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旁肌脂肪浸润与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行PLIF术后植骨融合率的相关性 2025年 目的探讨椎旁肌脂肪浸润与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行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PLIF)术后植骨融合率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本院因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行PLIF手术治疗的192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Brangitan评分评估植骨融合情况,采用MRI检测腰椎L 4-5椎间盘中心位置的双侧多裂肌、竖脊肌的相对总横截面积(rTCSA)和脂肪浸润情况,以及腰大肌相对功能横截面积(rFCSA),根据患者椎间植骨融合情况分为不融合组和融合组,比较两组患者多裂肌、竖脊肌、腰大肌的MRI参数;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剔除混杂因素的影响,分析椎旁肌退变指标与患者术后椎间植骨不融合的相关性。结果不融合组患者的多裂肌和竖脊肌脂肪浸润程度均高于融合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融合组患者多裂肌rTCSA低于融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竖脊肌rTCSA和腰大肌rFCSA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剔除混杂因素影响后,多裂肌rTCSA和竖脊肌椎旁脂肪浸润不是影响PLIF术后椎间植骨不融合的因素(P>0.05),多裂肌脂肪浸润是PLIF术后椎间植骨不融合的风险因素(P<0.05)。结论多裂肌脂肪浸润可影响PLIF术后植骨融合,术前应评估患者的多裂肌脂肪浸润情况。 孙秀钦 马远 李含 李森关键词:腰椎管狭窄 椎旁肌 脂肪浸润 退行性疾病 植骨融合 经踝关节后内侧入路微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BartonicekⅢ型后踝关节骨折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4 2023年 目的:研究经踝关节后内侧入路微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BartonicekⅢ型后踝关节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98例BartonicekⅢ型后踝关节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系统化随机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采用后内侧入路空心钉内固定术,研究组采用后内侧入路微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指标、踝关节活动度、踝关节功能、血清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完全负重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踝关节背伸、跖屈活动度、AOFAS评分均升高(P<0.05),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踝关节内翻、外翻活动度均降低(P<0.05),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血清hs-CRP和PCT水平均升高(P<0.05),但研究组hs-CRP和PCT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踝关节后内侧入路微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BartonicekⅢ型后踝关节骨折患者疗效更为显著,术后恢复时间短,且有利于促进患者术后踝关节功能恢复,炎症反应小,安全性良好。 郝良 李含 孟祥翔 李晖 张超远肱骨旋入钉治疗肱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 2015年 目的探讨肱骨旋入钉治疗肱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有限切开复位肱骨旋入钉固定治疗58例肱骨干骨折患者。结果 58例均获得随访,时间12-24个月,患者均骨性愈合,愈合时间为4-8个月,肩关节功能按Neer评分标准评定:优35例,良20例,可3例,优良率为94.8%。结论肱骨旋入钉内固定技术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手术损伤小、并发症少,是治疗肱骨干骨折的有效方法。 李含关键词:肱骨骨折 骨折固定术 旋入钉 经皮椎间孔镜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炎症反应、疼痛程度和安全性的影响 