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吕兰芳

作品数:12 被引量:11H指数:2
供职机构:邢台市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3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骨髓
  • 3篇肺栓塞
  • 2篇大株红景天注...
  • 2篇增殖
  • 2篇增殖性
  • 2篇食管
  • 2篇突变
  • 2篇肿瘤
  • 2篇注射液
  • 2篇细胞
  • 2篇景天
  • 2篇骨髓增殖
  • 2篇骨髓增殖性肿...
  • 2篇红景天
  • 2篇红景天注射液
  • 2篇放疗
  • 1篇蛋白
  • 1篇蛋白浓度
  • 1篇多发
  • 1篇多发性

机构

  • 10篇邢台市人民医...

作者

  • 10篇吕兰芳
  • 4篇焦宗久
  • 3篇魏庆民
  • 3篇吕登平
  • 3篇吕静
  • 3篇李怡霖
  • 3篇张叶华
  • 2篇姜立彩
  • 2篇杨玉海
  • 2篇郭素丽
  • 2篇周胜云
  • 2篇陈娜飞
  • 2篇张献波
  • 2篇刘登湘
  • 1篇赵晋华
  • 1篇时秀华
  • 1篇李茂钦
  • 1篇郭治
  • 1篇史永堂
  • 1篇师倩

传媒

  • 2篇中国科技期刊...
  • 1篇岭南心血管病...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中国皮肤性病...
  • 1篇辽宁中医杂志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年份

