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志贤
- 作品数:18 被引量:45H指数:5
- 供职机构: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第一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第四脑室肿瘤的显微手术治疗
- 目的探讨第四脑室肿瘤显微手术的技术以减少术后并发症的临床经验。方法对2003年1月至201年10月我院连续显微手术治疗的34例第四脑室肿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本组髓母细胞瘤12例;室管膜瘤10例;星形细胞瘤7例;血...
- 田进军张晋宁林志忠江志贤余惠平张含
- 关键词:第四脑室肿瘤显微外科
- 文献传递
- 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对脑损伤所致脑水肿的影响研究
- 目的:观察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GM1)治疗对脑损伤所致脑水肿的临床疗效.方法:78例脑损伤所致脑水肿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GM1,急性期(2周)100mg加入100ml...
- 赖淑华江志贤
- 关键词: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脑损伤脑水肿一氧化氮一氧化氮合酶
- 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对脑损伤所致脑水肿的影响研究被引量:3
- 2014年
- 目的:观察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GM1)治疗对脑损伤所致脑水肿的临床疗效。方法:78例脑损伤致脑水肿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GM1,急性期(2周)100 mg加入100ml生理盐水中,ivgtt,qd;维持期(2周)20 mg肌注,每日1-2次。4周为1个疗程。测算脑水肿面积,行格拉斯哥昏迷(GCS)评分,测定血清中一氧化氮(NO)和一氧化氮合酶(NOS),记录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前,治疗组与对照组的GCS评分分别为(9.6±1.0)分和(9.8±1.3)分,治疗后分别为(12.9±1.6)分和(11.2±1.5)分,均较治疗前提高(P〈0.05或P〈0.01),且治疗组更高(P〈0.05)。两组治疗7d水肿面积均明显增大(P〈0.01),治疗14、28 d均明显缩小(P〈0.01);组间比较,治疗组治疗7、14、28 d脑水肿面积均明显较小(P〈0.05或P〈0.01)。治疗组NO、NOS均显著降低(P〈0.01),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出现。结论:GM1治疗脑损伤所致脑水肿,可明显降低水肿面积、NO及NOS,改善GCS评分。
- 赖淑华江志贤
- 关键词: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脑损伤脑水肿一氧化氮一氧化氮合酶
- 神经导航辅助内镜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分析神经导航辅助内镜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HICH)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1年8月泉州市第一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00例HICH患者。根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50例。试验组应用神经导航辅助内镜手术治疗,对照组应用传统小骨窗开颅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术前及术后1周昏迷情况及围手术期指标,术后并发症,术前及术后第12周、第24周日常生活能力。结果:两组术前与术后1周昏迷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皮肤切口长度为(4.32±0.33)cm,短于对照组的(6.43±1.45)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中出血量为(84.89±22.89)mL,少于对照组的(200.02±33.78)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住院时间为(14.23±1.69)d,短于对照组的(18.30±4.2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试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2周、24周,试验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ICH患者的血肿部位可以通过神经导航辅助内镜手术准确定位,手术微创,出血量少,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发生率低,术后康复好。
- 欧阳仲瑞蔡昭文黄建兴江志贤
- 关键词:神经导航高血压脑出血神经内镜预后
- 神经内镜辅助下经鼻蝶窦手术治疗垂体瘤的效果及对嗅觉功能、神经内分泌激素水平的影响
- 2025年
- 目的探析神经内镜辅助下经鼻蝶窦手术治疗垂体瘤的效果及价值。方法60例垂体瘤患者,依据手术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予以显微镜辅助下经鼻蝶窦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神经内镜辅助下经鼻蝶窦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症状缓解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视觉[视野模式标准差(PSD)、视野平均缺损(MD)、视野指数(VFI)]及嗅觉功能、神经内分泌激素[血清泌乳素(PRL)、生长激素(HG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结果术后1个月,观察组视力下降缓解率70.00%、头痛缓解率83.33%、性功能障碍缓解率63.33%均较对照组的43.33%、56.67%、36.67%更高(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3.33%较对照组的20.00%更低(P<0.05)。术后,观察组PSD(4.77±0.59)dB、MD(4.50±0.79)dB、嗅觉识别阈值(3.01±0.32)较对照组的(6.15±0.73)、(5.72±0.86)dB、(3.75±0.36)更低,VFI(88.63±6.62)%较对照组的(80.85±6.04)%更高(P<0.05)。术后,观察组PRL(22.01±3.88)ng/ml、TSH(0.78±0.14)mIU/L、HGH(7.20±1.67)ng/ml、ACTH(14.31±2.40)pmol/L较对照组的(31.57±4.80)ng/ml、(1.05±0.23)mIU/L、(11.11±2.03)ng/ml、(20.03±2.44)pmol/L更低(P<0.05)。结论采用神经内镜辅助下经鼻蝶窦手术治疗垂体瘤相对于显微镜辅助手术具有多个方面的优势,包括更清晰的手术视野、更高的微创性和精准性、更短的术后症状缓解时间以及对嗅觉功能的保护、术后并发症预防处理和对内分泌激素水平的更有效调节等,使得神经内镜手术成为治疗垂体瘤的一种重要手段,为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