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炎症反应、疼痛程度和安全性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2月—2022年3月南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93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分为观察组(47例)和对照组(46例),对照组给予传统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观察组给予经皮椎间孔镜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指标(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的炎症反应指标[白细胞介素-21(IL-21)、CXC趋化因子配体10(CXCL10)、白细胞介素-19(IL-19)]水平,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的腰部和下肢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的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JOA)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手术时间长,切口长度和住院时间均短,术中出血量少(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后1、3、7 d血清IL-21、CXCL10和IL-19均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后3 d、7 d、1个月和3个月的腰部和下肢VAS评分均低(P<0.05);术后3 d、7 d、1个月、3个月,观察组OD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JO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13%(1/47),与对照组的10.87%(5/4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间孔镜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创口小、出血量少、恢复快的优点,能有效减轻患者炎症反应,缓解腰腿疼痛,术后并发症较少,安全性高。 李含 秦晓彬 孙秀钦 翟亚业 张超远 叶向阳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 炎症反应 疼痛程度 安全性 骨盆后环损伤的内固定治疗 2015年 目的探讨手术内固定治疗骨盆后环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骨科38例骨盆后环损伤患者分别采用微创技术椎弓根螺钉固定、骶髂关节空心螺钉固定及骨盆重建带后方髂髂固定3种方式治疗。结果本研究38例患者均随访4~22个月。无切口感染、血管神经损伤及内固定松动或断裂,无骨折不愈合。结论微创椎弓根螺钉固定、骶髂关节空心螺钉固定及骨盆重建带后方髂髂固定3种方式均为治疗骨盆后环损伤的有效方法,根据骨折类型及患者的情况选择不同的内固定方式,可获满意疗效。 李含关键词:骨盆后环损伤 外科手术 微创性 内固定 姜黄素对大鼠膝骨性关节炎模型的影响 被引量:5 2022年 [目的]探讨姜黄素对膝骨性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疼痛与软骨退变的影响。[方法]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假手术组10只动物仅切开关节囊,其余20只动物切断前交叉韧带离断法建立KOA大鼠模型。姜黄素组给予姜黄素(50 mg/kg)腹腔注射,假手术组和模型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注射,1次/d,连续8周。建模术后8周,评价疼痛反应,行组织学观察与评分,ELESIA法检测滑液IL-1β、TNF-α,MCP-1含量,Western blot法检测软骨MMP-1、MMP-13、Aggrecan和CollagenⅡ。[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的MWT和TWL均显著降低(P<0.05),而OARSI组织学评分显著增加(P<0.05);与模型组相比,姜黄素组MWT、TWL显著升高(P<0.05),OARSI评分显著降低(P<0.05)。ELESIA检测方面,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IL-1β、TNF-α、MCP-1含量均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姜黄素组IL-1β、TNF-α、MCP-1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Western blot检测方面,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软骨组织MMP-1、MMP-13蛋白显著升高,而Aggrecan和CollagenⅡ蛋白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姜黄素组MMP-1、MMP-13显著降低,而而Aggrecan和CollagenⅡ显著升高(P<0.05)。[结论]姜黄素可以显著减轻KOA大鼠膝关节的痛觉过敏和软骨退变,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减少IL-1β、TNF-α,MCP-1的含量及恢复软骨代谢平衡有关。 孙秀钦 秦晓彬 李含 张超远 叶向阳关键词:膝骨性关节炎 疼痛 软骨退变 姜黄素 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1 2022年 目的:探讨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内固定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21年2月在南阳市中心医院采用PFNA治疗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病例资料,包括患者的性别、年龄、合并内科疾病、致伤原因、骨折类型、外侧壁厚度、骨质疏松程度、外侧壁分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分级、受伤至手术时间、手术时长、骨折复位质量、尖顶距、刀片位置、术后并发症、术后负重情况等信息。按照末次随访时Harris髋关节评分将患者分为髋关节功能优良组(Harris髋关节评分≥80分)和髋关节功能欠佳组(Harris髋关节评分<80分)。