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少杰

作品数:12 被引量:33H指数:4
供职机构: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动脉
  • 4篇血管
  • 4篇血管造影
  • 4篇造影
  • 4篇冠状
  • 4篇冠状动脉
  • 3篇心病
  • 3篇冠心病
  • 2篇低剂量
  • 2篇心脏
  • 2篇心脏病
  • 2篇数字减影
  • 2篇数字减影血管...
  • 2篇图像
  • 2篇图像质量
  • 2篇减影血管造影
  • 2篇16排螺旋C...
  • 2篇CT血管造影
  • 2篇MRI
  • 2篇成像

机构

  • 12篇厦门大学

作者

  • 12篇吴少杰
  • 6篇许燕塔
  • 6篇陈渊明
  • 3篇施武

传媒

  • 6篇心血管病防治...
  • 2篇医疗装备
  • 1篇现代诊断与治...
  • 1篇中外医疗
  • 1篇临床医学工程
  • 1篇中外医学研究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0
  • 4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3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中低剂量扫描的最有效方法探讨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探究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中低剂量扫描的最有效方法。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间于我院行冠脉CT成像的患者共80例,将心率在70次/分以下、心率波动在5次/分以下的体检者共40例作为对照组,应用心电门控回顾性扫描;将心率在70次/分以上或心律不齐的体检者共40例作为观察组,应用心电门控前瞻性扫描。按照患者不同体重指数(BMI)给予不同管电压,对两组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进行观察。结果两组图像质量无明显差异,P>0.05。在120kV管电压下,观察辐射剂量明显较对照少,对照组中,BMI<18者选择80kV管电压较120kV的辐射剂量更小,BMI在18~24范围内者选择100kV管电压较120kV的辐射剂量更小,差异显著,P<0.05。结论依据患者心律、心率以及BMI等指标制定出合适扫描方案,不仅能获取高质量冠脉CT图像,还能将患者辐射剂量降至最低。
吴少杰陈湧泉
关键词: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低剂量图像质量
MRI在合并大血管异常的小儿复杂型先天性心脏病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分析讨论在合并大血管异常的小儿复杂型先天性心脏病(Complex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CCHD)中使用MRI诊断的具体效果和实际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8年1月-2018年12月合并大血管异常的小儿复杂型先天性心脏病研究对象46例,先后对其进行CT和MRI诊断。比较两种检查方式在合并大血管异常的小儿复杂型先天性心脏病中的诊断率。结果 MRI和CT在先天性主动脉缩窄(COA)、血管环和法洛四联症(TOF)中的诊断率依次为(88.89%,95.00%,100.00%)和(61.11%,80.00%,75.00%),MRI诊断率明显高于CT,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合并大血管异常的小儿复杂型先天性心脏病中使用MRI诊断准确率较高,可在临床上进行推广使用。
陈湧泉吴少杰陈淑贞
关键词:MRI
16排螺旋CT低剂量肺结节扫描与常规剂量扫描的对比研究被引量:3
2013年
选取行CT检查查出肺结节病的患者49例,经患者同意后,再次采用30mA低剂量进行胸部CT扫描,比较两次扫描对于肺结节数量及形态学特征检出情况。两种剂量的CT检查均检出肺结节69枚,低剂量扫描测量肺结节直径为11.4±6.3mm,常规剂量扫描肺结节直径为11.5±6.1mm,两组检测结果无显著差异(P>0.05)。对肺结节钙化、毛刺征、分叶征、支气管征、胸膜粘连、空洞等肺结节的形态学特征检出情况与常规剂量无显著差异(P>0.05)。肺结节CT检测中,低剂量扫描与常规扫描对于疾病的诊断价值差异不大,而低剂量扫描对于患者的辐射危害较小。因此,对于肺结节病的诊断,临床上应优先选择低剂量扫描。
陈渊明吴少杰许燕塔
关键词:CT低剂量肺结节
CT血管造影与MRI诊断冠心病的价值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比较CT血管造影(CTA)与MRI诊断冠心病的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10月医院收治的疑似冠心病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接受CTA检查、MRI检查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以DSA检查作为金标准,比较CTA和MRI诊断冠心病的价值。结果MRI检查与CTA检查冠状动脉狭窄的诊断符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A诊断冠心病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均高于MR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A诊断冠心病的价值较高,且具有无创伤、操作简单、安全性高等优点。
陈湧泉吴少杰陈淑贞
关键词:CT血管造影MRI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冠心病
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结合PWI在后循环缺血患者中的诊断价值研究
2024年
目的探讨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结合PWI在后循环缺血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杏林分院2022年3月至2024年3月55例后循环缺血患者及同期55例非脑血管疾病患者进行对照,金标准为临床诊断结果,均进行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PWI检查。分析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结合灌注加权成像(PWI)在后循环缺血患者中的诊断价值。结果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结合PWI在后循环缺血患者中的诊断结果与临床诊断的一致性Kappa值为0.967,高于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PWI单独诊断的0.817、0.850。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结合PWI在后循环缺血患者中的诊断灵敏度100.00%(60/60)、准确度98.33%(118/120)、阴性预测值100.00%(58/58),高于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PWI单独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结合PWI在诊断后循环缺血方面表现出显著的优势,具有极高的灵敏度、准确度和阴性预测值,优于单独使用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或PWI,适合作为后循环缺血的首选诊断方法。
陈渊明周雅玲许燕塔吴少杰
关键词:后循环缺血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灌注加权成像
不同剂量多层螺旋CT检查在肺内病变筛查中的诊断效能及图像质量研究
2022年
