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丽

作品数:14 被引量:47H指数:4
供职机构:安徽省宿州市立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中毒
  • 3篇通气
  • 3篇慢性
  • 2篇正压通气
  • 2篇双频指数
  • 2篇阻塞性
  • 2篇颅脑
  • 2篇颅脑损伤
  • 2篇慢性阻塞性
  • 2篇脑电双频
  • 2篇脑电双频指数
  • 2篇脑损伤
  • 2篇静脉
  • 2篇呼气
  • 2篇呼气末
  • 2篇呼气末正压
  • 2篇机械通气
  • 2篇光气中毒
  • 2篇ICU
  • 1篇蛋白

机构

  • 13篇安徽省宿州市...

作者

  • 13篇刘丽
  • 3篇陆伟
  • 3篇李举
  • 3篇朱刚
  • 2篇张慧秋
  • 2篇龚敬
  • 1篇王西勇
  • 1篇张淑琴
  • 1篇马莉莉
  • 1篇鲁海艳
  • 1篇胡苗苗

传媒

  • 4篇中国医药科学
  • 3篇蚌埠医学院学...
  • 2篇中华全科医学
  • 1篇中国临床医学
  • 1篇安徽医药
  • 1篇实用全科医学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4
  • 4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08
  • 1篇2007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显微镜下泪小管断裂吻合术38例诊治分析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探讨显微镜下泪小管断裂吻合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手术显微镜下寻找泪小管鼻侧断端,以硬膜外麻醉导管作为支撑物吻合泪小管。3个月后拔管,随访观察泪道通畅情况。结果:38例患者的泪小管鼻侧断端均能在手术显微镜下被成功找到。术后追踪观察1~24个月,治愈35例(92.11%),改善2例(5.26%),不变1例(2.63%)。结论:显微镜下泪小管断裂吻合术中解剖层次清晰,术后成功率高。
刘丽
关键词:显微镜泪小管断裂吻合术
急性光气中毒45例的特点及治疗分析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探讨急性光气中毒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措施。方法采用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45例急性光气中毒的病例资料,对临床表现及治疗措施进行综合性分析和总结。结果急性光气中毒的主要临床表现为胸闷、气短、咳嗽,重度中毒出现呼吸频速、发绀、泡沫痰等,1例出现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轻中度中毒采取以糖皮质激素为主的综合治疗,重度中毒出现ARDS时予最佳PEEP机械通气,出现MODS时予CRRT治疗,45例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急性光气中毒的临床表现主要引起呼吸系统损害,通过以糖皮质激素为主的综合治疗,取得明显疗效,机械通气及CRRT的应用,可提高重症患者的治愈率。
张慧秋刘丽李举
关键词:光气中毒ARDSPEEP机械通气
CBP在抢救重度光气中毒合并MODS中的应用
2012年
目的探讨CBP在急性重度光气中毒合并MODS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对1例急性重度光气中毒合并MODS患者应用CBP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动脉血气和影像学变化等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该例患者在以机械通气、糖皮质激素为主的综合治疗无效后,采用CBP治疗,临床症状及体征迅速改善,动脉血气恢复正常,肺部的影像学变化明显好转。结论对急性重度光气中毒合并多脏器功能障碍的患者,常规治疗无效的情况下,配合床边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取得较好疗效。
刘丽
关键词:光气中毒连续性血液净化多脏器功能障碍
急性重度光气中毒患者最佳呼气末正压的应用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探讨呼气末正压(PEEP)在急性重度光气中毒中的合理应用。方法:对7例急性重度光气中毒患者不同PEEP水平应用下的动脉血气、氧合指数(PaO2/FiO2)、血压、呼吸频率(R)等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在基础治疗基础上,合理应用PEEP机械通气后7例患者的pH值、二氧化碳分压、PaO2/FiO2、R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1),有效率为100%。结论:合理的PEEP水平能有效改善急性重度光气中毒患者的PaO2/FiO2,有利于提高救治率。
朱刚刘丽
关键词:急性中毒光气呼气末正压
脑电双频指数监测在调控右美托咪定镇静深度中的应用被引量:16
2013年
目的探讨危重症患者脑电双频指数(bispectral index,BIS)对右美托咪定镇静深度调控的作用。方法选取重症监护病房65例危重患者,静脉持续泵入右美托咪定0.5~1.0μg/kg,以Ramsay评分3~4为镇静目标,连续观察24~72 h,记录每小时的Ramsay评分及对应的BIS值,共监测Ramsay评分及相应BIS值180组,分析Ramsay评分与BIS值的相关性,确定镇静适度时所对应的最佳BIS值。结果 ICU危重症患者右美托咪定镇静期间Ramsay评分与BIS值呈正相关,r为-0.846(P<0.01),BIS值在各不同镇静深度患者中的离散度均较大。结论脑电双频指数是调控右美托咪定镇静深度的有效指标。
陆伟刘丽龚敬张慧秋
关键词:脑电双频指数RAMSAY评分ICU
