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武
- 作品数:10 被引量:54H指数:5
- 供职机构: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DR双能量减影技术在肋骨骨折中的应用价值(附100例分析)被引量:3
- 2012年
- 目的探讨数字化X线摄影的双能量减影技术在肋骨骨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100例临床高度怀疑肋骨骨折患者行胸部站立位数字化X线双能量减影检查,分别获得标准图像、骨组织减影图像、软组织图像,比较标准图像、骨组织减影图像对肋骨骨折的显示率。结果 100例共发现骨折73例,共94处骨折,骨组织减影图像对不同部位肋骨骨折的检出率分别为,膈上98.0%、膈下62.5%、心影后57.1%、肺门区81.8%、腋部70.6%;常规DR图像对不同部位肋骨骨折的检出率分别为,膈上94.1%、膈下25.0%、心影后14.2%、肺门区63.6%、腋部29.4%;骨组织减影图像对不同形态骨折的显示率分别为,皱褶状骨折73.9%、裂隙状骨折75.0%、不完全性骨折96.0%、完全性骨折100%;常规DR图像对不同形态骨折的显示率分别为,皱褶状骨折15.4%、裂隙状骨折43.8%、不完全性骨折80.0%、完全性骨折100%。结论骨组织减影图像对肋骨骨折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常规DR图像。
- 许燕塔施武颜岩
- 关键词:X线数字摄影双能量减影技术肋骨骨折
- CT扫描及后处理重建图像对急性阑尾炎的影像学特征、形态分析被引量:12
- 2021年
-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及后处理重建图像对急性阑尾炎(AA)的影像学特征、形态诊断。方法选择本院近3年(研究时间段截取2018年9月至2021年5月)就诊的80例AA(经病理诊断)患者。所有患者均实施MSCT诊断及后处理重建图像技术[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对比不同CT技术对AA病理分型诊断价值、对比不同MSCT重建图像技术CT征象显示率MPR/CPR后处理诊断不同病情程度患者影像学形态及特征。结果MPR/CPR后处理MSCT技术检出率(98.75%)明显高于常规CT(76.25%)(P<0.05),两种CT技术在周围脓肿诊断中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单纯性AA、坏疽性AA、PAA中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PR技术远段与周围组织关系、阑尾全程显示率(98.75%、97.50%)均明显优于MPR技术(46.25%、32.50%)(P<0.05)。穿孔性、NPAA患者阑尾增大、阑尾粪石、淋巴结肿大特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PAA患者阑尾强化缺损、蜂窝织炎、阑尾腔积气、积液、周围脓肿征象发生率明显高于NPAA患者(P<0.05)。结论MSCT联合MPR、CPR后处理重建图像技术应用于AA诊断中效果显著,CPR技术辅助MPR技术可以充分显示远段与周围组织关系、阑尾全程,确保诊断的精确性,并根据特异性影像学特征及形态准确检出及区分病理类型,为临床治疗提供诊断依据,值得临床推广。
- 许燕塔姜聪明陈渊明施武
- 关键词:64排螺旋CT急性阑尾炎影像学特征
- 16层螺旋CT在消化系统实质器官检查技术及其在不同病变诊断中应用价值
- 2017年
- 目的研究16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在消化系统实质器官检查技术及其在不同病变诊断中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01/2017-01在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受治疗的肝脏肿瘤和肿瘤的病变患者105例,胰腺病变患者84例,脾脏病变患者111例;使用16层螺旋CT对肝脏和脾脏病变患者进行平扫加增强,对胰腺患者进行灌注扫描,分析患者的病变特征.结果C T上肝脏和脾脏病变的表征是多发或单发的低密度的病灶,边界可模糊也可清晰,增强后可不强化也可强化;胰腺癌患者Q_b、V_b低于正常者,t_(mt)、K_(ps)高于正常者,两组间t_(mt)、K_(ps)、Q_b、V_b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胰腺炎患者的Q_b、V_b、K_(ps)与正常者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m t与正常者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胰腺癌患者的Q_b、V_b、tm t和胰腺炎患者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6层螺旋C T对肝脏病变、胰腺病变和脾脏病变患者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值得在临床推广.
