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秀钦

作品数:23 被引量:54H指数:4
供职机构:南阳市中心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南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昆山市社会发展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腰椎
  • 7篇术后
  • 7篇骨折
  • 6篇关节
  • 5篇腰椎间盘
  • 5篇腰椎间盘突出
  • 5篇椎间盘
  • 5篇椎间盘突出
  • 5篇内固定
  • 4篇腰椎间盘突出...
  • 4篇手术
  • 4篇疼痛
  • 4篇突出症
  • 4篇椎间孔
  • 4篇椎间盘突出症
  • 4篇近端
  • 3篇髓内
  • 3篇髓内钉
  • 3篇转子间
  • 3篇转子间骨折

机构

  • 22篇南阳市中心医...
  • 1篇郑州大学

作者

  • 23篇孙秀钦
  • 10篇李含
  • 8篇秦晓彬
  • 7篇李森
  • 6篇张超远
  • 5篇翟亚业
  • 4篇叶向阳
  • 4篇马远
  • 3篇欧阳晟
  • 2篇梁雁冰
  • 1篇汤立新
  • 1篇王云阁
  • 1篇李璐
  • 1篇梁玉柱
  • 1篇杨国志
  • 1篇宋春霞
  • 1篇王华磊

传媒

  • 4篇颈腰痛杂志
  • 2篇中医正骨
  • 2篇河南医学研究
  • 2篇中国卫生标准...
  • 2篇中国继续医学...
  • 1篇中国矫形外科...
  • 1篇临床医学
  • 1篇数理医药学杂...
  • 1篇广东医学
  • 1篇齐鲁护理杂志
  • 1篇中国烧伤创疡...
  • 1篇实用手外科杂...
  • 1篇抗感染药学
  • 1篇中国实用医刊
  • 1篇中国医学创新