先对2组患者的相关信息进行单因素对比分析,再将其中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采用Hosmer-Lemeshow检验判断模型拟合优劣。结果:共纳入323例患者,其中255例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髋关节功能优良组)、68例髋关节功能恢复欠佳(髋关节功能欠佳组)。2组患者的性别、合并内科疾病、致伤原因、ASA分级、手术时长、刀片位置、术后并发症比较,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2.752,P=0.097;χ^(2)=0.923,P=0.337;χ^(2)=3.223,P=0.200;χ^(2)=3.132,P=0.077;χ^(2)=2.093,P=0.148;χ^(2)=2.831,P=0.092;χ^(2)=2.459,P=0.117);2组患者的年龄、骨折类型、外侧壁厚度、骨质疏松程度、外侧壁分型、受伤至手术时间、骨折复位质量、尖顶距、术后负重情况比较,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202,P=0.040;χ^(2)=9.129,P=0.003;χ^(2)=14.622,P=0.000;χ^(2)=5.174,P=0.023;χ^(2)=25.111,P=0.000;χ^(2)=5.967,P=0.015;Z=-2.743,P=0.006;χ^(2)=9.475,P=0.002;χ^(2)=21.630,P=0.000)。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不稳定性骨折、Ⅲ型外侧壁、外侧壁厚度≤2cm、尖顶距>25mm和术后延迟负重是影响老年股骨转子间骨� 翟亚业 秦晓彬 李森 李含 孙秀钦 张超远 叶向阳关键词:髋骨折 股骨转子间骨折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骨科脊柱术后防护装置 目前的功能锻炼装置功能单一,无法实现多种锻炼方式来达到更好的康复效果的问题;包括基座,基座内设有可转动的凸轮,通过凸轮上的凸轮槽与第一驱动销、第二驱动销的配合可使滑动架依次完成上升‑向右滑动‑向左滑动‑下落一组动作,滑动... 李含文献传递 合并Modic改变对经皮内镜椎间孔入路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探讨合并Modic改变对经皮内镜椎间孔入路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transforaminal discectomy,PET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的影响。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南阳市中心医院采用PETD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病例资料,从中提取数据。按照合并Modic改变情况,将符合要求的患者分为无Modic改变组、ModicⅠ型改变组和ModicⅡ型改变组。比较3组患者的腰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腿痛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以改良Macnab分级标准评价的综合疗效、腰椎间盘突出症复发情况。结果:①分组结果。共纳入142例患者,无Modic改变组62例、ModicⅠ型改变组32例、ModicⅡ型改变组48例。②腰痛VAS评分。术前3组患者的腰痛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53±0.82)分,(5.31±0.90)分,(5.44±0.90)分,F=0.689,P=0.504]。末次随访时3组患者的腰痛VAS评分均较术前降低(t=25.983,P=0.000;t=12.810,P=0.000;t=20.666,P=0.000)。末次随访时3组患者的腰痛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26±0.96)分,(2.16±0.85)分,(2.02±0.98)分,F=13.363,P=0.000];ModicⅠ型改变组和ModicⅡ型改变组的腰痛VAS评分均高于无Modic改变组(P=0.000;P=0.000);ModicⅠ型改变组和ModicⅡ型改变组的腰痛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③腿痛VAS评分。术前3组患者的腿痛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19±0.97)分,(7.03±0.78)分,(6.92±0.96)分,F=1.221,P=0.307]。末次随访时3组患者的腿痛VAS评分均较术前降低(t=30.137,P=0.000;t=25.393,P=0.000;t=29.662,P=0.000)。末次随访时3组患者的腿痛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42±1.08)分,(1.38±0.91)分,(1.48±1.03)分,F=0.104,P=0.901]。④ODI。术前3组患者的OD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9.90±8.68)%,(61.75±10.95)%,(60.38±7.73)%,F=0.455,P=0.635]。末次随访时3组患者的ODI均较术前降低(t=34.613,P=0.00 秦晓彬 翟亚业 李含 孙秀钦 张超远关键词:椎间盘移位 腰椎 MODIC改变 椎间盘切除术 自体筋膜移植再手术治疗腰椎术后粘连的研究 2015年 目的 探讨自体筋膜移植再手术治疗腰椎术后粘连的效果。方法 对26例下腰椎术后粘连患者再手术,扩大椎板减压粘连松解加自体筋膜移植12例,后路内固定植骨加自体筋膜移植8例,椎间植骨融合加自体筋膜移植6例。结果 26例均获得随访,时间20~36个月。疗效依据中华骨科学会脊柱外科学组制定评定标准:优12例,良8例,差6例。结论 采用自体筋膜移植可以有效减少下腰椎术后粘连的再次发生。 李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