  • 1篇2025
  • 1篇2021
  • 2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0
  • 2篇2005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CALR基因突变与骨髓增殖性肿瘤临床特征相关性分析
2019年
分析CALR基因突变与骨髓增殖性肿瘤的临床特征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4月~2019年4月收治的骨髓增殖性肿瘤病例210例,应用测序检测 CALR突变的类型和概率,分析CALR 基因突变与各例临床特征的相关性。结果:PV中未出现CALR突变;ET和PMF中出现29例(27.9%)、16例(32.0%)CALR突变;CALR(-)(野生型)和CALR(+)(突变型)患者的临床生物学特征中年龄、白细胞数和血红蛋白水平差异均不显著(P﹥0.05),而血小板计数CALR(+)显著高于CALR(-)(P﹤0.01)。结论:CALR基因突变测定对骨髓增殖性肿瘤的诊断和分型具有重要参照意义,并或可提高其临床检出率。
郭素丽吕兰芳张叶华陈娜飞姜立彩
关键词:骨髓增殖性肿瘤
LncRNA NEAT1调控miR-27b-3p/PFKFB3对皮肤鳞状细胞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2025年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ncRNA)核富集转录体1(NEAT1)调控miR-27b-3p/PFKFB3轴对皮肤鳞状细胞癌细胞增殖及上皮间质转化(EMT)的作用机制。方法以皮肤鳞状细胞癌细胞A431及人正常皮肤细胞HFF为对象,qRT-PCR检测LncRNA NEAT1、miR-27b-3p、PFKFB3 mRNA表达;Western blot分析PFKFB3、Cyclin D1及EMT标志蛋白(E-cadherin、Vimentin、N-cadherin)表达;通过克隆形成、划痕实验评估细胞增殖及迁移能力;双荧光素酶实验验证靶向关系。结果与HFF细胞相比,A431细胞中LncRNA NEAT1和PFKFB3 mRNA表达显著上调,miR-27b-3p表达显著下调(P<0.001)。过表达miR-27b-3p可抑制A431细胞增殖(克隆数目减少)、迁移(划痕愈合率下降)及EMT进程(E-cadherin上调,Cyclin D1、Vimentin、N-cadherin下调,P<0.01)。沉默LncRNA NEAT1后,miR-27b-3p表达升高,PFKFB3 mRNA表达降低(P<0.05)。双荧光素酶实验证实miR-27b-3p直接靶向LncRNA NEAT1及PFKFB3的3′UTR区域。结论LncRNA NEAT1通过负调控miR-27b-3p促进PFKFB3表达,驱动皮肤鳞状细胞癌细胞增殖、迁移及EMT进程,沉默LncRNA NEAT1可逆转上述效应。
吕兰芳张叶华郭治焦宗久
关键词:皮肤鳞状细胞癌恶性生物学行为
大株红景天注射液对肺栓塞心力衰竭患者右心功能的影响被引量:6
2018年
目的评价大株红景天注射液对肺栓塞心力衰竭患者右心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肺栓塞心力衰竭患者104例,随机分为试验组52例和对照组52例,2组均接受正规抗凝、抗心力衰竭等常规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大株红景天注射液10 ml加入5%葡萄糖液250 ml中缓慢静脉滴注,1次/d,疗程10 d。比较两组治疗前后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肺动脉平均压力(PASP)及右心室Tei指数的变化。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治疗10 d后NT-proBNP、PASP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试验组治疗后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试验组治疗后右心室Tei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结论大株红景天注射液可降低肺栓塞心力衰竭患者的血浆NT-proBNP水平及肺动脉平均压力,影响右心室Tei指数,改善右心功能。
吕静时秀华魏庆民史永堂吕兰芳李怡霖庄红燕
关键词:大株红景天注射液肺栓塞心力衰竭右心功能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骨髓组织MDR1、CD269表达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2021年
探究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骨髓组织MDR1、CD269表达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治样本:观察组:25例MM患者;对照组:25例骨髓功能正常的非血液系统疾病患者;将患者的骨髓组织取出,借助RT-qPCR法测定其MDR1、CD269表达,分析实际变化。结果:两组比较,观察组MDR1、CD269 表达量明显较高;骨髓组织MDR1表达与CD269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MM患者骨髓组织MDR1、CD269表达会升高,共同表达的基础下,MM疾病容易进一步发展。
吕兰芳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骨髓组织
大株红景天注射液对肺栓塞心衰患者的疗效观察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探讨大株红景天注射液治疗肺栓塞心衰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2月—2015年8月在邢台市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肺栓塞心衰患者104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2例,对照组给于常规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大株红景天注射液。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疗效、血气分析指标、肺动脉平均压力(PASP)、右室舒张末期内径(RVd)及血清NT-pro BNP的变化。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氧分压(Pa O2)、肺动脉平均压力(PASP)、右室舒张末期内径(RVd)及血清NT-pro BNP:两组治疗10 d后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试验组治疗后较对照组治疗后明显改善(P<0.05)。结论:大株红景天注射液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常规的西药治疗方法,可有效改善心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吕静时秀华魏庆民吕兰芳李怡霖庄红燕
关键词:大株红景天注射液肺栓塞心衰临床疗效
吉赛欣对放疗引起的白细胞减少症治疗的临床研究
张献波吕登平刘登湘焦宗久吕兰芳周胜云杨玉海
该研究以放射物理学、放射生物学理论为指导,在放疗同时加用吉塞欣治疗,解决了临床中的实际问题;运用吉塞欣治疗放疗引起的白细胞减少症与常规治疗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且该技术简单易行,费用低廉,临床实用,便于推广,适合所有医院...
关键词:
关键词:吉赛欣放疗白细胞减少症
希美纳对食管癌放疗增敏的临床研究
吕登平张献波刘登湘焦宗久吕兰芳周胜云杨玉海
该研究以放射物理学、放射生物学理论为指导,运用靶向增敏剂配合放疗,明显的提高了食管癌的完全缓解率,放射治疗是食管癌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局部未控仍是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目前尚无理想的方法解决;该研究为提高食管癌放射治疗的疗...
关键词:
关键词:希美纳食管癌放疗增敏
JAK2、CALR及MPL突变对BCR-ABL阴性骨髓增殖性肿瘤诊断价值分析
2019年
探究JAK2、CALR及MPL突变对BCR-ABL阴性骨髓增殖性肿瘤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2018年1月~2019年1月在我院就诊的200例疑似BCR-ABL阴性骨髓增殖性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其JAK2、CALR及MPL突变情况,并计算其灵敏度、特异度及诊断符合率。结果:JAK2突变诊断BCR-ABL阴性骨髓增殖性肿瘤的灵敏度、阴性预测值以及符合率均高于CALR突变和MPL突变。CALR特异度及阳性预测值高于JAK2突变及MPL突变。三种突变基因联合检测时,灵敏度、阴性预测值、符合率均提高。结论 JAK2、CALR及MPL基因突变联合检测在BCR-ABL阴性骨髓增殖性肿瘤诊断中具有较高的灵敏度、特异度,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吕兰芳郭素丽张叶华陈娜飞姜立彩
关键词:JAK2MPLBCR-ABL
中医药防治放射性食管炎的临床研究
王晓贞焦宗久李茂钦赵晋华白灵波张明薛晓静师倩吕兰芳吕登平
该研究以中医理论为基础,运用中药煎膏预防放射性食管炎的发生,体现了中医“治未病”的思想,首次采用预防与全身辨证治疗相结合的方法,体现了传统“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原则贯穿治疗的全过程,实现了中医理论与临床实践的完美结...
关键词:
关键词:放射性食管炎中医理论中医药防治
不同血红蛋白浓度对急性肺栓塞近期预后的影响
2017年
目的评价不同血红蛋白浓度对急性肺栓塞近期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急性肺动脉栓塞的患者204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分为轻、中、重度贫血组3组共52例,非贫血组152例。比较4组患者发病因素差异及出现呼吸衰竭、右心衰竭、休克及30 d内死亡等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差异。结果非贫血组与轻、中、重度贫血组患者的既往心、脑、肾、免疫系统等疾病病史、年龄、性别等基础资料分布均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肺泡动脉氧分压差[alveolar-arterial oxygen partial pressure difference,P(A-a)O_2]、动脉血氧分压(partial pressure of oxygen,PaO_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rtial pressure of carbon dioxide,PaCO_2、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erminal pro-brainnatriuretic peptide,NT-pro BNP)、肌钙蛋白I(troponin I,TNI)、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eart-type fatty acid-bindingprotein,H-FABP)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患者随着血红蛋白浓度降低,其PaO_2、PaCO_2呈逐渐降低趋势,P(A-a)O_2、NT-pro BNP、TNI、H-FABP呈逐渐升高趋势。非贫血组与轻、中、重度贫血组中呼吸衰竭、右心衰竭、休克及30 d内死亡发生率比较,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且呈逐渐上升趋势。结论血红蛋白浓度对于急性肺动脉栓塞患者判断近期预后有相应的临床应用价值,并且随着血红蛋白浓度的降低,临床不良事件发生率呈升高趋势,其低于正常常提示预后不良,是急性肺动脉栓塞患者近期病死率的危险因素。
吕静魏庆民吕兰芳李怡霖庄红燕
关键词:急性肺栓塞血红蛋白近期预后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