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田贵花

作品数:2 被引量:27H指数:2
供职机构: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电针
  • 2篇性关节炎
  • 2篇类风湿
  • 2篇类风湿性
  • 2篇类风湿性关节...
  • 2篇关节炎
  • 2篇风湿
  • 2篇风湿性
  • 2篇风湿性关节炎
  • 1篇血清
  • 1篇鼠血清
  • 1篇膝关节
  • 1篇模型大鼠
  • 1篇关节
  • 1篇白介素
  • 1篇白介素-17
  • 1篇白介素-23
  • 1篇RA
  • 1篇VEGF
  • 1篇大鼠血清

机构

  • 2篇北京中医药大...
  • 2篇北京中医药大...

作者

  • 2篇马文珠
  • 2篇刘长信
  • 2篇张瑞
  • 2篇任丽娜
  • 2篇郭丽红
  • 2篇殷媛
  • 2篇田贵花
  • 1篇周明亮

传媒

  • 1篇针刺研究
  • 1篇中医药学报

年份

  • 2篇2015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电针对RA模型大鼠VEFG影响的实验研究被引量:8
2015年
目的:本实验以Ⅱ型胶原诱导的类风湿关节炎大鼠(CIA)为模型,通过观察电针对RA模型大鼠VEGF表达的影响,探讨电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作用机理。方法:60只雄性的Wistar大鼠,随机取8只为正常组,其余大鼠采用Ⅱ型胶原和弗氏不完全佐剂复制类风湿性关节炎模型。造模后,从造模成功的大鼠中取24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泼尼松组和电针组,每组8只。造模后第21天开始治疗,正常组和模型组用生理盐水(0.1m L/10g)灌胃,泼尼松组用泼尼松药液(0.1m L/10g)灌胃,电针组用0.30cm×25mm的针灸针针刺大鼠双侧的"足三里"和"昆仑"穴,强度为1~2m A,频率2/100Hz,每次30min,每日1次,连续治疗10次。分别在造模前、造模第7天、造模第14天、造模第21天和治疗结束后称取大鼠的体质量,并采用ELISA法和蛋白印迹法(WB)检测血清和膝关节组织内VEGF的含量。结果:造模后的大鼠可见食量减少,体质量下降,足爪红肿,双侧踝关节肿胀,活动受限;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的体质量增长变缓(P〈0.05),电针组和泼尼松组与模型组相比差异不明显(P〉0.05);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血清和膝关节内的VEGF含量均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经电针和泼尼松治疗后的大鼠血清和膝关节内的VEGF含量均将低(P〈0.05);电针组与泼尼松组相比,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1)电针可以显著改善CIA大鼠的饮食状况,增加体质量,减轻关节肿胀;(2)电针可以减少VEGF的分泌可能就是其中的机制之一。
郭丽红刘长信田贵花任丽娜张瑞殷媛马文珠
关键词:电针类风湿性关节炎VEGF
电针对类风湿性关节炎大鼠血清及膝关节白介素-17和白介素-23的影响被引量:20
2015年
目的:通过观察电针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A)模型大鼠白介素-17(IL-17)和白介素-23(IL-23)表达的影响,探讨电针治疗RA的作用机制。方法:6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取8只为正常组,其余大鼠采用Ⅱ型胶原和弗氏不完全佐剂复制RA模型。将造模成功的24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泼尼松组和电针组,每组8只。电针针刺大鼠双侧的“足三里”和“昆仑”穴,强度为1~2mA,频率2Hz/100Hz,每次30min,每日1次,连续治疗10次。分别在造模前、造模后和治疗结束后测量大鼠的踝关节直径,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蛋白印迹法检测大鼠血清和膝关节内的IL-17和IL-23含量。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的踝关节直径、血清和膝关节内的IL-17和IL-23的含量均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经电针和泼尼松治疗后的大鼠踝关节直径、血清和膝关节内的IL-17和IL-23的含量均降低(P〈0.05);电针组与泼尼松组相比,除膝关节IL-17含量电针组高于泼尼松组外(P〈0.05),其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对RA大鼠有治疗作用,减少血清和膝关节中IL-17和IL-23的分泌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郭丽红刘长信田贵花任丽娜张瑞殷媛周明亮马文珠
关键词:电针类风湿性关节炎白介素-17白介素-23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