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卢绍龙

作品数:8 被引量:47H指数:5
供职机构:辽宁省精神卫生中心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抑郁
  • 4篇抑郁症
  • 4篇疗效
  • 3篇西酞普兰
  • 3篇临床疗效
  • 3篇精神分裂症
  • 3篇分裂症
  • 2篇舍曲林
  • 2篇青少年抑郁
  • 2篇青少年抑郁症
  • 1篇电休克
  • 1篇电休克治疗
  • 1篇行为疗法
  • 1篇休克
  • 1篇阴性
  • 1篇阴性症状
  • 1篇症状
  • 1篇治疗抑郁症
  • 1篇认知行为疗法
  • 1篇少年

机构

  • 8篇辽宁省精神卫...

作者

  • 8篇卢绍龙
  • 4篇吴迎春
  • 3篇赵业华
  • 3篇高婷婷
  • 2篇杨雅芬
  • 1篇李俊英
  • 1篇胡俊艳
  • 1篇谢春梅
  • 1篇张铁

传媒

  • 4篇中国民康医学
  • 2篇中国医药指南
  • 1篇当代医学
  • 1篇中国伤残医学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4
  • 2篇2013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舍曲林联合认知行为疗法治疗青少年抑郁症的效果被引量:18
2020年
目的:观察舍曲林联合认知行为疗法治疗青少年抑郁症的效果。方法:选取100例青少年抑郁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盐酸舍曲林片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认知行为疗法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与健康状况调查简表(SF-36)评分。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HAMD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SF-36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舍曲林联合认知行为疗法可以提高青少年抑郁症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与SF-36评分,降低其HAMD评分,效果优于单纯使用舍曲林治疗。
卢绍龙张红岩高婷婷
关键词:认知行为疗法青少年抑郁症舍曲林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患者的临床疗效被引量:7
2017年
目的:观察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患者160例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0例。观察组患者应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对照组患者应用文拉法辛联合氯丙嗪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3个疗程后,运用精神症状PANSS量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精神阴性症状改善情况。并在患者出院后跟踪随访5个月,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PANSS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阴性症状在治疗后4周后开始转变,对照组患者阴性症状在治疗8周后开始转变,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6.25%(77例),对照组为92.50%(74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16.25%(13例),明显低于对照组42.50%(34例)(P<0.05)。结论:无抽搐电休克疗法治疗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患者较传统药物疗法见效更快,安全性更高,临床应用具有推广价值。
卢绍龙
关键词:无抽搐电休克精神分裂症阴性疗效
阿立哌唑与舍曲林联合治疗青少年抑郁症的效果研究被引量:4
2021年
目的探究阿立哌唑与舍曲林联合治疗青少年抑郁症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1月至2019年11月本院收治的98例青少年抑郁症患者,利用摸球法分为研究组(采用阿立哌唑联合舍曲林治疗)与对照组(采用舍曲林治疗),每组49例。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抑郁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者抑郁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84%,高于对照组的71.4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立哌唑联合舍曲林治疗青少年抑郁症患者,可明显改善抑郁状态,减少不良反应,安全性高且治疗效果显著,临床价值较高。
卢绍龙吴迎春张红岩高婷婷
关键词:阿立哌唑舍曲林青少年抑郁症
团体认知行为治疗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疗效的评估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探讨团体认知行为治疗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疗效。方法:将60例社区康复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分成2组,治疗组予以团体认知行为治疗联合药物治疗,对照组仅予一般的社区随访和疾病指导,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综合征量表(PANSS),Morning-side康复状态量表(MRSS),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及自知力问卷(SAI),分别于治疗前,12周,38周末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2组比较,研究组的PANSS总分,MRSS总分及SDSS总分值均下降,低于对照组,SAI总分值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团体认知行为治疗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有促进作用。
吴迎春李俊英赵业华杨雅芬张铁谢春梅卢绍龙高婷婷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康复
文拉法辛与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的对照研究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评价文拉法辛与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65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文拉法辛与西酞普兰治疗,疗程8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临床疗效总评量表病情严重程度(CGI-SI)和治疗中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评价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文拉法辛和西酞普兰疗效相近,但前者起效稍快。两组不良反应程度轻,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文拉法辛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抗抑郁药。
赵业华吴迎春胡俊艳卢绍龙
关键词:文拉法辛西酞普兰
氨磺必利与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疗效和安全性的对照研究被引量:7
2016年
目的对比分析氨磺必利与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来我院进行治疗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100例,将入组患者按照治疗方式分为氨磺必利组和利培酮组,每组各50例患者。氨磺必利组患者给予口服氨磺必利进行治疗,利培酮组患者给予口服利培酮进行治疗。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PANSS总分及各因子分之间的比较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氨磺必利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与利培酮组相比,组间比较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氨磺必利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总体疗效相似,但氨磺必利组能更好改善阴性症状及情感症状,不良反应少,且对体质量及泌乳素影响更小。
卢绍龙
关键词:氨磺必利利培酮首发精神分裂症临床疗效安全性
合并小剂量喹硫平治疗躯体形式疼痛障碍的临床研究
2014年
目的:探讨合并小剂量喹硫平对躯体形式疼痛障碍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81例躯体形式疼痛障碍的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41例)和对照组(40例),研究组给予西酞普兰合并小剂量喹硫平系统治疗,对照组给予西酞普兰系统治疗,疗程均为6周。入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2,4,6周末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疼痛量表(MOSPM)评定疗效,用治疗时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在治疗后1,2,4,6周末评定不良反应。结果:与治疗前相比,研究组HAMD及MOSPM评分在第1周末即有显著性降低(P<0.05)。而对照组HAMD及MOSPM评分在第2周末才有显著性降低(P<0.05)。在治疗后的第6周末,研究组整体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抗疼痛临床治疗TESS评分无显著差异。结论:合并小剂量喹硫平治疗躯体形式疼痛障碍与西酞普兰系统治疗相比,疗效肯定,起效快,安全性高,依从性好。
吴迎春杨雅芬赵业华卢绍龙
关键词:喹硫平西酞普兰躯体形式疼痛障碍
艾司西酞普兰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的临床研究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探讨艾司西酞普兰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难治性抑郁症患者100例,采取国际通用随机字母表法将入组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均包含5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1周时间的药物清洗期,观察组患者给予口服艾司西酞普兰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口服文拉法辛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58.0%和22.0%;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抑郁因子分、焦虑/躯体症状分、睡眠因子分及HAMD总分分别为(3.13±1.53)分、(4.35±1.15)分、(1.75±2.05)分和(13.63±3.10)分;对照组患者治疗后抑郁因子分、焦虑/躯体症状分、睡眠因子分及HAMD总分分别为(6.19±3.20)分、(6.53±1.70)分、(4.13±2.09)分和(21.02±2.14)分;组间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艾司西酞普兰治疗难治性抑郁症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对于改善患者HAMD各维度评分具有显著作用,是目前临床治疗难治性抑郁症较为理想的药物。
卢绍龙
关键词:艾司西酞普兰难治性抑郁症临床疗效
共1页<1>
聚类工具0