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丽红
- 作品数:6 被引量:90H指数:6
- 供职机构: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电针对RA模型大鼠VEFG影响的实验研究被引量:8
- 2015年
- 目的:本实验以Ⅱ型胶原诱导的类风湿关节炎大鼠(CIA)为模型,通过观察电针对RA模型大鼠VEGF表达的影响,探讨电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作用机理。方法:60只雄性的Wistar大鼠,随机取8只为正常组,其余大鼠采用Ⅱ型胶原和弗氏不完全佐剂复制类风湿性关节炎模型。造模后,从造模成功的大鼠中取24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泼尼松组和电针组,每组8只。造模后第21天开始治疗,正常组和模型组用生理盐水(0.1m L/10g)灌胃,泼尼松组用泼尼松药液(0.1m L/10g)灌胃,电针组用0.30cm×25mm的针灸针针刺大鼠双侧的"足三里"和"昆仑"穴,强度为1~2m A,频率2/100Hz,每次30min,每日1次,连续治疗10次。分别在造模前、造模第7天、造模第14天、造模第21天和治疗结束后称取大鼠的体质量,并采用ELISA法和蛋白印迹法(WB)检测血清和膝关节组织内VEGF的含量。结果:造模后的大鼠可见食量减少,体质量下降,足爪红肿,双侧踝关节肿胀,活动受限;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的体质量增长变缓(P〈0.05),电针组和泼尼松组与模型组相比差异不明显(P〉0.05);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血清和膝关节内的VEGF含量均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经电针和泼尼松治疗后的大鼠血清和膝关节内的VEGF含量均将低(P〈0.05);电针组与泼尼松组相比,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1)电针可以显著改善CIA大鼠的饮食状况,增加体质量,减轻关节肿胀;(2)电针可以减少VEGF的分泌可能就是其中的机制之一。
- 郭丽红刘长信田贵花任丽娜张瑞殷媛马文珠
- 关键词:电针类风湿性关节炎VEGF
- 电针对类风湿性关节炎大鼠血清及膝关节白介素-17和白介素-23的影响被引量:20
- 2015年
- 目的:通过观察电针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A)模型大鼠白介素-17(IL-17)和白介素-23(IL-23)表达的影响,探讨电针治疗RA的作用机制。方法:6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取8只为正常组,其余大鼠采用Ⅱ型胶原和弗氏不完全佐剂复制RA模型。将造模成功的24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泼尼松组和电针组,每组8只。电针针刺大鼠双侧的“足三里”和“昆仑”穴,强度为1~2mA,频率2Hz/100Hz,每次30min,每日1次,连续治疗10次。分别在造模前、造模后和治疗结束后测量大鼠的踝关节直径,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蛋白印迹法检测大鼠血清和膝关节内的IL-17和IL-23含量。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的踝关节直径、血清和膝关节内的IL-17和IL-23的含量均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经电针和泼尼松治疗后的大鼠踝关节直径、血清和膝关节内的IL-17和IL-23的含量均降低(P〈0.05);电针组与泼尼松组相比,除膝关节IL-17含量电针组高于泼尼松组外(P〈0.05),其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对RA大鼠有治疗作用,减少血清和膝关节中IL-17和IL-23的分泌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 郭丽红刘长信田贵花任丽娜张瑞殷媛周明亮马文珠
- 关键词:电针类风湿性关节炎白介素-17白介素-23
- 电针对胶原诱导性关节炎大鼠血清中炎性细胞因子含量的影响被引量:16
- 2016年
- 目的:观察电针对胶原诱导性关节炎模型大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和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含量的影响,探讨电针在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A)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60只,随机取8只做为正常组,其余大鼠采用鸡Ⅱ型胶原和弗氏不完全佐剂制备RA模型。造模成功后,选取其中24只随机分为模型组、泼尼松组和电针组,每组8只。电针组每日针刺大鼠双侧"足三里"和"昆仑"穴,30min/次,连续治疗10d。泼尼松组每日灌胃醋酸泼尼松龙0.1mL/10g。