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金群
- 作品数:23 被引量:69H指数:5
- 供职机构:广东省妇幼保健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农业科学理学更多>>
- 56例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精准诊疗及随访
- 目的:对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CAH)进行精准诊疗,观察其疗效和转归。方法:对本专科筛查检出或门诊就诊的疑似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患者进行血17OHP、电解质(K、Na、C1、Ca)、皮质醇(Cor))、醛固酮、雄激素...
- 江剑辉刘舒韦思思曾伟宏姜意达谢汛杰欧阳海梅张也梁金群陈暖张红梅陆鹤云袁莹陈丽莹
- 关键词: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基因筛查基因诊断
- 利用新一代测序技术对1例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缺乏症患儿基因突变检测被引量:5
- 2016年
- 目的分析1例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缺乏症患儿的临床表现及基因突变特点。方法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儿童遗传代谢内分泌中心2015年接诊1例疑似线粒体脑肌病患儿,对患儿的临床症状、生化检测结果、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并采用新一代基因测序技术(目标区域测序)探寻可能的基因突变。结果患儿以持续性高乳酸血症、运动发育落后、肌张力低下为主要特点。新一代基因测序发现线粒体核基因丙酮酸脱氢酶E1α亚单位基因(PDHA1基因)1个新的半合子错义突变c.376C〉T(P.R126C),突变数据库未见报道,生物信息学分析提示为致病突变,患儿确诊为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缺乏症。诊断明确后,经维生素B1、辅酶Q10、左旋肉碱等治疗3个月,患儿运动能力显著改善,病情稳定。结论PDHA1基因突变所致的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缺乏症属于线粒体脑肌病的一种,该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诊断困难,在临床诊断难以明确病因时,新一代目标区域测序可快速进行基因诊断。
- 刘舒梁金群欧阳海梅曾伟宏陈暖江剑辉
- 关键词:线粒体病基因突变生酮饮食
- 高苯丙氨酸血症尿液生物标志物特征
- 2018年
- 目的探讨高苯丙氨酸血症(HPA)尿液特异性生物标志物及其相互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7年6月期间本院正常健康儿童132例为正常对照组,另选经广东省新生儿疾病筛查中心确诊及分型137例HPA患儿为研究组,利用气相色谱质谱技术对患儿尿液有机酸分析,根据各型HPA尿液有机酸浓度水平,运用统计学进行差异性分析及相关性分析。结果 HPA患儿尿液有机酸中,苯乙酸、苯乳酸、苯丙酮酸、3-羟基苯乙酸、4-羟基苯乙酸、4-羟基苯乳酸、4-羟基苯丙酮酸、高香草酸、香草扁桃酸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61.3%、83.3%。生物标志物之间存在相关性,尿苯丙酮酸与尿苯乙酸、尿苯乳酸及尿4-羟基苯丙酮酸呈显著正相关(r=0.56、0.80、0.67,P<0.05);尿苯乳酸与尿4-羟基苯乳酸呈显著正相关(r=0.89,P<0.05)。结论 HPA患儿尿液苯丙酮酸、尿苯乳酸、尿苯乙酸具有较高的特异度,联合多项生物标志物可有效提高HPA确诊率,为疾病确诊、分型提供参考依据。
- 曾伟宏欧阳海梅谢汛杰梁金群陈暖刘舒韦思思袁莹陈丽莹江剑辉
- 关键词:高苯丙氨酸血症四氢生物蝶呤缺乏症有机酸
- 足跟采血与外周静脉采血对新生儿疾病筛查结果影响的对比初步研究
- 目的:对比研究两种采血方式下的干血片质量及对新生儿疾病筛查结果的影响。方法:选取50例我院产科2018年10月-2018年11月出生的足月健康新生儿,所有新生儿均在符合采血规范的前提下采用足跟采血方式进行新生儿疾病筛查。...
