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清霖
- 作品数:18 被引量:58H指数:4
- 供职机构: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贯穿导丝技术在复杂锁骨下动脉病变治疗中的应用
- 武欣李学峰焦强王清霖曹娟
- AngioJet血栓抽吸装置配合球囊扩张治疗透析通路急性阻塞的疗效分析被引量:4
- 2022年
- 目的分析评价AngioJet血栓抽吸装置配合球囊扩张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2019~2020年我院收治的透析通路急性阻塞病人13例,采用AngioJet血栓抽吸装置配合球囊扩张治疗,以病人术前术后动静脉瘘震颤情况、超声下动静脉瘘血栓阻塞程度和心肌梗死溶栓前后血管血流分级(thrombolysis in myocardial infarction,TIMI),评估动静脉瘘血栓清除程度和血流灌注情况,据此进行临床疗效评价。结果13例病人扩张治疗均获得成功,手术成功率为100%。术前TIMI分级0级13例。术后即刻TIMI分级2级13例,3级0例。术中13例残余狭窄>50%,予以高压球囊扩张成形术,造影后TIMI分级3级13例。13例病人治疗后即刻恢复震颤,术后24小时彩超提示,动静脉内瘘引流静脉管径≥5 mm,血流量均>500 ml/min。13例病人术中术后均未见消化道、颅内出血等严重并发症。13例病人出院6个月门诊随访,病人动静脉内瘘震颤良好;D-二聚体<0.55 ng/L;TIMI分级2级3例,3级10例;超声检查提示病人动静脉内瘘血流通畅,血流量均>500 ml/min;能够满足透析要求。结论透析通路急性阻塞的病人采用AngioJet血栓抽吸装置配合球囊扩张术进行治疗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保瘘率高,操作简便,疗效确切。
- 沙斐李学锋焦强武欣王清霖曹娟赵燕
- 关键词:动静脉内瘘
- 右心房血栓合并肺动脉栓塞1例救治体会
- 2020年
- 右心房血栓临床上鲜有报道,因其发病隐蔽,容易漏诊,且有脱落致肺动脉栓塞可能,危及患者生命。对右心房血栓的诊治尚无统一规范。2018年5月我院成功救治1例右心房血栓合并肺动脉栓塞,现结合文献总结诊治体会。1.临床资料患者女性,82岁,因"自行摔伤致左股骨颈骨折2小时"2018年5月1日入住骨科。入院查体:血压141/75mmHg,左下肢肿胀,左髋部可见瘀斑。给予患肢制动、皮牵引。
- 沙斐李学锋武欣焦强王清霖曹娟赵燕
- 关键词:肺动脉栓塞
- 一次性活检钳联合可调弯鞘回收腔静脉滤器的初步经验被引量:4
- 2018年
- 目的探讨一种腔静脉滤器回收方法的可行性及初步经验。方法 2015年1月~2017年10月,对39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置入可回收腔静脉滤器者,采用一次性活检钳联合可调弯鞘进行腔静脉滤器的回收。结果 39例均成功回收滤器。射线曝光下回收滤器的操作时间为1分08秒~12分57秒,平均5分58秒,回收滤器均结构完整,无折损断裂,术中术后无死亡及血管损伤、出血、肺动脉栓塞等并发症。随访6~28个月,平均12个月,无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采用一次性活检钳联合可调弯鞘回收腔静脉滤器安全,可行。
- 焦强李学锋武欣王清霖沙斐曹娟柴政
- 关键词:腔静脉滤器深静脉血栓
- 周围血管介入治疗致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患者误诊及其治疗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探讨周围动脉疾病介入治疗发生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误诊及其治疗情况。方法:回顾本院周围动脉疾病介入治疗128例患者临床资料,对5例发生血管迷走神经反射患者误诊情况进行分析,并且系统治疗。结果:5例血管迷走神经反射患者均为混合型,均发生在术后,起初均被误诊。治疗后症状均缓解,未发生不良后果。结论:周围动脉疾病介入治疗中应重视血管迷走神经反射,正确认识。一旦发生应及时发现、处理,一般预后良好。
- 武欣李学锋王清霖曹娟焦强
- 关键词:周围动脉介入治疗血管迷走神经反射误诊
- 补阳还五汤加减方联合抗凝干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急性期患者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 观察补阳还五汤加减方联合抗凝早期干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急性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1年10月—2023年7月于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血管外科就诊的DVT急性期患者45例,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23例、对照组22例。观察组予补阳还五汤加减方颗粒制剂口服联合基础抗凝治疗,对照组给予基础抗凝治疗,疗程均为3个月。对比2组干预前及干预1、3、6个月后Villalta评分、双下肢周径差、凝血功能指标[血清D-二聚体(D-D)、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治疗6个月后下肢静脉血栓再通情况。结果 干预1个月后2组症状、体征和Villalta总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3、6个月后,2组症状、体征和Villalta总评分均较干预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3、6个月后,2组大腿周径差及小腿周径差比较均较干预前降低,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3、6个月后,2组血清D-D水平较干预前均降低,APTT、PT较干预前均延长,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完全再通率高于对照组(χ^(2)=1.463,P<0.05)。结论 补阳还五汤加减方联合抗凝早期干预DVT急性期患者,可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疗效优于单纯抗凝治疗。
- 沙斐安娜刘佳琪王清霖曹娟安琪李高彪武欣
- 关键词: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补阳还五汤抗凝治疗
- 针灸拔罐综合疗法治疗脾虚湿阻型单纯性肥胖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8
- 2020年