脑电双频指数指导下右美托咪啶和丙泊酚用于颅脑损伤患者镇静作用的比较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比较和评估右美托咪啶(DEX)和丙泊酚用于ICU内进行机械通气的颅脑损伤患者镇静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将61例行机械通气的颅脑损伤患者分为两组,右美托咪啶组(D组)合丙泊酚组(P组)。所有患者入室后行脑电双频指数(BIS)及心电图、上臂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检查,按镇静方法完全随机分为两组:D组33例,右美托咪啶负荷量0.5μg/kg,以0.2μg/(kg·h)静脉恒速输注;P组28例,以丙泊酚负荷量1mg/kg,维持剂量0.4mg/(kg·h)静脉恒速输注。两组均将脑电双频指数控制在≤85,并以此为标准调整输注计量维持镇静过程,同时记录剂量的调整。记录心率(HR)、平均动脉压的变化,记录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拔管时间唤醒所需时间,镇静过程平均动脉压和心率变化并记录患者的Ramsay镇静评分(RSS评分)。结果与镇静前比,镇静后各时间点Ramsay评分明显升高,BIS值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心动过缓和低血压的发生率分别为0,3.03%(1/33),明显低于P组10.7%(3/28),17.8%(5/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D组患者从进入ICU至开始脱机时间为(62.0±4.0)h,与P组(67.0±5.0)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组患者ICU内住院时间(115.4±2.0)h,脱机时间(3.6±1.5)h,拔管时间(2.3±1.2)h,D组患者ICU平均住院(112.3±4.0)h,脱机时间(3.5±1.3)h及拔管时间(2.2±1.1)h,D组与P组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ICU内颅脑损伤患者使用右美托咪啶和丙泊酚镇静安全有效,右美托咪啶较丙泊酚能够有效的减轻气道-循环反射,可有效提高患者的苏醒时间。右美托咪啶对血流动力的影响优于丙泊酚,且在脱机和拔管时间方面右美托咪啶优于丙泊酚,右美托咪啶镇静效果好,易唤醒,在脑电双频指数的指导下右美托咪啶更有优势。
刘丽鲁海艳陆伟朱刚李举
关键词:右美托咪啶丙泊酚脑电双频指数
空气压力波治疗仪在ICU深静脉血栓风险高危患者中的应用分析
2018年
探讨使用空气压力波治疗仪对深静脉血栓高危患者有效预防深静脉血栓的研究分析,为临床选择适当的空气压力波治疗及护理提供依据。方法选取30例ICU深静脉血栓风险评分高危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取常规深静脉血栓预防措施加空气压力波仪治疗,对照组采取常规深静脉血栓预防措施及中医康复理疗。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大腿周径差值低于对照组、股静脉血流速高于对照组、D-二聚体实验室检测结果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防深静脉血栓是ICU患者的重要护理内容,护理人员应积极推广使用空气压力波治疗仪。
胡苗苗刘丽张淑琴马莉莉朱倩
关键词:深静脉血栓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COPD急性加重期的临床研究
2007年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NIPPV)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AECOPD患者采用NIPPV治疗前后的临床情况。结果22例患者在NIPPV治疗后PaO2、SaO2升高,pH、PaCO2、RR、HR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NIPPV对AECOPD患者疗效肯定,未出现明显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刘丽
关键词:无创正压通气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
重症颅脑损伤伴高钠血症28例临床分析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伴高钠血症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8例重症颅脑损伤伴高钠血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重症颅脑损伤伴高钠血症的患者死亡率达67.86%,发病率为8.56%。发生高钠血症的时间为1周之内,颅脑损伤后72h内出现的10例死亡7例,24h内出现的高钠血症主要与原发性下丘脑损伤有关,而24h后出现的也与使用脱水剂有关。结论重症颅脑损伤出现高钠血症病死率高,且血钠值越高亦死亡率越高。
刘丽
关键词:重症颅脑损伤高钠血症预后
生大黄浸液鼻饲联合芒硝腹部外敷对腹腔高压综合征的治疗分析
2013年
目的探讨生大黄浸液鼻饲联合芒硝腹部外敷对腹腔高压综合征的治疗。方法对我院2011年1月~2013年2月间收治的6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筛选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30例,治疗组31例。对照组采用其他方法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生大黄10g温水浸泡化成100mL液体鼻饲,1日2次。芒硝500g粉碎后装入长50cm,宽30cm布袋内,外敷腹部,12小时更换一次,同一人同样方法连续测量治疗前,治疗后的膀胱内压,结合APACHEⅡ评分,取平均值作为测量值。结果治疗组的腹腔内压力值均明显下降,均值,APACHEⅡ评分好转,好转率为81%。而对照组则效果甚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大黄浸液鼻饲联合芒硝腹部外敷对腹腔高压综合征有显著疗效,采用合适治疗是重症医学科解除IAH有效手段。
陆伟刘丽李举龚敬王西勇沙梦龙
关键词:芒硝腹腔高压综合征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