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通过对针刺提插补泻手法进行量化,观察用此手法针刺"足三里"穴对血虚证家兔血清铁蛋白(SF)和总铁结合力(TIBC)的影响,探讨提插补泻手法的刺激量与补泻效应的关系。方法:将60只家兔随机分成6组:空白组、模型组、针刺小刺激量组C、D组、针刺大刺激量组E、F组,每组10只。采用放血加限食法制造血虚证模型。针刺各组每次治疗15 min,隔天治疗1次,共计10次。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SF及TIBC。结果:SF值:与模型组比较,针刺处理结束后第2天,C、D组的SF值明显增高(P<0.05);针刺处理第3次和针刺处理结束后第12天,F组的SF值明显降低(P<0.05)。与C组比较,针刺处理第3次和针刺处理结束后第12天,E、F组的SF值较低(P<0.05);针刺处理结束后第2天,F组的SF值明显偏低(P<0.05)。与D组比较:针刺处理第3次,针刺处理结束后第2天、第12天,F组的SF值偏低(P<0.05)。TIBC值:与模型组比较,针刺处理结束后第12天,D、E组的TIBC值明显降低(P<0.05);在各时间点,C、D、E、F之间的TIBC值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1对血虚证家兔的血清铁蛋白的影响方面,以提插幅度、频率、时间决定的小刺激量组和大刺激量组之间具有不同效应,小刺激量组恢复速度较快。2针刺提插补泻法的刺激量大小与补泻效应有一定相关性,提插幅度小、频率低、操作时间短的小刺激量手法呈现补法效应;提插幅度大、频率高、操作时间长的大刺激量手法呈现泻法效应。
王心怡曾永欣刘温丽周明亮王健彤刘冰云睢明河
关键词:血虚证提插补泻血清铁蛋白总铁结合力
电针对类风湿性关节炎大鼠血清及膝关节白介素-17和白介素-23的影响被引量:20
2015年
目的:通过观察电针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A)模型大鼠白介素-17(IL-17)和白介素-23(IL-23)表达的影响,探讨电针治疗RA的作用机制。方法:6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取8只为正常组,其余大鼠采用Ⅱ型胶原和弗氏不完全佐剂复制RA模型。将造模成功的24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泼尼松组和电针组,每组8只。电针针刺大鼠双侧的“足三里”和“昆仑”穴,强度为1~2mA,频率2Hz/100Hz,每次30min,每日1次,连续治疗10次。分别在造模前、造模后和治疗结束后测量大鼠的踝关节直径,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蛋白印迹法检测大鼠血清和膝关节内的IL-17和IL-23含量。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的踝关节直径、血清和膝关节内的IL-17和IL-23的含量均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经电针和泼尼松治疗后的大鼠踝关节直径、血清和膝关节内的IL-17和IL-23的含量均降低(P〈0.05);电针组与泼尼松组相比,除膝关节IL-17含量电针组高于泼尼松组外(P〈0.05),其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对RA大鼠有治疗作用,减少血清和膝关节中IL-17和IL-23的分泌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郭丽红刘长信田贵花任丽娜张瑞殷媛周明亮马文珠
关键词:电针类风湿性关节炎白介素-17白介素-23
电针“阳陵泉”穴对急性胆囊炎家兔白细胞计数和胆囊壁厚度的影响被引量:10
2015年
目的:观察电针"阳陵泉""阴陵泉"穴对急性胆囊炎家兔白细胞计数、胆囊壁厚度以及组织病理的影响,探讨"合治内府"理论之胆和阳陵泉的相关性。方法:健康成年雄性家兔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阳陵泉组、阴陵泉组,每组8只。胆囊内注射大肠杆菌液制成急性胆囊炎模型。两个治疗组电针相应穴位,连续7d。对比治疗前后白细胞计数,B超下观察胆囊壁厚度变化,光镜下观察胆囊组织病理变化。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白细胞计数显著升高,胆囊壁显著增厚(均P<0.05);电针后,阳陵泉组、阴陵泉组的白细胞计数较模型组明显降低,胆囊壁显著变薄(均P<0.05);与阴陵泉组比较,电针后,阳陵泉组的胆囊壁更薄(P<0.05)。病理观察显示,模型组胆囊上皮黏膜变短,有全层坏死改变,胆囊上皮乳头水肿,间质内炎细胞浸润;阳陵泉组基层增生,散在炎细胞浸润;阴陵泉组血管腔内含有成堆的中性粒细胞。结论:阳陵泉穴和阴陵泉穴都能有效地治疗急性胆囊炎。从改善急性胆囊炎家兔的胆囊壁厚度来看,阳陵泉穴比阴陵泉穴效果更明显。
周明亮贾文睿王健彤王培郭丽红睢明河
关键词:急性胆囊炎电针胆囊壁厚度阳陵泉阴陵泉
电针“阳陵泉”穴对急性胆囊炎家兔WBC计数和胆囊壁厚度的影响
“急性胆囊炎”是西医病名,该病以右上腹疼痛、压痛、恶心呕吐、恶寒发热、黄疸等为主症,在中医学里,根据症状描述可以归于“胁痛”、“胆胀”“黄疸”、“结胸”等疾病的范畴。近些年来,随着人们饮食结构的改变和生活节奏的加快,本病...
周明亮
关键词:阳陵泉阴陵泉急性胆囊炎胆囊壁厚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