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殿明

作品数:28 被引量:20H指数:2
供职机构:天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天津市卫生局科技基金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7篇专利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毒性
  • 4篇农药
  • 3篇动物
  • 3篇毒性研究
  • 3篇生物农药
  • 3篇微生物农药
  • 3篇急性
  • 3篇感染性
  • 2篇亚急性毒性
  • 2篇杂交结构
  • 2篇双链
  • 2篇双链DNA
  • 2篇染毒
  • 2篇重链
  • 2篇细胞
  • 2篇小鼠
  • 2篇解链
  • 2篇茎环结构
  • 2篇聚合酶
  • 2篇急性毒性

机构

  • 22篇天津市疾病预...

作者

  • 22篇周殿明
  • 12篇钱智勇
  • 11篇李树飞
  • 9篇周庆红
  • 9篇赵淼
  • 7篇何宁
  • 6篇刘英华
  • 5篇张静
  • 4篇张大龙
  • 3篇王晓军
  • 2篇张力
  • 2篇张静姝
  • 2篇姜淑青
  • 2篇张书婧
  • 2篇钱智勇
  • 1篇姜淑卿
  • 1篇周晓丽
  • 1篇张倩
  • 1篇李龙
  • 1篇林肖惠

传媒

  • 10篇环境与健康杂...
  • 1篇癌变.畸变....
  • 1篇中华劳动卫生...
  • 1篇医学动物防制
  • 1篇公共卫生与预...

