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杨
- 作品数:10 被引量:26H指数:3
-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女性膀胱过度活动症患者的尿液菌群特征及其与心理状态的相关性被引量:10
- 2017年
- 目的探讨女性膀胱过度活动症(OAB)患者与健康人群的尿液菌群差异,以及OAB患者尿液菌群特征与心理状况的相关性。方法2016年11月至2017年6月我院确诊为OAB的女性患者(OAB组)和同期健康女性志愿者(对照组)纳入研究。两组均完成膀胱过度活动症症状评分表(OABSS)、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生活质量评分(QOL)。通过清洁导尿收集尿液,并进行DNA提取、16SrRNA基因扩增和高通量测序。测序得到的原始数据导入QIIME软件,基于操作分类单位的分析注释结果进行样品微生物仅多样性和B多样性分析。采用LEfSe在线工具分析两组间属水平上具有显著差异的细菌,Pearson相关性分析研究心理因素评分与尿液菌群特征的关系。结果本研究OAB组和对照组分别纳人30例和25例,两组的人口学特征比较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OAB组OABSS、SAS、SDS和QOL4个量表的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对照组在尿液菌群的丰富度(Chaol指数:1854.09±1239.34)和多样性(辛普森指数:0.75-4-0.23)上均显著高于OAB组(Chaol指数:2866.27±1795.22;辛普森指数:0.86±0.12;P=0.02)。门水平上,对照组拟杆菌门的相对比例(15.7%)高于OAB组(8.1%)(P=0.04);科水平上,OAB组与对照组的肠杆菌科(17.6%与8.1%;P=0.03)和双歧杆菌科(14.8%与3.6%;P=0.01)相对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EfSe分析结果显示在属水平上,OAB组和对照组尿液中分别有7个和13个菌属的相对丰度显著增加。SDS评分与香农指数(r=-0.516,P=0.003)和Chaol指数(r=-0.458,P=0.011)均呈负相关,提示OAB患者抑郁程度越重,尿液菌群的多样性和丰富度越低。结论女性OAB患者与健康女性的尿液菌群结构上存在显著差异,部分菌属可能是OAB疾病的生物标
- 陈杨张桂豪陈嘉炜王俊鹏赵洁吴芃
- 关键词:膀胱过度活动症心理状态
- 氯胺酮相关性泌尿系统损害的积分分期评估及应用价值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 建立氯胺酮相关性泌尿系统损害的积分分期系统,并评价其性能和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9月至2015年9月收治的135例氯胺酮相关性泌尿系统损害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11例,女24例,年龄18 ~41岁,平均(24.8±4.7)岁.所有患者根据膀胱和上尿路受累情况分为3期,采用阶梯化治疗策略,泌尿系统影像学无明显异常者为Ⅰ期,采用行为和药物综合治疗.影像学或尿动力提示膀胱病变,而上尿路无形态学和功能学异常者为Ⅱ期,在保守治疗基础上行膀胱水扩张术及定期膀胱灌注.经上述干预后,上尿路影像学及肾功能异常持续进展者为Ⅲ期,在上述治疗效果欠佳时考虑行肠膀胱扩大术或膀胱全切原位新膀胱术.评价治疗前和治疗后1个月膀胱日记反映的排尿情况,PUF评分,ICPI和ICSI评分.分析各项资料与临床分期的相关性,建立评分分期系统,比较评分估算的分期与临床分期的符合程度,并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检查该积分系统预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 3期患者在阶梯化治疗后排尿间隔时间、平均尿量、夜尿次数、PUF评分、ICPI和ICSI评分上均有明显改善.患者年龄(P=0.018)、氯胺酮滥用时长(P=0.006)、eGFR(P=0.001)、ALT(P=0.037)、γ-GT(P<0.001)、膀胱壁增厚(P=0.013)、输尿管病变(P <0.001)、肾积水(P< 0.001)和核素肾图异常比例(P=0.01)与临床分期相关.共107例(79.2%)患者根据积分得出的分期与临床分期符合(3期分别有30、65和12例).该分期系统在判断Ⅰ期和Ⅱ期临界值时,积分ROC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22,而判断Ⅱ期和Ⅲ期临界值时,AUC为0.978.结论 通过氯胺酮滥用史、实验室检验及影像学检查建立的氯胺酮相关性泌尿系统损害的积分分期系统,可能有助于评估膀胱及上尿路病情发展阶段,对治疗方式的选择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 王强吴芃吴清晖王俊鹏陈杨黄泽海郑少斌