- 许燕塔姜聪明施武
- 关键词:16层螺旋CT肝脏病变胰腺病变
- 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诊断胃肠道血管畸形患者的价值研究被引量:6
- 2018年
-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 (MSCT)增强扫描诊断隐匿性消化道出血中胃肠道血管畸形(GIVM)的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3月至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GIVM患者50例,均行MSCT增强扫描检查,并与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手术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50例患者经MSCT增强扫描确诊为GIVM。MSCT平扫没有异常,动脉期血管成像分别在MPR、 MIP及VR影像显示迂曲条状或结节状明显强化病变29例(58.0%),不规则异常血管团21例(42.0%), 13例表现为邻近肠腔内对比剂聚集,同时会随时间推移而增多。供血动脉31例,引流静脉18例,其中动静脉瘘9例。50例GIVM中40例行MSCT检查后5天进行DSA和动脉栓塞治疗, MSCT血管成像和DSA对GIVM的定性诊断及病变定位诊断均完全一致(100.0%),40例胃肠道血管畸形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动静脉瘘的显示率分别为77.5%、 45.0%和90.0%,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5例经过手术治疗得到证实, 5例行保守治疗后出血情况得到治愈,但是没有获得明确的诊断结果。结论 MSCT检查能够清楚、准确地显示出GIVM的部位、范围、形态和影像特征,可作为由GIVM造成的隐匿性消化道出血的常规检查手段。
- 施武吴少杰陈渊明许燕塔
- 关键词: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胃肠道血管畸形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 探究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定量指标对冠心病患者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的预测价值被引量:5
- 2020年
- 目的研究分析在冠心病患者中实施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TA)中定量指标对患者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的预测价值。方法随机抽选2018年3月至2019年8月本院收治的200例冠心病患者,两组患者均接受1年随访,按照发生MACE与否分为MACE组和非MACE组,各100例。评估两组患者的病变长度、是否存在餐巾环标志、斑块总体积大小(TPV)、钙化/非钙化斑块体积大小(CPV/NCPV)、斑块负荷等指标,采用Cox回归分析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MACE组中TPV、NCPV、病变长度、斑块负荷均显著高于非MACE组(P<0.05),CPV以及餐巾环标志均显著低于非MACE组(P<0.05),TPV及斑块负荷是MACE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TA)定量指标中TPV与冠心病患者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存在较为紧密的联系,临床诊疗中应将TPV指标作为参考。
- 施武陈渊明吴少杰许燕塔
- 关键词: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冠心病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
- 16排螺旋CT重建技术在肋骨骨折定位中的应用
- 2015年
- 目的探讨16排螺旋CT重建技术在肋骨骨折定位中的应用。方法采用16排螺旋CT对50例胸部外伤的患者进行扫描,将原始数据进行薄层重建后做全肋骨VR、MIP、MPR、CPR图像。结果 50例胸部外伤患者中,单发肋骨骨折11例;2根以上骨折29例,其中伴8~10肋软骨骨折2例;阴性10例。伴肺挫伤合并液气胸6例,伴心脏损伤3例,锁骨骨折3例,皮下气肿者9例。结论 16排螺旋CT重建技术在肋骨骨折定位中的能够准确定位肋骨骨折及数目等,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许燕塔陈渊明施武
- 关键词:16排螺旋CT
- 多排螺旋CT重建技术在急腹症影像诊断中的意义分析被引量:5
- 2017年
- 目的:对急腹症患者应用多排螺旋CT重建技术进行检查的临床诊断意义展开观察与分析。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75例急腹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多排螺旋CT对其进行检查,并借助重建技术得出CT影像学图像。统计并对比CT诊断结果与临床病理学诊断结果。结果:与临床病理学诊断结果相比,多排螺旋CT的诊断符合率为97.3%(73/75),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应用多排螺旋CT重建技术对急腹症患者进行检查,可获得较高的诊断准确率,值得临床重视。
- 陈渊明施武许燕塔
- 关键词:急腹症
- 胸部CT特征分析诊断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的临床价值被引量:14
- 2017年
- 目的探讨胸部CT影响学特征在艾滋病合并肺结核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60例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和30例单纯肺结核患者,对其胸部CT影像学表现进行回顾分析。结果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多为多叶受累,而单纯肺结核患者多为一叶受累;两组患者病灶分布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除右肺中叶和左肺下叶外,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的肺叶累及比例均高于单纯肺结核患者(P<0.05)。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较单纯肺结核患者结节阴影、斑片阴影、片阴影、纵膈淋巴结增大和肺外结核发生率明显较高(P<0.01);栗粒阴影、空洞和钙化明显较少(P<0.01)。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病灶形态多样,无特异性,且单一病例中可多个出现,常伴有心包、胸腔积液。结论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胸部CT表现为多种性质的病灶共存,无特定病变部位,多弥漫性多叶感染,纵膈淋巴结增大、斑片和结节阴影状较多,空洞钙化少,免疫功能低下,病情较重。胸部CT可对艾滋病合并肺结核进行定性诊断,判断肺结核病程进展,为患者的治疗提供参考。
- 姜聪明刘晓欢阮丽萍施武
- 关键词:胸部CT艾滋病肺结核
- 64排螺旋CT在冠脉CTA成像的应用价值被引量:1
- 2019年
-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在冠脉CTA成像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2018年1月—2019年5月我院收治的140例疑似冠心病患者临床资料,全部患者行64排螺旋CT冠脉CTA成像检查,并进行冠脉造影检查为金标准,对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分析64排螺旋CT在冠脉CTA成像的应用价值和优势。结果冠脉CTA诊断阳性率为91.89%(68/74),阴性率为87.88%(58/66),阳性预测值为89.47%(68/76),阴性预测值为90.63%(58/64),符合率为90.00%(126/140);右冠状动脉主干、左冠状动脉主干、前降支、回旋支狭窄情况进行分析显示两种诊断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64排螺旋CT在冠脉CTA成像诊断冠心病应用上与传统冠脉造影诊断符合率高,敏感性特异性也较高,可根据扫描图像对狭窄血管进行有效判断,对冠心病临床诊断意义重大。
- 许燕塔姜聪明施武
- 关键词:64排螺旋CT冠脉造影冠心病
- 64排冠状动脉CTA与DSA对于冠状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被引量:8
- 2019年
-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狭窄患者应用64排冠脉CT血管造影(CTA)检查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104例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期间在我院进行冠状动脉狭窄诊治的患者为研究对象,为所有患者实施冠状动脉CTA与DSA检查,对比两种检查方式冠状动脉狭窄阳性检出率以及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检出率。结果 DSA共计98例患者检出冠状动脉病变,阳性检出率为94.23%,CTA共计92例患者检出冠状动脉病变,阳性检出率为88.46%,DSA冠状动脉狭窄阳性检出率与CTA检查阳性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检查方式冠状动脉闭塞、重度狭窄以及正常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SA轻度以及中度冠状动脉狭窄检出率均明显高于CTA,两种检查方式轻度、中度冠状动脉狭窄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状动脉狭窄患者应用CTA检查以及DSA检查阳性检出率以及临床应用价值均较高,联合应用两种检查方式有助于降低漏诊率,可为临床医生进行病情诊治提供重要参考,有助于及早为患者实施对症治疗。
- 陈渊明施武许燕塔吴少杰
- 关键词:冠状动脉CTADSA冠状动脉狭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