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森 作品数:19 被引量:72 H指数:5 供职机构: 南阳市中心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河南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 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PFNA和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9 2022年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和锁定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2021年9月收治的76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将纳入者分为PFNA组(n=31)以及钢板内固定组(n=45),记录两组手术后关节部位功能恢复优良率、手术时间、出血量、卧床时间、愈合时间、术后关节状态评分(疼痛、关节功能、关节活动度、畸形情况)、SF-36生活质量评分、GSES自我效能评分,并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治疗后,PFNA组优良率为90.32%,显著高于钢板内固定组的68.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FNA组手术时间、平均卧床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显著短于钢板内固定组,且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钢板内固定组;疼痛、关节功能以及关节活动度评分显著高于钢板内固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0 d、3个月后,PFNA组的SF-36评分以及GSES自我效能评分均高于钢板内固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FNA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方案,相比钢板内固定治疗优良率更高,患者术后康复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低,术后关节恢复情况、术后生活质量以及自我效能更高。 李森关键词: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股骨转子间骨折 疗效 生物型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应用带线锚钉修复髋关节后外侧结构对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髋关节Harris评分的影响 被引量:3 2023年 目的分析生物型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应用带线锚钉修复髋关节后外侧结构对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髋关节Harris评分的影响。方法抽取2019年10月至2022年10月南阳市中心医院诊治的股骨颈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手术方法将166例患者分为修复组(83例)和未修复组(83例)。两组均行生物型全髋关节置换术,修复组在行生物型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应用带线锚钉修复髋关节后外侧结构。观察两组患者术中以及术后3个月脱位情况、术前以及术后3个月的Harris评分和两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修复组术中髋关节屈曲100°时脱位率(3.61%,3/83)低于未修复组(12.05%,10/83),P<0.05。术后3个月,修复组脱位率(0)低于未修复组(4.82%,4/83),P<0.05;两组患者术后的Harris评分均较术前升高,术后3个月修复组Harris评分高于未修复组(P<0.05)。未修复组患者出现1例假体感染,其余患者未出现严重并发症及不良事件。结论带线锚钉修复髋关节后外侧结构对股骨颈骨折患者行生物型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髋关节具有良好的修复作用,能够提高Harris评分,减少假体脱位。 欧阳晟 孙秀钦 李森关键词:髋关节 假体脱位 后外侧结构 HARRIS评分 开放楔形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膝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的效果及术后2年随访观察 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探讨开放楔形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膝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的效果,并进行2年的随访观察。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至2021年5月在南阳市中心医院诊断为膝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行开放楔形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的128例(169膝)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治疗前后的膝关节评分、疼痛视觉评分(VAS评分)、膝关节活动度及影像学指标,并记录2年内出现的并发症和全膝关节置换术(TKA)翻修情况。结果各项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2年随访中,13例患者脱离,6例患者行TKA翻修。结论开放楔形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膝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效果良好,且短期随访结果较为满意,中长期的临床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欧阳晟 孙秀钦 李森 王华磊关键词:骨性关节炎 基于倾向性评分匹配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并发椎间隙感染预测模型构建 2025年 目的基于倾向性评分匹配分析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并发椎间隙感染的影响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选取南阳市中心医院2021年9月至2024年9月的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患者1527例,其中术后并发椎间隙感染的患者48例,发生率为3.14%。基于性别、病程、住院总天数、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PSM)进行匹配(1∶1),收集患者相关资料,分析患者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并发椎间隙感染的影响因素。并根据独立影响因素建立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并发椎间隙感染的风险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对模型进行评估。结果共成功匹配45对患者,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糖尿病、体重指数(BMI)、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血清白蛋白(ALB)、降钙素原(PCT)与在两组患者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二元logistic分析显示,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血清ALB、PCT是患者术后椎间隙感染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基于上述4个因素构建风险预测模型,构建的风险预测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78(95%CI为0.953~1.000),敏感度为88.9%,特异度为97.8%。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并发椎间隙感染与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血清ALB、PCT相关,以此构建出的风险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临床预测价值。 马远 汤立新 杨国志 梁玉柱 宋春霞 彭小荷 孙秀钦 李森 王海羽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 椎间隙感染 CT尿路成像和静脉肾盂造影在泌尿系统疾病诊断中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5 2021年 目的分析泌尿系统疾病分别采用CT尿路成像(CTU)、静脉肾盂造影(IVU)的诊断效果。