- 关键词:氯胺酮泌尿系统
- 大鼠避水应激模型下尿路症状与尿液菌群失调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3
- 2017年
- 目的建立避水应激诱导下尿路症状的大鼠模型,初步探讨中枢神经系统与膀胱、尿液菌群之间的关系。方法2017年3—4月,取19只雌性Wistar大鼠,体重150~200g。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将大鼠分为对照组、压力组和撤压组。压力组和撤压组均予连续10d避水应激处理,对照组予假应激处理(置于相同但无水的水池中)。于第11天记录对照组和压力组的行为学表现、下腹部痛阈、排尿频率和膀胱测压,留取尿液行细菌16SrDNA高通量测序和菌群分析;撤压组在撤去应激因素2周后检测上述指标。结果避水应激处理后,大鼠呈焦虑样行为。应激处理后与处理前比较,大鼠进入明箱的次数显著降低[(5.00±1.55)次与(10.29±1.11)次],在明箱的活动时间显著减少[(93.17±18.10)S与(126.43±10.64)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撤去应激因素后焦虑样行为得到改善。压力组痛阈下降值为(23±15)g,显著大于对照组(2±4)g和撤压组(8±14)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压力组排尿频率为(20.33±3.77)次,显著多于对照组(8.14±2.23)次和撤压组(9.67±1.89)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撤压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膀胱测压结果示,对照组排尿收缩频次为(2.71±1.38)次,显著低于压力组(7.33±1.79)次和撤压组(4.83±1.06)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撤压组与压力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压力组尿液菌群多样性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1)。压力组包含更丰富的菌属,撤压组的菌群多样性介于其他两组之间。采用LEfSe在线工具确定3组尿液菌群属水平上显著差异的细菌:撤压组中乳球菌属和变形菌属显著升高;压力组中盐单胞菌属、凝聚杆菌属、嗜血杆菌属、假单�
- 赵洁陈杨王俊鹏陈嘉炜张桂豪吴芃
- 关键词:应激焦虑下尿路症状
- 氯胺酮相关性上尿路功能损害危险因素的初步分析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 探讨长期滥用氯胺酮导致上尿路功能损害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9月至2015年7月确诊的氯胺酮相关性泌尿系损害患者103例的临床资料,男82例(79.6%),女21例(20.4%).年龄18 ~36岁,平均(23.9±3.6)岁.药物滥用时间0.3 ~9.2年,平均(3.4±2.1)年.LUTS病程1.0~84.0个月,平均(17.7±5.9)个月.根据诊断标准分为上尿路功能障碍组(39例)和上尿路功能正常组(64例),比较组间一般资料(年龄、性别、体质指数)、吸食行为(吸食年限、吸食频率、平均吸食量、戒断时间)、LUTS病程、盆腔疼痛与尿急/尿频(PUF)评分、血液检测指标(WBC、ALT、AST、γ-GT)、排尿日记(日间排尿间隔时间、夜尿次数、平均尿量)、尿动力学检查(膀胱容量、残余尿量、峰值压力、尿流率、无抑制性收缩次数、顺应性)和影像学表现的差异.建立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氯胺酮相关性上尿路功能损害的危险因素.结果 上尿路功能障碍组与正常组相比,体质指数(t=2.127,P=0.043)、吸食频率(t=2.335,P=0.029)、戒断时间(t=3.451,P =0.003)、LUTS病程(t=2.289,P=0.036)、PUF评分(t=3.030,P=0.004)、γ-GT(t=2.697,P=0.012)、最大膀胱测压容积(t=5.056,P<0.001)、最大尿道闭合压(t=3.015,P=0.008)、膀胱顺应性(t=8.562,P<0.001)和膀胱挛缩影像学表现(x2=15.155,P<0.001)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吸食频率(OR=1.279,P=0.038)、戒断时间(OR =0.394,P=0.028)、γ-GT(OR=1.007,P=0.032)、最大膀胱测压容积(OR =0.775,P=0.011)和膀胱顺应性(OR=0.013,P=0.008)等是影响上尿路功能的危险因素.结论 持续性频繁滥用药物、合并慢性淤积性胆管炎以及低容量低顺应性膀胱是氯胺酮相关性上尿路功能损害的危险因素.
