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于文龙

作品数:5 被引量:30H指数:3
供职机构:鞍山市肿瘤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成像
  • 2篇全身
  • 2篇加权成像
  • 2篇CT
  • 2篇MRI
  • 1篇影像
  • 1篇脂肪抑制
  • 1篇直肠
  • 1篇直肠癌
  • 1篇直肠癌术
  • 1篇直肠癌术后
  • 1篇直肠癌术后局...
  • 1篇术后
  • 1篇术后局部复发
  • 1篇术前
  • 1篇全身扩散
  • 1篇全身扩散加权...
  • 1篇全身弥散加权...
  • 1篇转移瘤
  • 1篇良恶性

机构

  • 5篇鞍山市肿瘤医...

作者

  • 5篇于文龙
  • 2篇徐畅
  • 2篇程亮
  • 1篇陶广林
  • 1篇杨德文
  • 1篇张玉杰
  • 1篇刘洋
  • 1篇顾春艳
  • 1篇李振

传媒

  • 3篇中国冶金工业...
  • 1篇临床放射学杂...
  • 1篇中国当代医药

年份

  • 3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6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MRI全身弥散加权成像在骨转移瘤诊断中的价值
2019年
临床中需要对恶性肿瘤患者是否发生远处转移进行判断,以便为患者提供有效的治疗方案。恶性肿瘤发生远处转移部位中,骨最为常见[1]。本文对MRI全身弥散加权成像在骨转移瘤诊断中的价值进行探讨,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选取2016 年1 月至2018 年3 月我院收治的恶性肿瘤患者50 例进行实验分析。其中,男性25 例,年龄39~72岁、平均(54.69±6.69)岁,肺癌10 例、食管癌5 例、胰腺癌1 例、胆囊癌2 例、胃癌4 例、结肠癌3 例;女性25 例,年龄40~73 岁、平均(55.21±6.58)岁,肺癌11 例、食管癌4 例、胰腺癌1 例、胆囊癌2 例、胃癌5 例、结肠癌2 例。排除装有心脏起搏器和幽闭恐惧症患者。本组患者均符合恶性肿瘤诊断标准且自愿同意加入本实验。
于文龙
关键词:全身弥散加权成像骨转移瘤MRIDWI
浸润性宫颈癌术前CT及MRI诊断的临床价值对比被引量:8
2018年
目的对比分析浸润性宫颈癌患者在手术前采用CT和MRI两种影像学技术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7年9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之后经病理学检验确定为浸润性宫颈癌的76例患者,根据其在手术前接受检查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8例。对照组在术前接受CT检查;研究组在术前接受MRI检查。对比两组的影像学诊断操作时间、术前诊断原因导致的纠纷事件、宫颈癌术前诊断结果与术后病理检验结果的符合率、误诊和漏诊情况。结果研究组术前诊断原因导致的纠纷事件仅有1例(2.6%),少于对照组的8例(2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宫颈癌术前诊断结果与术后病理检验结果的符合率为94.7%,高于对照组的6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误诊率和漏诊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影像学诊断操作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浸润性宫颈癌患者在手术前采用MRI技术进行诊断,虽然操作时间在一定程度上会有所延长,但其准确性更高,可以有效减少误诊和漏诊情况的发生,使由于病情诊断而导致的纠纷事件得到控制,能够为患者争取更多的有效治疗时间。
程亮杨德文徐畅刘洋于文龙
关键词:浸润性宫颈癌磁共振成像CT
MRI在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中的诊断价值分析被引量:2
2019年
目前,临床上常利用CT检查方法对直肠癌患者进行术后随访,但此种检查方法具有一定局限性。本文旨在对磁共振成像(MRI)应用于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的诊断价值进行分析,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1.1对象选取我院2016年9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患者68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化疗及直肠癌根治术,并在手术后接受病理检查、肠镜活检与二次手术,结果表明患者确系结肠癌术后局部复发。其中,男37 例,女31 例,年龄39~70 岁,平均(53.46±3.71)岁,患者检查时已接受手术1~2年,平均(1.14±0.37)年;35 例为溃疡型中分化腺癌,32 例为黏液腺癌,1 例为其他。均进行CT 和MRI 检查,在家属知情和同意的前提下开展。
于文龙
关键词:术后局部复发直肠癌MRI
高分辨率CT在肺部磨玻璃结节影像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11
2019年
肺部磨玻璃结节(Ground glass nodule,GGN)是潜在肺癌的前体,也是肺部早期组织损伤的重要表现。近年来大量研究显示,对GGN进行良恶性鉴别诊断对于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应用高分辨率CT(HRCT)对GGN进行良恶性鉴别诊断,探讨其效果,报告如下。
于文龙
关键词:CT高分辨率
3.0 T MR全身扩散加权成像联合全身冠状位T2-tirm脂肪抑制序列对全身转移瘤筛查临床应用价值被引量:9
2016年
目的探讨全身扩散加权成像(WB-DWI)联合全身冠状位T2-tirm脂肪抑制序列对全身转移瘤筛查价值。方法对124例有原发肿瘤病史患者进行WB-DWI及冠状位T2-tirm脂肪抑制序列检查,对上述检查可疑病变部位进行CT或MRI检查(包括增强),分3组进行研究,A组行背景抑制扩散加权成像(DWIBS);B组行DWIBS联合全身冠状位T2-tirm脂肪抑制序列检查;C组,B组+CT或MRI检查。将三者检查结果对比分析,分别计算3种检查方法对病灶显示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统计B组及C组全身各部位病灶显示数目,并对B组及C组数据做一致性检验分析。结果 B组与C组对病灶准确率均比A组高,A组与B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09,P=0.000),B、C两组间配对卡方kappa一致性检验结果 K=0.841,P=0.038<0.05,表明两者诊断一致性很高,但存在差异,全身DWI联合全身MR检查在脊柱、骨盆、股骨上段成骨性及溶骨性转移病灶、肝脏(呼吸均匀者)检出及诊断准确性较高,B组与C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对脑内、肺、纵隔、盆腔髂血管周围直径<10mm较小转移灶、肋骨局部<10 mm成骨性转移灶假阴性较高,C组更有优势,B组对肝脏(脓肿、血管瘤等)、肺(肉芽肿、结核球等)、椎体内血管瘤、股骨头坏死、非病理性压缩骨折、多发性骨髓瘤等易造成假阳性,C组准确率更高。结论 WB-DWI联合T2-tirm脂肪抑制序列对全身转移瘤筛查有较高检出率和准确率,同时结合CT或MRI检查能进一步提高病灶检出率和准确率。
张玉杰陶广林顾春艳程亮徐畅李振于文龙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