方法选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在我院检查的100例泌尿系统疾病患者进行研究,分别行CT尿路成像、静脉肾盂造影检查,以病理学诊断结果为标准,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符合率。结果 100例患者的病理检查结果为:结石42例、输尿管梗阻17例、炎症15例、肿瘤10例、肾囊肿10例、肾输尿管畸形6例。CT尿路成像诊断准确率为96%,静脉肾盂造影为75%,但是CT尿路成像检查费用约为(1000.76±452.68)元,而静脉肾盂造影为(400.26±167.88)元,两组在费用及诊断准确率方面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尿路成像和静脉肾盂造影诊断泌尿系统疾病,前者诊断准确率更高,但检查费用高、放射线辐射剂量大,因此,应根据患者病情及患者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诊断方式。 李森关键词:静脉尿路造影 泌尿系疾病 CT尿路成像 Y型接骨板联合抗骨质疏松治疗老年人肱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疗效 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观察Y型接骨板联合抗骨质疏松治疗老年人肱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肱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患者100例,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采用Y型接骨板联合抗骨质疏松治疗,对照组采用锁定加压钢板治疗,采用Mayo肘关节评分系统,评价肘关节功能。结果观察组优良率为72%,对照组优良率为56%,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结论 Y型接骨板联合抗骨质疏松治疗老年人肱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效果显著。 李森 孟祥翔 翟亚业 顾夙 李晖 欧阳晟 付鹏军关键词:抗骨质疏松 肱骨远端 粉碎性骨折 骨转移瘤放射和CT诊断临床价值分析 2021年 目的:分析骨转移瘤采用放射、CT两组方法进行诊断,探讨其价值。方法:对在某院2018年1月~2019年1月期间治疗的50例骨转移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检查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给予放射X线检查,观察组给予CT检查,比较两组的诊断结果。结果:观察组总检出率为96%,对照组总检出率为68%,观察组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χ2=12.681,P=0.000);原发肿瘤较为容易发生骨转移瘤的有肺癌、肝癌、乳腺癌、结肠癌、鼻咽癌、食道癌等,骨转移位置常见分布于脊柱、四肢、盆骨、头颅、肋骨等位置,两组的原发肿瘤及骨转移分布情况比较并没有显著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骨转移瘤采用CT检查,能够清晰显示骨转移分布情况,检出率高,且CT具有无创无痛、可重复操作、操作简单、费用低廉等优势,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李森关键词:骨转移瘤 CT检查 经皮椎间孔镜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对患者腰椎功能障碍指数及视觉模拟疼痛评分的影响 被引量:14 2022年 目的:分析经皮椎间孔镜手术对腰椎间盘突出(LDH)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研究选取2018年5月-2021年5月收治的84例LDH患者为研究对象,经抽签法将其分为观察组(经皮椎间孔镜手术治疗)和对照组(常规开放性手术治疗)各42例,比较两组的术中(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相关指标,并统计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开展一年随访,对两组术前、术后1、3、6、9、12月的腰椎功能障碍指数(ODI)及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变化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长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9.52%(4/42)低于对照组21.42%(9/42)(P<0.05);观察者术后12月的ODI、VAS评分低于术后1、3、6、9月,且观察组术后不同时间段下的ODI、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常规开放性手术相比,在LDH患者的手术中应用经皮椎间孔镜技术可增强手术疗效、降低手术风险,经该术式治疗后患者的腰椎功能恢复及疼痛缓解情况更佳。 秦晓彬 孙秀钦 李含 李森 翟亚业 张超远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 腰椎功能 疼痛评分 术后并发症 全膝关节置换术中氨甲环酸静脉滴注与关节腔灌注对手术失血情况的影响 被引量:6 2023年 目的比较全膝关节置换术中氨甲环酸静脉滴注与关节腔灌注对手术失血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南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60例老年退行性膝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静脉组和局部组,每组3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静脉组在手术皮肤切开前给予氨甲环酸静脉滴注,局部组在手术结束缝合关节囊后给予氨甲环酸关节腔灌注,比较两组手术失血情况、大腿肿胀程度、失血指标、凝血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隐性失血量及总失血量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局部组患者术后当天、第3天及第6天的大腿肿胀率均低于静脉组(P<0.05)。两组术前各项失血指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静脉组患者术后1周血红蛋白含量、红细胞计数及血细胞比容与局部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凝血指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静脉组患者术后2 d血小板计数及纤维蛋白原含量与局部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χ2=0.131,P=0.718>0.05)。结论老年退行性膝关节炎患者全膝关节置换术中氨甲环酸静脉滴注与关节腔灌注均可有效减少老年退行性膝关节炎患者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手术失血量,改善其大腿肿胀程度。 李森关键词:氨甲环酸 失血量 椎旁肌脂肪浸润与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行PLIF术后植骨融合率的相关性 2025年 目的探讨椎旁肌脂肪浸润与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行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PLIF)术后植骨融合率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本院因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行PLIF手术治疗的192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Brangitan评分评估植骨融合情况,采用MRI检测腰椎L 4-5椎间盘中心位置的双侧多裂肌、竖脊肌的相对总横截面积(rTCSA)和脂肪浸润情况,以及腰大肌相对功能横截面积(rFCSA),根据患者椎间植骨融合情况分为不融合组和融合组,比较两组患者多裂肌、竖脊肌、腰大肌的MRI参数;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剔除混杂因素的影响,分析椎旁肌退变指标与患者术后椎间植骨不融合的相关性。结果不融合组患者的多裂肌和竖脊肌脂肪浸润程度均高于融合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融合组患者多裂肌rTCSA低于融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竖脊肌rTCSA和腰大肌rFCSA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剔除混杂因素影响后,多裂肌rTCSA和竖脊肌椎旁脂肪浸润不是影响PLIF术后椎间植骨不融合的因素(P>0.05),多裂肌脂肪浸润是PLIF术后椎间植骨不融合的风险因素(P<0.05)。结论多裂肌脂肪浸润可影响PLIF术后植骨融合,术前应评估患者的多裂肌脂肪浸润情况。 孙秀钦 马远 李含 李森关键词:腰椎管狭窄 椎旁肌 脂肪浸润 退行性疾病 植骨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