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祥凤
- 作品数:8 被引量:80H指数:4
- 供职机构:广州血液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广州市医药卫生科技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 广州市街头无偿献血者调查情况分析被引量:12
- 2011年
- 目的了解广州市街头无偿献血群体对于无偿献血相关知识的认知现状及献血者参加无偿献血的影响因素,为促进广州市街头无偿献血的发展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自制《无偿献血者调查问卷》,于2010年3月15日—4月5日期间在广州血液中心各流动献血点对1200名无偿献血者进行调查,采用Epidata 3.1双人录入数据并质控,PASW Statistics 18.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男女性献血者的比例为1.42;35岁以下年龄的献血者比例达到77.7%;重复献血者比例为58.6%;首次参加无偿献血者的首要因素与再次参加无偿献血的首要因素间比较,结果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χ2=71.953,P<0.001);首次参加无偿献血者的第二因素与再次参加无偿献血的首要因素间比较,结果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χ2=88.670,P<0.001);无偿献血者对无偿献血献血知识的知晓程度远高于一般社区居民,P<0.001;多次献血者与初次献血者在无偿献血信息获取来源方面存在一定的区别;再次献血原因、家庭支持、对无偿献血安全性的认识等方面对无偿献血者再次献血有支持作用。结论无偿献血者群体对无偿献血知识的知晓率偏低影响了重复献血行为;传统媒体对无偿献血的作用大于网络媒体。
- 曾四海张晋昕曾祥凤黄可君
- 关键词:无偿献血影响因素
- 3983例无偿献血不良反应的分析及处理措施被引量:42
- 2015年
- 目的对广州市771 508名无偿献血者中的3 983名献血不良反应者调查。方法 2011年1月-2013年12月我们对3 983名献血不良反应者进行分类,对不同诱因引起的反应程度分为轻、中、重3种,并对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各类诱因引起的无偿献血不良反应中,精神紧张是造成无偿献血不良反应的最主要原因。各类诱因引起的不同程度的献血不良反应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3 983名献血不良反应者中,由精神紧张引起的不良反应共2 612名(65.6%)。睡眠不足或疲劳过度献血引起不良反应544名(13.7%)。空腹献血不良反应322名(8.1%)。晕针晕血献血不良反应131名(3.3%)。纤细的血管穿刺疼痛119名(3.0%)。献血后血肿129名(3.2%)。女性经期献血109名(2.7%)。其他献血17名(0.4%)。不同原因引起的献血不良反应的轻中重程度的构成比例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引起献血不良反应的原因主要由于献血者精神紧张,睡眠不足和空腹献血等情况引起。我们应该提高静脉采血技术、优化服务意识、在采血过程中注意与献血者的情感交流,从而提供安全舒适的献血环境,预防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
- 邱斌何博曾祥凤张文春
- 关键词:无偿献血
- 持续质量改进不同护理模式对献血者不良反应的影响及满意度评价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 分析持续质量改进护理模式对献血者不良反应以及满意度评价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2021年1-12月广州血液中心接待的4000例献血者进行试验研究,按照献血者献血时间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应用持续质量改进护理模式,分析两组不同护理模式下献血者发生的不良反应(头晕、恶心呕吐、血肿、面色苍白、血压降低)、护理前后的焦虑评分以及献血者的满意度评价。结果 对照组献血者出现的不良反应为1.5%,观察组献血者发生的不良反应为0.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护理后观察组献血者焦虑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测评的满意度为96%,观察组献血者的满意度为98.2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应用持续质量护理模式可以有效减轻献血者献血后的不良反应,提升中心采血护士的采血服务,有助于提高献血者的满意度,有利于献血工作的顺利进行。
- 曾祥凤
- 关键词:护理模式献血者护理满意度
- 试论无偿献血管理事业的科学转型——以近年来广州市血液管理事业的发展为例被引量:3
- 2013年
- 上世纪90年代初中期,我国的血液管理与无偿献血经历了1段特殊的历史时期,付出了沉痛的代价,而这也促进了包括广州在内的全国血液管理的转型。为保证广州市医疗临床用血需要,保障献血者和受血者的身体健康,本中心采取了政府推进新的血液管理模式,以充分满足临床用血需求和保障安全为根本,经过多年的运行已经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血液管理机制,经历了从义务献血制度到无偿献血制度顺利转型、
- 邱斌曾祥凤
- 关键词:献血者招募
- 采供血机构人事档案专审全覆盖的探索与实践被引量:7
- 2021年
- 本文介绍了采供血机构开展人事档案专项审核工作的基本情况,针对如何落实专审“全覆盖”总结了做法经验,并指出专项工作在组织人事工作、机构战略管理和行业人才发展等方面的实际成效。
- 汤静儿胡巧梅曾祥凤黄卓越蒋国强
- 关键词:采供血机构人力资源
- “双轨制”管理下的血站医护人员流失问题研究
- 2019年
- 目的 从“双轨制”人员管理研究角度,分析血站人员流失问题的原因和缓解对策。方法 运用描述性数据分析和案例研究法,以广州血液中心2013-2017年的人员流失问题治理为案例,探索人员流失与“双轨制”管理关系。结果 该中心人员流失问题越来越严重,流失护士占比大,编外人员的辞职比例远高于编内人员。结论 流失问题主要集中在编外年轻护士群体,分析其原因与编制歧视可能有关。从缓解编制歧视角度,建立岗位管理制度,优化员工管理环节,强化血站文化。
- 汤静儿李国华曾祥凤黄卓越蒋国强
- 广州市街头无偿献血者调查情况分析
- 2010年
- 曾四海张晋昕曾祥凤黄可君
- 关键词:街头无偿献血献血知识知晓程度初次献血者录入数据
- 广州市无偿献血者献血不良反应与献血量的关系被引量:19
- 2012年
- 目的了解广州市无偿献血者献血不良反应与献血量的关系,为推广1次献血400 ml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分析2009年1月~2010年12月间广州市6个城区流动献血车的献血情况,计算无偿献血者中1次献血200 ml或400 ml者的比例,对其中发生献血不良反应者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广州市6个城区流动献血车的总献血人数为289 730。其中,献血200 ml的有59 831人,占总献血人数的20.65%;献血400 ml的有229 899人,占总献血人数的79.35%。献血量200 ml的献血者中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率(0.576 6%)显著高于献血量400 ml的献血者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率(0.250 5%)(P<0.05)。结论 1次献血400 ml的无偿献血者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1次献血200 ml者,为提倡献血量从200 ml到400 ml的转变提供了科学的保证。
- 邱斌曾祥凤廖剑锋邓学成
- 关键词:无偿献血献血不良反应献血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