年份

  • 2篇2025
  • 6篇2024
  • 3篇2023
  • 7篇2022
  • 4篇2015
  • 1篇2014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经皮椎间孔镜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对患者腰椎功能障碍指数及视觉模拟疼痛评分的影响被引量:14
2022年
目的:分析经皮椎间孔镜手术对腰椎间盘突出(LDH)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研究选取2018年5月-2021年5月收治的84例LDH患者为研究对象,经抽签法将其分为观察组(经皮椎间孔镜手术治疗)和对照组(常规开放性手术治疗)各42例,比较两组的术中(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相关指标,并统计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开展一年随访,对两组术前、术后1、3、6、9、12月的腰椎功能障碍指数(ODI)及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变化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长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9.52%(4/42)低于对照组21.42%(9/42)(P<0.05);观察者术后12月的ODI、VAS评分低于术后1、3、6、9月,且观察组术后不同时间段下的ODI、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常规开放性手术相比,在LDH患者的手术中应用经皮椎间孔镜技术可增强手术疗效、降低手术风险,经该术式治疗后患者的腰椎功能恢复及疼痛缓解情况更佳。
秦晓彬孙秀钦李含李森翟亚业张超远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腰椎功能疼痛评分术后并发症
开放楔形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膝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的效果及术后2年随访观察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探讨开放楔形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膝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的效果,并进行2年的随访观察。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至2021年5月在南阳市中心医院诊断为膝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行开放楔形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的128例(169膝)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治疗前后的膝关节评分、疼痛视觉评分(VAS评分)、膝关节活动度及影像学指标,并记录2年内出现的并发症和全膝关节置换术(TKA)翻修情况。结果各项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2年随访中,13例患者脱离,6例患者行TKA翻修。结论开放楔形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膝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效果良好,且短期随访结果较为满意,中长期的临床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欧阳晟孙秀钦李森王华磊
关键词:骨性关节炎
基于倾向性评分匹配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并发椎间隙感染预测模型构建
2025年
目的基于倾向性评分匹配分析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并发椎间隙感染的影响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选取南阳市中心医院2021年9月至2024年9月的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患者1527例,其中术后并发椎间隙感染的患者48例,发生率为3.14%。基于性别、病程、住院总天数、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PSM)进行匹配(1∶1),收集患者相关资料,分析患者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并发椎间隙感染的影响因素。并根据独立影响因素建立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并发椎间隙感染的风险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对模型进行评估。结果共成功匹配45对患者,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糖尿病、体重指数(BMI)、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血清白蛋白(ALB)、降钙素原(PCT)与在两组患者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二元logistic分析显示,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血清ALB、PCT是患者术后椎间隙感染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基于上述4个因素构建风险预测模型,构建的风险预测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78(95%CI为0.953~1.000),敏感度为88.9%,特异度为97.8%。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并发椎间隙感染与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血清ALB、PCT相关,以此构建出的风险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临床预测价值。
马远汤立新杨国志梁玉柱宋春霞彭小荷孙秀钦李森王海羽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椎间隙感染
创伤性骨折后患者ALP、PDGF、NGF及微量元素水平对患者骨折愈合的影响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探究碱性磷酸酶(ALP)、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神经生长因子(NGF)及微量元素对创伤性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南阳市中心医院2022年12月至2023年3月收治的70例骨折愈合患者为研究对象(愈合组),另选取同期复查结果为延迟愈合的70例患者为延迟愈合组。比较两组血清ALP、PDGF、NGF和微量元素水平。结果愈合组血清ALP、PDGF、NGF水平及微量元素Fe、Zn、Se水平高于延迟愈合组,Cu水平低于延迟愈合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DGF、Cu均为骨折愈合延迟的影响因素(OR=0.990、4.837,P<0.05)。结论PDGF、Cu水平是创伤性骨折后患者延迟愈合的影响因素,可为相关临床诊疗提供依据。
梁雁冰欧阳晟孙秀钦叶向阳
关键词: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微量元素
关节镜下经皮复位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疗效分析
2024年
目的探讨胫骨平台骨折患者采用关节镜下经皮复位内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南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6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将其分为关节镜组(51例)和切开复位组(35例),关节镜组患者行关节镜下经皮复位内固定治疗,切开复位组患者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围手术期相关指标、骨折线消失时间、应激水平、膝关节功能以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关节镜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切开复位组(t=29.134,P<0.001),手术时间、首次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及骨折线消失时间均明显短于切开复位组(t=9.732、14.734、9.534、5.071,P均<0.001);术后1 d,关节镜组患者神经肽Y(NPY)、前列腺素E_(2)(PGE_(2))水平均明显低于切开复位组(t=11.705、11.248,P均<0.001);术后6个月,关节镜组患者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膝关节评估表(IKDC)评分明显高于切开复位组(t=5.744,P<0.001),膝关节内旋、外旋、屈曲活动度均明显大于切开复位组(t=10.604、7.106、7.052,P均<0.001);关节镜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为5.88%,明显低于切开复位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20.00%(χ^(2)=4.026,P=0.045)。结论胫骨平台骨折患者采用关节镜下经皮复位内固定治疗的创伤更小,术后患者应激反应更轻、不良事件发生率更低,更有利于膝关节功能恢复。
陈铎允孙秀钦
关键词:胫骨平台骨折膝关节功能应激
侧卧位与平卧位下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分析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探讨侧卧位与平卧位下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肥胖患者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59例应用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侧卧位组和平卧位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转子顶端切口长度、骨折愈合时间及髋关节Harris评分等。结果侧卧位组患者手术时间、转子顶端切口长度短于平卧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侧卧位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少于平卧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髋关节Harris评分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侧卧位行PFNA治疗肥胖患者股骨转子间骨折,降低了手术难度,缩短了手术时间和手术切口长度,减少了术中出血量,较平卧位行PFNA治疗肥胖患者股骨转子间骨折有明显优势。
