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美英

作品数:9 被引量:31H指数:3
供职机构:湖北医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病毒
  • 7篇出血热
  • 6篇流行性
  • 6篇流行性出血热
  • 3篇出血热病毒
  • 2篇毒血症
  • 2篇血症
  • 2篇流行性出血热...
  • 2篇免疫
  • 2篇病毒血症
  • 1篇滴度
  • 1篇地方株
  • 1篇毒作用
  • 1篇心脏
  • 1篇心脏血管
  • 1篇心脏血管疾病
  • 1篇血管
  • 1篇血管疾病
  • 1篇乳鼠
  • 1篇肾组织

机构

  • 9篇湖北医学院
  • 1篇湖北中医学院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解放军161...

作者

  • 9篇张美英
  • 7篇杨占秋
  • 6篇向近敏
  • 6篇胡珍姣
  • 6篇张天明
  • 5篇郑志明
  • 4篇朱宝莲
  • 1篇诸卫平
  • 1篇赵利淦
  • 1篇刘焱文
  • 1篇王晋明
  • 1篇郭仁寿
  • 1篇尤三力
  • 1篇罗军
  • 1篇吴晓玲
  • 1篇汪国珍
  • 1篇刘忠华
  • 1篇万明
  • 1篇罗军
  • 1篇刘建军

传媒

  • 1篇中国中药杂志
  • 1篇中华微生物学...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临床检验杂志
  • 1篇新医学
  • 1篇武汉大学学报...
  • 1篇湖北医学院学...
  • 1篇冶金医药情报
  • 1篇骨科

年份

  • 1篇1993
  • 1篇1992
  • 2篇1990
  • 4篇1989
  • 1篇1981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病毒唑治疗流行性出血热的实验研究
1989年
我们在细胞培养中和动物体内确定了病毒唑育抗汉坦病毒作用后,又采用双盲随机对照研究,观察了病毒唑在流行性出血热(EHF)患者体内的抗病毒作用,结果如下。
杨占秋张天明郑志明张美英胡珍姣朱宝莲向近敏John W Huggins
关键词:病毒唑流行性出血热毒作用双盲EHF汉坦病毒
流行性出血热特异性诊断与常规诊断的对比分析被引量:2
1990年
流行性出血热(EHF)是一种由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以IFA 和ELISA 法进行特异性EHFIgM 抗体检测以及从患者体内分离病毒可以确诊.由于实验条件的限制,这些方法尚未作为EHF 的常规诊断技术在我国医院推广.我们对85例EHF
杨占秋张天明张美英胡珍姣郑志明向近敏
关键词:流行性出血热特异诊断
空心莲子草有效部分的分离及抗病毒作用被引量:23
1989年
采用铅盐沉淀法和两相溶剂萃取法提取空心莲子草的若干部分,进行抗病毒研究,结果表明石油醚,乙醚和醋酸乙酯提取物有抗EHFV作用。抗病毒有效成分为香豆精类化合物。
杨占秋张美英刘建军胡珍姣朱宝莲刘焱文汪国珍万明吴晓玲
关键词:空心莲子草抗病毒免疫测定
柯萨奇B1,B3和B4病毒在人群中的感染及形态学发生的研究被引量:3
1993年
通过武汉地区不同年龄组正常的1144人,和心血管内科住院的54例病人感染柯萨奇B1、B3和B4病毒的血清流行病学调查,我们发现。柯萨奇B1、B3和B4病毒感染2~5岁年龄组分别是54%,52%和49%;6~10岁年龄组分别是56%,65%和61%;11~15岁年龄组分别是55%、51%和49%,正常成人分别是67%,68%和68%;而心血管内科住院病人分别是91%,93%和56%(与正常成人比较,B1和B3 P<0.05,B4 P>0.05)。柯萨奇B组病毒诱导的IgG、lgM的组、型特异性都各有特点。柯萨奇B1、B3和B4病毒的形态学发生,在相同的感染时间也很不相同,如柯萨奇B3呈明显的“鲞叶样”发生。B4呈典型的晶格样发生。这些现象为我们开展临床诊断病毒提供了证据。
赵利淦张美英郭淑芳尤三力郭仁寿李承晏王晋明李向群诸卫平向近敏
关键词:流行病学心脏血管疾病柯萨奇病毒
流行性出血热患者早期病毒血症及其阻断研究
1989年
采用病毒分离、间接免疫荧光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对经病毒唑双盲随机对照治疗的发病6日内的287例流行性出血热(EHF)患者进行了病毒血症的动态观察。病毒血症的检出率为79.7°,EHF特异性IgM阳性率为85%。病毒唑对患者早期病毒血症有阻断作用,与对照组比较,病毒唑治疗组患者的病毒血症检出率下降。病毒血症持续时间缩短,病毒抗原的形成减少,病毒的感染性效价下降。表明早期EHF患者普遍存在病毒血症。病毒唑是一种对EHF迸行抗病毒特异治疗的有效药物。
杨占秋张天明张美英郑志明胡珍姣曲舂枫朱宝莲向近敏JW HugginsTM CosgriffJI Smith
关键词:出血热流行性病毒血症
流行性出血热病毒地方株生物学特征的研究
1990年
我们在进行病毒唑治疗流行性出血热(EHF)的研究中,从217例早期EHF患者的血、尿液标本中分离到169株EHF病毒(EHFV),这些病毒与来源于动物体内的EHFV有抗原性差异,且对乳鼠的致病性亦不同。本文对这些病毒中的两株进行了理化特性和生长特性的研究,结果如下:
杨占秋张美英胡珍姣张天明郑志明罗军刘忠华
关键词:生物学特征滴度尿液标本乳鼠
黑线姬鼠的肺、肾抗原与朝鲜出血热持异抗体的对流免疫沉淀反应
1981年
流行性出血热是一种动物源性疾病。根据流行病学调查其传染源与黑线姬鼠密切相关。黑线姬鼠在流行地区分布广,其优势占鼠种的70~80%。黑线姬鼠的密度与本病的流行强度呈平行关系。它的繁殖与迁移活动与本病的明显季节性一致。在水利工地,黑线姬鼠密度高的工棚发病率亦高。
胡昌良晏萍黄永进代诗云向近敏朱宝莲张美英江友生
关键词:黑线姬鼠肾组织抗原抗体
流行性出血热患者早期病毒血症及临床检测分析被引量:4
1992年
本文对82例流行性出血热患者进行了早期病毒血症及临床检测分析。早期病毒血症和临床检测的变化与病情的轻重及预后有关,感染病毒量愈大,则机体受损愈重,临床检测指标异常愈明显。进一步提示流行性出血热病毒在流行性出血热发病机理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张天明杨占秋张美英向近敏
关键词:流行性出血热病毒血症
ELISA法在检测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抗原中的应用被引量:1
1989年
采用ELISA和IFA法检测细胞培养中EHFV抗原,检出时间分别在病毒感染细胞后第4d 和第6d,对 EHFV 抗原的定量检测提示病毒释放的高峰期在其感染细胞后10~12d,患者血浆标本 EHFV 抗原的检出率为26.6%。以上结果指出 ELISA 法用于 EHFV 抗原的检测比 IFA 法优越,适用于实验室对 EHFV 繁殖的监测,而检测 EHFV 抗原用于临床诊断则敏感性太低。
杨占秋张美英胡珍姣张天明郑志明罗军刘忠华
关键词:出血热病毒ELISA免疫反应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