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叶华
- 作品数:13 被引量:16H指数:3
- 供职机构:邢台市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邢台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JAK2 V617F、DNMT3A、NPM1和FLT3-ITD基因突变与骨髓增殖性肿瘤预后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6
- 2019年
- 目的:探讨JAK2 V617F、DNMT3A、NPM1和FLT3-ITD基因突变与骨髓增殖性肿瘤(MPN)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收集80例MPN患者外周血及骨髓标本,根据核型分析结果将其分为预后良好组(36例)、中度风险组(22例)及不良风险组(22例)。所有患者行细胞遗传学及染色体核型分析,使用下一代测序(NGS)技术检测与MPN发病相关的JAK2 V617F、DNMT3A、NPM1及FLT3-ITD等基因。对患者均随访3年,统计其生存期,分析JAK2 V617F、DNMT3A、NPM1和FLT3-ITD基因突变与MPN预后的相关性。结果:80例MPN患者中有73例(占91%)至少发生1个基因突变,多基因(≥2)突变占61%。JAK2 V617F在MPN亚型PV、ET及PMF中阳性突变率分别为89.47%、74.19%和50%;DNMT3A、NPM1和FLT3-ITD存在很低突变率,但在慢性髓细胞白血病(CML)中存在较高阳性突变率。CML中仅检测到1例JAK2 V617F基因突变。JAK2 V617F、DNMT3A、NPM1和FLT3-ITD基因突变阳性与阴性患者总体生存期比较均无差异,与MPN患者预后无明显相关性。MPN亚型病例中,JAK2V617F阳性PMF患者同时伴NPM1基因突变的患者与其他突变类型比较,中位生存期明显短于其他突变类型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1.086,P<0.05);CML中度风险组中,FLT3-ITD同时伴NPM1或DNMT3A突变,与其他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9.637,P<0.05)。结论:JAK2 V617F突变在MPN患者中存在较高突变率,但与预后无关;在JAK2V617F阳性同时伴NPM1基因突变的PMF患者中,转为白血病存在较高概率,且预后不良。DNMT3A、NPM1和FLT3-ITD在MPN患者PV、ET及PMF亚型中突变率低,但在CML患者中NPM1和FLT3-ITD存在较高突变率;FLT3-ITD同时伴NPM1或DNMT3A突变,且预后不良。在中度风险组患者中可产生预后效应。
- 张叶华郭素丽
- 关键词:基因突变骨髓增殖性肿瘤预后
- CALR基因突变与骨髓增殖性肿瘤临床特征相关性分析
- 2019年
- 分析CALR基因突变与骨髓增殖性肿瘤的临床特征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4月~2019年4月收治的骨髓增殖性肿瘤病例210例,应用测序检测 CALR突变的类型和概率,分析CALR 基因突变与各例临床特征的相关性。结果:PV中未出现CALR突变;ET和PMF中出现29例(27.9%)、16例(32.0%)CALR突变;CALR(-)(野生型)和CALR(+)(突变型)患者的临床生物学特征中年龄、白细胞数和血红蛋白水平差异均不显著(P﹥0.05),而血小板计数CALR(+)显著高于CALR(-)(P﹤0.01)。结论:CALR基因突变测定对骨髓增殖性肿瘤的诊断和分型具有重要参照意义,并或可提高其临床检出率。
- 郭素丽吕兰芳张叶华陈娜飞姜立彩
- 关键词:骨髓增殖性肿瘤
- NF-κB/p65在初发的多发性骨髓瘤骨髓活检组织中的表达与患者临床特征探讨
- 2019年
- 目的:观察NF-κB/p65在初发的多发性骨髓瘤骨髓活组织中的表达和讨论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我院血液科收治的110例确诊为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达法将他们平均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观察55例MM正常对照骨髓活检组织中NF-κB/p65和55例研究组患者初诊多发性骨髓瘤活检组织中NF-κB/p65的表达情况,并分析研究患者的临床表现特征。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者中的47.9%NF-κB/p65高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中患者(P<0.05);研究组患者临床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NF-κB/p65在多发性骨髓瘤骨髓组织中表达水平明显提高,有利于提高对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治疗的有效率,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 张叶华
- 关键词:NF-ΚB/P65多发性骨髓瘤活检
- LncRNA NEAT1调控miR-27b-3p/PFKFB3对皮肤鳞状细胞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 2025年