- 吴清晖吴芃王强王俊鹏陈杨黄泽海郑少斌
- 关键词:氯胺酮药物滥用泌尿系损害
- 女性Ⅱ型糖尿病患者尿液菌群特征与非感染性下尿路症状的关系被引量:6
- 2018年
- 目的:比较出现非感染性下尿路症状(non-infectious lower urinary tract symptoms,non-iLUTS)对女性Ⅱ型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患者尿液菌群的影响,探讨该类患者潜在的菌属标志物。方法:确诊为Ⅱ型DM的女性患者纳入DM组,同期健康女性纳入对照组。两组均完成美国泌尿科协会症状指数问卷(American Urological Association Symptom Index Questionnaire,AUA-SI)。样本通过清洁中段尿的方法留取并进行DNA提取。Illumina测序平台进行扩增和高通量测序。原始数据导入QIIME分析样本微生物的α和β多样性。LEfSe分析不同分组间属水平上具有显著差异的细菌。结果:DM组和对照组剔除序列数过少的参与者后分别为19例和20例,除了体重指数外,两组的人口学特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M组尿液菌群的Chao1指数和Observed species低于对照组(P<0.01),提示DM组菌群丰富度低于对照组;香农和辛普森指数提示两组菌群多样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β多样性提示两组菌群结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EfSe提示DM组有3个菌属的相对丰度升高,9个菌属的相对丰度下降。DM伴下尿路症状组尿液菌群中有6个菌属相对丰度显著高于不伴下尿路症状组,两组的α和β多样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女性DM患者与健康女性的尿液菌群结构存在显著差异,当女性DM患者出现non-iLUTS时,尿液菌群进一步发生改变。
- 陈嘉炜曹瑛陈杨高方张桂豪李颖吴芃
- 关键词:糖尿病下尿路症状
- 男性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的尿液菌群特征被引量:6
- 2018年
- 目的探讨男性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的尿液菌群特征。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选取2017年3-9月我院确诊为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男性患者(肿瘤组)和同期健康男性志愿者(对照组)纳入研究。收集两组的人口学特征资料。两组均采集清洁中段尿标本30-50ml,离心留取沉淀物并进行DNA提取、16SrRNA基因扩增和高通量测序。测序原始数据导入QIIME软件,进行质量过滤、操作分类单位聚类和物种分类注释,基于注释结果进行样品微生物α多样性和B多样性分析,LEfSe在线分析两组间有显著差异的菌属。结果肿瘤组和对照组分别纳人26例和18例,肿瘤组吸烟例数明显多于对照组(21例与7例,P〈0.01),其余人口学特征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1)。肿瘤组尿液菌群丰度明显高于对照组(Observedspecies指数125.77±69.64与80.38±46.24,P=0.013;Chaol指数142.82±76.74与90.68±47.62,P=0.012;Ace指数147.92±77.68与88.19±45.38,P=0.005),但两组问群落多样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香农指数2.34±0.7与2.27±0.68;辛普森指数0.23±0.12与0.23±0.18;P均〉0.05)。相似性分析结果显示肿瘤组与对照组尿液菌群问分别聚类成两个不同区域,p多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LEISe在线分析结果显示,肿瘤组尿液菌群中红色杆菌纲一红色杆菌目.红色杆菌科一红色杆菌属、鞘酯杆菌纲.鞘酯杆菌目一鞘酯杆菌科、不动杆菌属、气单胞菌属和芽孢杆菌属的相对丰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男性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尿液菌群特征明显不同于男性健康人群,尿液菌群特征与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预后可能相关。
- 张桂豪陈嘉炜陈杨钟家雷黄伟娜曾嘉荣吴芃
- 关键词: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慢性炎症
- 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膀胱过度活动症中尿液菌群失调的研究
- 目的: 微生物对于人类的健康和疾病至关重要。近年来学者已证实在健康尿液中有常驻的微生物群落存在,多项研究结果提示尿液菌群可能和下尿路症状(lower urinary tract symptoms,LUTS)相关。 膀...
- 陈杨
- 关键词:膀胱过度活动症高通量测序
- 增强量化尿液培养技术在泌尿道疾病相关研究中的应用价值
- 目的 探讨增强量化尿液培养技术在泌尿道微生物研究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急迫性尿失禁(Urgency urinary incontinence,UUI)和非UUI的尿液标本,分别进行16s rDNA高通量测序及增强量化尿...
- 吴芃张桂豪陈嘉炜陈杨黄伟娜
- 关键词:高通量测序
- 女性Ⅱ型糖尿病女性患者的尿液菌群特征
- 目的 探讨女性2型糖尿病(T2DM)患者和对照组尿液菌群否有差异,并研究T2DM患者尿液菌群特征与糖尿病性膀胱功能障碍(DBD)的相关性.方法 招募32名女性T2DM患者和26名健康女性,完成美国泌尿科协会症状指数问卷(...
- 吴芃陈嘉炜陈杨张桂豪钟家雷黄伟娜
- 关键词:糖尿病
-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BGJ398对肾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被引量:1
- 2017年
- 目的研究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R)抑制剂BGJ398对人源肾癌细胞株OSRC-2增殖、黏附及其对细胞侵袭功能的影响,为肾细胞癌的靶向治疗提供新思路。方法用不同浓度(0、0.1、0.5、1、2、5、10μmol/L)的FGFR抑制剂BGJ398处理体外培养的人源肾癌细胞OSRC-2后,通过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变化;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BGJ398对细胞的活力和骨架的影响;Transwell小室法检测BGJ398对人肾癌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结果 BGJ398能明显抑制OSRC-2细胞增殖。CCK8结果显示BGJ398处理人肾癌细胞后,细胞增殖受到抑制,并具有剂量依赖性。Live/Dead荧光染色实验证明BGJ398可显著抑制肾癌细胞的增殖及活力(P<0.01)。细胞黏附及Transwell实验结果表明,BGJ398可抑制细胞骨架的重塑及侵袭效应(P<0.01)。结论 BGJ398对肾癌细胞的增殖,活力和侵袭力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抑制FGFRs有望成为肾癌治疗的新靶点,为FGFR特异性抑制剂成为潜在的肾癌靶向治疗药物提供实验证据。
- 黄泽海王子明陈杨黄晓敏陈彤郑少斌
- 关键词:肾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侵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