年份

  • 2篇2025
  • 1篇2024
  • 1篇2022
  • 4篇2021
  • 1篇2020
  • 6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 3篇2016
  • 1篇2015
2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噻虫胺原药对Wistar大鼠两代繁殖毒性研究
2025年
目的探讨噻虫胺原药对Wistar大鼠的两代繁殖毒性。方法将噻虫胺原药掺入饲料喂饲大鼠,雌性染毒剂量分别为0.00、30.51、110.84、304.26 mg/kg·BW,雄性染毒剂量分别为0.00、26.45、92.69、279.42mg/kg·BW。亲代和子一代(F1)雌雄性大鼠染毒8周后交配,雌性大鼠在交配、妊娠和哺乳期均连续染毒。试验期间观察毒性表现,计算繁殖指数,并进行病理检查。结果亲代和F1代高剂量组大鼠在交配前染毒期间及孕期和哺乳期各时间点体质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亲代和F1代雌鼠高剂量组受孕率均低于对照组[48.57%vs 71.43%,45.71%vs 80.00%,(P<0.05)]。亲代雄性大鼠高剂量组精子计数及精子活力均低于对照组[(42.55±12.87)×10^(6)个/mL vs(53.84±7.65)×10^(6)个/mL,(58.94±10.59)%vs(65.59±6.03)%,(P<0.05)]。F1代雄性动物高剂量组精子计数及精子活力均低于对照组[(41.64±12.42)×10^(6)个/mL vs(53.09±9.48)×10^(6)个/mL,(55.13±9.19)%vs(64.53±6.31)%,(P<0.05)]。结论此实验条件下噻虫胺原药对Wistar大鼠有繁殖毒性;两代繁殖毒性试验最大无作用剂量雄为92.69 mg/kg·BW,雌为110.84 mg/kg·BW。
刘英华周庆红李树飞赵淼周殿明钱智勇
关键词:噻虫胺最大无作用剂量
一种吸入染毒实验设备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吸入染毒实验设备,包括浓度调节组件,浓度调节组件的喷口伸入吸毒室的内部,吸毒室的内部固定有支撑板,支撑板的顶部向下开有可容纳动物固定器的凹槽,吸毒室的下部与毒气回收罐连接。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吸入染毒实验...
张静钱智勇周殿明刘英华
文献传递
微生物农药耳霉菌急性经呼吸道感染性及致病性的PCR检测法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应用PCR法检测微生物农药耳霉菌经呼吸道急性染毒对大鼠的感染性及致病性,探讨PCR法在真菌类微生物农药感染性及致病性研究中的应用。方法将50只健康7-9周龄SPF级Wistar大鼠按体重随机分为2组,分别为实验组(40只)和对照组(10只),雌雄各半。将2.0×108个/ml耳霉菌悬浮剂按0.5 ml/只经气管一次性注入,对照组不作处理;连续观察21 d。记录动物的体重、中毒症状、死亡情况,并对死亡动物进行大体解剖。于染毒后第0、3、7、14、21天剖解动物的脑、血液、淋巴结、肝、脾、肺、肾等组织及盲肠内容物提取基因组DNA,利用耳霉菌nuc-LSU基因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检测。结果实验组动物染毒耳霉菌后立即取样肺组织中耳霉菌的PCR扩增结果为阳性,肝、脾、肾、脑、淋巴结、血液、盲肠内容物等组织中均未检出耳霉菌;染毒后第3、7、14、21天,肝、脾、肺、肾、脑、淋巴结、血液、盲肠内容物等组织中均未检出耳霉菌。实验动物染毒后,未见明显中毒症状,观察期内无大鼠死亡,大体检查及病理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结论耳霉菌经呼吸道急性染毒后对大鼠无感染性及致病性。本检测方法可快速、有效地检测出耳霉菌的侵染及清除情况,且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可重复性,可做为微生物农药感染性、致病性的检测方法。
赵淼何宁周殿明姜淑青张力周庆红李树飞钱智勇
关键词:微生物农药
耳霉菌急性注射对大鼠的感染性及致病性
2018年
目的应用PCR扩增技术检测微生物农药耳霉菌急性注射感染性及致病性,探讨PCR方法在真菌类微生物农药感染性及致病性评价中的应用。方法将50只健康7~9周龄SPF级Wistar大鼠按体重随机分为2组,分别为耳霉菌染毒组(40只)和对照组(10只),雌雄各半。将2.0×10^7 CFU/ml耳霉菌悬浮剂按0.5 ml/只经腹腔一次性注射,对照组不作处理;连续观察21 d。记录动物中毒症状、死亡情况,并对死亡动物进行大体解剖。于染毒后第0、3、7、14、21天剖解动物的脑、淋巴结、肝、脾、肺、肾等组织,采集血液及盲肠内容物提取基因组DNA,利用耳霉菌nuc-LSU基因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检测。结果耳霉菌染毒组动物注射耳霉菌后第0、3、7、14、21天,脑、血液、淋巴结、肝、脾、肺、肾、盲肠内容物等组织中均未检出耳霉菌。实验动物染毒后,未见明显中毒症状,观察期内无大鼠死亡,大体检查及病理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结论耳霉菌经腹腔注射急性染毒后对大鼠无感染性及致病性。本检测方法可快速、有效地检测出耳霉菌的侵染及清除情况,且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可重复性,可做为微生物农药感染性、致病性的检测方法。
赵淼周庆红李树飞周殿明何宁钱智勇
关键词:微生物农药感染性
核酸分析技术在毒理学研究中的应用
<正>~~
周殿明
关键词:核酸分析MIRNA毒理学研究
文献传递
循环miRNAs分析检测方法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19年
循环miRNAs是重要的毒性标志分子,其含量极低、序列多样和长度较短的特性给分析检测带来挑战,成为决定其应用于新化学物质和材料的毒理学研究和临床应用的关键。该文综述了目前可用于循环miRNA分析检测的方法,包括传统微阵列法、测序法、RT-PCR法和生物传感方法,并对这些方法的技术特点和检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论述。
王晓军周殿明
关键词:测序法RT-PCR法生物传感
环境污染物与肠道菌群的相关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19年
近年来的研究证实人类的肠道微生物菌群与健康密切相关,其对于药物、饮食以及环境中有可能暴露的污染物均表现出极高的敏感性、特异性。该文综述了常见的环境污染物(包括抗生素、重金属、持续性有机污染物、农药)对于肠道微生物菌群及其相关健康带来的影响,建议针对环境污染物的毒性评价研究应充分考虑机体肠道菌群变化。
赵淼周殿明李树飞周庆红何宁钱智勇
关键词:环境污染物肠道菌群毒性
多种食用豆科植物毒性试验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定性检测7种食用豆科植物中皂苷以及皂苷和植物凝集素的毒性。方法联合使用皂苷快速检测法、溶血试验法及红细胞凝集试验法检测7种食用豆科植物匀浆上清、生理盐水及PBS提取液中皂苷及其溶血性以及植物凝集素对红细胞的凝集性。结果7种豆科植物匀浆液采用浓硫酸反应检测法能更加准确定性检测皂苷水平。7种食用豆科植物匀浆上清液中有6种均有溶血性,其中,扁豆、豇豆、东北油豆和豆角王为原液至1∶8稀释液组,四季豆和荷兰豆为原液至1∶16稀释液组,溶血率均>5%,溶血性试验结果阳性。7种食用豆科植物匀浆生理盐水提取液均有溶血性,四季豆,扁豆,豇豆和东北油豆组为原液至1∶8稀释液组;豆角王,豌豆和荷兰豆为原液至1∶4稀释液组,溶血率均>5%,溶血性试验结果阳性。7种食用豆科植物中,有5种匀浆上清液可产生凝集反应,其中,四季豆、荷兰豆为原液至1∶32稀释液组,东北油豆、豆角王和扁豆为原液至1∶16稀释液组可产生凝集反应,凝集试验结果阳性。7种食用豆科植物中有6种匀浆生理盐水和PBS提取液可产生凝集反应,其中,四季豆、荷兰豆、豌豆、东北油豆和扁豆为提取液原液至1∶16稀释液组,豆角王为提取液原液至1∶8稀释液组可产生凝集反应,凝集试验结果阳性。结论联合皂苷定性检测、溶血试验和红细胞凝集试验三种方法,可以综合判断食用豆科植物引起的毒性反应。
周殿明张静
关键词:皂苷凝集素豆科植物溶血性
一种大小鼠通用代谢笼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大小鼠通用代谢笼,包括主笼体,其由左到右依次包括进食腔、两用腔和大鼠腔,连通处均设有可开合的分隔门;连接套筒,其固定于主笼体的下端,连接套筒与主笼体之间设有可左右滑动的第一过滤板;连接套筒的下端出口处...
周殿明
文献传递
一种动物脏器标本收集装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动物脏器标本收集装置,包括收集装置本体、托盘、恒温层和密封盖,收集装置为三层结构,从上到下依次为收集装置本体、托盘、恒温层,所述收集装置本体内部设有凹槽,所述密封盖通过螺栓与收集装置本体连接。本实用新...
钱智勇周殿明李树飞
文献传递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