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郑志明

作品数:18 被引量:13H指数:2
供职机构:湖北医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5篇病毒
  • 10篇流行性
  • 10篇流行性出血热
  • 10篇出血热
  • 5篇出血热病毒
  • 4篇流行性出血热...
  • 4篇流行性出血热...
  • 3篇痘病
  • 3篇痘病毒
  • 3篇肢痛
  • 3篇肢痛症
  • 3篇痛症
  • 3篇细胞
  • 3篇红斑
  • 3篇红斑性
  • 3篇红斑性肢痛
  • 3篇红斑性肢痛症
  • 2篇毒血症
  • 2篇血清学
  • 2篇血症

机构

  • 18篇湖北医学院
  • 2篇解放军161...
  • 1篇广州军区广州...
  • 1篇广州军区武汉...
  • 1篇武汉市儿童医...
  • 1篇内蒙古医学院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湖北省肿瘤医...
  • 1篇黄石市卫生防...
  • 1篇南佛罗里达大...

作者

  • 18篇郑志明
  • 11篇杨占秋
  • 8篇张天明
  • 7篇向近敏
  • 6篇胡珍姣
  • 5篇诸卫平
  • 5篇张美英
  • 5篇张江虹
  • 3篇朱宝莲
  • 2篇曲春枫
  • 2篇刘忠华
  • 2篇罗军
  • 1篇孙志勤
  • 1篇陈延昌
  • 1篇肖书渊
  • 1篇林娜
  • 1篇高又新
  • 1篇罗军
  • 1篇胡建明
  • 1篇张婉英

传媒

  • 5篇湖北医学院学...
  • 2篇中华传染病杂...
  • 2篇武汉医学杂志
  • 2篇骨科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国外医学(流...
  • 1篇临床检验杂志
  • 1篇中国病毒学
  • 1篇武汉大学学报...
  • 1篇病毒学杂志
  • 1篇冶金医药情报