分别在造模前后和治疗结束后测量大鼠左踝关节直径,采用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的TNF-α、IL-1β和ICAM-1含量。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的踝直径和血清TNF-α、IL-1β和ICAM-1的含量均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经电针和泼尼松治疗后的大鼠踝直径和血清TNF-α、IL-1β和ICAM-1的含量均降低(P<0.05);电针组与泼尼松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对RA大鼠具有治疗作用,有效减少血清TNF-α、IL-1β和ICAM-1的分泌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 张瑞郭丽红殷媛陈天帷马文珠
- 关键词:电针干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1Β细胞间黏附分子-1
- 针刺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随机对照试验的系统综述和Meta分析被引量:33
- 2014年
- 目的:运用循证医学系统综述方法评价针刺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CNKI、VIP、CBM、Wanfang、PubMed和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并对论文后的参考文献做补充检索。时间从建库(刊)到2013年11月。收集单纯针刺(或+药物/其它针灸疗法)对比阳性药物(或安慰剂/空白对照)治疗PCOS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对临床异质性较小的文献采用RevMan 5.2进行Meta分析,否则进行定性分析。结果:共纳入31项研究,合计2 321例PCOS患者。2个Meta分析结果显示:①单纯针刺组的有效率与西药组相当;②针刺结合中药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西药组。定性描述结果:单纯针刺(或+药物)治疗PCOS,在提高有效率、排卵率,降低黄体生成素/卵泡刺激素值、胰岛素抵抗水平、睾酮、体质量指数方面,优于或等效于对照组疗效。局限性:由于语种条件限制,存在文献检索选择偏倚;阳性结果易于发表使纳入研究存在潜在发表偏倚;无随访及报告结局时点不一致而存在时间效应偏倚;未对针刺的具体操作进行分类,致使本次研究有潜在的信息偏倚。结论:现有的研究证据对针刺治疗PCOS疗效还不能得出肯定的结论,针刺可能可以促进PCOS患者排卵。
- 任丽娜郭丽红马文珠张瑞
- 关键词:多囊卵巢综合征针刺干预随机对照试验META分析
- 电针“阳陵泉”穴对急性胆囊炎家兔白细胞计数和胆囊壁厚度的影响被引量:10
- 2015年
- 目的:观察电针"阳陵泉""阴陵泉"穴对急性胆囊炎家兔白细胞计数、胆囊壁厚度以及组织病理的影响,探讨"合治内府"理论之胆和阳陵泉的相关性。方法:健康成年雄性家兔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阳陵泉组、阴陵泉组,每组8只。胆囊内注射大肠杆菌液制成急性胆囊炎模型。两个治疗组电针相应穴位,连续7d。对比治疗前后白细胞计数,B超下观察胆囊壁厚度变化,光镜下观察胆囊组织病理变化。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白细胞计数显著升高,胆囊壁显著增厚(均P<0.05);电针后,阳陵泉组、阴陵泉组的白细胞计数较模型组明显降低,胆囊壁显著变薄(均P<0.05);与阴陵泉组比较,电针后,阳陵泉组的胆囊壁更薄(P<0.05)。病理观察显示,模型组胆囊上皮黏膜变短,有全层坏死改变,胆囊上皮乳头水肿,间质内炎细胞浸润;阳陵泉组基层增生,散在炎细胞浸润;阴陵泉组血管腔内含有成堆的中性粒细胞。结论:阳陵泉穴和阴陵泉穴都能有效地治疗急性胆囊炎。从改善急性胆囊炎家兔的胆囊壁厚度来看,阳陵泉穴比阴陵泉穴效果更明显。
- 周明亮贾文睿王健彤王培郭丽红睢明河
- 关键词:急性胆囊炎电针胆囊壁厚度阳陵泉阴陵泉
- 艾灸辅助治疗肿瘤临床研究进展被引量:9
- 2014年
- 恶性肿瘤作为全球较大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极大地危害人类的健康,并将成为新世纪人类的第一杀手[1].预计到2015年,发展中国家有900万人死于癌症[2].恶性肿瘤已成为东西方医学共同关注的焦点之一.灸法主要是借灸火的热力给人体以温热性刺激,通过经络腧穴的作用,以达到温通经络、调和气血、扶正祛邪及防病保健的方法.《灵枢经·官针》篇指出:“针所不为,灸之所宜”.研究表明,艾灸对肿瘤患者的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及放、化疗后不良反应的改善都有显著疗效.有学者[3]认为,艾灸的作用机理是由艾条燃烧时所产生的物理和化学因子作用于腧穴,将刺激信号传入中枢,经过整合作用后传出信号,调控机体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系统、循环系统等,从而调整机体的内环境,以达到防病治病的功效.
- 郭丽红郝蓬亮马文珠
- 关键词:肿瘤艾灸免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