目的:探究不同剂量多层螺旋CT检查在肺内病变筛查中的诊断效能及图像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2月-2020年12月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杏林分院收治疑似肺内病变的13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行多层螺旋CT检查,按照剂量分为观察组(n=65,低剂量多层螺旋CT)和对照组(n=65,普通剂量多层螺旋CT),对比两组检查结果、结节检出情况(结节个数、结节最小直径、结节最大直径、结节平均直径)、辐射剂量[CT剂量指数(CTDIvol)、总毫安秒、剂量长度乘积(DLP)、放射剂量]、图像质量[图像质量评分、CT图像的信号噪声比(SNR)]。结果:常规剂量多层螺旋CT诊断肺内病变的敏感度为88.89%,特异度为85.00%,准确率为87.69%,阳性预测值为93.02%,阴性预测值为77.27%,Kappa值为0.719。低剂量多层螺旋CT诊断肺内病变的敏感度为87.50%,特异度为88.24%,准确率为87.69%,阳性预测值为95.45%,阴性预测值为71.43%,Kappa值为0.704。两组结节个数、结节最大直径、结节平均直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结节最小直径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CTDIvol、总毫安秒、DLP、放射剂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图像质量评分和SN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剂量和低剂量多层螺旋CT在肺内病变筛查中均具有良好诊断效能,并且不影响图像质量,但低剂量多层螺旋CT可降低辐射剂量,更容易发现直径较小的结节。
吴少杰
关键词:多层螺旋CT肺部病变图像质量
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诊断胃肠道血管畸形患者的价值研究被引量:6
2018年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 (MSCT)增强扫描诊断隐匿性消化道出血中胃肠道血管畸形(GIVM)的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3月至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GIVM患者50例,均行MSCT增强扫描检查,并与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手术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50例患者经MSCT增强扫描确诊为GIVM。MSCT平扫没有异常,动脉期血管成像分别在MPR、 MIP及VR影像显示迂曲条状或结节状明显强化病变29例(58.0%),不规则异常血管团21例(42.0%), 13例表现为邻近肠腔内对比剂聚集,同时会随时间推移而增多。供血动脉31例,引流静脉18例,其中动静脉瘘9例。50例GIVM中40例行MSCT检查后5天进行DSA和动脉栓塞治疗, MSCT血管成像和DSA对GIVM的定性诊断及病变定位诊断均完全一致(100.0%),40例胃肠道血管畸形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动静脉瘘的显示率分别为77.5%、 45.0%和90.0%,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5例经过手术治疗得到证实, 5例行保守治疗后出血情况得到治愈,但是没有获得明确的诊断结果。结论 MSCT检查能够清楚、准确地显示出GIVM的部位、范围、形态和影像特征,可作为由GIVM造成的隐匿性消化道出血的常规检查手段。
施武吴少杰陈渊明许燕塔
关键词: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胃肠道血管畸形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探究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定量指标对冠心病患者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的预测价值被引量:5
2020年
目的研究分析在冠心病患者中实施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TA)中定量指标对患者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的预测价值。方法随机抽选2018年3月至2019年8月本院收治的200例冠心病患者,两组患者均接受1年随访,按照发生MACE与否分为MACE组和非MACE组,各100例。评估两组患者的病变长度、是否存在餐巾环标志、斑块总体积大小(TPV)、钙化/非钙化斑块体积大小(CPV/NCPV)、斑块负荷等指标,采用Cox回归分析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MACE组中TPV、NCPV、病变长度、斑块负荷均显著高于非MACE组(P<0.05),CPV以及餐巾环标志均显著低于非MACE组(P<0.05),TPV及斑块负荷是MACE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TA)定量指标中TPV与冠心病患者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存在较为紧密的联系,临床诊疗中应将TPV指标作为参考。
施武陈渊明吴少杰许燕塔
关键词: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冠心病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
磁共振成像在颅脑胶质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在颅脑胶质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8月至2022年9月医院收治的疑似颅脑胶质瘤患者99例作为研究对象,术前均行颅脑CT、磁共振成像检查,以手术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比较颅脑CT、磁共振成像对颅脑胶质瘤的诊断价值,并分析低级别与高级别颅脑胶质瘤的磁共振成像表现、渗透性参数容积转运常数(Ktrans)及血管外细胞外间隙容积比(Ve)。结果磁共振成像对颅脑胶质瘤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均高于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磁共振成像表现:低级别颅脑胶质瘤表现为边界模糊、轻度占位效应、肿瘤强化体积小、无区域水肿、重度囊变及坏死、平扫信号均匀;而高级别颅脑胶质瘤与之相反。高级别颅脑胶质瘤的Ktrans、Ve均高于低级别颅脑胶质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磁共振成像对颅脑胶质瘤的诊断价值高于CT,且可有效鉴别低级别与高级别颅脑胶质瘤。
陈湧泉吴少杰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
16排螺旋CT增强扫描技术在冠心病影像学诊断中的临床应用和诊断价值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评价16排CT增强扫描技术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以及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进行治疗的64例患者先后接受16排CT增强扫描技术(16排CTA)和传统的选择性动脉造影检查技术(SCAG)的影像学资料的区别。结果以选择性动脉造影(SCAG)为金标准,64例冠心病患者208支冠脉血管的16排螺旋CT增强扫描的灵敏度为86.42%、特异度为96.06%、阳性预测值(PPV)为93.33%、阴性预测值(NPV)为91.73%。结论 16排螺旋CT增强扫描技术对于冠心病的诊断具有临床应用和重要的诊断价值。
吴少杰陈湧泉
关键词:16排螺旋CT增强扫描技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