年份

  • 1篇1993
  • 1篇1992
  • 3篇1991
  • 4篇1990
  • 7篇1989
  • 1篇1987
  • 1篇1981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临床病毒学近年来的新发展
1989年
临床病毒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对医学科学的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本文拟就近年来临床病毒学进展作简要介绍。
郑志明
关键词:病毒学
红斑性肢痛症相关痘病毒高效价免疫血清的制备
1989年
红斑性肢痛症相关痘病毒(ERPV)是近年从红斑性肢痛症患者咽拭子中分离出的痘类样病毒,其与红斑性肢痛症的关系不明,以该病毒作为抗原.用ELISA方法和空斑减少中和试验均未在病人血清中查到高效价抗体。本实验以家兔为对象,以不同方式免疫接种ERPV,对抗ERPV特异性IgG和中和抗体的产生进行了动态观察。
蔡安梅郑志明张江虹刘少凡诸卫平
关键词:红斑性肢痛症痘病毒效价免疫血清抗E特异性IGG
病毒唑治疗流行性出血热的实验研究
1989年
我们在细胞培养中和动物体内确定了病毒唑育抗汉坦病毒作用后,又采用双盲随机对照研究,观察了病毒唑在流行性出血热(EHF)患者体内的抗病毒作用,结果如下。
杨占秋张天明郑志明张美英胡珍姣朱宝莲向近敏John W Huggins
关键词:病毒唑流行性出血热毒作用双盲EHF汉坦病毒
自然转化的人胚肺细胞对几种不同病毒敏感性的研究
1991年
本文报道了自然转化的人胚肺细胞对腺病毒-3型,疱疹病毒-2型,红斑性肢痛症相关痘病毒,呼肠病毒-Ⅱ型的敏感性试验,结果发现这些病毒在这株细胞上均可引起特征性的病变,这为病毒性疾病的诊断提供了一个新的细胞系统.
诸卫平郑志明张江虹
关键词:胚胎包涵体病毒
流行性出血热特异性诊断与常规诊断的对比分析被引量:2
1990年
流行性出血热(EHF)是一种由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以IFA 和ELISA 法进行特异性EHFIgM 抗体检测以及从患者体内分离病毒可以确诊.由于实验条件的限制,这些方法尚未作为EHF 的常规诊断技术在我国医院推广.我们对85例EHF
杨占秋张天明张美英胡珍姣郑志明向近敏
关键词:流行性出血热特异诊断
人源性流行性出血热病毒的形态特征
1991年
本文报道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汉坦病毒)H-114株的电镜形态。发现形态发生以内质网膜和胞浆膜芽生为主。病毒颗粒为圆形或卵圆形。具有双层膜结构,大小为90~120nm。提出了汉坦病毒形态发生的理论观点。
杨占秋向近敏肖书渊张天明郑志明P.P.LiberskiB.JohnsonJ.C.Gibbs.gr
关键词:流行性出血热病毒
流行性出血热患者早期病毒血症及其阻断研究
1989年
采用病毒分离、间接免疫荧光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对经病毒唑双盲随机对照治疗的发病6日内的287例流行性出血热(EHF)患者进行了病毒血症的动态观察。病毒血症的检出率为79.7°,EHF特异性IgM阳性率为85%。病毒唑对患者早期病毒血症有阻断作用,与对照组比较,病毒唑治疗组患者的病毒血症检出率下降。病毒血症持续时间缩短,病毒抗原的形成减少,病毒的感染性效价下降。表明早期EHF患者普遍存在病毒血症。病毒唑是一种对EHF迸行抗病毒特异治疗的有效药物。
杨占秋张天明张美英郑志明胡珍姣曲舂枫朱宝莲向近敏JW HugginsTM CosgriffJI Smith
关键词:出血热流行性病毒血症
流行性出血热病毒地方株生物学特征的研究
1990年
我们在进行病毒唑治疗流行性出血热(EHF)的研究中,从217例早期EHF患者的血、尿液标本中分离到169株EHF病毒(EHFV),这些病毒与来源于动物体内的EHFV有抗原性差异,且对乳鼠的致病性亦不同。本文对这些病毒中的两株进行了理化特性和生长特性的研究,结果如下:
杨占秋张美英胡珍姣张天明郑志明罗军刘忠华
关键词:生物学特征滴度尿液标本乳鼠
武汉地区流行性红斑性肢痛症再现的调查和病毒分离
1990年
1987年2~3月,湖北省农村中学突然暴发流行性红斑性肢痛症。当时,作者从患者的咽拭子中分离出一种痘类样病毒,称之为“红斑性肢痛症相关痘病毒”(ERPV),或郑张病毒(ZZV)。987年2月在武汉市又流行红斑性肢痛症,我们对此进行了调查,再次从武汉市患者的咽拭中分离出与ERPV相同的痘病毒,现报告如下:
张江虹郑志明诸卫平刘少凡蔡安梅
关键词:红斑性肢痛症病毒分离痘病毒拭子血清学鉴定痘苗病毒
病毒唑对流行性出血热患者病毒血症的影响被引量:10
1993年
为了确定病毒唑在流行性出血热(EHF)患者体内对流行性出血热病毒(EHFV)的清除作用,我们对52例EHFIgM阳性和病毒分离阳性的EHF患者进行了病毒血症的动态检测。在治疗开始后第3天,病毒血症检出率在病毒唑组与安慰剂组无差异,两组各为48士2.8和68士3.0%(P>0.05);但病毒抗原量和病毒感染性滴度,两组各为0.6士0.24、0.71士0.28OD和3.2士0.43、4.2士0.54TCIDe/ml(P<0.05)。病毒血症平均持续时间两组各为3.6t0.2和6.9士0.6天;在治疗后第8天,病毒唑组患者病毒血症消失,安慰剂组在第17天消失。这一结果说明用药3天不足以消除患者的病毒血症,并就药物剂量与疗程问题进行了讨论。
杨占秋Huggins.J.W高又新肖红Cosgriff.T.M文延坤曲春枫郑志明Smith.J.I胡珍姣张天明向近敏
关键词:流行性出血热病毒病毒唑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