- 目的:明确针灸拔罐综合疗法治疗脾虚湿阻型单纯性肥胖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以探讨临床治疗单纯性肥胖的有效方案并为其提供较可靠的证据。方法:将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单纯性肥胖受试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试验组采取针灸拔罐+饮食运动综合干预疗法,对照组采取单纯饮食运动干预疗法,4周为1个疗程,连续观察3个疗程,以临床有效率、体质指数(BMI)、腰围、体质量下降率、腰围下降率作为疗效评价指标,以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及不良反应表作为安全性性评价指标,明确针灸拔罐综合疗法治疗脾虚湿阻型单纯性肥胖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总纳入病例60例,脱落3例,最终纳入分析有效病例57例,试验28例,对照组29例,总体疗效组间比较,试验组总有效率96.43%,对照组总有效率68.97%,试验组总体疗效较对照组为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组治疗前后体质量、BMI组内比较均呈显著下降,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治疗前后组内腰围比较均呈下降趋势,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腰围差值比较,试验组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组治疗后体质量下降率组间比较,在疗程1、2结束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疗程3结束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组治疗后腰围下降率组间比较,在疗程1结束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疗程2、3结束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灸拔罐综合疗法在改善脾虚湿阻型单纯性肥胖的体质量和腰围上疗效明确、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 范肃张振宇潘珺俊曹崇艳魏军王清霖
- 关键词:单纯性肥胖脾虚湿阻型针灸拔罐
- 下肢静脉曲张的外科治疗
- 2016年
- 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改变,周围动脉疾病的发病率逐年增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相反,周围静脉疾病常常不被重视.然而在西方国家人群中周围静脉疾病的发病率已经超过了冠状动脉疾病、周围动脉疾病和卒中总的发病率,其中下肢静脉曲张的发病率约为20%~30%,在我国下肢静脉曲张的发病率约为9%,因此下肢静脉曲张已成为血管外科最常见、多发之疾病.
- 李学锋武欣焦强王清霖
- 关键词:下肢静脉曲张外科治疗
- 孟德尔随机化分析身体特征、成分与关节运动损伤的因果关系
- 2024年
- 目的运用孟德尔随机化的方法,探讨身体特征、身体成分与关节运动损伤的因果关系,为运动损伤预防提供依据。方法从公开数据获取身体测量特征和关节运动损伤的GWAS数据集,运用逆方差加权法、MR-Egger法、加权中位数法探讨身体特征、身体成分与关节运动损伤的因果关系。敏感性分析方面,采用Cochran Q检验、MR-Egger回归、留一法、MR-PRESSO和meta分析,以验证结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采用Bonferroni法确定显著性阈值(P=5×10-4)。结果在身体特征方面,臀围与足踝关节(OR=1.23,95%CI:1.11~1.36)、膝关节损伤(OR=1.27,95%CI:1.18~1.37)具有显著因果关系;腰围与足踝关节(OR=1.40,95%CI:1.23~1.59)、肩关节损伤(OR=1.33,95%CI:1.14~1.55)具有显著因果关系。在身体成分方面,体质指数与足踝关节(OR=1.29,95%CI:1.16~1.44)、膝关节损伤(OR=1.35,95%CI:1.25~1.46)具有显著因果关系。此外,臀围与髋关节运动损伤(OR=1.57,95%CI:1.06~2.32)存在因果关系,身高与肘关节运动损伤(OR=1.21,95%CI:1.04~1.42)存在因果关系,体质指数与肩关节损伤(OR=1.14,95%CI:1.02~1.29)存在因果关系,体脂率与足踝关节运动损伤(OR=1.24,95%CI:1.07~1.43)存在因果关系,骨密度与颈部关节损伤风险(OR=1.11,95%CI:1.00~1.24)增加、腰椎骨盆关节运动损伤风险(OR=0.71,95%CI:0.54~0.93)下降存在因果关系,但经Bonferroni法校正后因果关系不再显著。敏感性分析显示结果具有稳定性和可靠性。结论本研究揭示了臀围、腰围等身体特征和体质指数、体脂率、骨密度等身体成分与关节运动损伤的因果关系,为关节运动损伤的预防提供新的研究证据和方向。
- 陈天鑫董婷婷李妍王清霖姜博张晟刘晓华孙晋张磊
- 关键词:身体成分身体特征
- 肾康注射液对外周动脉介入术后造影剂肾病的防治作用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探讨中药制剂肾康注射液对外周动脉介入术后造影剂肾病(Contrast-induced nephropathy,CIN)防治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5月期间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血管外科收治的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予常规的水化治疗,试验组予中药肾康注射液联合常规水化治疗。常规水化治疗方案:两组患者均于术前12 h至术后12 h应用生理盐水治疗。试验组在水化基础上于术前12 h、术后12 h给予中药肾康注射液静脉滴注。两组患者分别于术前、术后观察比较肌酐(Creatinine,Cr)、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肾小球滤过率(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GFR)数值变化及造影剂肾病(Contrast-induced nephropathy,CIN)的发生率。结果术后,对照组CIN者5例,发生率为16.67%(5/30);试验组CIN者1例,发生率为3.33%(1/30)。两组患者CIN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2 h两组患者Cr、BUN及GFR水平均较术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试验组Cr、GFR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UN水平变化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肾康注射液联合水化治疗对外周动脉介入术后CIN的发生具有一定的预防作用,其疗效优于单纯水化治疗。
- 刘东张海胜沙斐王清霖李学锋武欣
- 关键词:肾康注射液造影剂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