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咏梅

作品数:2 被引量:0H指数:0
供职机构:湖北医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蛋白
  • 1篇球蛋白
  • 1篇息肉
  • 1篇腺瘤
  • 1篇酶谱
  • 1篇免疫
  • 1篇免疫球蛋白
  • 1篇免疫球蛋白A
  • 1篇免疫球蛋白G
  • 1篇活检
  • 1篇活检组织
  • 1篇肠癌
  • 1篇肠息肉
  • 1篇大肠
  • 1篇大肠癌
  • 1篇大肠息肉

机构

  • 2篇湖北医学院

作者

  • 2篇杨咏梅
  • 1篇于皆平
  • 1篇罗和生
  • 1篇邓传珍
  • 1篇汪朱文
  • 1篇王巧玲
  • 1篇韩兵
  • 1篇沈志祥

传媒

  • 1篇中级医刊
  • 1篇中华消化杂志

年份

  • 1篇1993
  • 1篇1989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PCA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1993年
PCA由Trrine于1962年首先发现。文献报道PCA检测的阳性率差别较大,约为10%~80%,北京医科大学第三医院的检出率为14%。晚近,关于PCA的检测方法及临床意义的研究取得了一些进展。 1 PCA的生物学特征 PCA有IgG及分泌型IgA两种类型。其抗原主要存在于胃壁细胞的胞浆微粒中,具有器官特异性而无种属特异性。PCA是自身免疫抗体,它的存在与机体免疫功能有关。当机体的免疫能力增强或减弱时,
杨咏梅王巧玲
关键词:免疫球蛋白G免疫球蛋白A
大肠息肉和癌的活检组织酶谱的研究
1989年
应用生化定量法测定123份大肠话检组织内碱性磷酸嗨(ALP)、酸性伊酸降(ACP)、乳酸脱氢酶(LDH)和Y-谷氨酰转移酶(GGT)的活性。62分亲源不同的正常粘膜各梅的后性差异均无显L(P>0.05)。18份大肠窃和34份腺瘤各酶的后性均显若高于正常组(P<0.01),两者酶活性变化相似。GGT活性在三组之间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P<0.01)且与腺瘤大小呈正相关,可能有助于大肟癌的诊断。炎性息肉酶活性正常。
韩兵于皆平沈志祥罗和生杨咏梅汪朱文邓传珍
关键词:大肠癌腺瘤息肉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