- 李谋仪黄锦聪林志忠江志贤张晋宁
- 关键词:垂体瘤神经内镜视觉功能嗅觉功能神经内分泌激素
- 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吻合术治疗缺血性脑病的临床研究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探讨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STA-MCA)吻合术治疗MCA重度狭窄或闭塞所致缺血性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MCA重度狭窄或闭塞所致缺血性脑病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行STA-MCA吻合术12例,做为研究组;行药物治疗8例做为对照组。分析两组治疗有效率、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治疗前后MCA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研究组治疗有效率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主要包括失语症、运动或感觉障碍、脑出血、头皮局部坏死、脑缺血发作。对照组术后MCA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较术前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研究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适应证选择正确的前提下,STA-MCA吻合术在治疗MCA重度狭窄或闭塞所致脑组织低灌注效果满意,比内科药物治疗更能延缓疾病进展。
- 江志贤张晋宁黄锦聪田进军
- 关键词:脑缺血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吻合术血液动力学现象
- 脑脊液漏59例治疗体会被引量:2
- 2006年
- 目的促进脑脊液漏的早期愈合;减少颅内感染发生率。方法病人采取半卧位,使头部保持高位;同时耳漏者头侧位,伤侧向上,鼻漏者头仰位,务必使漏口处于高位。漏液严重或1周以上不愈者,采用腰穿置管持续引流。结果治愈时间缩短,感染发生率减少。结论采取相应头位及腰穿引流能促进脑脊液漏的愈合,使颅内感染发生率减少。
- 杨清洞江志贤张晋宁田进军李万川
- 关键词:脑脊液漏
- 70岁以上老年患者大脑中动脉动脉瘤合并侧裂区血肿的手术体会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探讨70岁以上老年患者大脑中动脉动脉瘤(MCAAs)合并侧裂区血肿的手术策略及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泉州市第一医院神经外科2009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15例70岁以上MCAAs合并侧裂区血肿(血肿量>20 ml)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5例患者经确诊后均给予急诊手术治疗,动脉瘤夹闭成功,术后血肿基本清除者9例,血肿量减少至约术前1/4~1/2者5例,血肿量接近术前者1例。术后根据GOS评分,恢复良好者(5分)10例,轻残(4分)2例,重残(3分)2例,植物状态(2分)0例,死亡(1分)1例(放弃治疗)。结论大脑中动脉动脉瘤破裂合并侧裂区血肿的老年患者群体,行开颅动脉瘤夹闭+脑内血肿清除术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适当扩大额颞部切口及颞后部骨窗,有利于暴露、清除血肿;对于部分粘连于载瘤动脉及其分支的血肿,不强调彻底清除,可适当保留。
- 张晋宁尤令通黄佳欣江志贤蔡永辉田进军
- 关键词:大脑中动脉动脉瘤翼点入路
- 去骨瓣减压术在高血压脑出血治疗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 2025年
- 目的分析去骨瓣减压术在高血压脑出血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8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展开对照试验,经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予以血肿清除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开展去骨瓣减压术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神经功能[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量表(ADL)评分],并发症发生率,生活质量[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WHO QOL-100)评分],血肿清除率、脑出血再发率。结果相较于对照组(80.00%),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7.50%)更高(P<0.05)。治疗后,相较于对照组的(13.93±3.46)、(60.67±4.75)分,观察组患者的神经功能评分(8.56±2.78)分更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80.79±4.46)分更高(P<0.05)。相较于对照组(15.00%),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2.50%)更低(P<0.05)。治疗后,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社会关系、精神状态、躯体功能、生理功能评分更高(P<0.05)。相较于对照组(82.50%、10.00%),观察组患者的血肿清除率(97.50%)更高、脑出血再发率(0)更低(P<0.05)。结论在高血压脑出血治疗中采取去骨瓣减压术,具有减少并发症、改善神经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的效果,且患者血肿清除率明显升高,有助于降低脑出血再发率,对其临床疗效提升具有促进作用,具有借鉴及应用推广价值。
- 李谋仪黄锦聪江志贤张晋宁林志忠
-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去骨瓣减压术并发症
- 尤瑞克林治疗aSAH所致血管痉挛的疗效评价
- 江志贤黄佳欣张晋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