-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ncRNA)核富集转录体1(NEAT1)调控miR-27b-3p/PFKFB3轴对皮肤鳞状细胞癌细胞增殖及上皮间质转化(EMT)的作用机制。方法以皮肤鳞状细胞癌细胞A431及人正常皮肤细胞HFF为对象,qRT-PCR检测LncRNA NEAT1、miR-27b-3p、PFKFB3 mRNA表达;Western blot分析PFKFB3、Cyclin D1及EMT标志蛋白(E-cadherin、Vimentin、N-cadherin)表达;通过克隆形成、划痕实验评估细胞增殖及迁移能力;双荧光素酶实验验证靶向关系。结果与HFF细胞相比,A431细胞中LncRNA NEAT1和PFKFB3 mRNA表达显著上调,miR-27b-3p表达显著下调(P<0.001)。过表达miR-27b-3p可抑制A431细胞增殖(克隆数目减少)、迁移(划痕愈合率下降)及EMT进程(E-cadherin上调,Cyclin D1、Vimentin、N-cadherin下调,P<0.01)。沉默LncRNA NEAT1后,miR-27b-3p表达升高,PFKFB3 mRNA表达降低(P<0.05)。双荧光素酶实验证实miR-27b-3p直接靶向LncRNA NEAT1及PFKFB3的3′UTR区域。结论LncRNA NEAT1通过负调控miR-27b-3p促进PFKFB3表达,驱动皮肤鳞状细胞癌细胞增殖、迁移及EMT进程,沉默LncRNA NEAT1可逆转上述效应。
- 吕兰芳张叶华郭治焦宗久
- 关键词:皮肤鳞状细胞癌恶性生物学行为
- 艾拉莫德分别联合甲氨蝶呤与双醋瑞因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对患者血清Cys-C、TNF-β_1及IL-8水平的影响比较被引量:3
- 2016年
- 目的:探讨艾拉莫德分别联合甲氨蝶呤与双醋瑞因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对患者血清Cys-C、TNF-β1及IL-8水平的影响比较。方法:收集2012年3月-2015年2月就诊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204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02例。试验组给予艾拉莫德联合双醋瑞因治疗,对照组给予艾拉莫德联合甲氨蝶呤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Cys-C、TNF-β_1及IL-8水平。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Cys-C、TNF-β_1及IL-8水平均下降,但试验组下降水平高于对照组,分别经t检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拉莫德联合双醋瑞因治疗类风湿关节炎较甲氨蝶呤治疗相比可显著降低患者血清Cys-C、TNF-β_1及IL-8水平。
- 李连菊王京旭张叶华王婧张健冯雪亮付臣迎
- 关键词:艾拉莫德甲氨蝶呤双醋瑞因血清胱抑素
- 艾拉莫德联合双醋瑞因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综合效果观察
- 李连菊王京旭张叶华王婧张健冯雪亮付臣迎
- 该课题将邢台市人民医院收治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204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02例,试验组给予艾拉莫德联合双醋瑞因治疗,对照组给予艾拉莫德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综合观察治疗总有效率及副作用发生率,临床症状,化验指标变化...
- 关键词:
- 关键词:类风湿性关节炎艾拉莫德
- 艾拉莫德分别联合甲氨蝶呤与双醋瑞因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比较被引量:7
- 2015年
- 目的:对比分析艾拉莫德联合甲氨蝶呤治疗方案及艾拉莫德联合双醋瑞因治疗方案在类风湿性关节炎(RA)治疗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将2012年3月~2015年2月就诊的204例RA患者分为两组,以接受艾拉莫德联合甲氨蝶呤治疗者为对照组,以接受艾拉莫德联合双醋瑞因治疗者为研究组,每组102例。对比两组治疗3个月后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副作用发生率。结果:两组接受治疗前晨僵时间、RA活动性评分(IAS28)、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及类风湿因子(RF)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3个月后,研究组晨僵时间、DAS28评分、ESR、CRP及RF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副作用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艾拉莫德联合双醋瑞因治疗方案在RA治疗中具有更为理想的治疗效果。
- 李连菊王京旭张叶华王婧张健冯雪亮付臣迎
- 关键词:类风湿性关节炎艾拉莫德甲氨蝶呤双醋瑞因
- JAK2、CALR及MPL突变对BCR-ABL阴性骨髓增殖性肿瘤诊断价值分析
- 2019年
- 探究JAK2、CALR及MPL突变对BCR-ABL阴性骨髓增殖性肿瘤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2018年1月~2019年1月在我院就诊的200例疑似BCR-ABL阴性骨髓增殖性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其JAK2、CALR及MPL突变情况,并计算其灵敏度、特异度及诊断符合率。结果:JAK2突变诊断BCR-ABL阴性骨髓增殖性肿瘤的灵敏度、阴性预测值以及符合率均高于CALR突变和MPL突变。CALR特异度及阳性预测值高于JAK2突变及MPL突变。三种突变基因联合检测时,灵敏度、阴性预测值、符合率均提高。结论 JAK2、CALR及MPL基因突变联合检测在BCR-ABL阴性骨髓增殖性肿瘤诊断中具有较高的灵敏度、特异度,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吕兰芳郭素丽张叶华陈娜飞姜立彩
- 关键词:JAK2MPLBCR-AB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