- 袁莹欧阳海梅刘舒韦思思曾伟宏梁金群张也陈暖张红梅陆鹤云陈丽莹江剑辉
- 高苯丙氨酸血症分型和代谢谱分析被引量:2
- 2018年
- 目的 探讨高苯丙氨酸血症(HPA)各种类型发病特点和血液、尿液代谢指标谱差异及其相互关系.方法 选择2014年1月至2017年6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广东省妇儿医院儿童遗传代谢与内分泌科确诊的137例HPA患儿,通过血液串联质谱(MS/MS)、尿液气相色谱质谱(GC-MS)和高效液相色谱(HPLC)对患儿血液、尿液代谢物浓度分析,同时根据四氢生物蝶呤(BH4)药物负荷试验、红细胞二氢生物蝶啶还原酶活性进行分组,根据各组HPA代谢物浓度运用统计学进行差异性分析及相关性分析.结果 137例HPA患儿中,苯丙氨酸(Phe)羟化酶(PAH)缺乏症101例(73.7%),其中经典型苯丙酮尿症(PKU) 21例(15.3%),轻度PKU 37例(27.0%),轻度HPA 43例(31.4%);BH4反应型22例(16.1%),BH4无反应型79例(57.7%);四氢生物蝶呤缺乏(BH4D)36例(26.3%),其中6-丙酮酰四氢蝶呤合成酶(PTPS)缺乏症34例(24.8%),二氢生物蝶啶还原酶(DHPR)缺乏症2例(1.5%).各型血Phe水平与尿苯乙酸(r=0.673,P<0.01)、苯乳酸(r=0.736,P<0.01)、苯丙酮酸(r=0.642,P<0.01)显著相关,与新蝶呤(N)(r=0.442,P <0.01)、生物蝶呤(B)(r =0.398,P <0.01)低度相关;尿苯乙酸、苯乳酸、苯丙酮酸与尿蝶呤无相关性.尿蝶呤谱PTPS缺乏组、BH4反应型、BH4无反应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BH4反应型与BH4无反应型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分析不同类型的HPA代谢谱,掌握本地区发病情况和特征,HPA患儿血Phe一定浓度区间内尿苯乙酸、苯乳酸、苯丙酮酸可呈阴性,不宜单独使用GC-MS筛查HPA.尿蝶呤谱分析对BH4D分型及鉴别BH4反应型、BH4无反应型PKU有辅助作用,掌握各型HPA代谢指标浓度及相关性,可为HPA早期诊断、精确治疗、随访提供依据.
- 曾伟宏吴爱武谢汛杰欧阳海梅梁金群陈暖刘舒韦思思陈丽莹江剑辉
- 关键词:高苯丙氨酸血症代谢指标四氢生物蝶呤缺乏症
- 5p15缺失综合征合并4q32重复1例临床分析与基因诊断
- 2021年
- 目的探讨5p15缺失综合征合并4q32重复的临床特征及分子遗传学特点。方法回顾分析1例5p15缺失综合征合并4q32重复患儿的临床资料以及分子遗传学分析资料。结果10月龄女性患儿,具有特殊面容、发育迟缓、先天性心脏病及喉软骨发育不良等临床表现。全外显子测序和染色体组拷贝数分析精确定位拷贝数异常改变的染色体片段区域,检出患儿在5p15.33p15.1区域16843kb的杂合缺失变异,以及4q32.2q35.2区域26701kb的重复变异。患儿父母临床表型正常,基因检测未见异常。结合临床表现及各检测结果确诊患儿为5p15缺失综合征合并4q32重复。结论5p15缺失综合征即猫叫综合征,最常见的临床表型是智能障碍、生长发育迟缓、小头畸形、先天性心脏病、脑积水等。4q32重复综合征报道非常少,表现为发育迟缓和畸形面容。患儿具有5p15缺失综合征典型临床表现,同时存在4q32重复综合征的临床特点,染色体5p15缺失合并4q32重复是其致病原因。对于生长发育迟缓合并多器官异常者应行全外显子测序和染色体组拷贝数分析,并结合临床特征、影像学、生化检查等,可有效确诊。
- 刘舒韦思思张也欧阳海梅梁金群陈暖陆鹤云曾伟宏江剑辉
- 关键词:发育迟缓
- 以外周性性早熟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一家系的临床分析与基因诊断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分析1例罕见的21-羟化酶基因缺陷所致的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患儿合并外周性性早熟的临床表现及诊断流程,为该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和精准治疗提供参考。方法以2020年1例因“阴茎显著增长伴生长速率加速5年,面部痤疮半年”在儿童遗传代谢与内分泌科就诊的男性患儿为研究对象,患儿5岁8个月,对其临床表型、病因学进行分析。结果患儿血清雄激素、促黄体生成素和17-羟孕酮异常升高。新一代基因测序发现CYP21A2基因复合杂合突变:c.518T>A(p.I173N)和c.740delA(p.E247Gfs*11),分别遗传自患儿父亲和母亲,其中c.740delA(p.E247Gfs*11)为新突变。患儿确诊为21-羟化酶基因缺陷所致的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患儿经积极治疗,效果良好。结论该患儿以阴毛早现、阴茎增大、生长加速、骨龄发育提前等为表现,病情和临床表现复杂多样,诊断困难,最终通过基因检测得以确诊。临床上遇到具有上述临床表现却不能以常规性早熟解释的患儿,需要考虑21-羟化酶缺陷症可能。