孙秀钦
关键词:髋骨折手术体位
合并Modic改变对经皮内镜椎间孔入路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的影响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探讨合并Modic改变对经皮内镜椎间孔入路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transforaminal discectomy,PET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的影响。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南阳市中心医院采用PETD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病例资料,从中提取数据。按照合并Modic改变情况,将符合要求的患者分为无Modic改变组、ModicⅠ型改变组和ModicⅡ型改变组。比较3组患者的腰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腿痛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以改良Macnab分级标准评价的综合疗效、腰椎间盘突出症复发情况。结果:①分组结果。共纳入142例患者,无Modic改变组62例、ModicⅠ型改变组32例、ModicⅡ型改变组48例。②腰痛VAS评分。术前3组患者的腰痛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53±0.82)分,(5.31±0.90)分,(5.44±0.90)分,F=0.689,P=0.504]。末次随访时3组患者的腰痛VAS评分均较术前降低(t=25.983,P=0.000;t=12.810,P=0.000;t=20.666,P=0.000)。末次随访时3组患者的腰痛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26±0.96)分,(2.16±0.85)分,(2.02±0.98)分,F=13.363,P=0.000];ModicⅠ型改变组和ModicⅡ型改变组的腰痛VAS评分均高于无Modic改变组(P=0.000;P=0.000);ModicⅠ型改变组和ModicⅡ型改变组的腰痛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③腿痛VAS评分。术前3组患者的腿痛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19±0.97)分,(7.03±0.78)分,(6.92±0.96)分,F=1.221,P=0.307]。末次随访时3组患者的腿痛VAS评分均较术前降低(t=30.137,P=0.000;t=25.393,P=0.000;t=29.662,P=0.000)。末次随访时3组患者的腿痛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42±1.08)分,(1.38±0.91)分,(1.48±1.03)分,F=0.104,P=0.901]。④ODI。术前3组患者的OD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9.90±8.68)%,(61.75±10.95)%,(60.38±7.73)%,F=0.455,P=0.635]。末次随访时3组患者的ODI均较术前降低(t=34.613,P=0.00
秦晓彬翟亚业李含孙秀钦张超远
关键词:椎间盘移位腰椎MODIC改变椎间盘切除术
生物型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应用带线锚钉修复髋关节后外侧结构对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髋关节Harris评分的影响被引量:3
2023年
目的分析生物型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应用带线锚钉修复髋关节后外侧结构对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髋关节Harris评分的影响。方法抽取2019年10月至2022年10月南阳市中心医院诊治的股骨颈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手术方法将166例患者分为修复组(83例)和未修复组(83例)。两组均行生物型全髋关节置换术,修复组在行生物型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应用带线锚钉修复髋关节后外侧结构。观察两组患者术中以及术后3个月脱位情况、术前以及术后3个月的Harris评分和两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修复组术中髋关节屈曲100°时脱位率(3.61%,3/83)低于未修复组(12.05%,10/83),P<0.05。术后3个月,修复组脱位率(0)低于未修复组(4.82%,4/83),P<0.05;两组患者术后的Harris评分均较术前升高,术后3个月修复组Harris评分高于未修复组(P<0.05)。未修复组患者出现1例假体感染,其余患者未出现严重并发症及不良事件。结论带线锚钉修复髋关节后外侧结构对股骨颈骨折患者行生物型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髋关节具有良好的修复作用,能够提高Harris评分,减少假体脱位。
欧阳晟孙秀钦李森
关键词:髋关节假体脱位后外侧结构HARRIS评分
椎旁肌脂肪浸润与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行PLIF术后植骨融合率的相关性
2025年
目的探讨椎旁肌脂肪浸润与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行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PLIF)术后植骨融合率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本院因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行PLIF手术治疗的192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Brangitan评分评估植骨融合情况,采用MRI检测腰椎L 4-5椎间盘中心位置的双侧多裂肌、竖脊肌的相对总横截面积(rTCSA)和脂肪浸润情况,以及腰大肌相对功能横截面积(rFCSA),根据患者椎间植骨融合情况分为不融合组和融合组,比较两组患者多裂肌、竖脊肌、腰大肌的MRI参数;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剔除混杂因素的影响,分析椎旁肌退变指标与患者术后椎间植骨不融合的相关性。结果不融合组患者的多裂肌和竖脊肌脂肪浸润程度均高于融合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融合组患者多裂肌rTCSA低于融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竖脊肌rTCSA和腰大肌rFCSA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剔除混杂因素影响后,多裂肌rTCSA和竖脊肌椎旁脂肪浸润不是影响PLIF术后椎间植骨不融合的因素(P>0.05),多裂肌脂肪浸润是PLIF术后椎间植骨不融合的风险因素(P<0.05)。结论多裂肌脂肪浸润可影响PLIF术后植骨融合,术前应评估患者的多裂肌脂肪浸润情况。
孙秀钦马远李含李森
关键词:腰椎管狭窄椎旁肌脂肪浸润退行性疾病植骨融合
经皮椎间孔镜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炎症反应、疼痛程度和安全性的影响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炎症反应、疼痛程度和安全性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2月—2022年3月南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93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分为观察组(47例)和对照组(46例),对照组给予传统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观察组给予经皮椎间孔镜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指标(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的炎症反应指标[白细胞介素-21(IL-21)、CXC趋化因子配体10(CXCL10)、白细胞介素-19(IL-19)]水平,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的腰部和下肢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的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JOA)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手术时间长,切口长度和住院时间均短,术中出血量少(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后1、3、7 d血清IL-21、CXCL10和IL-19均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后3 d、7 d、1个月和3个月的腰部和下肢VAS评分均低(P<0.05);术后3 d、7 d、1个月、3个月,观察组OD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JO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13%(1/47),与对照组的10.87%(5/4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间孔镜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创口小、出血量少、恢复快的优点,能有效减轻患者炎症反应,缓解腰腿疼痛,术后并发症较少,安全性高。
李含秦晓彬孙秀钦翟亚业张超远叶向阳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炎症反应疼痛程度安全性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