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林 作品数:7 被引量:53 H指数:3 供职机构: 贵州医科大学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政治法律 更多>>
后路半椎体切除长节段固定矫治先天性脊柱畸形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评价后路一期半椎体切除、三柱松解、椎弓根钉棒系统矫形治疗中重度先天性脊柱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28例半椎体畸形患者,采用后路半椎体切除、三柱松解、椎弓根钉棒系统矫形治疗,观察患者手术时间及手术中出血量,术后1周,1、3、6月,1年及2年随访,比较术前、术后各随访时点站立位全脊柱正侧位X线片、冠状面和矢状面Cobb角,观察并发症。结果:手术时间5~10h,平均75h;术中出血量300~2100mL,平均970mL;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时侧凸和后凸Cobb角与术前比较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病例均获得骨性融合,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后路一期半椎体切除、三柱松解、椎弓根钉棒系统矫形治疗中重度先天性脊柱畸形安全有效。 陈东 杨华 周林 潘家曌关键词:脊柱 脊柱后凸 半椎体切除 经单侧椎板间隙髓核摘除术与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比较 被引量:8 2017年 目的对比分析经单侧椎板间隙髓核摘除术与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需行手术治疗且符合入组标准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50例,A组行经单侧椎板间隙髓核摘除术,B组行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随访18个月,比较两种手术方法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术后1周时的CSA评定无统计学差异(P=0.683);两组患者在术后1个月(P=0.070)、术后6个月(P=0.494)、术后18个月(P=0.536)时JOA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308),但A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P=0.000)、术后卧床时间(P=0.000)及术后住院时间(P=0.000)均显著优于B组。结论经单侧椎板间隙髓核摘除术可达到与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相同的临床疗效,但可显著减少术中出血量及缩短术后卧床和住院时间,优势明显,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 周林 杨华 陈东关键词: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 腰椎间盘突出症 先天性多发半椎体畸形致脊柱侧凸的手术治疗 被引量:3 2017年 先天性多发半椎体畸形并腰骶部畸形在临床上少见,其治疗更是一个难点.现将我院收治的1例病例报告如下. 陈东 陈林 卢文 周林 潘家曌 杨华关键词:半椎体 脊柱侧凸 成骨不全Ⅰ型胶原基因突变分析 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讨中国5例成骨不全( osteogenesis imperfecta , OI )患者Ⅰ型胶原基因( COL 1 A 1/COL 1 A 2)的突变。方法收集中国贵州5例成骨不全患者的外周血液样本,提取基因组 DNA ,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以及 DNA 直接测序法对标本进行Ⅰ型胶原基因突变位点检测,2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结果所有患者 COL1 A1/COL1 A2基因均存在多个突变位点,仅1例患者为外显子突变外,其余均为内含子突变。结论Ⅰ型胶原基因( COL 1 A 1/COL 1 A 2)基因内含子突变也极有可能是中国人群成骨不全致病原因之一,本研究结果进一步提供了Ⅰ型胶原基因的突变谱。 王宗孝 姚玉仙 闫飞 代端明 张伦 曹虎 熊永发 周林 秦志华关键词:成骨不全 基因突变 基于27个Y-STR对贵州苗族群体遗传多态性的研究 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探究27个Y-STR基因座在贵州苗族群体中的遗传多样性分布。方法采集贵州苗族418名无关健康男性个体的血液样本,采用Y filer TM Plus试剂盒对27个Y-STR基因座进行复合扩增检测,根据基因型结果计算27个Y-STR基因座的等位基因频率、基因多态性、单倍型多态性等群体遗传学参数,分析贵州苗族和其他几个不同地区的少数民族群体的遗传关系。结果在418名贵州苗族个体中,一共观察到240个等位基因,等位基因频率为0.0024~0.8923,27个Y-STR基因座的GD值为0.1950~0.9128;群体遗传学分析结果表明,贵州苗族与其他民族之间具有相对较远的遗传关系。结论该27个Y-STR基因座在贵州苗族人群中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态性。 刘媛媛 陈静 张晗 金珊珊 刘顶浪 罗雍兰 周林 季晶焱关键词:法医学 Y-STR 贵州苗族 遗传多态性 群体遗传结构 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与开放手术内固定治疗老年胸腰椎骨折的疗效对比 被引量:37 2016年 目的观察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与开放手术内固定治疗老年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4月至2015年5月该院收治的86例胸腰椎骨折老年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开放手术内固定治疗,研究组采用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记录术前、术后所有研究对象椎体前缘高度、后凸Cobb角、椎间隙高度变化,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视觉模拟评分(VAS)及住院时间差异。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椎体前缘高度、椎间隙高度和后凸Cobb角均出现明显改善(P<0.05),但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手术出血量、住院时间、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手术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与开放手术内固定相比,采用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手术治疗老年胸腰椎骨折具有创伤小,患者恢复迅速的优点,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熊永发 宁旭 闫飞 高登宁 秦志华 周林关键词:开放手术 胸腰椎骨折 初次膝关节置换Rand C型胫骨缺损处理分析 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讨严重膝内/外翻并骨性关节炎初次关节置换胫骨Rand C型缺损的处理措施。方法8例(13膝)严重膝内/外翻并骨性关节炎Rand C型骨缺损患者。2膝外翻,11膝内翻;男2例(3膝),女性5例(10膝);年龄56~81岁,平均67岁。4膝自体骨移植,7膝螺钉骨水泥填充,2膝金属垫块。术后随访6~39个月,平均23个月。记录患者术前、术后3d、3个月、1年和末次随访x线平片及Lysholm评分结果。结果膝关节Lysholm评分,术前(21.150±4.059)分,术后末次随访平均(91.230±6.153)分,术后优于术前,有统计学意义(t=-56.157,P=0.000),其中优(≥90分)4例(8膝),良(80~89分)4膝,中1膝76分,优良率92.3%,术后末次随访复查x线平片可见植骨均愈合,未见移位、骨吸收、骨溶解、胫骨平台塌陷、假体松动及感染征象。结论在初次全膝关节置换胫骨近端RandC型骨缺损的治疗中,自体植骨、螺钉骨水泥、金属垫块为胫骨假体提供良好的初始稳定性和近期疗效。 闫飞 代端明 王栋 曹虎 陈权书 熊永发 秦志华 周林 贺家州 高登宁 杨胜龙关键词:关节置换 骨缺损 胫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