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东
- 作品数:5 被引量:14H指数:2
- 供职机构:贵州医科大学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 共纺韧带
- 目的 利用同轴电纺技术,一次成型细胞-支架复合物。探讨P3HB4HB/PVA-hBMSCs复合物在体内构建组织工程韧带的能力。方法 实验组采用同轴电纺技术制备出芯为P3HB4HB,壳为PVA与hBMSCs混合液的一次成型...
- 杨龙叶川左威敏陈东邹强孙宇吴展羽王建吉
- 关键词:PVA
- 后路半椎体切除短节段矫形植骨融合治疗儿童先天性脊柱畸形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研究后路半椎体切除短节段矫形植骨融合治疗儿童先天性脊柱畸形(CVM)的疗效。方法:对12例CVM患儿采用后路半椎体切除、钉棒系统短节段矫形及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术后佩戴外支具>3月;比较术前术后主弯矢状面、主弯冠状面、头侧代偿及尾侧代偿Cobb角和顶椎偏移距离。结果:12例CVM患儿术后主弯冠状面Cobb角即刻矫正率81.7%,矢状面Cobb角即刻矫正率77.5%,头侧代偿弯Cobb角即刻矫正率69.4%,尾侧代偿弯Cobb角即刻矫正率72.0%,顶椎偏移矫正率65.5%,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矫正率无明显丢失,与术后1月的影像学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半椎体切除椎弓根钉棒系统矫形内固定术治疗CVM患儿,可获得在冠状面及矢状面满意矫形效果,创伤小,并发症较少,是一种有效可靠的手术治疗方法。
- 陈林陈林杨华卢文
- 关键词:畸形脊柱侧凸脊柱后凸后路半椎体切除
- 后路半椎体切除长节段固定矫治先天性脊柱畸形的临床疗效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评价后路一期半椎体切除、三柱松解、椎弓根钉棒系统矫形治疗中重度先天性脊柱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28例半椎体畸形患者,采用后路半椎体切除、三柱松解、椎弓根钉棒系统矫形治疗,观察患者手术时间及手术中出血量,术后1周,1、3、6月,1年及2年随访,比较术前、术后各随访时点站立位全脊柱正侧位X线片、冠状面和矢状面Cobb角,观察并发症。结果:手术时间5~10h,平均75h;术中出血量300~2100mL,平均970mL;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时侧凸和后凸Cobb角与术前比较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病例均获得骨性融合,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后路一期半椎体切除、三柱松解、椎弓根钉棒系统矫形治疗中重度先天性脊柱畸形安全有效。
- 陈东杨华周林潘家曌
- 关键词:脊柱脊柱后凸半椎体切除
- 经单侧椎板间隙髓核摘除术与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比较被引量:8
- 2017年
- 目的对比分析经单侧椎板间隙髓核摘除术与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需行手术治疗且符合入组标准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50例,A组行经单侧椎板间隙髓核摘除术,B组行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随访18个月,比较两种手术方法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术后1周时的CSA评定无统计学差异(P=0.683);两组患者在术后1个月(P=0.070)、术后6个月(P=0.494)、术后18个月(P=0.536)时JOA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308),但A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P=0.000)、术后卧床时间(P=0.000)及术后住院时间(P=0.000)均显著优于B组。结论经单侧椎板间隙髓核摘除术可达到与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相同的临床疗效,但可显著减少术中出血量及缩短术后卧床和住院时间,优势明显,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
- 周林杨华陈东
- 关键词: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腰椎间盘突出症
- 先天性多发半椎体畸形致脊柱侧凸的手术治疗被引量:3
- 2017年
- 先天性多发半椎体畸形并腰骶部畸形在临床上少见,其治疗更是一个难点.现将我院收治的1例病例报告如下.
- 陈东陈林卢文周林潘家曌杨华
- 关键词:半椎体脊柱侧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