- 刘舒欧阳海梅韦思思张也梁金群陈暖曾伟宏江剑辉
- 关键词:21-羟化酶缺陷症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基因突变
-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在遗传代谢病诊断和治疗监测中的应用被引量:18
- 2017年
- 目的探讨利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合分析技术在遗传代谢病的筛查和诊断中的意义,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住院和门诊2 856例疑似遗传代谢病患者的尿液,通过去蛋白、尿素酶处理、肟化酮酸、萃取、除水、硅烷衍生化等处理,应用GC-MS进行样本有机酸检测,所得检测数据通过遗传代谢病软件分析,同时结合串联质谱氨基酸和酰基肉碱检测结果及基因分析进一步疾病诊断。结果对2 856例疑似患者的尿液标本有机酸分析,确诊先天性遗传代谢疾病342例(11.9%),其中苯丙酮尿症154例(5.39%),甲基丙二酸尿症为57例(2.00%),丙酸尿症34例(1.19%),希特林蛋白缺乏症34例(1.19%),戊二酸尿症Ⅰ型27例(0.95%),异戊酸尿症5例(0.18%),鸟氨酸氨甲酰转移酶缺乏症2例(0.07%),全羧化酶合成酶缺乏症2例(0.07%),短链酰基辅酶A脱氢酶缺乏症5例(0.18%),中链酰基辅酶A脱氢酶缺乏症12例(0.42%),多种酰基辅酶A缺乏症3例(0.11%),3-甲基巴豆酰甘氨酸2例(0.07%),5-氧合脯酸胺尿症、甲基丙二酸半醛脱氢酸缺乏症、黑酸尿症、泽尔韦格氏综合症、卡纳万氏综合症、枫糖尿症各1例(0.04%)。继发性代谢障碍或感染269例(9.42%),确诊患者中1例枫糖尿症、2例MMA患者死亡,2例失访,随访率98.2%,对患者采取跟踪、随访治疗,临床上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结论 GC-MS是遗传代谢病诊断的可靠方法,监测尿中特异性标志物浓度水平变化为治疗提供有效的手段。
- 曾伟宏欧阳海梅梁嘉颖谢汛杰梁金群陈暖刘舒江剑辉
- 关键词:气相色谱质谱遗传代谢病
- 两种尿蝶呤谱检测方法的比较及在高苯丙氨酸血症的应用
- 目的 对碘(12)氧化法和二氧化锰(MnO2)氧化法两种前处理方法在尿蝶呤谱检测进行方法学评价,建立最佳实验方法,提高尿蝶呤谱在高苯丙氨酸血症(HPA)诊断及分型准确率。方法 分别用12氧化法和MnO2氧化法处理65例尿...
- 谢汛杰江剑辉刘舒韦思思曾伟宏梁金群欧阳海梅张也陈暖张红梅陆鹤云袁莹陈丽莹
- 一例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Ⅰ缺陷所致Leigh综合征:临床特点、治疗分析及基因突变研究被引量:1
- 2017年
- 目的 Leigh综合征是由于线粒体呼吸链能量代谢障碍所导致的遗传性疾病,是婴幼儿时期最常见的线粒体脑病之一,其发病的主要机制是由于线粒体呼吸链氧化磷酸化障碍,ATP合成减少,乳酸堆积,导致严重神经肌肉损伤,进而出现一系列的临床症状。目前国内外研究证实,线粒体呼吸链5种酶复合物(Ⅰ、Ⅱ、Ⅲ、Ⅳ和Ⅴ)缺陷、丙酮酸脱氢酶复合物缺陷以及线粒体转运RNA突变等均可引起Leigh综合征。由于线粒体病最常累及能量需求大的器官,如脑、心脏、肝、骨骼肌、肾等,导致多脏器损害,因此患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从婴幼儿早期发病的致死性脑病到成年期起病的神经退行性疾病,有许多交叉重叠现象,仅借助于临床表现很难确诊,常需借助线粒体呼吸链酶活性测定、基因检测等方法。方法本研究中,患儿为第一胎,1岁时出现体格、智力发育落后,伴跛行和言语不清,呈进行性加重。血液乳酸增高,脑MRI显示双侧基底节对称性损害,符合Leigh综合征诊断。结果我们通过新一代测序技术进行线粒体全基因突变分析,证实患儿存在线粒体ND3基因10191T>C突变,导致线粒体呼吸链酶复合物I活性下降。患儿治疗以多种维生素为主,补充左旋肉碱、辅酶Q10,同时辅以生酮饮食治疗。治疗半年后,患者智力无明显倒退,但肌力、体重显著减退。结论我们通过高通量捕获测序技术,首次诊断了编码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Ⅰ亚基的ND3基因10191T>C突变导致复合物Ⅰ缺陷,为疾病的确诊提供了依据,更为后期的精确治疗打下坚实的基础。
- 刘舒陈暖梁金群欧阳海梅曾伟宏谢汛杰陈丽莹江剑辉
- 关键词:LEIGH综合征突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